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蛇传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白蛇传开始-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几天很纠结,中关村在线卖3。9万的电脑,他才卖800。一看便知道是诈骗,但是真的很想要。每天每天,都《  》站才能入睡,可惜,为什么是骗子呢?是真的多好。(网址就不公布了,以免真有人上当买了。那就是罪过了。现在才明白骗子为什么屡屡得手,这明知道是诈骗都想买,更不用说上当了的了。)

第447章、使节

第447章、使节

大人们对形势局势的分析,里里外外可谓透彻。在这一点上,宁采臣也没有什么好补充的。

只是宁采臣想置身事外,却不知道有人却已经盯上了他。

只见一个身着绯袍的大官突然出来奏道:“启禀陛下,无论是联合,还是不与联合都不是当务之急。”

“哦?你说当务之急是什么?”联合的好处,联合的坏处。赵佶已经听烦了,比起这些道理来,他迫切需要先做起来。

这时候的汉人皇帝,也代是统治阶级,是真正的大国心态。什么事,先打了再说。

这与后来那种,嘴上大国叫着。一真要打,便在种种理由下缩了回去。

也许有人说这是成熟的表现,但是仔细看看,其实不过是缺了两个字,“勇气”,打战的“勇气”。

只要是战争,就没有人是包胜的。如果以此为借口,虽然表面光鲜,其实里子却已丢尽。

和平虽然重要,但是没了勇气的和平,不如不要。

不要看大宋给这个岁赐,那个岁贡的。但这只不过是华夏人的劣根性罢了。

自华夏人建朝以来,哪个朝代没有?只是称呼不同罢了。比如和亲,比如回赐,比如人道援助,比如救灾……

无论人家需不需要,华夏人华夏政府都要送去,哪怕人家指着鼻子说“咱们不要你们的东西”,也得带着笑脸,拜托送去。

这就是华夏。

所以大宋也就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至少大宋的东西,别的国家可是抢着要的。这可要比宁采臣穿越前,各个单位强制人们为印尼捐款,最后却让人家把东西丢进垃圾堆的时代,要好吧!

汗!扯远了。每个时代总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只看你怎么看了。

再回来。只听那位大臣说道:“陛下,既然辽人已经知道我国欲与金人联合之事,是不是应该派出使节,或安抚,或其他。”



没有人敢说话。

这是任务,还是派人去送死啊!

虽说古语有云: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是那对华夏人而言。

这辽人根本就是野蛮人,他们读过书吗?就是读了,又会遵守吗?不会吧。

自辽人建国,他们可是斩杀了不少使节好不好。而这次更过份,你都要打人家了,还派使节。这不是摆明了让人杀,让人祭旗吗?

不行,我绝对不能出声。《  》网/》

千万不要选我去啊!

每个人都不出声。有可能成为使节的二品官三品官全都低着头,仿佛在这议政大殿中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了一群蚂蚁。而他们就是观蚁人,观看得是那样的仔细与认真,简直就是沉迷其中,两耳不闻身边事,不可自拔。

就是不适合做使节的一品大臣们,也是目不斜视,双眼似乎在盯着自己前方,又似乎哪儿都没看。

不是他们装模作样,而是这使节一职,从古到宋,都没有确定过官职的。有用普通人做使节的,但是同样也有王爷做使节的。

实在是不好说,官家会不会心血来潮,突然就派出一品大臣去做使节。这并不是不可能。

所以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表现的,越是不起眼,官家看不上越好。

静气

赵佶看着这突然静下来的议政大殿,便知道他们不想去。

也是,这差事绝对危险,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可是这差事还真得有人去,不为别的,这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

而且他和童贯也商量过了,就是与金人结盟,也不能让辽人的注意力放在大宋这边。

虽说赵佶做皇帝不是那么合格,但是这国与国之间,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所以他不得不问道:“董爱卿以为这事何人合适?”

一双龙目饱含着热情与期待,仿佛在说:快答应吧!快答应下来。朕全靠你了。

董文路本来只是想提出这么件事,但是却完全没有想到会惹火烧身。

然而他能拒绝吗?

