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9-医学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79-医学纲目-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着无形之部分,既着无形,所传无定,若用重剂大泻之,则其邪不去,反过其病矣。虽用缓药,若 
又急服之,或食前,或顿服,咸失缓体,则药不能除病矣。当徐徐渍无形之邪,或药性味形体 
据象服饵,皆须不离缓体及寒药,或酒炒浸之类皆是也。后急者,谓前缓剂已经高分,泻邪气入于中, 
是到阴部,染于有形质之所,若不速去,反损阴也。此却为客邪,当急去之,是治客以急也。且治 
主当缓者,谓阳邪在上,阴邪在下,各为本家病也。若急治之,不惟不能解其纷,而反致其乱矣, 
此所以治主当缓也。治客当急者,谓阳分受阳邪,阴分受阴邪,主也。阴分受阳邪,阳分受阴邪, 
客也。凡所谓客者当急去之,此治急以客也。假令少阳阳明之为病,少阳为邪者,出于耳前后也。 
阳明者,首面大肿也。先以黄芩、黄连、甘草,通炒过,锉煎少少不住服呷之,或服毕,再用大 
黄或酒浸或煨,又以鼠粘子新瓦上炒香, 咀煎去渣,纳芒硝各等分,亦细细呷之。当食后用, 
徐得微利。及邪气已,只服前药。如不已,再服后药,根据前次第用之,取大便利,邪已即止。如 
阳明渴者,加石膏。少阳渴者,加栝蒌根汤。阳明行经,加升麻、葛根、芍药之类。太阳行经, 
加羌活、防风、荆芥之类。选而加之,并与上药均合,不可独用散也。 
〔洁〕x黑白散x治大头病如神。 
乌黑蛇(酒浸) 白花蛇(去头尾,酒浸) 雄黄(二钱) 大黄(煨,半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一二钱,白汤调无时。 
〔海〕疫毒头肿者,甘桔汤加鼠粘子、大黄、芒硝。 
〔丹〕大头天行病。 
羌活 酒芩 酒蒸大黄 
〔《素》〕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全文见厥。) 
〔《山》〕大头风,用井底泥调大黄、芒硝涂之。(此方若在表者忌之,在里者宜之。) 
运气 大头病皆属火,盖经所谓上肿者,即其属也。经云∶少阳司天之政,风热参布,太阴 
横流,寒乃时至,民病上,怫肿色变。又云∶少阴司天之政,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民病 
嗌干肿上,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其治方,东垣普济消毒饮子得之矣。 

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眉痛
属性:〔丹〕眉痛,属风热与痰,作风痰治。类头风,用白芷、酒黄芩末,酒调下。 
又方 
川乌 草乌(二味为君,童便浸炒) 细辛 羌活 黄芩 甘草(各等分,为佐) 
〔垣〕x选奇汤x眉骨痛不可忍。 
防风 羌活(各三钱) 酒黄芩(一钱,冬不用,如能食热痛者加之) 甘草(三钱,夏生冬炙用)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稍热服,食后时时。 
《撮要》、《摘英》眉攒内痛∶解溪 
〔《玉》〕眉间痛∶攒竹(泻出血,沿皮透鱼腹。) 头维(一分,沿皮斜向下透悬颅,选而用之, 
不必尽取。)眉棱骨痛∶攒竹 合谷 神庭 

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头重
属性:〔垣〕x红豆散x治头重如山,此湿气在头也。 
麻黄根(炒,半钱) 苦丁香(半钱) 红豆(十粒) 羌活(烧) 连翘(各三钱) 
上五味为细末,鼻内搐之。 
又方 
羌活根(烧) 连翘(各三钱) 红豆(半钱) 
上为末,搐鼻。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虚则头重,高摇之, 
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全文见针灸。长强穴在脊 ,即尾骨端也。) 
〔《撮》〕头重如石∶印堂(一分,沿皮透攒竹,先左后右,弹针出血。) 

