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5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变化很明显。但庄稼成熟乃至时不时还会有降雨的季节也大致是在秋季。这就决定了在这一代,秋季交战依然是最不会在就地给养和水源等方面出问题的时代。

这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按照战斗安排:如果队伍不立即展开一路向西的进攻行动,比如在两个月之内攻破西班牙腹地,那么就会面临在冬季进攻法国与西班牙边界附近山岭工事的问题,变数就会增大。

因此当大军会师之后,队伍很快就展开了向西的征程,因为全军出发的时候携带的车马辎重不少,就算这欧陆腹地的交通条件明显比中原好了不少,马力和就地放马也比在亚洲不少地方方便许多,马车的长途前进速度还是只能保持同步兵常行军差不多的速度,每日大概七十里左右的距离。

大军在展开向西进攻的路途中并没有再决定向以往那样抄掠各地,而是集中兵力展开向西方向的进攻。

在这个时代,战略情报侦察还处于很初级的水平,即便是很早就重视有关西方远期情报资料侦察的新朝外情部也是如此。最一开始的时候,新军主力部队在出征前的目标是莱茵河畔的重镇科隆。这座德国境内此时的第二大城市是德国兵工和科教方面的重心,在渡河之后也能直接而迅速的攻略法国北部重地。

但是当外情部侦察到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中欧境内的进攻方向就重新进行了调整,同时也让张海回忆起了一些前世的印象。富尔达、法兰克福这些有关冷战概念耳熟能详的东西张海曾经并不知道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甚至不知道这些地方在德国的什么地点。不过在此时外情部已经依据这些日子以来的消息尽可能的完善了有关中西欧一带的战略地图甚至行军沙盘,让张海也有了一些概念。从地图上看:富尔达至法兰克福一带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它们位于莱茵河上游,一方面对下游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一点在工业时代的战争中不明显,而在此时代的战争中却很明显。

另一方面:渡江河作战、江河的宽度会形成很重要的影响。对于二战结束后冷战中前期机械化工具尚不十分充分的苏联来说,莱茵中上游就是显然的最重要突破方向。更别说回避西方国家联军海权机动性优势所带来的好处。

六十年代中期以前,苏联红军还没有因为种种原因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也颇强。同时北约军队仍然是一直半摩托化半机械化的军队,在诸多方面具有很大的漏洞,北约集团的领导层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守卫西德的打算。而是计划频频使用核武的情况下依然以莱茵河为重点守卫目标。苏联东德集群冷战中前期的兵力部署也重点向南。直到冷战中后期北约集团的综合力量和现代化水平相对优势增加,苏东集团内部软实力开始出现种种问题,欧陆攻略才必须考虑海权的问题。

对于此时的新军主力部队来说,要以最快的速度同莱茵河一线的敌军决战,最佳的选择显然也是进攻莱茵河中上游要地并最终横扫河两岸规模庞大的敌军。不少军事演习和对抗性推演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比起完善的平原工事体系,山地攻坚对于此时的新军主力部队来说算不上特别的难题。山地进攻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利用不少地形掩蔽物。而面对平原完善的防御体系,却要多付出不少代价。就如同抗美援朝的攻坚战中,山地攻坚有不少突出的战例,而教训和失利往往同那些平原地区的坚固要点有关。

对于此时的新军主力部队来说,考虑到西班牙人一些不算很弱的队伍,首先进攻上游地区就算依然遇到强敌,也有利于沿河以最快的速度饶过敌军最为坚固的防线。

不过,此时的西方联军可比二战后斯大林晚年时代的欧洲北约军队没底气多了。连“层层抵抗、最终退守莱茵河西岸”的参谋部计划也没有。而是直接在莱茵河西岸一带建立河防据点,并准备同强敌在莱茵上游至中游一带展开决战。就连这个勇气很大程度上也是西班牙新军大量参战并像法国人和英国人展现了一定实力之后才会有的结果。否则的话这些西欧盟友很可能的选择会同中欧一带那些军事贵族们的选择大同小异,在遇到根本不可抗衡的力量之后甚至是闻风而西逃。

张海所率领的新军主力部队最开始的计划是展开常行军,不过这一路上大军所过之处缴获了不少十分善于集体行动,似乎是受过训练的优良驮马还有不少故障率很低的四轮马车用于帮助更多的人携带额外的负载。这让队伍有了进行一定程度上强行军的本钱,在中秋节的时候,张海所率领的规模庞大的新军主力部队就已经逼近到了欧洲要地富尔达。可是在这知名的要地附近,似乎除了居民们早已逃之一空的乡村之外并没有发现哪怕一支敌军小股侦骑的影子。

