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5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中。其中斩首过百万,超过了推翻明朝消灭后金乃至征服朝鲜日本的战绩总和。

西征远征部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牺牲官兵多达两万余人,不可恢复的战斗减员多达近四万人,战斗伤亡累计六万。还有一些不可追回的被俘。当然这么大代价主要也是同西班牙新军乃至力量庞大西欧海上联军进行英勇决战的结果。

第1297章 新朝自信

在张海所率领的主力部队在法国南部沿海一带得到了到了西南方向的最终捷报后不久,刘洪涛亲自率领的先锋部队终于同主力部队会师,而此时已经是逼近新朝十年旧历十一月份的时候了。

然而直到这个时候,张海才终于明白过去的一些重要决战发生了什么,见到刘洪涛之后仅仅是有些郑重的说道:“把你的右手护手卸下来!”

“圣主,我。。。”刘洪涛知道一些事情终究隐瞒不住,还是按张海的话去做了。

“别告诉我这些伤是出海决战的时候才负的,或者是在战斗中负的。”张海有些严肃的问道,不过刘洪涛却没有从中听到令人畏惧的意思。

“其实我应该。。。”刘洪涛似乎有些懊悔的想说些什么。

张海却终于说道:“你也是自幼跟着我的人了,没有必要还报着那些旧的理念。我们新军主力部队拥有不逊色于任何精锐的意志,但是并不是任何形式的被俘都反对。你和战士们当时的选择没有什么不妥。只是你不改隐瞒这件事情。我是天帝的使者,可不是那些权力就像所沙子所堆积、没有一丝底气与自信的旧式君王。不会有担心‘功高震主’的事情。这些你应该应该很早就了解的。

见到刘洪涛似乎想说些什么,而且十有八九是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张海挥手阻止了那些:“不少奏报我看过了。以前的时候,我也曾经担心过不少事情。担心以后的一些事情。现在想起来的,你以前的那些话其实没有多少道理。因为我们新朝并不是没有灵魂做为主支柱的旧式政权。如果是那样:我军就算有一些装备技术优势也根本不能创造如今这样的奇迹。如果到了以后,我的后代或继承者到了需要像几百上千年前的君王思考问题的时候,那就说明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失败了。”

张海虽然没有把话说清,但刘洪涛乃至张海身边的人也都大致明白了一些事情:新朝政权在经过不惜成本的新意识形态重塑之后,已经是一个有其信仰与灵魂的崭新文明。汉时或者旧时只要利用少许利益甚至旧人情关系就能拉拢起自己的力量进行诸如七王之乱那样的反叛在今后已经很难。

新朝此时,从那些年轻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他们已经拥有真正的信仰与灵魂,从君主权力到国家权力也不再是像那些没有灵魂的政权一样会轻易被一小错密谋集团掀起足够的风浪来了。就像美利坚不会有八一九,红色年代的五七一也必然以失败告终一样。

张海继续说道:“后方的队伍抵达整个西方之后,整个地区的平乱工作恐怕有的你忙碌的。不过我相信:你能完成好这些事情。从南京到马里斯本,我们的帝国虽然还没有日不落,但也远超万里,实际上超过了按照我们的标准所能进行有效治理的极限,放权实际上是某种必然。至少暂时来看,我找不到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如果你有,可以提出来讨论讨论。当然也相信你能克服新的挑战和困难,完成新的任务。有关未来所辖区域的管理,我们当然还要根据这个冬天的实践来进行相应的安排。原本我们以为这场远征从开始到真正结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但现在来看:算上归途也不过两年多,这也让我们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将这些新占领的地方初步的消化和巩固,不过,这恐怕也不是个轻松到可以忽视的工作,你能明白吗?”

