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证指南医案-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泄泻
属性:周 因长夏湿热。食物失调。所谓湿多成五泄也。先用胃苓汤分利阴阳。(暑湿热) 胃苓汤去甘草。 
温 长夏湿胜为泻。腹鸣溺少。腑阳不司分利。先宜导湿和中。胃苓汤。 
又 向年阴分伤及阳位。每有腹满便溏。长夏入秋。常有滞下。此中焦气分积弱。水谷之气易 
于聚湿。或口鼻触入秽邪。遂令脾胃不和。是夏秋调摄最宜加意。拟夏秋应用方备采。天暖 
气蒸。南方最有中痧痞胀诸恙。未受病前。心怀疑虑。即饮芳香正气之属。毋令邪入为第一义。 
藿香梗 白蔻仁 橘红 桔梗 杏仁 郁金 降香 浓朴 
夏至后。热胜湿蒸。气伤神倦。用东垣益气汤。若汗退场门渴。兼生脉散敛液。 
某 秋暑秽浊。气从吸入。寒热如疟。上咳痰。下洞泄。三焦蔓延。小水短赤。议芳香辟秽。分利渗 
湿。 
藿香 浓朴 广皮 茯苓块 甘草 猪苓 
泽泻 木瓜 滑石 檀香汁 
又 进药稍缓。所言秽浊。非臆说矣。其阴茎囊肿。是湿热甚而下坠入腑。与方书茎款症有间。 
议河间法。 
浓朴 杏仁 滑石 寒水石 石膏 猪苓 泽泻 丝瓜叶 
某 阴疟久伤成损。俯不能卧。脊强。脉垂。足跗浮肿。乃督脉不用。渐至伛偻废疾。近日暑湿内 
侵泄泻。先宜分利和中。 
浓朴 藿香 广皮 茯苓 泽泻 木瓜 炒扁豆 炒楂肉 炒砂仁 
蔡(二一) 气短少续为虚。近日腹中不和。泄泻暑伤。先以清暑和脾。预防滞下。 
浓朴 广皮 炙草 茯苓 泽泻 炒扁豆 麦芽 木瓜 炒楂肉 砂仁 
又 香砂异功散。 
叶(五七) 平素操持积劳。五志之火易燃。上则鼻窍堵塞。下有肛痔肠红。冬春温邪。是阳气发越。邪 
气乘虚内伏。夫所伏之邪。非比暴感发散可解。况兼劳倦内伤之体。病经九十日来。足跗日 
肿。大便日行五六次。其形粘腻。其色黄赤紫滞。小便不利。必随大便而稍通。此肾关枢机已 
废。二肠阳腑失司。所进水谷。脾胃不主营运。酿湿坠下。转为瘀腐之形。正当土旺入夏。脾胃 
主气。此湿热内淫。由乎脾肾日伤。不得明理之医。一误再误。必致变现腹满矣。夫左脉之缓 
涩。是久病阴阳之损。是合理也。而右脉弦大。岂是有余形质之滞。即仲景所云。弦为胃减。大 
则病进。亦由阳明脉络渐弛。肿自下日上之义。守中治中。有妨食滋满之弊。大旨中宜运通。 
下宜分利。必得小溲自利。腑气开阖。始有转机。若再延绵月余。夏至阴生。便难力挽矣。四 
苓加椒目浓朴益智广皮白。 
又 服分消方法五日。泻减溺通。足跗浮肿未消。要知脾胃久困。湿热滞浊。无以营运。所进水 
谷。其气蒸变为湿。湿胜多成五泻。欲使湿去。必利小便。然渗利太过。望六年岁之人。又当虑 
及下焦。久病入夏。正脾胃司令时候。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扶正气。驱湿热。乃消补 
兼施治去。晚服资生丸炒米汤送下。 
(早服)人参 广皮 防己 浓朴 茯苓 生术 泽泻 神曲 黄连 吴萸 
朱 口腹不慎。湿热内起。泄泻复至。此湿多成五泄。气泻则腹胀矣。(湿热) 
人参 茅术 川连 黄芩 白芍 广皮 茯苓 泽泻 楂肉 
陈 脉缓大。腹痛泄泻。小溲不利。此水谷内因之湿。郁蒸肠胃。致清浊不分。若不清理分消。延 
为积聚粘腻滞下。议用芩芍汤。 
淡黄芩 生白芍 广皮 浓朴 藿香 茯苓 猪苓 泽泻 
