《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且还会有一些水准十分低劣外行的人拥挤进来危害公众,关门几家商户无所谓,这样做恐怕会给朝廷的税收都带来不好的影响。“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新朝是个爱好在海内外敛财的朝廷,影响到财政税收上的事应该是有所顾虑的。

马辉思索片刻后却郑重的回道:“大家都了解我新朝在很多事情上有什么意图都无需隐瞒:不错,如果没有那么多规矩约束着各商家,可能会有人乱来。但请你们相信,我新朝不是那些管不了事儿的旧衙门,有能力让一些宵小不敢于做出些过于不义的事情。有些事情就是在旧时,按规矩上来说朝廷也是该管的。我们工商总局的意思是:有压力才有改变的动力,让天下的商贸与货物都提高一个层次,就不能让市场在行会和商会的约束下成为一滩死水。要更有效率的改善天下工商业的整体面貌,只靠我们新朝自己的公有兵工行业及以前附属的军需行业是不够的。“不知怎的,马辉在说着话的时候感觉到一种奇怪的安静,似乎前来的这些人是在思考着什么对策。不过也并不是十分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也就没有说什么。

各行会商会前来的人听到这样的话也就没有在继续多说什么,而是表面上恭恭敬敬的答应了下来。

在南京城,前来的人这一路上都是战战兢兢,,直到离开了南京城,距离人烟密集的地方还算有点儿距离不会有闲杂人偷听的时候才终于有人把憋下来的话说出了出来。从苏州来的人纷纷议论了起来。

“您看这事儿应该怎么办?要真是没了那些规矩,各家都竞相压价,那谁也不会过的安份。家里面说不定也要闹开锅了。朝廷这是胡闹啊。“苏州制鞋行当内的一位当家人对裁缝兼成衣行的行会会长说道。

在鞋业领域不少人在新朝军需行当里曾经工作过,所以这位业界老大对于这个与众不同的新朝还算是多少有些了解。这新朝有些逆鳞是不能犯的,犯了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可在许多方面,倒也没有传闻中的那样严苛。所以他不忌讳这样大胆的讲话,很多人也是如此。

“咱们什么也别说,也不要想着怎样对着干,那样可就触了逆鳞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告诉那些大户,平时里的活做的不要像有些游动商贩或者新来的那样过就可以了。”那名苏州各行会中相对为首的一人叹道。

投机倒把、制假贩假、哄抬物价或者倾销这些不规范的商业行为似乎自古以来就没有哪家朝廷可以管好的。这些事情就像农村里的作奸犯科一样是朝廷管不了,只能交给民间的自治组织去做的事情。也没有人真的相信这群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新朝能够管好,估计折腾一阵知道轻重之后就会消停下来。可这给各家的压力可着实不小。

船离开南京地界的时候各来京的商会行会首脑们就不再议论这些事情了,而是把思虑和讨论的重点放在了自家如何应变,又如何向等待消息的各家宣布消息的事情上了。

其实马辉在送走了这些人之后也感觉到有些不安,似乎还是觉得什么地方欠缺考虑,就主动来到了西院请示觐见。

张海听到这个消息不由的摇了摇头,当时看重刘栋马辉等人的能力是因为他们的可靠性和忠诚性,可因此这些人也有另一个缺点,那就是凡事习惯请示,独当一面的能力其实并不强。不过这也算可以接受的缺点。

“这样做真的妥当么?市面上会不会乱起来?会不会各种假货横行,或者投机扰乱市场的行为横行?会不会因为过度竞争带来市面凋敝?”马辉有些担心的问道。

其实会不会有这些现象张海自己也没有什么把握,但是有一点张海至少有七八成以上的把握。那就是经过数年来的发展,新朝自己所掌握的工匠、产业也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国库暂时十分充沛,积累的财富近两亿两,更别说掌握着政权。从经济上到到政治上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况也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剩下那两三成不确定,是张海还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证仅仅从奏报中得出的一些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第771章 暴雨梨花

“不算还在执行兵工任务单位,也不算同农具建材相关铁匠行当,就说你们工商部下辖的这些日用领域的队伍内工匠规模大概有多大?在东南一带保证质量与原有价格的情况下。”张海询问道。

对于这些事情还算勤勉的马辉当然还是心中有数的:“的国有单位这些行业领域经过去年的扩充一倍有余后从原来的三万人达到了七万人左右的规模。我们的各单位中没有传统师徒关系的那种顾虑,一般为了减轻自己今后的负担师傅们也愿意倾囊相授。因此雇佣的那些基础不是很好的员工,这半年以来的时间很对新招募的员工就已经大多过关了,都可以使为有效的劳动力。排除从事被服装具等军需行业的外,我们工商部范围内的消费类商领域各单位员工总数大概五万人左右的规模。今年仅仅这些单位上缴的利税达到三百万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净产出大概多少?要是再扩充一倍,能不能满足东南一带市面上相关行业的基本需求?”

