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4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新军主力部队早就不是传统部队所能衡量的了。新军先锋旅就更是如此,官兵们体能与力量明显比旧军队强出不少不说。成本不低的野战口粮的广泛存在使得每个士兵每天只需要一斤左右的高热量罐头食品就能满足一天的食物所需,包括水源在内,一天所需要的给养也不过三公斤。驮马则配备了大量的精饲料,在拥有足够车辆进行挽载的情况下勉强可以做到食水均靠自持力维持一个月的时间。特别是在这水份消耗非是夏季那么多的冬季。牲畜的防病防寒,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和工作。这种种因素加起来,使得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成为了可能。当然,即便是如此,先锋旅的远征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冒险。

然而这些事情,不论是张海还是刘洪涛都不觉得那些叶尔羌势力势力能够了解这些。

“我想:那来使的阿部的来使,可能在窃喜吧。”宋子悦有些不屑的笑道。

刘洪涛想了想回道:“谁也不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阿都刺有这种心思,八成也是一赌。不过从那阿都刺不敢亲自来使,为了获取我们的信任只是让阿布都拉哈出使。还说什么大军已经部署到了哈密等等,这就恐怕就已经是铁了心的不打算来降了。如果是投降,怎么说也要以征讨的名义把大军先带到肃州再说。”

这样一说,参加军议的先锋旅军官还有王光等人也都更加确信了吐鲁番部的不臣之心。

张海有些忧心的对刘洪涛说道:“不是我不放心你们,而是这次冬季出兵旧疆,就是我们的准备再充足,终究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我不希望着西征攻略的开门之战出现重大的失败或者损失你这样一个真正忠于新朝事业的干将。。。”

刘洪涛平静而自信的对张海回道:“我们已经研究过很多种不利的可能与风险,包裹坚壁清野与各种诈降等种种手段。报告圣主应该也阅览了。我想冬季出征,我们应该是有把握的。如果出现了风险,我们会回师,或者尽可能的确保更为重要的人平安返回。。。”

“这一躺,我随先锋旅一起去肃州再回事吧。”

听到张海这样说,刘洪涛有些忧虑的直言回道:“永昌卫再向西北前行,就有些不全了。圣主身边怎样说也要有一个精锐旅随行才稳妥。如果是到肃州再展开回程,那反而有些不妥。”

如果是一些客套话,张海可能并不为之所动,可听到这样的话,张海却有些动容了:“既然这样,从为西征考虑出发,我就不送官兵们去肃州了。希望明年或后年春天的时候能够在旧疆边关一带再度与诸位重逢会师!”

第1075章 西出阳关

张海没有在永昌停留太长时间带着跟随而来的独立近卫部队及亲卫连的官兵一起随王光展开了回师的旅程。

在返回的时候,因为不需要携带太多的军辎兵器可以以马队轻装前进,因此并没有费几天时间就从永昌返回到了河州一带。

这一路上王光没有多说什么,不过跟随张海一起回到河州之后还是有些忧心的问道:“阿部的来使圣主真放心让这些人跟着先锋旅一起西进么?虽然我觉得刘帅可以处理好这件事情。可着终究会给队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至少会牵制一两个连的人手,有些得不偿失了。”

“你是说那个阿布都拉哈?把他们一行当成友人那或许至少会牵制我们一两个连甚至更多的人手去防备,还不见得稳妥。可要是仅仅把那个阿布都拉哈当成犯人一般的人质,我看占用每班一个班,累计一个排的人手就已经绰绰有余了。此人真假不知道,不过看其言谈见识不像是吐鲁番部的一般人物,说不定对于先锋旅来说也多少有点儿作用。”张海对于这件事情当然早就与刘洪涛有了安排了。

先锋旅的官兵们体能与士气都算不错,而且几乎没有体质太差的官兵,在抽出不少人协助车马的情况下,整个队伍在寒风中前行的速度几乎达到了轻装徒步时的速度,平均日行的距离达到八十里左右。冬季还算坚硬的土地也使得载重的车辆在前行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

阿布都拉哈人等人此时还没有被如犯人一般被装进囚车一般的车内,而是如被“礼遇”一般被安排在队伍的后阵辎重营的位置上,随时都会有一个连从四面的跟着阿布都拉哈等人并将这些前后围堵起来。。pb。m

“新朝圣主都已经表示我们是真诚来投诚的客人了。你们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了?”阿布都拉哈这几年来的时间潜心学习汉话,虽然不可能不带任何独特的口音,但是已经可以让负责的军官听懂了。他以有些疑惑不解但并非十分嚣张的预期讲道。

一名连战笑着回道:“我相信你们是真心来投诚。不过:我新朝同以前的政权可不一样,不太崇尚人性本善还有无原则的相互信任那一套。我们新军凡事也总从最坏的方面去假设。所以希望诸位现在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出了肃州过了嘉峪关之后还有更委屈诸位的做法,我希望你们也能够理解,不要有太多的误会。”