食君之俸,忠君之事。这本是天经地义之事。

要不怎么说,没有质变前的儒学还是有可爱之处的。

就像是崖山跳海的十万军民一样。董文路咬咬牙,就欲应承下来。大不了,也就是提前备上一口薄棺罢了。

只是他却也觉得,怪不得没人点出这事,不是我聪明了一把,而是真正的聪明人根本就不会提。

哼!都是尸位素餐之辈,如此臣子,何来臣子之道。

正当他一脸悲愤,准备应承下这九死一生的差事时,不想坐于一边旁听的太子赵煊却站了起来,只听他说:“启禀父皇,董大人忠君爱国,儿臣有意拜他为师。”

太子拜师,那就是太子的老师了。

其他人立即以一双绿油油的眼睛盯住董文路。

真是因祸得福了。早知道刚才我就站出来好了。

羡慕嫉妒。未来国君的老师,这里面的好处太大了。

天地君亲师。一旦太子即位,太子会薄待自己的老师吗?不可能。

比这些人,董文路的思路却是慢了半拍,虽然他叫文路,但是不等于这种事上,他会有这么好的政治觉悟。

他激动得无以复加,只觉得自己一定要把太子教育成一个贤明的国君。

自己是不行了,但是有一个国君的学生,此生足矣。

赵佶说:“好,太子有心向学,这是好事,朕准了。”

自己儿子好学问,赵佶自然不会反对,反而很高兴。再看董文路。

赵佶点了点头:嗯,这人是个老实人,虽然没有什么急智,但是胜在四平八稳,做太子老师,还是可以的。

不过……

赵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董爱卿做了太子老师,这使节由谁去做?”总不能让人家做了太子老师,又立即让人家出使他国吧!而且还是送死的出使。

赵佶看向朝臣,朝臣们立即齐刷刷玩起了木头人,脸上的羡慕瞬间变成木然。

太子却说:“父皇。知制诰,宁采臣宁大人,年富力壮,正是出使的最佳人选。”

咦?有人得罪了太子吗?

宁采臣得罪了太子,没听说过啊!

第448章、封妻荫子

宁采臣怎么会得罪了太子?

老实说;别看宁采臣没有为什么人;也没有拉学年;交朋友。但是关心他的还不少。

虽然关心他的大多数都是屁股不干净的这一点有点儿不好;但是毕竟是有人关心他的。

他们全都在交头接耳;议论宁采臣到底得没得罪太子。

如果说没有;没有理让他做使节的。虽然五品官做使节的不是说没有;但是咱大宋什么时候用过五品官。

这二三品的都不一定保得住命;这五品就行。

这样看来;他是得罪了太子了。

有了如此论断;他们不山声了。就是本来准备进言;不让宁采臣去;以交好宁采臣的也不得不退了回来。

这大概就是jiān臣与忠臣的最大区别。一旦得不偿失;他们便立即退了出来。

交好宁采臣是不错;但是那是建立在宁采臣以后可以帮他们的份上。现在宁采臣就得罪了太子;以后恐怕也就没得玩了。他们又怎么会再出手。

不;应该是他们本来便不怎么会出手。正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就是他们。

让他们办正事;那是难为他们了。他们也就是适合拖拖后tui;把好事变坏事……这样的差事。

反过来则不行。一是没有那个意识;二是业务不熟练;办了;也只能搞砸。

反倒是赵佶有些过意不去。说道:“煊儿。这宁卿家太过年幼;使他为使;不是那么恰当。”

自己儿子与宁采臣有矛盾;他虽然知道不多;但是多少还是知道一些。本以为儿子是真的成熟了;开始有心学业了;却想不到竟然是为了算计宁采臣。

赵煊却说:“父皇;宁大人足智多谋;正是出使辽国的极好人选。安抚辽人的不二人选。”

我是招你惹你了;受你这么嫉恨。历史上这时候出使的使节好像挂了吧?

我使节你妹啊!不是我已经今时不同往日。这要是去了;那不是十死无生?

算了。就做次好人好了。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也就替下那个倒霉蛋好了。

表像;绝对是表像。

与其说是救那个没人记住的倒霉蛋。不如说是准备在刷赵佶的好感度。

看赵佶那纠结的样子;一方面是自己儿子;一方面却是儿子在陷害自己的大臣。

唉!为难啊!

赵佶看向宁采臣。

他这一眼却让宁采臣不得不站出来:“启禀陛下;臣愿往。”

反正赵佶最后还是会护儿子;还不如刷了这好感度。

如果不去;那才是真的找死。

赵佶一听;果然双目一亮;急问道:“卿家真的愿去?”

“臣自然愿去;但是还请陛下答应臣一个条件。”

“好!只要卿家愿往;别说一个。就是十个;朕也答应。”

宁采臣说:“此去辽国危险非常;十死无生……”反正是怎么危险;怎么说。“为免臣的任务没有完成;白白丢了xing命。臣希望能有勇武之士保护臣的安全。”

“好;准奏。肤这就调拨禁军;沿途护卫于你。”

“谢陛下。不过臣有相熟之人;希望能派他们护送于臣。”

狗屎!虽然不知赵煊这挫孩子为什么会针对自己;但是既然知道了;还以为我还敢相信大宋禁军吗?万一这屎孩子往里面插一两个间谍的话。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赵佶没有听人心声的本事;立即问道:“是哪些人;朕立即调他们来。”

“一是禁军教头林冲;二是大相国寺鲁智深和尚。有他们二人足矣。”不是宁采臣不想要更多的人;但是这等冒险本就是用熟不用生。其他那些人。或为一方守将;或为一方首领。

来了之后。再不服管教;那才是麻烦事。

“这二人;就是上次爱卿售书时的两个金甲壮士吧?”

