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柒0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娱乐柒0年代-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名人形象就清楚了。周慧敏、杨采妮退隐之后,接班人张柏芝大胆表白“我不是玉女”,小燕子赵薇坚决离开琼瑶阿姨制造的纯洁浪漫,清纯玉女梁咏琪也因为公开三角恋爱关系而变成“狐狸精”,却口口声声不后悔。在一向面目严肃的文坛里,“新人类”作家卫慧、棉棉、周洁茹等等一个个次第盛开,争奇斗艳。《像卫慧那样疯狂》、《我们干点什么吧》一系列作品呼啸而出,一时间“文学新人类”、“坏女孩”、“堕落天使”满天飞,壮观非常。  当多年以前梅艳芳唱出《坏女孩》这首歌时,人们还嘘声一片;如今卫慧可以在展览上公开出售印有自己名字和小说的七条内裤,像是狂妄地向人们宣示她不是一个淑女,而是一个彻彻底底淋漓尽致的“坏女孩”。  这真的是自甘堕落吗?撇去很多极端行为不说,这些70年代女子们对生活有着惊人的直觉,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自恋,对快乐毫不迟疑地照单全收。  我们变成坏女孩,是因为我们有了可以选择生活道路的权利。  处在传统与现代的转折点,我们常常会困惑而不知所措;处在青春与成熟的边缘,我们叛逆但有度;我们内心沸腾着渴望放纵的激情,同时也恪守着各种道德和法律的界线;我们对现实不满、渴望叛逆,同时毫无反抗的适应着一切;我们不能脱离中餐的咸淡酸甜,也希望用刀叉吃西餐;我们唏嘘赞叹古老文化的博大,也欣赏小资的生活和婉转的美音。我们一直还在选择、还在寻找。      “反英雄主义”其实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坏女孩反叛的行为底层总潜藏有一种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就像在《功夫》里,看到周星星换上白衣黑裤转身出门的那一刻,突然开始觉得感动。  明明是个笑死人不偿命的喜剧,大张旗鼓的搞怪、铺垫、颠覆经典,然而到了最后图穷匕见的时候,突然旌鼓齐鸣,扑面而来排山倒海般的悲怆感。


第二部分:观点谁是大英雄(图)