“我能明白。”刘洪涛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不是卸甲归田,而是这么大的信任,不过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再推辞。刘洪涛十分清楚:虽然远征部队一路征战打垮和瓦解了不少政权的重兵集团甚至中央政权,但实际上对基层的影响连亚历山大对波斯的水准都没有。因为所征服的这些地方可不是当年波斯帝国那些地方势力。刘洪涛甚至张海在这时都能想见很多地方的一些场景了:各路地方上的“豪强”们或许正在重新的征兵,以“抗战”的名义重新凝结势力,甚至新的反扑。很多地方甚至才刚刚听说新朝远征打军打倒了中央的正规军而已,终于新朝与新军的存在感?不要说控制地方政权与征税,怕是也仅仅停留在传说中而已。甚至可以说:新朝这场目的在于征服整个中东与欧陆的远征,仅仅不过进行了一小半而已。距离掌握各地的征税权都有遥远的距离。而且:装备精良的新军主力部队显然不可能长期停留在异域,这就以为着要想真正的统治这幅员万里的区域,要付出的伤亡和牺牲恐怕更大。当年在朝鲜和东瀛列岛的征服战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火器的出现,让战争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了。并不仅仅体现在什么武器成本之类的方面,而是让很多上战场的人都有了更多的侥幸心理,能够组织起规模庞大的消耗。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大战的预演。在原本的历史上:欧洲三十年战争就是一场伤亡规模多达百万的作战,而同时期的清朝对中原的统一征服战争,即便是腐朽的明王朝都先后投入了远不止百万的力量来抵抗,而要征服那些长期处于四战之地、又同中原非同种也非同文的两亿人口幅员万里内区域真正臣服,没有几百万颗人头、数百万规模的战绩来清洗掉这些地方所有成年中的男性桀骜不驯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算上必然会被波及到的非武装力量,清洗和所要消灭的人恐怕不会逊色于清朝统一战争。

地中海冬季阴冷的海边,刘洪涛与张海没有闲逛太久的时间,张海也知道:对于官兵来说连绵的征战之后或许会有一个休息和喘息的时机,可是对自己还有小慧兰乃至不少身边的小女孩们来说,恐怕又要进入一个繁忙的季节了,从军队到国内的消息都有着规模不小的奏报需要处理。

1298第1298章少年战士

冬季的西欧算是一年中最差的时节,但也不过相当于江南的深秋而已。虽然有些阴冷,但并没有那种在防寒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就会有刺骨湿冷的感觉。经历了大战之后一个月左右的修养,除了牺牲的人以外不少重伤员也终于渡过了危险期。

在这个时代,就算是在这方面最为重视的新军远征部队,重伤员的死亡率也是相当之后的。从莱茵兰地区的决战到荷兰沿海的海上交锋,数万人的伤亡损失中在一个月后还没有基本恢复的人不过几千人而已。这里面还有不少因为承受太高作战强度而造成的“精神性减员”而已,还有一些是不可避免的爆炸与闪光决战兵器所带来的失明。

近卫部队中最为年少的英勇勋章获得者张洋是幸运的,参加了决死突击部队并等上了爆破船的他再一次险些丧命之中,但还是被后面赶到的战士们救了出来。因为在巨大的爆炸中严重的震伤,在最初的时候也仅仅是刚刚能够进食而已。

而在伤员海路转移的过程中,有不少震伤太过严重的伤员都最终牺牲了,张洋虽然幸运的活了下来并且没有失明或其他方面的重度残疾,听力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一时之间失去了过去的记忆。

这样的现象在新军主力部队当年南征北战乃至在美洲同西班牙人的战略对决中并非没有出现过,所以对于这种事情早就有所准备了。当张洋试着认字和书写,发现那笔迹与自己完全类似的“个人回忆录和资料腾抄”之后,虽然依旧没有想起一些事情,也终于了解到自己的身份还有之前的一些过往经历。

“在最初的时候,很多人都曾经以为你是一个软弱的少年,没有资格被选入近卫先锋部队。但是第二旅战士当初在成都对你的信重还是起了作用。在西域战地的一项考核与测试中,你也有突出的表现,并在战场上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没有接受过完善训练的你拥有着惊人的觉悟。。。”

“这是在极西之地么我们的远征走了有多远”记忆可以暂时丧失,而性格却很难磨灭,此时的张洋给人的感觉依旧是那些好学而多问的少年。

就在战友们给张洋讲述过往的一些经历乃至一些新军主力部队官兵必须要知道的东西的时候,张海也走了进来。

没有说什么套话,张海耐心的解答道:“从河州一带主力部队踏上西征之路开始算到大军抵达这西欧南部,直线距离约两万余里,我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说起来:好象如同常行军一般的速度。可实际上各部队平均每天的行进里程多达一百二十余里,道路不是直线,加上我们作战行动中的征讨也必然决定了要走更多的路。这四万里征途是古今战争历史上的奇迹,你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这个前无古人,之后也未必会有来者的奇迹。过去的战场上,如果有士兵能够斩首一级就可以获得几十两银子的赏赐,秦汉的某

些时候还可以获得封地。那时候寻常的士兵在战场上取得一个敌人的首级就是十分幸运而不容易的事情。而如今我们的平均每个远征部队的战士都取得了十人以上的战绩,不逊色于包括成吉思汗时代与后金时代的任何强手,这也导致我们的战功标准不得不有提升啊。不过获得战功竟折合两千余级的你也算是受训不久的新兵中最为突出的了。。。”

