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柒0年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娱乐柒0年代-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部分:人物永远的英雄 周润发(1)

  这张脸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叫做“baby fat”,巧合的是这个男人的名字中也有这个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词“fat”,他却行不更名地一路将这个名字招摇到了好莱坞。  周润发出生在香港南丫岛的一个贫困家庭,陈可辛导演曾经说他是惟一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明星。现在人们都说他是英雄,不再记得他曾经为了争取到演戏的机会,坚持每天站在无线高层们的专用电梯旁微笑地自我推销,也不再记得,他在银幕上扮过小丑,扮过娘娘腔,也扮过杀人犯;我们只记得他手持双枪,穿着一行走就会涨满风的风衣,斜叼一根牙签,以一己之力夺回失去的一切。原谅我们自觉地过滤掉了他所有与英雄无关的行为,因为任何人对自己的青春岁月都会如此——他是英雄,但是他不拯救世界,他只拯救他的大哥,他的孩子或者他的女人,因此他所到之处不可能尽是鲜花和掌声,他只有三五知己,如同在郁闷和孤独中的我们的少年时代。  因为优越的外形,很多人以为周润发的走红之路是相对顺畅的,而其实1976~1978年间,他也曾经拍过《池女》、《床上的故事》和《爱欲狂潮》等三级片,直到电视剧《上海滩》让他一夜之间红遍香江。从1973年考入艺员训练班,到1980年的《上海滩》,成为一个明星,他走了八年之久。而作为一个演员,他走的时间更长。最先发现他是位天生的演员的应该是许鞍华,1981年她启用周润发在《胡越的故事》中扮演一个从越南到香港的华裔杀手。1985年,他因《等待黎明》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不过奖项和演技上的肯定,却无法拯救他在票房上的低潮。  要么是红得发紫的电视明星,要么是接近票房毒药的电影演员,人们通常认为这二者不可兼得。但是不久后,周润发却证明了他可以两全——当失意的周润发遇上了同样不得志的吴宇森,一切都不同了。可以说,周润发之于吴宇森,正如罗伯特·德尼罗之于马丁·西科塞斯,梁朝伟之于王家卫,没有必要讨论他们谁成全了谁。我们只知道,少了他们其中任何一位,另外一位的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都会全然不同。周润发在表演上的才能,如果要超越之前已成规模的明星光环,惟一的可能性就是将之无限放大。1986年的《英雄本色》正是这样一部影片,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带着墨镜用钞票点烟,还是在酒楼的长廊中的那场枪战,都是一种将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魅力完全夸大的手法。而这一切,你无法想象除周润发之外的任何香港男演员能做到。在第一部《英雄本色》中,或许是周润发与吴宇森当时都不得志的缘故,小马的身上多少带有些愤懑不平的气质。那句“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似乎是落魄中的他们,对这个世界发出的一声狠狠的呼喊。很多年后,我们的另一位英雄周星驰在《食神》中对此也做出了回应。  周润发身上有种天生的乐观精神。如果说《英雄本色》奠定了吴氏的“暴力美学”的基本框架,那么周润发的个人风格的确立却是在《英雄本色Ⅱ》中。  因为《英雄本色》的大获成功,在续集中,吴和周都放弃了那种愤懑和不得志,于是在《英雄本色Ⅱ》,他饰演了小马的孪生兄弟阿健,这个在美国长大的华裔,从小沾染了美国文化中乐观、积极和无所畏惧的特点,这个角色让周润发乐观的天性得到了完美的发挥。20世纪80年代,亦是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移民城市没有多少深厚的文化底蕴却异常团结,就是因为相对公平轻松的社会环境,能够给努力的人提供很多机会。这养成了当时香港人务实和乐观的性格,也是在这种状态下,阿健这种乐观的天性其实更符合香港人的心理预期。  所以,周润发日后那些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其实都有乐观并且爱耍宝的特点,无论是《监狱风云》中的钟天正,《赌神》中的高进,《纵横四海》中的阿祖,还是《喋血双雄》中的小庄,周润发与李修贤、狄龙等银幕英雄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永远像个大男孩那样活力十足。那个时候,周润发并不像现在这样,所到之处都被以“发哥”相称。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发仔。在银幕上,他常常一把枪力挽狂澜于既倒,却很少正襟危坐,总是笑眯眯的。这位发仔在银幕上的英雄形象,也总是无所不能,他能满足男孩反抗一切的幻想,也能满足女孩对男人无所不能的幻想。  1980年的香港人,大多数是白手起家的,对贵族气质其实并不感冒,因此周润发天生的草根气质很受欢迎,这一点他其实与周星驰并没有什么不同。1986~1988年,是周润发最高产的时期,而他最经典的作品《英雄本色》、《龙虎风云》、《英雄本色Ⅱ》、《监狱风云》,以及有出色表现的文艺片《地下情》都诞生在1986~1987年间,那是一个辉煌的年代,一个表演高于一切的年代,一个群体的创作高峰期。在港片的全盛时期,演员的表演和个人魅力可以是一部电影的全部内涵。周润发在银幕内外都成了英雄。像《秋天的童话》和《阿郎的故事》这两部并不以故事取胜的影片中,周润发以个人的表演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周润发饰演的《秋天的童话》中吊儿郎当的船头尺,完全是他早年生活的写照。而在《阿郎的故事》中,那个底层工人,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卷发,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眼睁睁看着儿子被高贵的母亲一点点“收买”,他只能悄悄将为儿子而买的小狗藏在背后。他惟一宣泄情绪的方式,竟然是只能向这个8岁的小孩耍起牛脾气。通过这部影片,周润发证明了他对悲剧人物和复杂的矛盾心理具有非凡的领悟力和把握技巧。  那时候,我们异常的年轻,也出奇的冷漠,似乎只有这样狠狠的煽情才能把我们打动。然而这是只属于周润发的煽情方式,你不可能在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或者吴镇宇当中的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因为周润发是香港男演员中少有的具有北方气质的男性,那种爷们儿特有的煽情方式,任多少演技和历练都是学不来的。  尽管周润发的成长,一直伴随着港片的兴盛,但是香港华语片达到有史以来最好成绩的那一年,却是因为另一个也姓周的小子,那一年他主演了七部电影(不含在《群星会》中的客串),其中五部包揽当年十大卖座华语片前五名(依次是《审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Ⅱ神龙教》)。在周星驰因《赌圣》而声名鹊起的1990年,也是发哥开始减产的一年。实际上传说中的“二周一成”真正并举的年代,只有短短的四年而已。可是这四年对于观众而言,实在是过于幸福的四年,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忆和回味的作品。以至于在我们心目中,它长得好像一个时代。