  街头采访  大雅编辑部  不是美人  职业:编辑  出生年:1976  05/05/19   春光无限好,路人被我追。  人间四月天,为了配合即将出版的《七十年代》第一辑MOOK书大主题,小编我要到街头随机采访采访大家的英雄美人观。  可是在路边等了半天,经过我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大家一看我手拿纸笔想凑上前来,就一个个慌忙绕路逃跑,实在是太没英雄气概了——虽然我不是美女,此刻形象还有点像推销的,但是就冲我真诚的眼神,也不至于这样“万人空巷”吧。  忙了半天,才抓到以下人等,而且一律要求用化名,汗!  一江水  职业:政府文秘  出生年:1974  姓名:莫离  职业:职员  出生年:1982  安妮  职业:广告文案  出生年:1979  才奇甲紫歆  职业:计算机软硬件支持  出生年:1980  第一个问题:偶像  小编:每个时代都需要偶像,你有(或者说有过)偶像吗?   一江水:小学初中最崇拜郭靖,武功高超,人品好,有傻福。中学时代崇拜周总理,风度儒雅、隐忍含蓄、终生清廉,是人生的很好坐标。现在崇拜南怀瑾,学问广博、道理明澈、生性豁达、行云流水。  小编:哇,好文采,出口成章啊,谢谢谢谢!  才奇甲紫歆:偶像,偶像这种东西之所以会出现在这个社会里,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些常人不具备的东西,就好像北京烤鸭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独特的味道。那么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的偶像是英雄模范也好,领袖名家也好,都只能说明一种目标,一种向往。这个和80年代的人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社会发展了,六七十年代的女人也许擦了口红穿个裙子就算是风骚的不得了,等她们到了80年代90年代,她们一样也会在自己的脸上擦来擦去,因为对她们来说,青春才是最重要的。这说明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变化也在变化着,60年代的人崇拜鲁迅,80年代的人崇拜小虎队,他们都在向往着一种他们所不具备的东西。所以说,也许你的偶像,也有偶像。如果问我让我很崇拜,很敬佩的人,那应该是我爸爸了吧。他没有王立宏性感的嘴唇,也没有帕瓦罗蒂的嗓子,他只是一个有责任、细心、肯为我们的家付出一切的男人,难道,这还不够么?  小编:够了……超出字数美编会要求我删节的!  第二个问题:英雄  小编:你心目中可以冠以“英雄”名义的人是谁?你有英雄情结吗?   一江水:一类英雄唐宗宋祖毛泽东等开国君王,经天纬地,推动历史。二类英雄是为国家尽忠、抵御外侮的文臣武将,卫青、史可法、张巡、岳飞、苏武,忠烈节义,可叹可学。三类是云游四海,除暴安良的侠客,荆轲、高渐离。后者比较符合我的人生抱负。本人有英雄情节,一直幻想能有冲锋陷阵的机会,或是外寇入侵,或是罪犯作恶,都有挺身而出的欲望和热情。随身带刀15年,高中大学兼习散打,等待抓获坏人的机会。  小编:好……不过我想问,您,现在还带着刀吗……  才奇甲紫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人们说他是英雄,为了全军的利益牺牲了自己;赖宁,死于熊熊大火之中,为了救一个孩子,这也是光荣。看起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人,那就是英雄。那为什么没听谁说过曹操是英雄?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平息战乱,想方设法的要一统中原,让人们过上安定的生活,为什么只有“枭雄”的称号?是不是因为曹操的阴险的手段?那到底什么是英雄?如果问我,可以冠以“英雄”名义的人是谁,我想那要算是亚当和夏娃了吧。  小编:最后的答案@#¥%……  安妮:英雄就是对时代发展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促进人类发展的人。我没有英雄情结。  小编:言简意赅……谢……谢……  第三个问题:美人  小编:你们心目中的美人是谁?最美丽的!  一江水:西施。容貌美是一方面,最主要为了国家和族群,可以牺牲自己。最后胜利不居功,不扬名,随范蠡泛舟湖上,清心寡欲、平淡随和,了却残生。也符合我的人生抱负。  才奇甲紫歆:美本身是一个概念,关键在于人如何去定义它。对于一个饥不择食的乞丐来说,剩在垃圾堆旁边的半个馒头才是最美的。既然美的概念没有定性,那么任何的人,任何的事,任何的物,都有可能是美的,如果问我觉得最美丽的人是谁,我想那应该是我妈妈了吧。她没有赵雅芝的风韵,她也没有章子怡的小肩膀,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生我养我的女人,难道,这还不够美么?  莫离:美人?自古红颜多薄命,古代的四大美人可美吗,结果又如何?昭君出塞,说是去做王妃,可是大漠荒凉,远离故土亲人,有谁真的愿意去呢;杨贵妃可风光啊,三千宠爱于一身,不还是被迫上吊死了;西施可美吗,迷得吴王亡了国,可是最终却被沉塘(当然也有人说她跟范蠡走了,有些传说性质);貂蝉,夹在董卓与吕布中间,挑起他们的争斗,可有几人知道她心里的苦,最后有人说她死了,有人说她死于关羽刀下,但不管哪个,不悲凉吗?其实在我看来,古代的四大丑女反倒好些,别的不说,就说钟无艳,其人何其丑陋,可是我却认为她是美的,因为是她的勇气是世间女子……至少是那个时代的女子所没有的,对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主见,有个性,这才是我眼中的美女。


第三部分:记事失落于时光的美味(图)

  30岁了,曾经有无数的美食摆在我面前,但是从前我并不懂得,每一种可口的味道都和特定的时间、地点甚至特殊的心情有关,一旦时过境迁,就有可能再也找不回来。  如果能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再回味记忆中的美食,那该有多好。  如今怀旧盛行,谁开个怀旧零食连锁店,肯定火。唉,只是恐怕没人能有这样的本事,把我们失落于时光中的美味一一打捞。


第三部分:记事白糖糕(图)

  记忆中最初的美食是白糖糕,小时候父母单位食堂售卖的一种早点。  那是一种三角形的软糕,大概巴掌那么大一块,厚度不超过两厘米,颜色呈半透明晶莹的白、口感酥松而且软糯,名字叫白糖糕。大概是用了很多白糖吧,总之它很甜,甜得超过了一般主食的范围,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尤其难得。最可恨的是,它不但贵而且不是每日有售,妈妈说食堂隔数天才做一次,而且很快就会卖光,不是每次都买得到——那时候可把我盼死了,天天叮嘱妈妈早上去看有没有白糖糕,如果哪天本来有而妈妈没买到,我会气得眼泪吧嗒直埋怨食堂的大叔,怎么就不肯多做一块留给我呢?  记忆中,妈妈每个月都能给我买到三四次,大概一星期一次的频率,其实长大后想想,也许这就是我们家财政能接受的范围——而遭我怨恨多年的食堂大叔,可能比窦娥还冤枉。  这么多年过去了,白糖糕那种温软香甜的感觉仍使我魂萦梦牵,可是早在十年前我已经离开了家乡,六年前父母从前的单位改组,食堂迁走,四年前父母也退休,离开家乡到我所在的城市定居。  我还能到哪里去找那块糯糯的白糖糕呢?


