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5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负责参谋的军师了解这位小时候多少有些神经质的帝王的性格,没有再提出不同的异议。当然,这也同奥斯曼人展开围攻以来暂时还不见其他方向上的新军侦骑,也不见这被拖住的强敌有传信的骑兵乃至热气球突围有关。

而其实在交战的前一天夜里也就是黎明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有涂有伪装染料的传信用途轻型热气球升到了两千米以上的高空。这种传信热气球只能携载不超过百公斤的重量,基本上只能拉动几里长的引线和携带一名热气球分队飞行员。这也是第二旅在国内对抗推演之后的一种预防性手段。

当发现大股敌军的突袭之后,热气球就沿春季的东南风脱离了地面分队的牵引,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就飞到了三十多里外,在降低高度后向远处潜伏待命的联络队官兵发出了特有的旗语信号。

马尔丁附近的战斗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直接利用旗语和烟火信号传递的消息就抵达到了上百里的距离之外。从暂编第五师开始,整个新军主力部队迅速有了动作,向南或向西围拢过来。

当然,这样的传信终究还是没有隐瞒的住土耳其人负责外围侦察的游骑;黄昏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有消息传到了穆拉德四世的营帐之中。这终于使得有些固执的穆拉德四世决定西撤了。在交战中,新军主力部队的强悍已经充分体现出来。

第128章 马上追歼

此时的暂编第五师只是番号稍微靠后些罢了。全师所属的部队除了刘洪涛曾经长期直属战斗力近卫部队之外拔尖的第二旅,还包括了杨波的第六旅以及高海亮的第八旅。这些部队虽然不像第二旅那样突出,也是拥有众多骨干老兵的新军主力上等部队。

显然:进行过不少类似扫荡战斗任务的张海也意识到:类似这样形式的作战,两翼和中央的队伍都应该是比较强有力的部队。

在得到发现敌军主力存在于西南方向的确切信号之后,整个暂编第五师除了传信给其他的队伍之外,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南下的行动:各旅的炮兵分队开始部署工事执行临时临时防御任务,而旅以内的两千多步兵主力分别利用上配属的马匹迅速南下,轻装展开作战行动。

马匹普及率的提高虽然没有改变重视火力作战的新军主力部队在战略范围内的整体机动力,却给作战选择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大军准备渡河的是,不惜马力赶来的整个暂编第五师的马队终于追了上来。

分成三路的累计不过六千人上下的马队追赶着奥斯曼人以骑兵为主的十多万大军,尽管在马尔丁附近的交锋已经让很多奥斯曼人认识到了新军主力部队的强大战斗力,可是这样嚣张的行为还是让一些将领感觉到了耻辱与愤怒。

“没有想到这群狂妄的东方恶魔竟然如此的狂妄!我们应该分出相当一部分队伍,甚至是以主力会师给予来敌的一路以迎头通击!”

穆拉德四世本来就不是一个谨慎而优柔寡断的人,当即同意了这点:如果奥斯曼帝国的主力连两千多的一路来敌都打不下来,那么真个民族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哪怕出于政治和鼓舞士气的需要,也不可能让追来的新军主力部队这样的嚣张。

不过在穆拉德身边军师的一在劝说之下,奥斯曼军队主力还是做了最基本的打算:让穆拉德四世率领亲信的精锐部队首先过河。打推敌军主力的任务由还保持着一定士气的六万骑兵来进行。打击这些来敌的目的,很大程度上也在于给规模庞大的主力部队渡河争取时间。

有了马尔丁之战的教训,奥斯曼人也不再敢于打最南路那些强敌的注意了,而是集中主力对从北面围拢过来的新军援兵展开了反击。奥斯曼人当然也了解最基本的兵学原理:如果敌军在中路的队伍一定不会弱,南翼又这样强,那么北面最先赶过来的队伍即便不俗也不会比南路的那些骨头更强。

就这样:高海亮所率领的第八旅先锋部队两千马队迅速就同奥斯曼六万主力遭遇上了,并很快陷入了重围之中。

由于有了与新军主力部队交锋的经验,奥斯曼人不再追求近距离的交锋,而是像那些落后部落的野蛮人一样以骑射的方式在很远的距离上抛射箭矢。这种战斗方式就是当年成吉思汗十三翼之战中的对手们也有过教训:大规模作战中骑射放风筝只是想当然,实际上对抗不了冲击性重骑兵,并不好用。然而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的马术差距不是很大,而且双方的兵力差距也不大。而在拥有几十倍兵力优势还拥有明显的骑术优势的时候,土耳其人就可以千人为单位连绵不断的对来袭的敌军展开骑射骚扰。一二百米距离上抛射出的箭矢攻击运动中的对手误差范围多达百米,面对松散的骑兵几乎千余箭才能命中一匹马,还不见得能杀伤防护优良的新军主力官兵。

