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都文具业比不了京城江东一带,不过这三年通过种种渠道,还是使这里的印刷完全能够满足几万学生最基本笔墨书籍需求的大概一半了。我想这几千份材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圣主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王光有些感动的说道。

张海沉默了片刻:“明天你和我一起早点儿去三年级一个校区的班上听听课吧。不要告诉我你们这里没有能够秘密听课的地方哦。白天我在不少教师里转的时候发现课堂后面的地板下面是空的,这就是秘密听课的地方吧?”

不过,张海最终还是没有完全采取秘密听课的方式,只是让替身去干这活儿。而自己跟随王光一起去公开听课。因为很多东西,不是单单凭借偷听能够感受到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成都府学中,张海看到了一些久违的东西。即不是放任自流培养潜意识中的自私自利,也不是压抑沉默,每个孩子都在保持着本性的情况下接受着新环境的熏陶。

就是那些教员们,身上看不到其他不少地方那些军队里出身的教员身上的戾气和古板,也是看到了更多这时代所少见的不视学生为奴隶及晚辈的现代平等精神与人性。

张海知道,这一切都与王光对自己道路的理解,还有认真努力的管理分不开的。

**的时间很快过去,张海与王光一道向随机所选的一个校区行去,在路上又听到了那久违的欢声笑语。

第883章 重回课堂(二)

张海前世去过一些重点中学的课堂,早自习的时候没有那种校园里独有的非上课时期连成一片的说笑声。【】

张海也见过一些大学或中学里曾经学习很好的人,理解在现代工业社会必要的学习在自控能力对于个人竞争力的意义。但是如果站在整个社会而非个人的角度来说,这种氛围和环境却让张海总觉得有什么不太对的地方。

有人说西方的快乐教育是为资产阶级贵族的教育特权优势服务的,放到中国只能是在原有就存在的诸多弊端中雪上加霜,这或许是一个事实。但是如果一个人回忆起自己的少年与童年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幸福与快乐的时候,他会真心的热爱这个社会么?

如果不是肩负了快速工业化的使命,皮诺曹童话中那种如同幼儿园环境一般的学校只要不走向极端,也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合理妥协吧。

张海坐在了三年级十五校区二班后排的一个做位上,王光也是与张海一路同来的。让张海有些惊讶的是这里的学生对于有大人前来听课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敬畏或不习惯。仅仅是引起了不少的目光多看了一阵而已。但很快,班里的七十来个学生们就适应了。

新朝建朝三年就实现了正常发展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的初学普及,各方面的资源也都很紧张。不过进入到全国大规模战事平定第四个年头的时候,上百个孩子拥挤在简陋屋子里的情况已经并不多见了。普通学校里一个班的人数减少到了七十人左右。

四五十平米的教室里,就是容纳七十个初中生也面前足够,而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可以空出足够的过道来方便课堂管理。

成都府学里的教员们似乎很注意形象,身穿的并不仅仅是过去新军主力部队队伍里发的那种如同战袍一般的马褂了,而是一种大概在去年的时候才按照南京一些杂志刊物上出现的服装:人民装。

走进教室的教员也没有像其他很多县学里的教员们那样把“惊堂木”一上来就拍的响亮,而是以沉默来应对一开始课堂里的嘈杂之声。

学生们也并非像后来一些现代小学生对于二三类副科老师那样很不给面子,嘈杂的嗡嗡之声大概持续了一分钟左右,就逐渐随着教员的沉默平静下来。

张海看到这一点儿也不由的赞叹,这说明这里的教员已懂得了在不依靠暴力和强力的情况下同学生们打交道的技巧,师生之间有一种似乎在现代社会里才常见的默契关系。

“好了,都回过神来了吧?回过神来了我们开始,起立!”

新朝的学校里有上课起立的习惯,没有说老师好的习惯。大概类似后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或中专规矩差不多。张海不愿意潜移默化的培养形式主义,不过还是觉得上课起立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助于学生状态的转变的。

“这是咱们这学期的第二天的正经课了,昨天我们已经说了今天课程的意义,所以我就不再重复。过去这两年半你们所完成的实际上只有两样东西:识字和算数,这算是不少内容的基础而已。而今天我们要学的,很都都是跟实际和实践有关的一些东西:这门课叫做弹道数理。”教员用很自然的语言熟练的说道。

随后,课堂上的教员就用顶风举伞,或者跑步举伞的概念开始从阻力的基本原理讲起,逐步引出了能量的概念。

“在条件同样的情况下,面积每大一倍,承受的风力就大一倍,大家应该很容易的就能理解这一点吧?如果你跑的快一倍,或者风吹的快一倍,那会怎么样?”