张 脉缓涩。腹满。痛泻不爽。气郁滞久。湿凝在肠。用丹溪小温中丸。 
针砂 小川连 苍术 白术 香附 半夏 广皮 青皮 神曲浆丸。 
程 诊脉肝部独大。脾胃缓弱。平昔纳谷甚少。而精神颇好。其先天充旺不待言矣。目今水泻。 
少腹满胀。少腹为厥阴肝位。由阴阳不分。浊踞于下。致肝失疏泄。当以五苓散导水利湿。仿古急开支河之法。 
黄(九岁) 久泻兼发疮痍。是湿胜热郁。苦寒必佐风药。合乎东垣脾宜升。胃宜降之旨。 
人参 川连 黄柏 广皮 炙草 生于术 羌活 防风 升麻 柴胡 神曲 麦芽 
朱(三四) 形瘦尖长。木火体质。自上年泄泻。累用脾胃药不效。此阴水素亏。酒食水谷之湿下坠。阴 
弱不能包涵所致。宜苦味坚阴。淡渗胜湿。 
炒川连 炒黄柏 浓朴 广皮白 茯苓 猪苓 泽泻 炒楂肉 
陈 寒湿已变热郁。六腑为窒为泻。 
生台术 浓朴 广皮 白茯苓 益智仁 木瓜 茵陈 泽泻 
某(三三) 酒湿内聚痰饮。余湿下注五泄。常用一味茅术丸。 
炒半夏 茯苓 苡仁 刺蒺藜 新会皮 
王(氏) 头胀。喜冷冻饮料。咳呕心中胀。泄泻不爽。此为中暑。故止涩血药更甚。舌色白。议清上 
焦气分。(中暑) 
石膏 淡黄芩 炒半夏 橘红 浓朴 杏仁 
王(二七) 自春徂冬。泻白积。至今腹痛。小水不利。想食物非宜。脾胃水寒偏注大肠。当分其势以导 
太阳。胃苓汤主之。(中阳湿滞) 
胡(二三) 三疟劫截不效。必是阴脏受病。衄血热渴。食入不化痛泻。二者相反。思病延已久。食物无 
忌。病中勉强进食。不能充长精神。即为滞浊阻痹。先以胀泻调理。不必以疟相混。 
草果 浓朴 陈皮 木香 茯苓皮 腹皮 猪苓 泽泻 
郁(四八) 经营劳心。纳食违时。饥饱劳伤。脾胃受病。脾失运化。夜属阴晦。至天明洞泻粘腻。食物不 
喜。脾弱。恶食柔浊之味。五苓通膀胱分泄。湿气已走前阴之窍。用之小效。东垣谓中气不足。 
溲便乃变。阳不营运。湿多成五泄矣。 
人参 生白术 茯苓 炙草 炮姜 肉桂 
某(五八) 形寒便泻。舌白。 
浓朴 广皮 半夏 茯苓皮 桂枝木 生姜 
程(氏) 寒湿腹痛。恶心泄泻。(寒湿) 
浓朴 藿香梗 益智仁 广皮 炒茅术 煨木香 茯苓 泽泻 
吴(氏) 寒凝胃阳。腹痛泄泻。 
草果 浓朴 茅术 广皮 吴萸 炒楂肉 
程(氏) 泻后腹膨。 
人参 生益智 炮姜 茯苓 浓朴 广皮 
砂仁 
陆(妪) 气滞为胀。湿郁为泻。主以分消。 
炒浓朴 大腹皮 茯苓 泽泻 煨益智 广皮 炒楂肉 
某(氏) 雨湿凉气。乘于脾胃。泄泻之后。腹膨减食。宜健中运湿。 
焦白术炭 浓朴 广皮 生谷芽 炒扁豆 木瓜 茯苓 泽泻 
程(女) 湿郁脾阳。腹满。肢冷泄泻。四苓散加浓朴广皮。 
邹(妪) 湿伤泄泻。小便全少。腹满欲胀。舌白不饥。病在足太阴脾。宜温中佐以分利。 
生茅术 浓朴 草果 广皮 茯苓 猪苓 泽泻 炒砂仁 
又 早服真武丸。姜汤送二钱五分。一两。 
夜服针砂丸。开水送一钱五分。 六钱。 
又 人参 附子 枳实 茯苓 干姜 生白芍 
某(氏) 脉沉缓。肌肉丰盛。是水土 质。阳气少于营运。水谷聚湿。布及经络。下焦每有重着筋痛。 
食稍不运。便易泄泻。经水色淡。水湿交混。总以太阴脾脏调理。若不中 。恐防胀病。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广皮 羌活 独活 防风 泽泻 
倪(六七) 阳伤湿聚。便溏足肿。 
粗桂枝 生白术 木防己 茯苓 泽泻 
又 脉紧。足肿便溏。阳微湿聚。气不流畅。怕成单胀。照前方加茵陈。 