出发前的决战以及一路上的几次规模并不算大的接触性作战,已经彻底将这一带曾经自大的地方军事贵族们的信心所瓦解了。不过在大战前夕,张海也不打算让整个队伍继续向之前那样一路狂奔,而是至少展开一两天的休整。在这之后,就将是这次西征最为重要的一次战略决战

第1264章 决战莱茵(二)

中欧的秋天并不像中原的北方那样多晴朗的夜晚,尽管已是中秋时节,天空中的阴云却依然密布。

不过山脚下一处谷地内宽广的大营内却是灯火通明。在这还算发达富庶的地方队伍缴获到足够用于照明的油料以及其他引火物。不仅仅构筑起明亮的外围防线,在防线内部,充足的兵力也使得可以用于值班的部队有很多。张海没有在这样的战地让人员密集的站在一起开什么会。因为张海并不确定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因为敌人已经不在是过去那些算不上有多么强大,充其量是个区域强权的对手。而是这世上一个文明区域内所能云集起来的核心力量,还有不少额外因素的加成。

不过,张海还是在中秋时节的战前动员会上到各地的营区内去走了一走,同一些官兵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同时,也召开了敌前有关战役安排的会议。

“我军这些天来的战备并没有放松,全军的重手榴弹经过这一路上的准备,已经多达每人四发有余,大概六十余万枚、各种制式的爆破工具就达到五十余万。虽然一些中重火炮没有跟随队伍一起带来,火炮的炮弹也没有满编,不过攻坚实力却不逊色于以往。”柳香在汇报兵工方面的事物的时候说道。步兵队伍的燧发排枪进行全面的升级已经来不及,但大多数战士利用曾经强装药发射过的枪管利用新的模具试制新的弹药。多次使用后发射后的枪管普遍有所膨胀,这样就可以使用更大口径的一些弹丸。寿命潜力虽然进一步下将,但是在使用极限配置的情况下也能让弹丸的威力达到可以在三十步以内的近距离威胁大多数敌军铠甲装具并构成有效杀伤的水平,就算是对一些较精良的铠甲,在二十步之内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杀伤力。。。”这的确是张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临近决战的时候,柳香等负责兵工的人们也终于想出了办法。虽然这样做会导致炸膛率在新军的工艺条件下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但是对于拥有完善防护装具的新军主力部队来说这并不是个太大的问题。

听到这样的回答,张海也不由的送了口气:在这次作战中最让人担心的事情无疑就是攻坚弹药不足,还有普通步兵在面对新的对手的时候攻击力过于脆弱的问题。

柳香继续说道:“为了进一步增加一般部队的战斗力。这几个月来从敌人那里我们也缴获到了十多万支还算堪用的火绳步枪。在我们重新为这些枪支配备了合膛的弹药之后,就是一些精良的重甲也能在百米左右的距离上威胁到。而对于绝大多数敌军的防护装具,就是那些拥有金属盾牌的人也能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将敌军彻底打倒。折合到十八个旅群内的近四万步兵,每人在结阵列战的时候还可以多出三件这样备用的填装好弹药的火器。”

“各部队线膛枪铳的精度和质量怎么样儿?临近天黑前的测试结果还算可以么?”张海又向近卫部队的几名军官问道。这一路以来,近卫部队主力承担的作战任务不少,似乎给人的印象线膛抬炮消耗不少。

“这一路上我们承担的作战任务不少,但是平均到每支线膛抬炮,平均也就五六十发左右的水平。打的比较多了也就进行过八九十发次射击。这些兵器的维护工作也要比寻常步兵们的那些燧发排枪容易多了,因此在白天测试的时候,枪炮质量还算良好。。。”

不过,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消息。外情部的田宾有效忧虑的说道:“我们几天前刚刚得到的消息。莱茵河以西的敌人似乎也得到了不少的航空热气球。虽然那些热气球的规格比我们的小一点儿,数量却不算少。仅仅被已经知道的就有三四十部之多,按我们的分析和推测,即便月底以前同敌军战略决战,我军可能也会在战场上遇到上百航空热气球。这些对我军或多或少是个威胁,尤其是在进入战区夜营的时候更要时刻注意防空问题。不知道有关针对敌军热气球的防空准备队伍进行的怎样了。。。”

“这方面的事情倒不必担心,各对已经进行过防空抬炮方面的改装,我们的战士可不是当年那些国内的残敌余孽们所能比的。就是一个营群所配属的百余门线膛炮火力,也能在云层以内实现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暴露出来的敌军以严重的杀伤。按照我们的试射抽测,近卫部队官兵对三里斜距两里高度左右的目标命中率也可以达到两成左右的比例。”负责近卫部队这方面事物的宋子悦颇有些信心的回答道。在他看来,敌人的航空队伍在新军主力部队面前最多也不过是骚扰作用罢了。