“净产出应该在五百万两左右,一年之内再扩大一倍规模应该也没有问题。这些行当的技术性要求没有铁匠等不少领域那么高,也能对付。垄断东南相关行业应该问题不大。”马辉并不十分确定的说道。

“要是再加上几百万两的应急贷款呢?并且可以拉人呢?”张海问道

“那样市面上应该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了。”马辉这下有了底,也知道张海的大概意思了。

“苏州是各行业的门户,但也不是管着全天下所有的工商行当。如果因为开放入行门槛和开放价格闹出什么乱子,我们有能力接盘就够了,所以不要担心什么。”张海鼓励般的说道。

西院的书房里张海在下属的面前显得很有信心,可是自己一个人静下来思索的时候却总觉得有一些不安。

自己对于工商业的认识,除了在国有单位的经营上有一些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外,大体上是来源于自己对近现代工业社会下的一些认识。

可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适度强化竞争真的是对的么?以制造业领域擅长的德日都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单位。如果是理论上充分竞争的环境下,那还会不会有那样的匠人传统?会不会经历近代资本主义历史上一些比较下限的时代?要知道“买方市场”可是现代工业社会下经济充分发达时代才会有的事儿。如今新朝东南宁苏杭等不少地方的确还算富裕,可能不能形成那个时代的规律张海也是心中没底。因为很多东西都属于必须或半必须,而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消费。

张海在书房中胡思乱想了很久,天色也不知不觉中暗了下来。小慧兰也从杨思等人那里同新来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不少奏报后归到了家中。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柳香在晚饭的时候还是没有归来,不过张海身边的小女孩们也跟着西院里的“御厨”们学会了很多,晚饭并不是问题。懂得不少规矩的孩子也没有再多问什么,张海就决定先开吃起来。在张海西院里,各种规矩其实比寻常百姓人家还要小不少。没有什么非亲人不能同吃,或者讲究先来后到之类。

晚饭之后小慧兰与新来的孩子们都要**休息的时候柳香还是没有来,直到张海似乎有些担心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柳香才回到了家中。

见孩子们都睡了,张海也就不太避讳的问道:“兵工场那边出了什么事情么?今天回来的怎么这么晚?“

当张海见到柳香的神色的时候才发现柳香脸上似乎有什么喜事儿似的,柳香有些神秘而高兴的说道:“晚上习武的时候我请场里的师傅们搞出来的新玩意儿。还是有几个工人平时看新华书局的那些武侠闲书带来的思路。“

“什么闲书?什么玩意儿?“张海有些新奇,也有些感动。要知道: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女性军人并非罕见,女武师女猎人也非没有,女捕快女将军都似乎听说过。惟独女性军迷那恐怕是万中无一。木兰从军也只是替父或迫不得已而已,最后还是爱红装胜过爱武装。

香儿这样一个普通女性为了自己,如今竟然能够似乎是真心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也多少让张海有些感动。

“暴雨梨花针!“柳香回答道。

张海开始一楞,随即终于想了起来,那些后世传说中武侠世界的东西还是自己当年起事之前同弟子们闲聊的时候讲过的东西。建国后还真后人以此为素材请笔手写过不少东西。可想到这儿也不由的有些苦笑道:“你在说笑?你当年在军中当过军医,又干了不少时间的军工,怎么会不知道吹针飞针一类的东西就算在江湖殴斗中也没有什么大用?射程近威力小而且并不是那么容易涂毒?发射容器如果用金属造,那加工难度大的不是一点儿般点儿。”

“你看看就知道了。”柳香笑着说道。

张海来到西院的演武场上,虽然是晚上,但是在不少点起的火把的照明之下不少地方还是能够看的很清楚的。柳香从身上拿出一个大概一寸厚,七寸长,三寸宽看起来十分轻便完全能够没入袖中的“木盒“。

不过,当张海接过这个“木盒“之后就知道它是用金属做的了,因为虽不大却很沉重。就算比这时代的寻常火绳枪轻上一些也轻不了太多。

“木盒”的底部保险盖打开之后露出了三排塞子一般的按纽,张海就初步了解了这东西的原理:以火绳塞原理发射的一种火器。

这也难怪,想让这类兵器有一定的威力,即便是新朝精良的兵工,张海也不信能够凭借弹簧机簧之类可以做到这一点。

“后座力不小,还是先让我来演示。“,张海在演武场上练武的时候一般是穿着金属软甲的,可柳香似乎觉得有些不太安全,就把这“木盒”安装在了专门的架子瞄准着不远处大概二十步左右距离上的一个披着铠甲的人靶。

