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822章 新闻香教

回到西院之后张海没有再让杨思同李千兰等小女孩们住在一起,而是主要负责那些新来的孩子们了。

天亮的时候,杀破狼谷内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又是华夏盟做的事儿?“张海向田宾询问道。经过不少的考验和锻炼,造反十年不成的东南士人在大浪淘沙后逐渐所形成的这个组织张海也是略有耳闻的。新朝内情外情乃至公安机构同这些人打交道也有一段时间了。

“不是,是我们应该比较耳熟的了:山东闻香教那些人。”田宾回答道。

在张海起事后不久就拉起旗鼓的闻香教曾经是新军的盟友,也曾经得到过张海等人的帮助。不过这些势力在稍有发展之后还是四分五裂了。一部分人投靠了新朝,一部人在新朝主宰全国后初不久的那场变乱中被剿灭。老一批的闻香教骨干在新朝的强势面前早已死的死散的散,但是因为当年新朝与闻香教曾经有一段联盟时期,对新朝的了解也属闻香教最多。徐鸿儒一脉瓦解后,大旗开始为沈智等运河沿线的白莲教一脉所掌握。

在严酷的考验面前,以宗教做为凝聚力的传统民间教门终究因为缺乏真诚与朴实为基础的高层凝聚力而烟消云散。就像历史上的明末农民战争中的脱颖而出者没有几个像太平天国那样利用教门组织一样。

反到是那些运河沿线的底层民众在几年前公安军内的那场动荡后的加盟着影响下保守了相当的势力并秘密发展起来。

这几年来,那些人利用从李峰刘子云那里得到的知识与情报就开始了从城外打通地道直捣皇城的计划,这一计划自新朝四年到新朝六年已经进行了。

可是南京的皇宫虽然距离城墙与城外比较近,这南京城东北角临近皇城的地方却成为整个新朝的战略要地,守备十分严密。不仅仅有护城河,还有从城墙一直深入到地下岩层的金属杆做为地下防护网。那些人在秘密的工程进行了一年多的情况下也只能把玄武湖附近的禁区以及杀破狼谷做为主要的目标。

为了保证过程的安全,新闻香教布置在南直隶的精干挖掘地道的时候进度极其缓慢,挖掘和运土都极为小心的情况下平均每天三班倒的少数人也只能让地道前进两三米的距离,不过花了两年时间大概在新朝六年春天的时候,就已经挖掘到了杀破狼谷内。

挖掘的人在打算开口侦察的时候还是惊动了谷内的野兽,引发了春天时近卫部队在整个谷内的大规模清查,这让地道里的人更为谨慎了。大概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才仅仅前进了一百多米,但是终于夜间的时候完成出土的时候没有引起动物们的警惕乃至守卫们的察觉。

在地道的进度快要完成的时候,准备展开行动的人也昼伏夜出的分批南下潜伏到了南京以北的指定位置,并在夜间的时候集结起来准备对谷内展开一次突袭。

此时新闻香教已经通过北门的官营肉铺觉察出来:在玄武湖以东紫金山山麓的杀破狼谷内,极有可能是张海等人常来的地方。当张海很肯能出宫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早已集结起来随时准备展开行动的人就发起了这次试探性的进攻。

一共出动了两个行动队二百余人左右的“精干”,不过这些人没有想到谷内的守位是如此的独特,远程的线膛枪从高处可以覆盖整个谷内。刚刚接近核心宅院的时候就付出了过半的伤亡,最终也有三十余人被俘。

这些事情,是田宾对那三十多个活着被俘的人进行了两个多时辰的临时审讯之后才从几名有价值,并且意志开始松动的头目那里得到的消息。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张海也有些忧虑起来:“看来我们的能力终究还是有限啊。”他并不忧虑那些民间的反对者,诸如华夏盟之类。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蒙元满清下江南的时候那些人就从来没有过接地气的成熟表现。

但是新朝内部的反叛力量却是张海不得不警惕的。当新军的思维方式和不少常识与能力流传到那些反对势力之中后,带来的威胁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不论是当年运河上那件事还是如今暴露出来的这些事情,显然根本不是寻常民间的那些牛鬼蛇神们能够有效做到的。

“山东一带的新闻香教、南直隶与浙北一带的华夏盟因为处于新朝的核心统治地带,也只有少数秘密力量。西南等地潜伏的残明武装应该还有不少。我还是建议对南方一带的民族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清剿以免除后患。”外情部的田宾这样说道。