“阻力再增加一倍?”不少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错了,不是再增加一倍,而是增加为原来的四倍或者说增加三倍。再原来的倍数上再乘个倍数。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新朝圣主就是这么说的。呵呵。”教员笑道。

“如果你们当中有哪个人能研究出为什么,你就可以向京城的北海学院寄封信了。相信你的名字很快就会让不少大城里的学者们通过闻名的学术杂志知晓。”

这也是新朝文化教育中的一种无奈,一些需要高中知识甚至是微分积分知识来解释的东西张海也办不到。有关空气阻力的很多基本原理,放到这时代的欧洲也没有被同时期的学者认识到,牛顿与胡克的时代更是还没有来临。

很多现代初中容易记忆理解而浅显的东西,放到这个时代那即便不是开拓创新也是属于“前沿领域”了。不少定理的证明,那更是高端领域的东西。因此按照张海的预计,大概高小过后的七年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两年,就只能是教员与学生们在一起“研究学习”的阶段而非单方面的照本宣科了。

在课堂上,张海感觉到了那久违了的熟悉感觉。课堂上的这位教员已经没有了门外汉的感觉,而是一位“半堂灌”甚至“满堂灌”也完全有的可说的现代水准职业教师了。

当然,新朝的“一节课”也并不是四十或四十五分钟,而是半个时辰大概一小时左右。这是为了教员在讲课之余也有一定的讨论时间和自习时间。不至于因为时间不够用而不得不“压堂”。

“说吧,这位教员是不是你专门挑出来的?主力部队的战士们即便是到了退伍年纪的,什么性格什么水平我最了解了。”下课之后张海就向王光笑着问道。

“不超过十里挑一而已,不过这肯真的不管我的事,圣主你也看见了?路怎么走完全是你随机选的,只是运气有点儿好而已。”王光有些无奈的回道。

张海趁着课间带着王光迅速来到了另外一个校区随机选取了一个班,又听了一堂课。这一次终于不那么令人惊异了。教员在讲课的言谈方面还是欠缺很多,不过却在讲台上准备了还算充分的讲义,因此也还算凑合。按照张海的评价,这至少有前世父母口中那些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小城镇教员的水平。

第884章 王光之罪

“从火炬学校到东南之地不少县学府学,都远远没有这成都府学城更贴近理想中的基础教育。除了现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在男童与女童中都这么办以外,似乎已经到了颇为完善的程度。我想,这并不仅仅是几个思考几个点子就能做到的吧?告诉我,你是怎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儿的?”张海向王光询问道。

王光沉默了片刻后说道:“全国战事刚刚平定的时候我就差人去新华书局找了一些还算是比较优秀并且由圣主亲自审核的科幻文学著作,尤其是有关未来教育描述方面的。这些我们都请了专门的人对每一个细节都加以研究,并且总结归结为必要的材料广为推广,要求每一名教员都摆清自己的地位,认真的去落实。”

张海还是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儿,张海也是身为君主几年时间的人了,沉默了片刻就直言不讳的讲出了自己的疑惑:“不对。习惯和身份的转变,哪儿有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且不说,如果你怎样要求,下面的人就一丝不苟的怎样去做。那这世上还会有我新朝什么事儿?全国各地多半的县营又怎么会是那样的状态?我相信你是个有才能的人。但一个人再有才,也有些事是可以凭借才能做到的,有些事情仅仅凭借‘才能’是难以做到的。”

张海知道,如果自己不是利用历史先知塑造自己的神性,又有过人的天赋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一点,再加上百个能够诚心付出少有私心的小女孩儿们极大的强化了自己的信息掌控与政务处理能力。那么新朝这一切成就,就只有可能在那快餐性的穿越架空小说中才有可能出现。

这时不知怎的,王光忽然跪下身来:“弟子有罪!”