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头风屑
属性:〔罗〕肝经风盛,木自摇动。《尚书》云∶满招损。老子云∶物壮则老。故木凌脾土,金来克 
之,是子来为母复仇也。使梳头有屑皮,见肺之证也,谓肺主皮毛。大便实,泻青丸主之;虚则 
消风散主之。(泻青丸方见治虚实法。) 
x消风散x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痛,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箫蝉鸣, 
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燥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骨疼,旋欲倒,痰逆 
恶心。 
芎 羌活 人参 茯苓(去皮) 白僵蚕 藿香(去土) 荆芥 甘草(炒) 蝉壳(去土。 
各二两) 浓朴(去皮,姜制) 陈皮(去白。各半两) 防风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头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如脱着沐浴,暴感 
风寒,头痛身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半盏,不拘服之。小儿虚风,目涩昏倦,及急慢惊风, 
用乳香荆芥汤调下亦得。 
〔丹〕 头痒风屑发黄,用酒炒大黄茶调服。 
〔海〕万病紫菀丸 治头多白屑,每服三丸至五七丸,姜汤下。(方见积块条。) 
〔《本》〕治风屑极燥痒无时,此乃气虚,风邪侵于皮表而生。用藜芦不拘多少为末,先洗头, 
须避风,候未至十分干时,用末糁之。须用入发至皮方得,紧缚之两日夜,次日即不燥痒。如尚有 
些少,可再用一次立 
效。 
禹锡按陈藏器云∶盐麸子,主头风白屑,效。(俗名麸盐桃,其末结五倍子。) 
〔《经》〕患头上白屑极多,山豆根油浸涂,以孩儿乳汁调涂效。 
〔《本》〕又方 
白芷 零陵香(各等分) 
上为末,如前法用之,候三五日篦去,敷三二次,终始不生。 

卷之十五·肝胆部
多卧、不得卧
属性:〔《灵》〕黄帝曰∶病而不得眠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 
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又曰∶病目不得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 
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大惑论) 
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 
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 。(以跷脉考之,当作“目内 ”。)阳气盛则 目, 
阴气盛则瞑目。(寒热论)帝问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卫 
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 
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陷”当作“满”。)不得入于 
阴,阴气虚,故目不瞑。黄帝曰∶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 
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 
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 
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渣,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 
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邪客篇按∶本草秫米即所谓糯米是也。)黄帝曰∶人 
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 
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 
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寐,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 
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目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则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 
少瞑焉。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 
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大惑篇) 
〔海〕胆虚不眠,寒也,酸枣仁炒,竹叶汤调服。(《圣惠方》)胆实多睡,热也,酸枣仁生 
用末,茶姜汁调服。(《济众方》一法酸枣仁一两生用,腊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微焦,捣罗为末, 
每服二钱,水七分盏,煎六分,温服,无时。) 