第三部分:记事田螺和酸菜

  一个朋友说,我要是现在能坐时光机回去就吃死自己……我也是,真想坐在家乡的小田螺摊上开怀大吃啊。  家乡人管所有的螺丝都叫田螺,做法很特别,不用炒,是煮出来的。熬田螺的汤是猪骨头汤,还同时煮腐竹、酸笋、豆腐果子,各种美味熬成的浓汤一街飘香。卖田螺的小摊通常还兼卖各种酸菜,用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缸盛着,有腌酸的大白菜、刀豆、小李果等等。  从小学开始,我就会在零花钱到手之后,和同学一起放学吃田螺去,坐在小摊七歪八倒的矮凳上,吃完一份田螺再喊加汤。因为加汤不要钱,所以孩子们总是加了一碗又一碗,加得摆摊的老太太脸色阴沉。我脸皮薄,每次只敢加一次,说出口时还是小心翼翼的。  最早的时候田螺一毛一份、素菜五分,后来变成两毛和一毛,再后来……等它们涨到一块和五毛时,我离开了家乡,到异地求学。  如今摆摊的老太太已不在人世了吧。家乡的田螺当然不会消失,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有机会坐在那简陋的小摊子前,要一份田螺,加一份素菜,再加一份酸菜,然后喝很多次美味的猪骨汤。


第三部分:记事卜卜星 酸梅粉和济公开胃丹(图)

  这三样,据说早已登上70年代人童年十大经典零食的排行榜,地球人都知道了。  卜卜星是膨化食物,金黄色的小圆球,又香又脆,我常常买一包吃好几天,每天数着吃几颗,异常珍爱。但在我妈妈眼里,是导致上火咳嗽的邪恶食品。  酸梅粉有四分和五分一包的两种,一个3×4cm的小袋子,粉是浅灰色,酸酸甜甜,随包送一根小指头大的个性小勺,用于干吃,挖一勺进嘴,一股强烈酸味道直冲两边腮帮的位置,非常刺激,想当初几乎一天一包,简直上了瘾。  济公开胃丹,这么正式的学名大概没什么人记得吧,但是说“老鼠屎”这个名字就肯定会有很多人“噢”地一声叫出来——其实我也是长大后才听别人说,它叫济公开胃丹,反正在我和无数同龄的孩子把一包包这种小丸子倒在手心舔食的时候,我们只知道它叫“老鼠屎”。  按现在食品卫生标准,真不敢想当年这类简陋包装的零食会有多少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可是,童年时光就这么香香脆脆、酸酸甜甜地过去了。  现在它们都停产了吧,总之是买不到了——或许买得到,我也不敢再吃了。  麦乳精和桂圆干  这两样食物代表着我的偷嘴史。  我从小就坚定地认为,麦乳精和桂圆干都必须生吃干吃才好吃,但是妈妈很明显不这么想。  现在,我和妈妈的想法好像也差不多了,唉。  麦芽糖和转糖画  用小棍子绕一团麦芽糖,我能喜滋滋舔上半天。还有一种用红糖画的糖人,小贩有一个转盘让你转,决定你能得到什么图案,一毛钱可以转个小的,两毛钱转个大的,记得最大的图案是龙,还有凤凰之类的,小的则有各种动物,小贩会马上用糖在板上画出来,等糖一干,轻轻揭起来,就是一幅镂空的糖画,每个动物都栩栩如生,这简直是一种民间艺术。  记得有一次,我好不容易转到了一个龙,不舍得吃,拿到教室里去炫耀,可是时间一久糖就化了,最后整条龙从棍子上掉了下来,害得我哭了好久,后来我悟出了一条“真理”—人生就像这种棒棒糖,要趁它没掉下之前尽快吃。


第三部分:记事棉花糖(图)

  每次路过街边,听到一种“咕噜咕噜”的机器转动声我就条件反射——我要吃棉花糖。  那是我小时候感觉最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个,一勺勺放白糖进去,一团团棉丝飞出来,被小贩灵活地绕在一根棍子上挽住,最后变成一朵白云般漂亮的大棉花,还是甜的!天哪,这可能是我少年时代最向往的一种零食,但是大人总说脏,不给买,让我眼巴巴地看着那些云朵,渐渐飘远。  当然,现在棉花糖还是能找得到的,每次我都报复性地买一大团,就在路上大口地吃,那些密密麻麻的糖丝,咬下去就化了,虚无缥缈的感觉,直到整团消灭光,还是好像什么都没吃。  烤番薯  烤番薯的小贩总是伴着冬天的脚步出现,烤番薯永远是闻着比吃到嘴里香。  小时候买烤番薯就像押宝,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一种紫心薯最好吃,红薯次之,白薯讨厌。  红薯和白薯好区别,而紫心薯我永远分不清,它外表长得和白薯简直一模一样,要剥开才知道心里是白中透紫——而且越紫越好。所以,我常常为了挑最爱吃的紫心薯,却挑到了最讨厌的白薯,或者只好放弃,老老实实挑一个红薯。  就像是人生的选择。


第三部分:记事煮牛杂(图)

  大概是寒冷冬天人就特别想吃点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