一路之上,虽然负责看守阿部来使的人时刻保持着警惕和戒备,不过在大休息的时候,还是给了诸人一定的“自由空间”,大概离队伍五十米以外的下风处,在这个距离上说话讨论也很难被官兵们听道。

不过出于谨慎,在这种赐予的“私下场合”阿布都拉哈的一名手下还是低声用畏兀儿聊了不少时间的家常,才夹杂般的议论道:“这一次,恐怕我们说什么也是难以善了。我看他们很有可能把我们当成人质监视起来了,说不好,我们还要有被处以极刑的危险”

“这一次我们不是早有准备么?你们也都是自愿跟来的,如果真到了逃不了的情况下。我们那些精心准备的东西是不会给人造成多少痛苦的。”

虽然新军主力部队的官兵们离的很远,不过阿布都拉哈还是小心谨慎没有在这方面深谈下去。

他仔细观察着这支如同辎重运输队一般的队伍,发现这支队伍在行军中似乎从来没有起火灶饭过。官兵在休息的时候吃着一些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食品,而且每一次都吃不多。而且水源竟然也是辎重车里携带的,不知道是靠什么方法,在这天寒地冻的大西北的冬天竟然没有结冰并且还保持着一定的温度。

他越想就越觉得这支人数实际上并不庞大的队伍有很多不可思议之处,甚至有些后悔自己赞同父亲的决定了。

在思考了许久之后,晚上临休息的时候阿布都拉哈还是忍不住向一名负责联络的新军官兵用汉话询,这名新军官兵也是整个军队里唯一负责为阿布都拉哈等人起火做饭的:“你们吃的是什么,能给我们一些么?”

“不是给你们熟牛肉还有那些糕点了么?一斤牛肉七斤粮,你们吃的那些热食口味可比我们吃的强多了。”这名新军官兵如同很多新军战士一样并不是十分的善于言谈,不过也没有太多的顾及,为人还算直爽。做为农耕化民族的畏兀儿人没有哈撒克那种草原系的直爽,不过也还欣赏这样的人,也觉得能够更轻易的套到一些消息。

想到这里,阿布都拉哈就问道:“出关往西面的路,可很荒凉。在这样的季节里上千里的路都找不到食水,要不要我们派一名使者回去,动员吐鲁番的力量来在沿途准备向导和食水?“

“这就不用了。我也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情。队伍上所携带的食水,就是没有任何给养的情况下维持一个月问题也不大,毕竟带着这么多大车么。我看着冬季西北的道路,反而比夏季好不少。“

“那牲畜会缺乏给养大量死亡的。“

“牲畜的饲料和水我们也足够了。。。“

听到这样的话阿布都拉哈就不由的一惊,虽然原本有所预料,可还是没有想到这新朝大军还真能在这样的季节里通过携带的给养就能直接抵达哈密。看来也只能冀望于哈密一带的安排了。

车队在人畜的牵引之下迎着西北方向吹来的寒风缓缓向前,尽管人畜做了充足的防寒准备,可顶风前行的艰难也超出了原有的预料。

在出了永昌向西北前行了大概十天左右的时间之后,还是按照预定的时间抵达了肃州也就是旧时的敦煌,这是甘肃省的最西端,出关之后就是异域了。

不过刘洪涛等人还有先锋旅的官兵们却没有多少文人式的感慨。在补充了给养并做了必要的检查之后,就重新起程继续向关外行进开来。

肃州一带的公安军步兵旅给大军增加了必要的给养还有不少准备好的金银做为西征时的军费外,只是简单的向刘洪涛率领的这支队伍默默的送行。

西进的攻略也在临近新朝九年新年不过几天的时候展开了。

第1076章 西出阳关(二)

唐汉时期的旧疆边关似乎早已不在,此时的西北在出了嘉峪关之后在寒风中所能见到的,就只有那荒凉的高山与荒漠。。pbx。

不过,对于并非出生在这西北一带,而是大多生长在中原内地的先锋旅官兵来说,寒风中这广阔而庞大的高山荒漠虽然给人以一种莫名的畏惧,却也显得新奇。

冬季严寒中的行军虽然消耗的热量不少,但是却不怎么出汗。水源的消耗并不如出发时想象的那样大,这让率领全旅的刘洪涛感觉到了一丝宽慰。

如果说这次西北之征威胁最大的什么,那对于先锋旅来说就不是敌人的大军,而是这荒芜的季节里水源的格外匮乏。

因为先锋旅在事前准备过不少周密的侦察和情报策划,因此大军在前行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在这千里荒漠之中迷路的风险。