不过张海却没有如田宾所料想的那样打算对这些事情投入大力气进行追查,想了想后说道:“我张海不怕那些人造反。真是一点儿潜在的危机都没有,我还要担心我们队伍内部会不会由此产生懈怠的心理。吃一堑长一智,包括杀破狼谷在内的整个要地附近的守卫力量我会命人加强的。”

张海处理完这些事情忽然想起了多日前因为在运河的袭击中负伤而不得不返回的颖儿。颖儿在那些新来的小女孩当中并不算是多么突出的孩子。否则张海也舍不得带她去冒险,回来之后,张海第一个看望的也颖儿。

“这些天来有没有人欺负你,或者给不好的脸色或找别扭?”张海单独见到颖儿的时候低声询问道。

“没有大家都很关心我,我觉得自己并不需要那样的照顾。现在我已经学会如何在躺着的时候看书以及以墙当桌子竖立着写东西了。”

张海没有从孩子的眼里看到一丝迟疑或掩饰,多少也有些欣慰。看来这一年多以来的生活,孩子们过的还算融洽。也许是学习任务过重让这些原本有些自我的幼儿也有了一丝“难友”般共“患难”的感觉?张海此时不由的想到。

此时张海忽然想起了李千兰,就在看望颖儿还有那些新来的孩子之后把她叫到了自己的书房之中。

第823章 中上等生

李千兰在被通知的时候就被告诉了张海要找的资料,因此携带了火炬学校的工作总结大全共六册记录之后才来到了张海的书房里。

如今的李千兰也是二七之年的少女了。战事结束以来这关键的日子里平时的营养也不错,因此也要比此时同年龄段的显得成熟不少。

当然,张海身边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宫女丫鬟一般的形象,全都是干净而简练的学生装备,穿的衣服也很松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无形中克制了张海自己的**,使张海能够控制住自己不去做一些可能得不偿失的事情。

李千兰并没有注意到张海的目光,而是郑重而认真的讲了讲北海学院这些年来的事情:“新朝元年以前青州城的时候开始的第一批孩子们已经快要到了了完成所有课程的年纪,加上因为表现优秀而同期补充进去的一千人中大概有一半左右没有被淘汰掉,约有五百三十人左右通过了最后一年秋季的年考。这一届的孩子们也是我们用心最多了。”

火炬学校是很早的时候张海曾经有过的构想也付出了实践,在后来张海曾经有过对这种“象牙塔培养”式人才的质疑。

不过在新朝开国几年之后,张海在更多的实践中却重新倾向于原有的观点了。

不管是经过战争的军人还是象牙塔里出来的人,都不可能是绝对不会出现问题的。但确保政权组织构里人员构成的多途径化还是重要的。这些人就算会有问题那也比要传统的封建模式或利用外人好的多。

因为要避开传统士人阶层另开辟径,如今的新朝政权做为一个全国性政权来说构架还很简陋:凭借着强大的********带来的统治力,仅仅是靠着规模很小的“中央“乃至比较完善的军队体系统治着全国近两千个“县营”,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更像幕府那一套或者周天子早年的周朝。不论是在“国有经济单位”,或是在县以上的中高层政治组织构架中还处于一种政权构架极度空缺的状态。

这些年来张海在火炬学校上投入的精力并不多,但是一些基本情况还是了解的。火炬学校不像后世的义务教育一样每年都有一届。

从青州那时候算起到现在总共也只招收了三届学员。主要原因是张海没有足够富余的人手去火炬学校里从事工作。毕竟在北京那件事情之前,保持对扩军后的新军有效的控制力和教化还是十分重要的。也就在最近两三年来随着新朝统治力的巩固和张海在队伍内外声望的空前增加,才有了不少可靠的人手。有十来名核心弟子及三十余名学塾弟子空闲出来可以去火炬学校那里做事。再加上众弟子之外一些可靠而有化,经过战场考验的战士大概七十教职工左右。但即便如此,也只能在确保避免个人派系危险的情况下拥有两千多名在校生而已。

另外一个原因是张海觉得这个规模也已经足够了,以每届五百人十届三十年五千人计,这就已经相当于过去旧式官僚阶层规模的四分之一。可以涉足现有行政体系、军队体系、国有企业体系大概十分之一的岗位规模。未来这些摊子如果有近一步扩大的趋势招生人数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张海依然没有在整个统治层大搞“象牙塔干部“的打算。

“淘汰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那些孩子们的奏报你都看过了么?“张海忽然间询问道。

勤奋的习惯其实并不容易养成,庸人在大多数时候都占绝对主题地位。张海了解火炬学校七年级毕业的考核要求,虽然因为张海自己化程度以及不少东西有些遗忘的缘故仅仅对初中水准的现代化水平有把握,而且自然不会有什么外语还有应试教育下一些独有的负担,但是有关全国各地民情民风还有潜规则旧习陋习历史方面的教育内容,经济与管理常识,军队常识等方面的内容也加进去,要学的东西也不少。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些孩子们能在还是少年儿童的时候就真正树立起对理想的忠诚么?