又 晨泄肢肿。 
生白术 桂枝木 淡附子 茯苓 泽泻 
陆(五一) 当脐动气。子夜瘕泄。昼午自止。是阳衰寒湿冱凝。腑阳不运。每泻则胀减。宜通不宜涩。 
制川乌 生茅术 茯苓 木香 浓朴 广皮 
朱 消渴干呕。口吐清涎。舌光赤。泄泻。热病四十日不愈。热邪入阴。厥阳犯胃。吞酸不思食。久 
延为病伤成劳。(肝犯胃) 
川连 乌梅 黄芩 白芍 人参 诃子皮 
陶(十八) 病由春木正旺。中焦受克。先泄泻。继以腹痛。小便不利。食不思纳。皆是六腑不和所致。夫 
胃为阳土。肝属阴木。腑宜通。肝宜柔宜凉。治胃必佐泄肝。制其胜也。阅方呆补。不知脏腑阴 
阳。故辨及之。 
泡淡黄芩 炒小川连 炒广皮 浓朴 生白芍 炒乌梅肉 猪苓 泽泻 
杨 因惊而泻。腹痛欲呕。是为蛔厥。当用酸苦。忌进甜物。 
川椒 乌梅肉 川连 淡干姜 金铃子 延胡索 桂枝木 生白芍 
唐 胃中不和。不饥少寐。肝风震动。头迷。溏泄。高年经月未复。两和厥阴阳明。 
炒半夏 人参 枳实 茯苓 炒乌梅肉 
潘 入夜咽干欲呕。食纳腹痛即泻。此胃口大伤。阴火内风劫烁津液。当以肝胃同治。用酸甘 
化阴方。 
人参(一钱半) 焦白芍(三钱) 诃子皮(七分) 炙草(五分) 陈仓米(三钱) 
又 去陈米加南枣一枚。 
又 咽干不喜汤饮。腹鸣溺浊。五液消烁。虚风内风扰于肠胃。 
人参 木瓜 焦白芍 赤石脂 炙草 
朱 经月减食泄泻。下焦无力。以扶土泄木法。 
人参 焦术 炒益智 茯苓 木瓜 广皮 
某 病后。阴伤作泻。 
乌梅 白芍 炙草 广皮 茯苓 荷叶 
王 霍乱后痛泻已缓。心中空洞。肢节痿弱。此阳明脉虚。内风闪烁。盖虚象也。异功去参术。 
加乌梅木瓜白芍。 
又 上吐下泻之后。中气大虚。身痛肢浮。虚风内动。以补中为法。异功散加木瓜姜枣。 
某 腹鸣晨泄。巅眩脘痹。形质似属阳不足。诊脉小弦。非二神四神温固之症。盖阳明胃土已 
虚。厥阴肝风振动内起。久病而为飧泄。用甘以理胃。酸以制肝。 
人参 茯苓 炙草 广皮 乌梅 木瓜 
某 头痛损目。黎明肠鸣泄泻。烦心必目刺痛流泪。是木火生风。致脾胃土位日戕。姑议泄木 
安土法。 
人参 半夏 茯苓 炙草 丹皮 桑叶 
徐(六六) 自春季胸胁肌腠。以及腹中疼痛。从治肝小愈。腹鸣泄泻不止。久风飧泄。都因木乘土位。 
东垣云。治脾胃必先制肝。仿此。(肝犯脾胃) 
人参 焦术 炙草 木瓜 乌梅 炒菟丝饼 
程 劳损经年。食入腹胀痛泻。心中寒凛。肤腠热蒸。此阳不内潜。脾胃久困。万无治嗽清降之 
理。议用戊己汤。扶土制木法。 
叶(三六) 左胁气胀。在皮膜之里。此络脉中病也。泄肝破气久服。脾胃受困。而为泄泻。得养中小愈。 
然以药治药。脉络之病仍在。 
半夏 桂枝 茯苓 远志 归须 橘红 
姜枣汤泛丸。 
张(妪) 腹鸣 胀。清晨瘕泄。先以熄肝风。安脾胃方。 
人参 茯苓 木瓜 炒乌梅 炒菟丝子 
又 泄肝醒胃方。 
吴萸 生白芍 炒乌梅 人参 茯苓 
某 脉右弦。腹膨鸣响痛泻。半年不痊。此少阳木火郁伤脾土。久则浮肿胀满。法当疏通泄郁。 
非辛温燥热可治。(胆郁伤脾) 
黄芩 白芍 桑叶 丹皮 柴胡 青皮 
吴 阳虚恶寒。恶心吞酸。泄泻。乃年力已衰。更饮酒中虚。治法必以脾胃扶阳。(脾胃阳虚) 
人参 茯苓 附子 白术 干姜 胡芦巴 
赵 晨泄难忍。临晚稍可宁耐。易饥善食。仍不易消磨。其故在乎脾胃阴阳不和也。读东垣脾 
胃论。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援引升降为法。 
