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尚遇到钻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和尚遇到钻石-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靠了过去,躬身看着他之前从未见过的汽车引擎,然后使用他仅知的几个英文字,询问汽车引擎的几个零件如何运作。接着,他指着交流发电机说:“你得把这个玩意儿修好。”    
    问题果真出在交流发电机上。我经常把这位上师的心想象以想引成一台速度超快的计算机,根据他所了解的几个零件的功能,迅速地推演出每一个零件的可能功能。    
    换句话说,当他凝视着引擎这个新奇的玩意儿,观察想象引擎内部的运转过程的时候,几乎等于是在心理重新制作了一具炽热运转的引擎,然后经由周密的逻辑思考,获得一个结论——引擎哪个部分出了问题。    
    这种比寻常人快速、清晰地推断出问题症结的高等思维能力,不是基因遗传、营养、甚至训练出来的结果,而是过去铭印所造成的结果。而了解铭印如何运作,创造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且依照这层了解,遵循诚实正直的道路,便是植入这种铭印的最强而有力的方式。    
    问题(45):在你的生活中,公义似乎不复存在。无论何时,当你受到同事或竞争对手的冤枉或无理的对待,有关当局(指你的顶头上司或法官)似乎从不提供援助,以及你所希望得到的保护。    
    解决方案:你无法从任何当权人士身上获得应享的协助和保护,代表了事物最基本的秩序已经混乱瓦解。在生活中,或许没有一件事比自身受到侵害,进而寻求正当合法的补偿,而没有获得公平正义的对待更令人心灰意冷。    
    这种特别感受的产生,自有其特殊的肇因:你不愿意认清事物运作的秩序,尤其不认同铭印运作的第一条法则,而在心中种下了铭印。铭印运作的第一条法则指出,透过有意识地、蓄意地伤害他人的负面行为所种下的铭印,只会导致一个负面的结果,包括负面的感受,以及面临外在世界或内心世界的负面经验。    
    每当你的信念和行为违反铭印运作的第一条法则的时候,更实际地说,每当你刻意伤害他人,却希望获得善意的回报的时候,你轻蔑这一法则,弃法则于不顾。例如,你撒了几个小谎(负面铭印),希望生意能够成交(令人满意的结果);你不如实报税(负面铭印),希望能够为自己留下更多的金钱(令人满意的结果);寻找不用支付货物进口税(负面铭印),以降低商品的价格,使商品更具竞争力(令人满意的结果)。你必须了解,就行为的内容而言,一个负面的肇因(例如伤害或欺骗他人)不可能导致正面的结果(例如个人与事业的成功)。    
    换句话说,若想要从一个负面的铭印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简直是天方夜谭。每当你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每当你暗示地或直接地否认万物的自然秩序,你又在心中种下了一个铭印,迫使你经历外在社会秩序的翻覆。即使你是“对”的,你的上司或法庭也将予以反对。    
    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花一些时间,不厌其烦地熟悉此处所提出的新概念(对于西方人士来说,它的确是一个新的概念),以及熟悉“你的诚信是否创造了你的世界”的概念。文化的怠惰使我们拒绝思考整个世界和宇宙的由来,以及充斥于世界中的恶劣事物从何而来;这种怠惰将招致危险,我们必须加以克服。在商场上,当每一个商人基本上采取相同的行动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负面的结果必定源自负面的行为;你必须了解导致负面结果的原因和过程,然后你就可以坐观龙争虎斗。    
    问题(46):在商场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你逐渐地发现,你的诚信水准已经显著地下滑。    
    解决方案:这是一本关于商业诚信的书籍。本章节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可能完全出乎你的意料之外。你今天失去诚信,是过去蔑视诚信的结果。简而言之,长期以来,你一直抱持着在商言商,无关诚信的想法,如今你必须面对自己失去诚信的事实。最糟糕的是,曾经使你功成名就、飞黄腾达的潜能,将反过来对抗你,因为使你误解事物的真正起源的铭印,恰恰是最难以克服的铭印。为什么呢?因为你必须了解铭印,才能克服铭印。它是一个循环;如果你无法了解获得人生事业成功的方法,那么你将困在“误解”的循环之中。审视自身的信念    
