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饭的时候张海仅仅带了两三名亲随,身穿铠甲亲自来到简单木盾和壕沟掩护下的第一线壕沟嘘寒问暖,还询问有没有遭人欺负或者是否对今天的战时过度害怕。环城一周的巡视中张海除了表明自己的身份,还告诉人们除了自愿者不会强求人们攻城。

虽然很多人并不相信这样一个面相如此年轻的人会是武安那伙让人闻风丧胆武装的头目,但看其身材和穿戴也知道至少是上层人物的亲随。

这些奴工们自小到大都被视为下等人,就连平民百姓家的女眷往往也没有什么好脸色。一翻巡视虽然显得有些做作,给人们的感受却是从来未有过的。

不过还是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有些怀疑:“就是不让我们攻城,恐怕也是要干些城头下挖洞的危险伙计。大家可不要被鼓惑!我就不信,他们征集我们这么多人为的只是观看那些人自己攻城!”这些话起初没有多少影响力。可是当张家队伍中抽派的人开始将八千多青壮进一步编组的时候不少人都开始恐慌紧张起来。

临阵的压力不少并非十分有天赋的战兵中队少年战士们是清楚的,光是心寒胃痛就能使寻常的人至少丧失四分之一的战斗力。

“不愿意出阵的请后退!”远处穿来张海的命令。

这命令是专门让人后退出众,又是分散下达给各队的,虽然狐疑的人不少,但还是留下了五千人青壮被编为五十个百人左右临时中队,以百步左右的间距集结在壕沟之后。

五千支左右的臼铳被发给众人并教授了基本的使用。五千人的战兵每人都获得了一支装好弹药的臼铳、两枚药包、两枚铅弹。

“就凭这些装备难道就能拿下青州城?”在有了心理安慰的同时,不少人也有些忧虑。

忽然火器中队及学塾弟子中挑选出的一百余名少年战士随张海一起来到了岱宗门外的一个临时中队青壮们的身前,分发给众人缴获来的铠甲。

没有想到刚刚编伍的人居然能获得铠甲,这着实让不少人感到不已。可临阵的紧张却让很多人迈不开脚步。

分成多个小队一曾又有层的将人们掩护起来,在张海亲自的安慰乃至战士们的单对单护送下才向城墙逼去。

负责推车盾的弟子的掩护下通过木板搭成的便桥,掩护着全副武装的张海等人展开三十米宽分为四五队的狐形小横队向城墙逼去。

“不要紧张,听到命令后再开火。这是我们天帝之使亲自负责为大家掩护参战,无需太过担心城头上的弹矢。只要大部分人把三发铅弹打出去就算完成了任务,就可以撤退了。队伍最多逼近到距离城头三十步。”战士们按照吩咐对大部分由矿工组成的青壮叮嘱道。

“没有攻城车又没有云梯,这是打算干什么?来做靶子么?”城头负责守城的青州卫明军疑惑道。负责西城们防御的军官当即下令放箭,同时把不少铳炮推了上来。

大约距离城头大概百米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的时候,阵阵铳炮之声从城头响起。一轮猛烈的彻底让彻底让二百来人披挂整齐的队伍停滞下来。

然而当不断冒头的敌人打算展开第二轮射击的时候,张海却利用搭在车上露出观察缝射口的特制板条大盾掩护着全身,不断向城头那些露出头手来闪现出的目标快速放箭。

这种双方都有足够盾甲城墙掩护依托的对射,如果双方都没有能够破防的精锐射手,通常效率并不比19世纪西南战争时期或者淮军平捻乱那种两三千发子弹杀伤一人的效率高上多少。

然而对于经过多次实战本身又有天赋的张海来说几十分之一于寻常人的箭支散布面积加上几倍的射速几乎顶的上百余名弓手。在负责送箭战士的帮助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的一壶三十支箭左右就将城头一名露出头观望的敌人杀伤,箭支没入一名刚刚把头露出来观望之敌的下额。数十名携带了从缴获物资中优选出的鸟枪的战士们的上百次开火中也打伤了一名将手露出来的敌人。城墙当面露出的火力暂时稀疏下来。

张海赶到面对防守中的敌人进行精确射击,百米左右的距离还是有些远,便下令全队继续前进。

在两人严重负伤之后城头火力范围内集中起来的敌人变的谨慎起来,射向战士们的火力也稀疏了很多。可前进中的队伍还是给城头的敌人以压力,不断有人将弓拉好之后迅速放出。或是把装好弹药的火铳举过头顶向着大致的方向射击。迎着零星射来的箭弹,队伍终于前进到距离城墙三十步外的壕沟边。城头上的大型铳炮暂时没有威胁了,绝大部分临时编成的青壮都蜷缩在盾牌和车辆掩护之下。