人参 生于术 炮附子 炙草 炒归身 炒白芍 地榆炭 炮姜灰 煨葛根 煨升麻 
又 肠风鸣震。泄利得缓。犹有微痛而下。都缘阳气受伤。垢滞永不清楚。必以温通之剂为法。 
生茅术(三钱) 炙草(五分) 生炮附子(一钱) 浓朴(一钱) 广皮(一钱) 制大黄(五分) 
金(五八) 能食不化。腹痛泄泻。若风冷外乘。肌肉着冷。其病顷刻即至。上年用石刻安肾丸。初服相 
投。两旬不效。知是病在中焦。不必固下矣。自述行走数十里。未觉衰倦。痛处绕脐。议用治中 
法。足太阴阳明主治。 
生于术 生茅术 生益智 淡干姜 胡芦巴 茯苓 木瓜 荜茇 
王(三五) 三年久损。气怯神夺。此温养补益。皆护元以冀却病。原不藉乎桂附辛热。以劫阴液。今胃 
减咽干。大便溏泄经月。夏三月脾胃主候。宜从中治。 
人参 炒白芍 炙草 煨益智 炒木瓜 茯苓 广皮 
金 冲年遗恙。先天最薄。夏秋疟伤。食少不运。痞胀溏泻。都是脾胃因病致虚。当薄味调和。进 
治中法。 
人参 益智 广皮 茯苓 木瓜 炒泽泻 谷芽 煨姜 
李(氏) 脉沉。形寒。腰髀。牵强腹鸣。有形上下攻触。每晨必泻。经水百日一至。仿仲景意。 
茯苓 炮淡干姜 生于术 肉桂 
某(氏) 阳微浊滞。吐泻心痛。当辛温开气。胃阳苏醒乃安。 
炒半夏 浓朴 广皮 益智仁 煨木香 乌药 香附汁 姜汁 
某(二十) 色白。脉 。体质阳薄。入春汗泄。神力疲倦。大便溏泄不爽。皆脾阳困顿。不克胜举。无以鼓 
动生生阳气耳。刻下姑与和中为先。(脾阳虚) 
益智仁(八分) 广皮(一钱) 姜灰(七分) 茯苓(三钱) 生谷芽(三钱) 
杨 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补脾法中。佐以淡渗。分其阴阳。 
人参 熟术 茯苓 象牙屑 泽泻 苡仁 广皮 白芍 
薛(十三) 水谷湿邪内着。脾气不和。腹膨不饥。便溏。四肢酸痹。 
浓朴 茯苓皮 大腹皮 防己 广皮 泽泻 苡仁 桂枝木 
又 肢酸。腹膨便溏。 
木防己 生白术 苡仁 木瓜 桂枝木 泽泻 
马(四一) 饮酒少谷。中气久虚。晨泄。下部冷。肾阳脾阳两惫。知饥少纳。法当理阳。酒客性不喜甘腻 
滋柔之药。(脾肾阳虚) 
茯苓 覆盆子 生益智 炒菟丝饼 补骨脂 芡实 
朱(四十) 酒湿内困。脾肾阳虚。用黑地黄丸蒸饼水煮和丸。 
徐(五九) 晨泄病在肾。少腹有瘕。亦是阴邪。若食荤腥浓味。病即顿发。乃阳气积衰。议用四神丸。 
席(五四) 阴疟初愈。不慎食物。清阳既微。健运失司。肠胃气滞。遂为洞泄。且足跗微肿。虑其腹笥欲 
满。夏季脾胃主令。尤宜淡薄。药以通阳为先。平时脾肾两治。胃苓汤去白术甘草 接服黑地黄丸去五味。 
朱(四一) 久泻无有不伤肾者。食减不化。阳不用事。八味肾气。乃从阴引阳。宜乎少效。议与升阳。 
鹿茸 人参 阳起石 茯苓 炮附子 淡干姜 
又 久泻必从脾肾主治。但痛利必有粘积。小溲短缩不爽。温补不应。议通腑气。 
浓朴 广皮 茯苓 猪苓 泽泻 川连 煨木香 炒山楂 炒神曲 
僧(五五) 瘕泄一年。食减腹鸣属脾肾阳衰。近腹中微痛。兼理气滞。用陈无择三神丸。 
某 背部牵掣入胁。晨泻。 苓桂术甘去甘加鹿角姜枣。 
龚(五二) 诊脉两关缓弱。尺动下垂。早晨未食。心下懊 。纳谷仍不易化。盖脾阳微。中焦聚湿则少 
运。肾阴衰。固摄失司为瘕泄。是中宜旋则运。下宜封乃藏。是医药至理。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