第四部分:人物永远的英雄 周润发(2)

  在这里突然想插说一句题外话。发哥在香港的最后三部作品(《花旗少在这里突然想插说一句题外话。发哥在香港的最后三部作品(《花旗少林》、《赌神2》)中,全部有吴倩莲的加入,因为发哥当年十分欣赏吴倩莲,认为她有香港女演员少有的清新气质。所以,他们的三度合作与周润发的坚持不无关系。从而,我们也可以管窥当年娱乐圈的一些非常健康的风气,李修贤欣赏周星驰所以邀请他合演《霹雳先锋》,帮助周星驰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从此表演开始受到瞩目;而更早一些刘德华的出位,同样得益于周润发向许鞍华的推荐。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周润发一红这么多年,与个人修为也不无关系。他可以毫不惧绯闻地公开表示对一个女演员的欣赏,而且实际上也并没有任何绯闻产生。发哥曾经戏称自己为“馒头泡在稀饭里”,就这份巧妙的心思和自嘲的智慧,就是非常人所能及的。作为明星,公众其实很难将艺品人品分开看,发哥的坦荡源于自己多年的修为。尽管我不会幼稚地请大家相信,周润发生来就是个圣人。他也曾青春年少,放荡不羁,会背着女朋友花天酒地,据说也为了陈玉莲服毒自杀。或许,他日后种种的好,先决条件都是因为他是个成功者。成功者的优越,使得他有资本、也有自信将自己的英雄形象从银幕上延续到银幕下。但至少,这让我们看到,发哥在成为成功者后,始终维持着难能可贵的清醒。  我并不迷人。周润发不是最英俊的人,  我很邋遢,也很平凡,  但是我因为演过的角色而受到欢迎。大家都记得我是许文强、小马哥,是这些好的角色帮助了我。  发哥档案  本名:周润发  英文名: Chow Yun…fat      籍贯:广东宝安      出生地:香港南丫岛     生日:1955年5月18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180 cm  获奖记录:  ■ 1985年凭《等待黎明》获亚洲太平洋影展、第22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 1987年凭《英雄本色》  “MARK”哥一角获第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 1988年凭《秋天的童话》获香港第一届“导演评选大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凭《龙虎风云》获香港第七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 1990年凭《阿郎的故事》获香港第九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周润发十大  经典角色  ■ 许文强·《上海滩》(1980年):许文强和冯程程的爱情,汇成血腥、暴力的主线背后那一条温情的暗流;许文强一身文雅气质,成功地塑造起大众情人的形象。  ■ 小马哥·《英雄本色》(1986年): 小马哥坐在舞厅里烧钱点烟的画面相信是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幕——嚣张啊!但那的确与我们那热血沸腾的年纪相辅相成。  ■ 船头尺·《秋天的童话》(1987年):一个是越洋求学的大美人,一个是粗俗不堪的烂仔,但周润发竟然让最现实理智的人看了也承认这是一个童话般美丽的爱情故事,应该有好的结局。  ■ 钟天正·《监狱风云》(1987年):钟天正是个好赌外加杀了老婆被判坐监的囚犯,但观众却都想把张耀扬演的那个狱警痛打一顿,同时希望钟天正赶紧逃出监狱与儿子见上一面。  ■ 阿郎·《阿郎的故事》(1989年):为了妻儿,中年阿郎重回赛车场,在幸福的终点来临之际倒在了赛道上,片尾一圈圈打转不已的赛车和发哥血肉模糊的头盔,在罗大佑苍凉的主题歌声映衬下,这个潦倒半生的男人终于成了英雄,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 高进·《赌神》(1989年):周润发的个人魅力把“赌神”这个称号发挥到了极致,就是耍派头(在周星驰所演的《赌圣》中就学样来了一段搞笑的慢镜头进门、入座),可是谁能比周润发的派头耍得更厉害呢?从那个时候起,我们知道了当“老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小庄·《喋血双雄》(1989年):杀手小庄这一角色加之吴宇森精心设计的枪弹横飞中的白鸽、烛光中轰然倒塌的圣母像,都已成了香港电影里的经典。  ■ 祖·《纵横四海》(1991年):为了报仇假装残废坐上轮椅的周润发,坐在轮椅上与钟楚红跳舞、坐在轮椅上帮张国荣偷画,你一定会觉得这个坐轮椅上的人比一个健全的人还要有魅力。  ■ 国王·《安娜与国王》(1999年):好莱坞的造星制度最善于挖掘和利用明星个人与角色之间的魅力契合点。周润发扮演的国王少了原版里的顽劣、暴戾,多了温文尔雅,多了大度包容。  ■ 李慕白·《卧虎藏龙》(2000年):周润发以精湛的演技令人折服地诠释了这位重情重义的侠士以生命为代价向心爱的人乃至整个世界所付出的正义与关爱,催人泪下。