    你必须努力克服对于本书提出的观点所产生的天生的抗拒。如果你仔细思考,你将发现,许许多多关于成功从何而来的主张和信念,早在你极为年幼的时期,就已经植入你的心中。你对于人生的许多见解,其实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老师所灌输的;如果现在你们见面交谈,他们可能反倒认为你荒谬可笑。    
    为了获得真正的圆满成功,你必须学习去战胜过去数十年来,老是导致不良后果,或充其量,偶尔让你尝到甜头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在每一个时代,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真正权倾一时、一呼百应的人物,必定一再地审视伴随他们成长的信念。    
    切勿让存在于国家与文化中的偏见,以及未经检视的假设,主宰了人生和事业的成数。记住,你的文化所定义的好、坏、对、错、成功、失败,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甚至在你有生之年,你都能够亲眼目睹其中的变化。我成长于美国的西南部,当时有一种叫做“跑数字”的活动,是危害最大、涉及犯罪的活动之一。    
    我不知道“跑数字”是什么意思,于是我问我的母亲。她说,只有坏人才会去玩;这种勾当通常在穿过城镇的铁轨的南方进行。他们在手臂上注射海洛因,在酒吧买醉,并且跑数字。他们走进一个漆黑的房间,把钱交给一个男人,换一个数字。等到参加的人数够多,累积的金钱够多,每一个人都拿到号码之后,那个男人就闭上眼睛,抽出一个号码;被抽中号码的人可以独得所有的奖金(那个男人已事先拿走一部分的赌金,作为他的“服务费”)。    
    今天在美国,人们称它为“乐透”,由政府来经营。那些跑数字的人违法犯纪,被送进监牢,但玩乐透的人,则是在帮助社会大众;然而,跑数字和玩乐透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半斤八两。在1920年的美国,私藏酒精或使用酒精是触犯了联邦法令的罪行;如今已经合法化,而且蔚为风尚。那些优秀杰出的美国开国元勋赞同蓄养黑奴;数十年来,人们不停地辩论黑人究竟是动物还是人种。在纽约,虐待宠物是非法的,因为人们推测,宠物大概也有感觉。然而在美国,每年却有数百万头的动物遭受屠宰,用来祭人类的五脏庙,想必这些动物是没有感觉的吧?    
    上述的言论无关赌博、种族主义、食肉或不食肉;它只有一个用意,便是在说明人们相信文化所告知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小学老师、父母、或教堂、寺庙教导你这些“文化信条”,你就是不能盲目地相信,盲目地成长。你就是不能盲目地接受那些广为流传、被大众认可、合法的事物,或接受那个被你称之为“家”的小世界所相信的事物。你不能仅仅因为其他人都遵循同样的经营方法,你就盲从奉行。    
    理解成功与失败之因    
    有一件事总是令我感到惊讶。每隔几个月,安鼎国际钻石公司的所有人欧佛就会把我们召进会议室,得意洋洋地挥舞着一本书说:“就是这个!瞧瞧我搭机前往达拉斯途中,在机场的书店发现了什么!这是解决我们所有的商业问题的答案!它是一本关于如何做生意的最新畅销书。”    
    “欧佛,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吗?”    
    “喔,知道,当然知道,他在全美各地发表演说,谈论事业成功之道,非常鼓舞人心。”    
    “那你知道他一年赚多少钱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让我瞧一瞧。他一年大约赚个八九万(美元)。”    
    “那你一年赚多少钱?”    
    “嗯,我一年赚几百万(美元)。”    
    “那么你为什么要读这本无聊乏味的书?那个作者一年赚的钱,只不过是你赚的钱的零头而已。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人所陈述的成功之道,和去年他在另一本书中所说的完全相反?”    