张海继续说道:“我们这一次决战所面对的对手不同于以往,随时可能遇到在装备和训练两个方面同我军的差距并不算太大的那些西班牙新军,因此我要求在遇到敌人的大股部队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每一支遇到的敌军都视为那些可能的强敌。因为按照我们的对抗推演,敌人极有可能的选择就是把那些强悍的定装线膛炮手以种种手段伪装或者隐蔽起来混在敌军的一般部队里。如果我军轻敌,那么就可能遭遇到严重的问题。这一次战略决战,我们固然要在战场上给大股集结起来的敌人以严重的杀伤,但是并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搞什么“诱敌近战”“火力陷阱”,我们所携带的弹药在理论上足可以在杀伤几百万强敌,所以在会战和决战的时候并不需要那样的手段,大家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参加会议的营以上军官代表们声音不大却相对整齐的回答道。

不过为了保险期见,张海也并不打算把以前视为绝对机密的一些事情继续隐瞒了,因此在会议结束后就让各营以上军官代表近百人,还有抽选出来的千余名各连士兵准备熟悉那些早已准备好的“决战弹药”的一些性能和所需要注意的东西。

第1265章 决战莱茵(三)

此时莱茵河流域内的英法何西几**队以及从德意志境内退到河西岸的队伍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已经有上百万人之多,其中聚集在法兰克福一带的大军就多达三十万兵力之众。在这个德意志最为重要的地方,做为联军之首的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不是不想集结规模更大的兵力,而是即便富饶如莱茵河畔的欧洲腹地,维持车马骑兵齐全的三十万大军并要长期驻守和应敌战备,也是当地后勤能力所能允许的一个上限的。这个规模的兵力能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并同富尔达一带的新军主力部队有效对峙,那显然还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西班牙新军曾经在基辅之战中遭遇重创,不过腓力四世并没有因为如此就对新建立起来的部队丧失信心,他甚至开始怀疑李峰等人的可靠性了。

在经过紧急的扩充和动员并把一些防空抬炮队伍用做通用双用途之后,西班牙新军总兵力已经由一年前的四万余人增加到七万余人。他还得到各方面可靠的消息证明了在基辅附近新军所遭遇的队伍是张海与新朝重臣刘洪涛亲自率领的精锐主力。因此,上一次的失利并不能证明什么,如今,他打算让再一次领教者传闻中的新朝大军的实力几何。因此,它决定这一战投入整个新班牙多半的新军主力部队在以西法两**队为主力的掩护下,给予那些不可一世的强敌一次沉重的教训。

之所以决定投入过半的力量,也是腓力四世深思熟虑的结果。敌军的实力如果仅仅只比西班牙新军稍稍势大,那么四万西班牙新军在良好的态势及有效的掩护之下就能给来敌以重创。而如果这些东方远征部队的力量已经大到了完全不可抗衡的地步,自己所率领的这四万人在可能的会战中最终必然会失败,那么就证明:整个欧陆已经完全不可守了。不过不论怎么说,按照腓力四世的想法,这四万人的军团配合其他军队都有几乎给新朝远征力量以一定打击和重创。至少可以推迟这些强敌单刀直入几乎畅通无阻一般的脚步。更重要的是在各国友军面前鼓舞整个欧洲的士气。

他已经发现:虽然西班牙新军不久前的一些表演还有去年的战绩给西欧军队带来了很大信心,但是在新军远征部队的大军逼近过来的时候,法兰克福附近的大营气氛还是骤然间变的紧张起来。这些军队并不是一支拥有统一完善指挥的军队,很多势力都有听命于自己的侦骑,他们已经很清楚的知道到了新军远征部队的主力已经抵达了富尔达,并且随时有可能突袭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多少有了一些对兵事预料灵感的腓力四世甚至想象的到那真正强敌来袭的时候这群人会怎样:肯定会放弃既有阵地崩溃掉。尤其是那些英国人与法国人。

“我已经决定了,大军准备出征,主动迎战富尔达一带的新朝远征部队主力!”腓力四世下令道。

此时聚集在法兰克福的路易十三都有些畏缩起来:“这合适么?我们是不是依托既有工事防守比较稳妥,也更能给敌军以消耗。”

“除了我们西班牙人主力所在的法兰克福,你觉得这整条莱茵河防线真的有那些地方是能守的住的么?我若是那张海,在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