就这样,连续半天左右的交锋中三万左右的奥斯曼骑射手累计射出了几十万支箭;

规模庞大的敌兵由远处密集射来的箭雨的打击下,第八旅的马队不得不在休息的时候转入步兵防御。占据绝对优势的奥斯曼人开始逼近到更近的距离上也更沉稳的展开了马上的骑射。

在发现远距抛射过来的箭矢对新这股防御优良的强敌很难起到什么效果之后,奥斯曼大军终于下定决心承受一定伤亡损失代价展开骑兵标冲击和近距离上的重火绳开火。

由于几十倍兵力的马队占具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很难同时集中兵力,冲击的队伍也是轮番组织进攻和冲击。

第八旅的官兵们终于有机会以早已填装好弹药的展开了猛烈的还击,将不少进攻的敌兵打落下马;奥斯曼人开始以重步兵在盾牌的掩护下展开了进攻,终于逼近到近接交战的距离上。

第八旅的马队也携带有重,但在实战心理素养和协同配合上相比第二旅的官兵就有了明显的差距,并没有像第二旅的官兵们那样迅速就能将进攻过来的敌兵扫荡式的清空并在短时间内展开猛烈的反扑。而是陷入了鏖战之中。

在伤亡减员之下,两千人左右的队伍规模也越来越小,在维持单薄队形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将队伍收缩到方圆百步左右的范围内,似乎已成强**之末一般。

持续的激战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第八旅的先锋部队虽然以各种火力杀伤近万名土耳其人,自身也遭遇到千人左右的伤亡,所携带的近万枚重也消耗了大半,不少入伍并不算久的官兵虽然在当初通过了心理测试,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陷入了恐慌之中。

然而在这时,杨波率领的第六旅的队伍却逼近了战场,这彻底改变了战局。

六万规模左右的土耳其人虽然对两千新军主力轻装部队占有优势,可承受的伤亡损失却也已经达到了上限,没有人再愿意承受上万损失并面临两股这样的强敌了,不得不选择在放弃伤员的情况下撤退。

第六旅与第八旅的主力汇集成三千人左右的队伍没有放这股敌军远逃的打算,依旧不计风险的展开了追击。

就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马尔达,暂编第五师三个旅群五六千规模的马队终于与奥斯曼帝国的骑兵主力爆发了一场以骑兵和轻装部队为主的会战。

第129章 轻骑决战

三十倍的奥斯曼主力骑兵面对新军主力部队那些骑术并不怎么样儿的马队,可以通过轮番交战与“射人先射马”的方式将对手压迫成步兵并最终形成明显的优势和上风。

然而,当五万左右奥斯曼骑兵对上六千新军主力骑兵的时候,尽管此时的新军主力部队因为特殊兵种与炮兵乃至后勤力量的缺乏战斗力大打折扣,有过与这些强敌交锋经验的土耳其人也知道这些强敌不是单凭数倍到近十倍的人数优势可以轻视的了。

六千规模的骑兵在完全展开的时候几乎有几万步兵横队的范围和声势,而对于火力强悍的新军主力部队来来说,有过上一次交锋时的教训,更是把队形拉开了很多。拥有机动力的骑兵相比步兵来说显然队列近战的需求更少。连绵三十余里的横队从相去不远的方向上逐渐逼近而了奥斯曼人的主力。

当敌军打算集中兵力向侧翼突击或是分散突围的时候,新军主力部队也分出相应的力量以应对。“对等兵力”,“保持距离”成了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下暂编第五师的新军主力官兵所最初领悟出的一般原则。

当然,在这种范围内的骑兵集团会战中,奥斯曼人显然拥有更多的指挥协同经验,很轻易的就利用兵力与骑术上的优势通过把小纵队安排在侧翼的方式实现了对兵力并不算多、又摆开几乎能够让人一目了然的新军主力部队的局部集中优势兵力的突袭。

奥斯曼人优良的精骑速度较新军主力一般部队那些“马队”超出的比一般步兵的行军冲锋速度还高不少,转眼之间就逼近过来。可是当距离一逼近百步左右距离范围内的时候,暂编第五师的官兵们就在马上展开了燧发排火力。

一阵阵猛烈而密集的声伴随着夹杂在迎面吹来风中的弹丸转瞬间就让奥斯曼人的精骑突袭为之一顿。当距离再次拉近的时候,那比连珠箭还要快的火器又猛烈的展开了火力。

在一百步左右的距离上以轻型火器骑射,弹丸的误差范围从高低这个角度上都能有十来米左右的距离。飞入来袭敌骑队列中的弹丸五不存一,而有效命中马匹再减去重复命中之后,杀伤效率不过十分之一左右。可即便是如此,每个战士打完六支填装好弹药的燧发排的时候也能让三匹马负伤甚至摔倒下来,甚至往往不能杀伤超过两名披甲的敌兵。可即便是如此,往往也能引起整个追兵队伍的混乱并赢得至少不少时间。