    你既然投入了如此大量的时间从商,你应该也愿意花一点点的时间思考,事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如果你真的能够理解事业成功或失败的基本原因,到了最后,你可以省下许多宝贵的光阴。无论是个人或事业的圆满成功,都是一个结果,而所有的结果都有一个起因。当你一再重复相同的“因”,你就会得到相同的“果”。如果你从商的方法,没有一直让你获得相同的结果,那么你尚未找到获得成功的因。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迈向成功的因,而你又不断地尝试一些你明知行不通的方法,那么你就太怠惰了。因此,如果你没有功成名就,也不用太惊讶。    
    在古老典籍之中,一致同意心的能力;心的潜能是无限的。我建议大家阅读本书,而且是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特别是“相互关系”和特定商业问题的解决办法等部分。你不一定要记住每一个问题对应的解决办法,因为你只要打开书本,顺着题号就能够轻易地找到答案。然而,你必须开始深入地了解,每天行善作恶所种下的铭印,如何决定了事业的成功或失败。然后,你就可以好好地规划未来,静待梦想成真。    
    译注    
    ①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②Nagarjuna,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


第一部分 致富之道 第23节 真诚行动,如愿成真

    借由胜者的加持,    
    借由潜能的力量,    
    借由事物最深本质的力量,    
    借由内心深深祈求的真诚力量,    
    愿我们所祈求的,    
    皆如愿成真。    
    借由胜者的加持,    
    借由潜能的力量,    
    借由事物最深本质的力量,    
    借由内心深深祈求的真诚的力量,    
    愿我们所祈求的,    
    皆如愿成真。    
    西藏人用以下的两行文句表达了真诚行动的意义:    
    假若我的所作所为是真诚的,    
    那么,愿我的祈求皆能成真。    
    让我们单刀直入,把话摊开来说。我们屡见最为善良正直、真诚坦率的人,经过了商场冷酷无情的蹂躏之后,变得一无所有;而那些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泯灭道德的人,却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这些事实不是违反先前所陈述的铭印法则吗?    
    因果法则及运作过程    
    “何以邪恶之人繁荣昌盛”如《圣经》所说,何以不见廉正诚实之人繁荣昌盛;这其中有个非常简单的解释,包含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⑴因先于果    
    显而易见地,我们彻底遗漏了最明显的事物。根据我们先前所描述的法则,如果某人坐拥万贯财富,那必定是因为他过去待人慷慨宽厚,所留下铭印的结果。那么他眼前享有的功成名就,便是源自过去慷慨大方的心态。    
    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享有成就的人拥有慷慨宽厚的心态;如同厨房餐桌上有一盘苹果派,不代表在厨房下方的地下,正有一棵苹果树开始发芽成长。苹果派是苹果树开花成熟之后的结果;而目前开始成长的苹果树,则是未来结成苹果的因。    
    如此一来,每一件事都变得合情合理。一个成功的商人享受过去慷慨铭印的果实;同时,他也因为目前的贪婪或吝啬,而种下了引发未来金融灾难的新铭印。    
    ⑵因小于果    
    切记,在特殊情况下植入的铭印,例如满怀强烈的慈悲心所做出的一个微小善行,或在一个人急需孔急的时候,所给予的一个小礼物,具有无限强大的力量。而所有的铭印蛰伏于潜意识的时候,以指数成长的速度养精蓄锐。一个享受巨额财富的人,可能在过去,于类似的特殊情况下,对他人做出了微小的善行。    
    ⑶因的成熟需要时间    
    毋庸置疑,铭印运作的方式如同植物的成长。没有人在星期一,在花园播下一些花种之后,隔一整天就站在花园里等待花开,如果到了傍晚,花朵尚未绽放,他就变得愤怒沮丧。    
    我尽可能的以现代的方式呈现书中的讯息,但仍然严谨地固守古老经典的原意。然而,有一点我必须事先提出说明;尤其在事事讲求快速功利的快餐文化时代的思维之中,它可能不太受人欢迎。我必须声明,种植和照料铭印需要时间和耐心。    
    我已经教过许多人这个方法,但总有一些人半途而废。你必须连续好几个月,不间断地遵循书中的原则,才能获得具体的成果。    
    没有从中获益的人不外乎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们遵循书中法则的时间不够长久;第二,他们的方法不对(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直到他们停下来思考,才发现自己是错的)。记住,铭印植入的速度是每一弹指65个铭印,也就是每一秒65个。在一整天面对周围人事物的烦恼之中,偶然生起的几个善念其实不会产生显著的结果,而你也不应该有所期待。    
    西藏早期的佛教徒,也就是为人所熟知的噶当派(kadampas),是一群非常单纯朴实的人们;他们有的是牧人,有的是木匠,有的是小农民。他们用简单却敏锐的方式,欣喜地接受崭新的佛教观点,如鱼得水。他们随身携带一个装了一半白色鹅卵石一半黑色鹅卵石的小袋子。每当他们心中生起一个非常善良的念头,或对某人说了一些非常正面的话语,或行了一件善行,他们就从袋中取出一粒白色鹅卵石,放进左边的口袋。每当他们心中生起邪念,或口出恶言,行为残酷苛薄,他们便从袋中取出一粒黑色鹅卵石,放进右边的口袋。    
    一天结束,临就寝之前,他们从两边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鹅卵石,清点白色鹅卵石与黑色鹅卵石的数量。他们立即发现——你也将有相同的发现,黑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