“这是唱的哪一出?要是如厕的其他教工看到了,你知道你这样的旧行为影响有多坏?有罪说罪,皇城密牢里的那些的重犯也是坐下来说,你就站着说吧”张海训斥道。

王光似是没有什么避讳的讲出了三年前自己刚来成都府负责川蜀一带事物时的所作所为。

张海沉默了许久才开口叹道:“你很行啊?居然也拐了上百个女童做这些事情。我无所谓,我是君主之位。在人们的印象里本来就该有三宫六院。有上百个小女孩儿在身边儿传出去也没什么。你知道你这些事情如果传出去会是个什么结果么?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也根本保不住你这位置。在密牢里渡过一生可能就是你最好的结果了。”

张海没有询问这当中有没有什么弊情冤情。同为皇家做事儿不一样。寻常大户或**这种事情如果涉及到上百人,几乎是必然会有一些强制性的手段的。尽管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这南方盛行。

张海心中仔细盘算着这个例子能不能开。且不说那县和县以下,如果每个府都这么高,那么全国几百个府就涉及到上万到数万个孩子,占同龄人的比例就接近了百分之一了。几乎可以肯定这必然会带来很大的弊情。放在旧时或许没有什么,旧时整个剥削阶级霸占的女性资源远远比这高。可是如果放在新朝,这样的现象无疑是同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相背离的。

“如果不是相信你的智慧,我几乎你蓄养这个规模的参谋团队是要那些西南残敌相互勾结,也要追求书写史书那些事儿了。”张海的话很重,这些都算是某大逆的罪行了。

“谢圣主信任,弟子确实也绝不敢如此。”听到张海这样的口气,王光知道自己算是过关了,不会受到重责。

“今天我就要去你的密宅里去看看。我希望在这件事情上你不要有隐瞒。否则的话,你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我刚才思考了一些,你这知府根本用不着那么庞大的团队。这府学城外加成都府,二十个够不够?这是我的底线了。我必须考虑到这种事情如果扩散开来的可能性。”

王光也似是有些反思的回道:“有十几个负责帮忙的就应该足够了。毕竟我这一府之地同新朝圣主所要负责的天下大为不同。“

张海思索了片刻,还是否定了把这些孩子都带回南京的想法。这种做法只是在新朝还缺乏新一代知识青年的权益之计。如果自己的身边的小女孩儿多达几百人。那如何安置这些人也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而且张海并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在保持对其他一些事情注意力的情况下还能掌控和熟悉的了解几百人,哪怕这些人都是孩子。从你这里我最多也只能带十几个孩子过去,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什么奏报处理能力和掌控力。而是检查下你的为人而已。这没有什么问题吧?至于其他的孩子怎么安排,等带那里看看再说。”

“一切全凭圣主安排。”王光郑重的回道。

张海思索了片刻,不敢有片刻的耽搁,当即就要求王光跟随自己一起去看看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张海当然也带上了跟随自己一起而来的亲卫排战士们一起去。

这一去,足足在整个成都城内还有城外转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了至少五处看似十分普通宅院,才把那一百一十余名女童找到并集中安排在府学城新建的一处教学楼宿舍之中。这些空空荡荡刚刚建成不久的校园是为新朝七年夏天新来的孩子们准备的。临时安排这上百个孩子显得绰绰有余。

同张海身边的那些小女孩儿不同。张海仔细观察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孩子行为举止之中都透露着一丝严谨与肃穆。没有多余或不合适的表情,没有东张西望的人。就是在大人不在的时候,也没有传出什么私下里耳语的声音。就像是那些头等大户人家里地位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受过严格训练的女仆一般。

看到这些,不用问张海也大概能猜的出来:这些还在好动年纪的小女孩儿们平时定是吃了不少的苦头才变成这般的。这也让张海在心中明白:王光虽然算是理解自己理想的弟子,可他终究不是与自己一同时代的人。

第885章 王光之罪(二)

“先生好!”

孩子们见到张海十分懂得礼数的齐声打招呼。【】张海自从中午到傍晚一直没有同王光离开过,这显然不是有准备下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孩子们仍然有这样训练有素的反应更是让张海吃惊不小。但在张海的心里,对于这种看似很合眼的礼貌和纪律却很不习惯。因为表现的有些过来,他知道:这个年纪的孩子却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平日里遭到的管教就越多。

唯一让张海能够心安的是这些孩子面色看起来还算不错,平日里的营养相比不会比自己身边的那些小女孩们更差。

不过,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张海还是做了一个决定,对这些孩子们说道:“你们把穿在身上的东西都脱下来!”

听到这样的言语,这些小女孩儿们见到张海身边的王光并没有劝阻的意思,竟然就不再有丝毫的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