“注意发射后再装药,注意把捅条拔出后再开火。”火器中队战士开始在监督下让那些刚刚掌握火器操作的人开火。有的人几乎是在战士们手把手的全程控制之下才勉强的把弹丸射了出去。大多数人也在紧张的压力下经常忘了装弹和装药的顺序。但仍然有一小部分人让火器中队的战士们也刮目相看。

城头上的明军开始将不少精干人员调集了过来,越来越多的强劲的箭支射透了插在车上的盾牌。甚至连放的火箭也破有声势的射了过来。但随即便遭到张海等人更为精确射杀伤。

数分种的对峙作战,那些临时征集来的青壮才把大部分铅弹打了出去。但在撤退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两人负伤。

就这样,张海及火器中队挑选出来的百余名精锐花了五六个时辰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一对一的亲自通过出战对射的方式“鉴定”这大浪淘沙出来的五十个中队以矿工为主体的新兵。当敌人懒得露头的时候,张海便命令展开对城头的佯攻。

就这样通过接连不断交火中杀伤的百余人也终于让城头上明军的士气有些低落,没有人想到以这样毫无效率的对战也能带来如此的威胁。

这一整天的“激战”也是张海在印象里自解决少时的训练以来最为疲惫的一天,一天下来射出了近两千支箭。比当年的王瞬臣还多了一倍。

这五十次出战中城头上射下来的无数弹矢还是让包括张海在内的不少人在连绵不断环绕城墙的作战中负了轻伤。车盾和铠甲可以防护住大部分方向的箭矢,可还是有从侧翼或者远处抛射过来的箭弹绕过了防护带来不可避免的挂彩。

张海出色的射术及敢为人先的精神所有参战的矿工都看在眼里,对于未来的疑惑和忧虑无形间减少了不少。

“各队的表现怎么样?”对右肩的小伤简单包扎后,张海在临时会议上让参加白天选训出战的那些火器中队战士们也参加了骨干会议的讨论。

“以我们队伍的标准当然并非合格,但其中表现突出的人的数量超出我们的意料。”

“我看这些留下来的五千多年纪还不算大的矿工中至少有近千人左右并不比武安作战之前的我们差,可以做为扩军的兵源。其他有些人表现也很突出,不过年纪有些大了。我怕在高强度训练下的可塑性不如年轻人,提高空间有限。”

学塾弟子说着的时候也将参加验兵作战战士们的报告递了上来。

张海也是参加过白天轮战的人,知道这些人虽然还不是合格的战兵,但如果依托更坚固也更有心理优势的城头作战,不再会是像盐山或东昌那些临时征集来的民夫一样的表现。只要有足够的兵备是能让这样高的城墙起到应有的防御作用的。

。。。

第111章 青州攻坚

经过种种考验接受选训的五千多青壮以淄川的煤矿工人占了多半。虽然煤矿工最初的总数并不占主流。类似世纪之交山西那些煤窑年百分之一左右的死亡率再加上后来的发达国家也难以完全杜绝的各种职业病外加上逃亡,这些人没有几个熬到三十岁以后的,大多是少年和年轻人。但即便如此,也只有大约一千五百左右新来工作不超过五年的少年和刚刚成年不久的人还保持着尚算健康的身体。在这些人中青州城下验兵仗表现较为突出的八百人左右被做为张家队伍新吸纳兵源的候选。

“一万几千青壮中最多选八百,我看戚家军当年在义务东阳选兵也不过如此了。”见张海还是这样苛刻,**也笑着叹道。

张海却一贯的一本正经的答道:“这不能相比,戚家军并不是只收未成年的人,有买卖和工作的大龄青年也收。即便如此也不过从两县的几万矿工农民中选拔出四千左右性格合适的。当年浙江那些沿海民众饱受倭患之苦,不少人与倭患有血海深仇。我们要建立一支更为优秀的队伍以达到更大的期望,以尽可能的精干免除管理漏洞和军阀隐患,即便在这民风淳朴的优良兵源之地也要建立更为严格的标准才行。我们的训练标准管理方法虽然当年的戚家军也无法相比,但是戚少保当年有几年的时间,而眼下的我们没有。”

“攻城器具和及方案准备的怎么样了?”张海忽然向刘洪涛问道。刘洪涛及李峰等人都没有参加白天的验兵轮战,包括这些人在内的大多数核心弟子都在临时的老营随同李师傅及杨秋霞等人忙碌着准备攻城器具。

虽然张海说月底以前拿下青州都没有问题,但是队伍才刚刚扩充,尚缺乏几百里内的战役情报能力是谁都知道的事。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与隐患,在验兵完成之后攻城只能尽快展开。