卷之十五·肝胆部多卧、不得卧
不得卧
属性:〔仲〕虚劳虚烦不得眠,x酸枣汤x主之。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 茯苓 芎 (各二两。一方加生姜二两) 
上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本》〕治胆虚不得眠,四肢无力,x鳖甲丸x。 
鳖甲 酸枣仁 羌活 牛膝 黄 人参 五味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杵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送下。 
〔《圣》〕治骨蒸劳,烦心不得眠。用酸枣仁一两,水一大盏半,研绞取汁,下米二合,煮 
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更煮过,不计时服之。 
〔《素》〕帝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之则安,故人不 
能悬其病也。(精有所寄之则安,《太素》作“精有所倚则卧不安”是也。) 
〔海〕胡洽治振悸不得眠。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酸枣仁,六物煮服。 
〔《本》〕x真珠母丸x治肝经因虚,内受风邪,卧则宽散而不收,状若惊悸。 
珠母(三分,研细用碾) 当归 熟地(各一两半) 人参 酸枣仁 柏子仁 犀角 茯苓(各一两) 
沉香 龙齿(各半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银薄荷汤下,日午后卧服。 
x独活汤x 
独活 羌活 人参 前胡 细辛 半夏 五味子 沙参 白茯苓 酸枣仁 甘草(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乌梅半个,同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时候。 
绍兴癸丑,予待次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 
魇,通夕无寐,更医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言之, 
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气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邪,卧则魂归于肝, 
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飞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 
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 去体矣,愿求治之。予曰∶公且持此说,与众医议所治之方而徐质之。 
阅旬日,复至云∶医遍议古今方,无与病相对者。故予处此二方以赠,服一月而病悉除。此方用真 
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真珠母入肝经为第一,龙齿与肝同类也。龙齿虎睛,今人例以为镇心药,殊不 
知龙齿安魂,虎睛定魄,各言其类也。盖东方苍龙木也,属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而藏魄。 
龙能变化,故魂游而不定。虎能专静,故魄止而有守。予谓治魄不宁者,宜以虎睛,治魂飞扬者,宜 
以龙齿,万物有成理而不失,在夫人达之而已。 
〔垣〕羌活胜湿汤加柴胡,治卧而多惊,邪在少阳厥阴也。(方见腰痛)诸水病者,故不得卧, 
卧则惊,惊则咳甚也。(全文见水肿。) 
《内经》半夏汤治不得卧,乃去饮之剂也。(方见前阴阳条。) 
〔无〕温胆汤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兼治惊悸。(方见惊悸。) 
〔丹〕烦不得眠,六乙散加牛黄服之。(即益元散。) 
〔子和〕一富家妇人,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得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两 
手脉俱缓,此脾受邪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议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 
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食进,其脉得平。(此因胆虚不能制脾之思 
虑而不寐,今激之怒,胆复制脾故得寐也。) 
〔《素》〕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逆调论) 
喘不得卧,以喘法治之。 
厥不得卧,以香港脚法求之。 
〔《素》〕帝曰∶人之不能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肺大,肺大则 
不得偃卧。 
〔《撮》〕胆寒不得卧∶窍阴(一分,补之灸。) 
〔《甲》〕惊不得眠,善 ,水气上下,五脏游气也,阴交主之。不得卧,浮 主之。 

卷之十五·肝胆部多卧、不得卧
多卧
属性:〔子和〕陈州长史一小儿病,寐而不寤三日。诸医作睡惊治之,或欲以艾火灸之,或以大惊丸及水 
银饼子治之。其父曰∶此子平日无疾,何骤有惊乎?以子之病问戴人,戴人诊其两手脉,皆平和。 
戴人曰∶若惊风之脉,当洪大而强,今则平和,非惊风也。戴人窃问其乳母,尔三日前曾饮酒醉否? 
蘧然笑曰∶夫人以煮酒见饷,酒味甚美,三饮一罂而睡。夫陈酒味甘而恋膈,酒气满乳,儿亦醉也。 
乃锉甘草、干葛、葛花、缩砂仁、贯众煎汁,啜之立醒。 
运气 多睡皆属内热。经云∶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阴始凝,气始肃,病中热,善眠是也。 
〔《怪穴》〕困睡多∶无名指第二节尖。(灸一壮,屈手指取之。) 

卷之十五·肝胆部
咽喉
属性: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又云∶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故以喉咽入肝 
胆部。 
〔《素》〕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太阳阳明论)地气通于嗌。(全文见五脏。咽喉下接连胸中肺 
叶之间。嗌即咽之低处也,咽即嗌之高处也。) 
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悬壅者,音声之关也。(全文见喑。) 
〔子和〕咽与喉,会厌与舌,此四者同在一门,而其用各异。喉以纳气,故喉气通于天。咽以纳 
食,故咽气通于地。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辟,掩其喉,则其食下。不掩之,其喉错。必舌抵上 ,则 
会厌能闭其喉矣。四者交相为用,阙一则饮食废而死矣。 

卷之十五·肝胆部咽喉
喉痹
属性:凡经云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痛云嗌痛者,谓咽喉不能 
纳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谓咽喉俱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盖病喉痹者,必 
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痹也。今以喉咽俱病诸方,并入喉痹门中。 
喉痹恶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