第四部分:人物颠覆英雄的周星驰(1)

  小周润发七岁的周星驰,在1990年以《赌圣》一片红遍香江的时候,恰好也是在周润发因《上海滩》走红后的第七年,小马哥以及后续的各类草根英雄领尽影坛风骚的第五年。任何一种类型的英雄,观众都会有看厌的一天,何况同时期还有不死不跪不上床的成龙,并且又有大批新生英雄加入进来,例如当时还颇有些身板的刘德华,新一代功夫巨星李连杰也正蓄势待发。         这样的形势之下,周星驰的出现带给人们的惊喜可想而知。其实,没有人比周星驰影片中那些叫做阿星、何金水的人物更渴望成为英雄的了。最后他们歪打正着,也确实干了些英雄才能办成的大事,不过他们赖以成功的绝活,往往是被一般英雄所不齿的。《赌圣》和《赌侠》虽然借了一些发哥《赌神》的东风,但是发哥的《赌神》靠的是真才实学的赌术,而阿星则是全凭特异功能。《整蛊专家》就有些离谱了,竟将整蛊这么件无聊人才干的小事情变成了职业,而且最后还以一场整蛊大斗法代替通常的正邪对决。《九品芝麻官》最后伸张正义,居然全凭不入流的骂功。  如果说周润发将草根风味带给了英雄的话,那么周星驰则是彻底将英雄还原成普通人。他们好色、怕死、欺软怕硬,遇到是非的第一反应是“走先”,碰到喜欢的女孩子不敢表白,被女孩子喜欢上却利用完就甩。除了本性的一点点善良,他们几乎一无是处,多像我们每天早晨起床揽镜自照时看到的那个人,有时候自己都想K他两拳。但是周星驰用他的电影告诉我们,就是这个人,你不要对他失望,给他信心他也可以成功。所以,谁说周星驰的喜剧没有意义呢?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就是最大的励志,这种还原至最简单的励志风格,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延续着,直至今日的《功夫》。  但是早期周星驰的影片最大的特点还是有趣,一句普通的对白,他想方设法用最有趣的方式说出来;一个平凡的动作,他竭尽全力触摸到你的笑点。就像好朋友在一起聊天,说到一些特别动情的事情,我们还坚持用开玩笑的口吻,因为我们会害羞。煽情适合电影,属于艺术真实,绝对无法在生活中应用。我们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