“这城实在是太高了,附近又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要用多段木材制造云梯车虽然不是不可行,但是没有数天的时间是根本无法完工的。即便完工,那也很不安全牢固,十分容易被准备充分的敌人用城墙后的投石车甚至是集群的投石索破坏。不过这一昼夜的时间上千名工匠的忙碌,云梯倒是准备了不少。”李峰有些愁眉不展。

张海苦笑道:“那也无所谓。看来为师又要亲自登城陷阵了。好在这青州城有战斗力的守军不算多,这十三里的城头除了城门附近防备到不算很严密。”对此张海其实早有料想。依靠自己少见的战斗力亲自登城陷阵当然是对方难以仿效的手法之一。而且看起来虽然有很大几率负伤,风险却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师傅如今已是万人统帅,攻城怎么可能总是依赖于师傅亲身登城陷阵?尤其是这高达三丈半的城头落到地上已经有重伤的危险了。我看还是只能采取攻盐山时的老办法。”刘洪涛想了想说道。

“你是说推土攻城?这太难了。几万石的土方很难在**内于一处完工的。敌人肯定也会以类似的手段加高城墙并且破坏我们的城下作业。”李峰不知道刘洪涛这样说。在他看来,对于拥有完备火器防御的高大城池,唯一的破城之法也只有城下爆破作业了。可城秒爆破作业依然面对对方种种对抗警戒手段的变数。

“最终目的和堆土助攻差不多,只是在实现手段上要力争一次完成,不被对方判断出我们的意图。”刘洪涛继续说道:“我们难以为对手短时间所仿效的优势除了精锐武力当然还有爆破和投石。就像在梁山水泊河口之战时一样。”

张海等人瞬间就明白了大致的手段。

就在张家众人紧锣密鼓筹划攻城的时候,青州卫守将也不敢闲着。虽然自夏天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城防,可兵临城下的两天以来依然组织人手尽一步加固城头。整个青州城的大部分城垛都用土木工事包裹起来变成了《守城录》里那样有顶盖的堡垒。能够抵御投石索、六两铅弹抛射、甚至是简单投石机抛出的几斤重的石块。为了防止掘土爆破还在城墙每个不远就埋设听嗡。并且寻找了不少失明已久的盲人负责判读。

“报!岱宗门外有动静!”就在兵临城下的第三天,时刻准备迎接贼众进一步行动的守将终于接到了警报。

“城外的贼人已经开始在贷宗门百米之外开始掘土作业了么?”见来的人青州参将就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当亲自登城观望的时候不由笑道:“这群人获得了这么多矿工做这种事儿也这么外行。居然在城外六七十步的地方就开始图省事儿掘土攻城。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我们他们要在哪里突破么?传令!准备我们的人也开始对挖,并且准备好万人敌!让他们连城们也摸不到!”

张海刘洪涛等人当然没有选择在城门外百米的地方掘土作业。而是由上百名从各队抽调的学塾弟子连同几百名负责协助的少年战士用三天左右的时间在用线尺的丈量监督下,在精确的挖了数千个倒三角状的抛射坑。

几乎与此同时,三千多名征集起来的青壮工匠及其亲属被动员起来从城西南的群山中几天内的时间开采并加工了万余枚百斤左右的石块。并用在淄川矿场寻来的黑火药做为补充准备了万余枚抛石坑。

最后装弹添药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兵临城下后的第四天夜晚突击完成的。

城头上的敌人似乎觉得有些不对,在第三天开始的时候就不断以火箭和抛射做为干扰压制,不过终究被负责掩护的投石雷抛石坑射出的百斤石弹所压制。

“不会有太大问题么?”张海有些怀疑那些搜集来的火药质量。

“这些日子以来我们缴获过不少黑药并做过详细的测试,对于成色和用量还是有大致把握的。百米以内的误差应当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负责火药和爆破的学塾弟子最后说道。

。。。

第112章 青州攻坚(二)

阳历10月30日的凌晨,隆隆不断的沉闷炮声犹如闷雷一般伴随着一连串的烟雾在青州西城门外响起。

西城门楼及城墙上的并没有闲着,几天前就调集了不少精锐骨干和五百余战兵数百辅兵轮班进行重点防备。已经有人猜测到对方很可能要进行土工爆破作业,也有人预料到对方可能以火药爆坡石块进行攻击。可却没有想到抛石雷攻击准备的规模如此之大,也如此之集中。

抛石攻击的重点放在了敌人兵力防御最为密集的西城门楼上。几千枚接近一人重的巨石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被抛了过来。

要把这六七十公斤上下的石块抛到百米左右的距离上,或者把三十公斤左右的巨石抛到二百米外,用弩炮来发射需要历史上创世界纪录级最大型号级别的弩炮。而如果用配重投石机来发射,则至少需要两丈两尺以上的投臂外加上万斤配重的投石车才有可能。几千枚这样的巨型石弹则相当于数十部大型配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