在有些不太确定的情况下,趁着风小的时候热气球分队的官兵们就携带着热气球上天并用望远镜观察几十里内的景象来寻找与地图匹配的地标。此时的西北虽然荒凉,可也带来在能见度方面十分突出的好处。

为了在这样似乎显得有些孤独的环境下鼓舞官兵们的士气,每当午间大休息的时候,各部队负责轮流侦察警戒之外的也展开时常的战前动员还有拉歌这些活动

而还算充足的食水给养也确保了队伍的士气在这种情况下始终处于不低的地步。

此时的阿布杜拉哈在出了嘉峪关之后就已经形同囚犯一般的被严密的看押起来,不少手下都已经被留在了嘉峪关。。pbx。m

再也没有人同阿布杜拉哈进行任何意义上的交流,只是单方面传话告诉阿布杜拉哈:新军做事情一向从最坏的可能出发,进行最不利于自己的假设,因此并非是已经认为阿部已经有了对抗新朝大军的心思,但是总要防范各种可能的风险。

这样一来,队伍的官兵们也就没有再有所隐瞒的任何意思了。阿布杜拉哈看到了这几千人的队伍所拥有的数十门火炮还有大量新奇的炮车,还看到了官兵们身上不知道背的是什么的装具与武器。这支军队在行军的时候似乎也颇为大胆的采用单路纵队,队伍连绵达数里之远。

早就安排好的计划能不能成阿布杜拉哈虽然不能保证,可是他却已经知道:自己将会是九死一生了,而且很有可能还不是好死。在来之前,他就已经有了自杀的周密准备。可如今还没有到最绝望时候的阿布杜拉哈也并不准备轻易的放弃生命。

新朝九年的新年除夕夜,没有晚会和假期,也没有队伍里组织的丰富的娱乐活动。队伍是在啃完那有些冰冷的野战“干粮”就凉水之后就进入随时休息的状态。

“明天就是新朝九年的新年了。可能以后几年的时间里,我们的青春岁月都会在这样的异域行军征战之中度过。有没有人觉得,这会很寂寞和孤独?”

“这是一种荣光!”

“过去的过年不过是年关而已,也没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年纪普遍并不算太大却经历过不少事情的先锋旅官兵们没有再用那异口同声的形式主义回答。不过却更让刘洪涛对这些绝大多数都经过战场考验的官兵们自信起来。

进入到新朝九年的新年之后,先锋旅的队伍在高山与荒漠之间行进了半个月似乎有些枯燥的行军,走过了旧时的玉门与瓜州等地,渐渐进入到了即便在唐汉之时也不属于中原范畴的地方。

前进方向上开始出现连绵的群山,包括刘洪涛在内不少事前专门复习过旧疆地理的人都明白,这崇山俊岭连绵几百里,过了这山岭密集的地带,就是旧疆的哈密一带了。也是叶尔羌东部吐鲁番阿部势力的重镇。

如果阿都刺打算有什么图谋不轨的埋伏,那么这险峻的山岭地带就是伏击的最佳选择。

为了以防万一,先锋旅的队伍在进入这崇山俊岭之后也开始展开战斗队形前进。

让刘洪涛没有想到的是,在进入这崇山峻岭仅仅不过一天的时间,没有发现埋伏的敌人,却发现了从前方光明正大前来的如同商旅摸样的一行人。这些人也都是叶尔羌人摸样的打扮。这些人还自称是吐鲁番安乐城一带前来的私人信使。

最终还是如同囚犯一般的阿布杜拉哈确认了这些来使的身份。

“你们早知道新朝大军要前来?“

“我们是沿着这条道路寻找大军并准备告诉大军一个重要的消息的!“那一行前来的十余人组成的队伍中有一名似乎是黄色蒙古人种,负责汉话的通译用还算清晰的新朝白话回答道。”

“什么重要的消息?”

“阿都刺手下的几名部将,不同意投降新朝,要特意见识见识新朝的手段。所以在前方四十里处的地方已经部署了三万重兵设下了埋伏。”

负责搭话的刘洪涛身边的亲兵笑道:“两万重兵还手下的几名部将?这是整个吐鲁番部差不多三分之二能堪战的主力了吧?“

负责协助搭话的阿布杜拉哈在一帮说道:“我吐鲁番大概三万左右的兵力只是常备的骑兵。如果包括诸多青壮在内的动员兵,则至少能够抽出六万人马。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很多人都相信新朝大军确实是一支强劲的力量。可是他们却认为在这个时节里出兵西域的,应该是一名图有虚名的无知之人所率领的队伍。在这缺乏给养和燃料补充的冬季前来,最多至前面峡谷一带就应该耗尽所能携带的全部给养了。。。“

刘洪涛对阿布杜拉哈还有前面的使者命人传话道:“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我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