“回陛下;正是此二人。”

“好;这事简单;朕一会儿就命少监去传令。”

少监也就是太监的一种官职;略高于普通宦者。其实太监也是官职;而且还是所有太监最高的官职。不过这书是写给今人看的;也就不细究了。

不过;在汉人的朝代。一般传旨传令;是不用太监的;而是用官员。因为这与礼制不合。

赵佶不知是高兴;还是ji动;竟然说命少监去。

这也可以看出大宋武职地位之低下了。

这么低下的社会地位;却可以取得70%的战胜率;不得不为大宋男儿贺。

真真正正的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

赵煊虽然奇怪宁采臣会主动请缨;但是他还是很高兴的。

在以一种看死人的眼光看宁采臣后;他发觉宁采臣还真不错。至少这满朝大臣;只有一个半人愿意去这必死的任务。

真是可惜了!好在我大宋人才济济;否则孤还真舍不得你去。

赵煊很得意;觉得除了个情敌。恐怕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把宁采臣赶出了汴京;却把汴京百姓们害苦了。

此乃后话。

赵佶现在却是怎么看宁采臣;怎么顺眼。一个大才子;又这么为君父解忧。为什么一开始朕对他的印象会不好呢?这样的人才才应该重用啊!

好感度一刷;老和尚留下赵佶对宁采臣的潜意识算是完全瓦解了;再也不起任何作用。宁采臣总算与其他大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了。

只是这一变故;宁采臣的官运竟然完全转红了。只是官运一变;赵佶立即说道:“上谕;宁母教子有方;特封诰命宜人夫人;其妻为敕命安人夫人。”

这是封赏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可不像后世;是个人的婆娘就叫“夫人”。

想叫“夫人”;行;拿诰命来吧!夫人在这时代可是如假包换的尊称。

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五品以上叫“诰命”;六品以下叫“敕命”。

做大宋的官也不短了;这还是宁采臣头一次写圣旨。幸好;他有了解真正的圣旨是什么格式;否则他都会写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样的笑话来。

了解了才知道;这圣旨也是有等级的。不是所有圣旨都用这个开头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一个宦官跑到一个大臣跟前;展开手里的黄绫卷轴装模作样的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命某某某为某地知府……”

奉天承运开头的圣旨是最郑重的一种;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除了册封皇后、册立太子、敕封诸侯王之类特殊大事;是不会用这种格式的圣旨的。

绝大多数圣旨;开头就俩字“圣谕”或者“上谕”。真是奉天承运开头的圣旨;正常情况下也绝对不会派太监出去宣旨;都是部堂高官担任宣旨钦差。

第一次写圣旨;还是写给自家的。老实说;宁采臣都有意用瘦金体去写。

这样保存到后世;那些专家学者们到底是会说这圣旨是假的;还是会说这是赵佶亲手写的圣旨?

可惜这写旨意的字体也有规定不说;末了还要给赵佶过目。

什么?幻道?

你知道为了让幻道在皇宫起作用;我吃了多少苦吗?

而圣旨可是承载国运龙气的东西。

幻道本身也许可以瞒过龙气;但是宁采臣现在还不行。

不要小看瞒过龙气;只是一个“瞒”字。然而龙气本身的特殊xing决定了这个“瞒”字可不简单。瞒得好;就是决定皇位更替也并非难事。

那个老和尚更攻赵佶的记忆;说白了;也就是一个“瞒”字。只是他没有“瞒”好;遭到龙气反噬;丢了xing命。

宁采臣的人道虽然在龙气上比天道修炼者有优势;但是当这优势不足以抵挡力量反击时;是没有人敢招惹的。就是宁采臣也不行。

即使不会丢命;也必然形成敌我死敌。

不会丢命;也不是因为他现在是不死的;而是在于他的道不在天。没有天遣加成;自然不会死。

反倒同为人;又染指了龙气;形成二龙争主之态;这是人道允许的;却不是宁采臣希望的。

宁采臣写好旨意;赵佶看了一下;上了玉璽。立时龙气吐出;国运弥漫;这国运是分与受封之人的;只是此时此刻存于圣旨罢了。也就是说圣旨只是个载体;本身并没有龙气国运。这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