“两千余级这怎么可能我看过有关于我的记录,好象没有那么多啊”

“过去的斩首记功总是有种种局限的。那是在旧时管理能力极为有限的势力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而已。我们的战功评定,是按照战斗表现与综合作用来确定的。并不一定非要有明确的斩首或战果记录。西班牙新军或诸如波兰精骑那样的精锐,乃至其他个别对手中的一些精锐,一个战绩的难度起码要相当于五十个寻常的敌兵。你勇敢的临阵代替阵亡的战友驾御爆破船重创敌舰一艘,按照战功平定,这艘敌船最终被俘获至少有你六成的作用,仅此一项就是上百人,这些海上的强敌不如西班牙新军,但也至少可以折十来计。。。”

张海又耐心的继续为小战士张洋讲述了新朝的历史乃至新军主力部队的很多事情,最后才询问道:“你本就是近卫先锋部队的一员,现在大仗也打完了。虽然说还会有很多小仗,但是我认为继续从事这些作战已经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你的价值。来亲卫连怎么样虽然可能再次动用枪铳的机会不多,但实际上却会有不少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如果是没有失去过去不少记忆时的张洋,在回答这种问题的时候或许会有所犹豫,经历了不少残酷而激烈的战斗之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负担,然而此时的张洋却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不知怎的,此时的张洋觉得自己似乎并非记录中那个英勇无畏的少年战时,只是像个平凡人一样渴望一份安稳而有保障并能了解更多事情的环境罢了。

西征的大战考验出很多对于个人利益无所畏惧的官兵,仅仅获得英勇勋章或更重要级别奖励的官兵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以来就多达四百余人,表现二十倍于二战时代的美苏等国军队,其中像张洋这样年级并不算大的少年战士也有不少。

张海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通过不少时间的接触,张海似乎感觉到即便是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亲卫连战士,似乎心态同当年相比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不能说这些人不可靠了,但至少不像那些大军中表现优秀的少年们那样拥有绝对的朝气和忠诚了。

为了“流水不腐”的目的,张洋也决定在西征之后至少选入五十名表现突出并且审查过关的人补充到亲卫连之中,更多的人补充到近卫部队之中。

因为很显然:在这样的决定性意义的大战结束后,张海更加担心身边不少人的懈怠,甚至是质变。

1299。第1299章 少年义勇

正当进行了一年征战的新朝远征部队主力在地中海海边进行休整的时候,辽阔的东欧大地则进入到了比东亚大多数地方更为寒冷的冬季。夏季里波光粼粼的伏尔加河早已坚硬的大部分地方不要说会对过往的行人构成危险,就是用锄头开凿都未必能轻易凿开那河面上坚固的坚冰。

此时的俄国还远远不是近代工商业经济开始逐步发展,并开始进入“矛盾突显期”的近代沙俄,居民们为了节约粮食和减少牲畜死亡会和冬季中原北方百姓一样选择“猫冬”,可是在这西历一六三三年的冬季,却有更一队又一队的人马乃至看起来并不算富裕的青壮平民聚集起来赶到特点的地点接受“冬训”。

其中不少的人和马匹因为那刺骨的寒冷倒毙在那冰冻河岸上。时不时响起不少人的咒骂声,与此对应的是那一张张坚韧而又麻木的面孔。只不过当寂静下来偶尔有歌声响起的时候,负责管理这些人的少数看起来神色还算是好一点儿的官兵们并没有制止。

“看三套车飞奔向前方在寒冬伏尔加河岸上,赶车人低垂着他的头忧愁地轻声歌唱,乘车人问那年轻的车夫为什么独自忧伤,为什么深深地叹息歌声中充满凄凉。。。”

没有人知道这首歌是从哪里传唱起来的。那沉重而忧伤的歌声,怎么看都像是如同战败之后的哀号一般,又或者是诉说苦难的命运,似乎是有敌人在故意散布谣言一般。最初的时候不少进行动员的贵族手下们花了多日时间来彻查这如同“谣言”一般的民谣源头,但却最终无果而终。

当然,也有更了解底层的一些军官对此并不以为意,因为很显然的情况是:这能够释放苦难情绪的歌声似乎对队伍的行军和整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不像是那东方传说中的“十面楚歌”,而是像是烈酒一样明显的改善了人们的士气。

对于不少的人而言,那些看似信心十足的亢奋战歌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对于那些本就不知道为何而战或少有人知道为何而战的军队来说,反而是一些能释放情绪的歌曲的效果更为突出。

“沙皇投降了!有些懦弱的人们投降,然而我们却没有投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