在超过马上交战有效射程的距离上开火,固然没有像以往新军主力部队遇到大量敌兵时那样体现出压倒性的战力表现。这骑战陷入了僵持甚至反被对手压迫的后退。

不过当土耳其人逼近到似乎可以有效展开骑射并杀伤对手的距离的时候,重又从新军主力部队官兵上的马上在拉燃了火绳引信之后被扔了下来。在马上抛出的重显然扔不了多远,可是如果算上在快速骑战中在地面上让敌兵难以做出有效反应的距离,却足有三十到五十米左右,略超过骑射追击的有效射程了。

当逐步转入反扑的奥斯曼人骑兵队伍遭遇到那如同地雷一般时不时炸起的硝烟和弹片的时候,不少有经验的将领们就已经知道:想要反杀这些强敌似乎是不可能了。

不过为了让奥斯曼人损失两万多匹马还有几千名官兵,新军主力部队也付出了不少代价。五百多名在敌骑箭雨与骑射之下被打落马下或因此丧失了马匹。这些掉队的新军主力部队官兵几乎免不了被追敌最终杀伤甚至是出现了零星的被俘。

当五万余名敌军再反扑之中于连绵不断的排与重的攻击之下伤亡超过一成,并且损失了两成左右马匹的时候,不得不放弃了全面反扑。打算以部分兵力继续追敌而另一部分主力打扫战场后撤退。

暂编第五师的新军主力部队在高海量等人的指挥下则展开了最后一轮的排与迎击,终于迫使反攻的奥斯曼主力骑兵暂时放弃了连续反击。

也就在这短短数分钟的时间内,大部分打空的燧发排轻待发铳重新填装好了火力。战局终于开始向着有利于新军主力部队的方向发展。平均每人重新有了三十管左右早已填装好的弹药的时候。高海量命令队伍专入反攻,甚至逼近到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向奥斯曼人展开火力。当然,攻击的目标还是奥斯曼人的马队而不是失去马匹的敌兵。

这次反攻给予奥斯曼人的杀伤并不多,毕竟从六十步外射来的小口径铳弹丸很难给负责迎敌的奥斯曼其宾带来多大威胁,却最终又让万余名奥斯慢人失去了马匹。

三万左右的奥斯曼人残余力量还是最终在断后部队的掩护下撤出了战场。双方骑术和骑兵交战经验乃至兵力上的明显差距还是让高海量的人想要歼灭这股敌军终究是要付出不少代价。

而因为丧失马匹而被迫留下来的敌步兵绝望的聚集起人手,展开了一次自杀性的突击,却最终连连第二旅一个旅以下马步兵队伍为主的两千人所进行的围剿也无法打破,落的如同那些在之前的战斗中陷落入敌群的新军官兵类似的命运。

解决完敌军步队之后的暂编第五师官兵重新展开了追击:就这样,在不惜代价的袭扰与鏖战中第五师机动部队终于赢得了对残敌的全面优势,并最终将分路突围的奥斯曼人于天黑之前围困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几个渡口之上,只有一些零星的残敌逃亡了南面那并非土耳其人核心聚集区的地方。

奥斯曼人骑兵主力的这次集中兵力的突袭,最终以穆拉德四世所率领的少数主力最终渡河突围,而大股力量最终被歼灭而告终。在这次作战中暂编第五师付出了将近三千人左右伤亡的代价,并且还损失了数千匹优良的马匹,是伊斯法罕城以来的又一次恶战,不过战前的预期目的还算初步达成了。

第130章 突击先锋

快速的通信联络还有靠谱的前出侦察人员其实是新军主力部队在无形中相比这时代大多数队伍所拥有的优势。在数百里外南翼暂编第五师群同奥斯曼主力骑兵集团作战结束刚刚不到两昼夜,率军行进在中路马拉蒂亚一带的张海所率领的队伍就已经收到了有关南路战事由人员亲自传输的文书情报。

马尔达临近地区的会战暂编第五师在连续多次大规模作战中伤亡减员三分之一左右,还损失了过半数的马匹,但终究以还算顽强的战斗作风给奥斯曼人集结起来的主力集团以歼灭性的打击,留下了对手三分之二左右的有声力量。

穆拉德四世虽然率领几万人马逃了出去,但给可能将要展开的军事行动所造成的压力终究不那么大了。

马尔达附近的几次会战之后,奥斯曼人丧失了与新军主力部队交锋的勇气。在大军的扫荡过程中所遇到的抵抗也比以前少了不少。

更多已经了解到新朝远征部队之强悍的土耳其人滚滚向西而去,形成了依旧壮观的逃难大军。

而此时的张海也有些改变了注意:主力按常规行军,先锋部队执行突击任务的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