“这七年来孩子们负责轮值的人写的汇报和奏报我都看过。没有多少套话或形式主义化的内容,也看不出是在应付。绝大部分孩子对革新事业应该是充满着忠诚的。专门举报他人、单纯的多举坏事或有意吹捧的事情也不多。这些孩子在进校的时候就是经过专门的筛选的,我估计第二届与第三届的孩子们应该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通过七年级考试的人会更多了。”李千兰觉得张海似乎没有打算听更详细内容,就简单的说道。

可在这时候,张海却出人意料的亲自接过李千兰手中那数本厚厚的纪录仔细的翻阅起来。大概足足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用记录本中的笔找到了在工商管理与四脚帐这些选修科目上成绩中等偏上,不算太优秀也不算平庸的人并勾画了出来。这当中有第一届的也有第二届的,选择的范围也宽了一些。当然其**同的特点是这些人似乎都并不算太内向,在语或交往评价等方面尚可。可这些对于新朝的一贯评定来说就算不是缺点,也不是什么突出的优点。

“这些人显然并不算是太优秀的,在任何一个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的年纪还有些太小了?就算在我们的队伍里,这能服众么?”李千兰大概觉得自己猜到了什么询问道。

“太优秀的我还舍不得划出来。常言说嘴上没毛,办事儿不牢。这在有些环境下可能确实如此,没有足够的年龄和辈分,做事就没有人买帐。但如果是教育其他年轻人呢?这些人经过至少四年以上的学习,我认为已经具备了当“土教师”的能力了。

李千兰还是有些不解其意,选优或选差或许都有的可说。随便找出这样一些人来是干什么?是要新开一家皇庄王店么?这似乎也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了。

第824章 人才帮扶

张海不是没有思考过有关皇庄王店的事情,但是在经过慎重的权衡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自宋明以来旧时的封建王朝有过不少的皇庄王店,也能够凭借独特的地位和资源配置谋取不小的利益,但是这些获得的利益在经营之中却被太多的人分食了。不仅仅是东方,即便是西方的那些东印度公司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

张海当然相信新朝的凝聚力与组织力远非那些传统王朝乃至西方近代政权相提并论,并且自己所建立的如宗教一般的信仰自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的准备,可靠的人还是有的。如果搞这样的皇庄王店,即便不公开身份也能够获取不小的利益,但那势必要占用不少的可靠人才,在效率上是会受到很大局限的。

“当然不是搞皇庄王店,那样会浪费人才。我们西院的内库有个几万两现银如同寻常大户一般的家底就足以应付大多数杂事了。我是想帮助一家敢于跟随我们的政策也有开拓之心的民间大户。我们内部的经济单位不说规模上有限,而且我们所经营的领域很多人也不敢与我们进行正常的竞争。所以我才打算依靠民间自己的力量把崭新的规则引进来,带动起这江东的一池春水。”张海对李千兰解释到。

在张海的印象里,李千兰一直是个明事理也十分优秀的孩子。可说到这事儿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一丝幽怨的目光在小女孩儿的眼睛里闪过。沉默了许久,李千兰最终决定并不隐瞒心中所想。

“可是那从浙北迁到苏州来的沈家,由其夫人马楠所经营的新风阁?“因为负责的奏报总结十分广泛,李千兰对于这些事情并不陌生。

“正是那沈家的新风阁。江南诸大姓中,顾黄钱李等都与我们新朝并不对付。沈、戴算是势力并不算大而早已衰落的。那沈远一家以前也是没有什么人缘的分支小脉。新朝这几年因为敢于打破常规按照我们新朝的规矩做事,才有了小小的起步。不过不知怎的并不敢于抛头露面,主要的事情一支是一个叫做马楠的女子再做。“张海解释道。他似乎猜测到了李千兰是在忧虑什么。

李千兰忽然勇敢而直言不讳的问道:“我们的革新事业的目标,真的是天下大同么?不是说到了那个时候,再也没有了贫富之分,天下为公么?这个目标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

张海似乎想说些什么,可是想起当年对弟子们的教导张海却觉得当时自己的一些想法过于简单了。

张海思索了片刻后向李千兰问道:“你说这江东一带年纪在而立以上半百以内的人,人们,不论男女,思想认识都能达到我们近卫部队一般战士水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