第772章 暴雨犁花(二)

短促而又密如鞭炮一般的声音接连不断的传了过来。

弩不是无声武器,这火药发射的连弩当然也不是,那声音明显而激烈。不过相比寻常的火铳开火声就要小了很多,比这时代的那些鞭炮声音也要小,更别说相比后世那些加了料的鞭炮了。张海可以确定,即便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女孩儿在没有儿塞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被开铳时的声音所威慑。

“发射管口径一分,‘针’杆直径九厘,长约五寸,加工有一些血槽,箭为一等钢制而成,重约一钱五。弩铳身管由一层三厘厚的二等钢和一层三厘厚的青铜构成,钻制相套而成没有缝隙。‘针’铳身管长约六寸,重约一两六钱;二十七管针‘铳’累计四十三两二钱,包括待发的针箭火药还有套筒机关及伪装外皮一共六十两左右的战斗全重。如果今后把火绳塞扳机做进一步改进,或许重量会增加到六十三两左右。按照我们进行的“弹道测试”与威力所估算的初速,大概应该在一百五十米每秒左右,初动能六十三到六十五焦尔,每个针铳大概需要半克左右的精制黑火药来发射。单个的能量同五斗的普通猎弓差不多,然而穿甲力要比五斗的猎弓明显突出不少,能够威胁除了精钢板铠甲之外的大绝大并部分民间铠甲。就是针对板甲,射穿面甲也有很大的概率。“

张海仔细的听着柳香那认真的介绍,发现在介绍这些兵器的基本尺寸的时候,用的是新标市制,而其他方面的性能则用“新朝天制“,仔细思索片刻后就觉得不可意思。

不用听其他的,仅仅听到这些尺寸和要求,就知道加工的难度不是一点般点儿,恐怕相比那线膛枪弹的加工难度也不逊色多少?

“大概花了三十名百里挑一的工匠一个季度的时间来制造。平均算下来,这一支针铳连同配用及后备的十二支针箭,差不多就相当于一套铠甲的成本和工时了。尤其这一钱五左右的针箭加工可花费了不少脑筋。不过海儿放心,如今的兵工任务不算重,还没有到耽误进度的程度。“柳香回答道。

新朝在核心部队武装方面一向不吝啬费用,新军主力部队平均每个官兵一二百两左右那如西方风帆海军一般的装备费都是舍得出的,要是特别任务的精锐部队或特战人员,平均每个人拥有价值几百两成本的武装也不希奇。可要是一两千两左右的单兵装备成本,还必须占用百里挑一级别的优秀工匠,这也仅仅是自己这样身份的人或少数亲随用于自卫用的了。不过仔细的看了看这件兵器,稍微有点儿这方面的认知的张海也知道:针铳从带细血槽的针箭到精密吻合的整个铳身,几乎似是现代机器工业时代才能加工出来的东西。在现在做到这一点,即便是集中了那么多的人力和财力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当张海要上手的时候柳香小心的叮嘱道:“这‘暴雨梨花’威力还真如那小说中一般,使用起来可不是那般轻描淡写。不到四斤重还不如寻常鸟铳要重的兵器累计发射的能量同西洋单兵火铳差不多,后坐力累计起来则两倍于西洋单兵火枪发射的弹丸。就算后坐力被二十七根铳管所分担了,可要是做为袖箭一类的发射方式,仍然不是寻常人可以轻易使用的。使用的时候右手要紧紧的握住整个发射装置的底部才行,隐蔽发射的时候瞄准也有很大难度。要想有效的命中目标还要有在远处目标移动的时候跟射目标的能力,这都需要有不小的手力。可能也就是海儿天生神力,没有长期锻炼的基础应该也无大碍罢了。“

柳香耐心的说了很多,这些话似乎完全不像是出自一个曾经在过去内向而柔顺的寻常女子之口。在多年的锻炼之下,柳香也逐渐真正的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丝事业之心,也干练了起来。

不过说到最后,柳香多少还是有些担心,并没有放弃的劝道:“我听说海儿还是打算独自远行,可这也太危险了,就算有了这些准备其实也并不保险。难道寻常规格的出巡中距离大部队做做短途的微服不行么?或者在这南京附近东南等地像以前那样带上必要的护卫也就可以了。我的这些准备,可避免不了各种有心算无心的暗算的。“

张海不是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