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证指南医案-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治。束手告毙。余宗仲景法每效。 
慢惊古称阴痫。其治法急培脾胃。理中汤为主方。有痰呕吐。用南星白附子六君子汤。声音 
不出。开窍如竹沥姜汁菖蒲根郁金之属。 
是病皆他病致变。其因非一。有过饥禁食气伤。有峻药强灌伤胃。有暴吐暴泻。脾胃两败。其症 
面青 白。身无热。虽热不甚。短气骨 。昏倦如寐。皆温补治之。惟呕逆不受乳食。温补反佐姜 
连。 
连理汤 钱氏益黄散 钱氏异功散 

卷十幼科要略

属性:稚年五疳。犹大方之五劳。虽方书有五脏之分。是症夏令为多。固从脾胃。盖小儿乳食杂进。运 
化不及。初断乳后。果腥杂进。气伤滞聚。致热蒸于里。肌肉消瘦。腹大肢细。名曰丁奚。或善食。或 
不嗜食。或渴饮无度。或便泻白色。久延不已。多致凶危。宜忌食生冷腥肥凝滞。治法初用清热 
和中分利。次则疏补佐运。常有继病。治之无效。待妊妇产过自愈者。 
夏季霍乱吐泻。通用藿香正气散。 
水泻。宜分利。四苓散。寒加姜桂 热用芩连。 
腹痛宜疏气。调气用木香青皮。有滞加炒楂肉浓朴。重则加莱菔子槟榔。 
腹痛有热。用芩芍枳实。有寒则用草果砂仁吴萸。 
吐泻后。能食。便反秘结者愈。不能食。神怯色痿者。防慢惊。治法调中温中。若有余热烦渴。甘寒 
或甘酸救津。故木瓜之酸。制暑通用要药。 

卷十幼科要略
春温风温
属性: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辛解忌温。只用一剂。大忌绝谷。若甚者宜 
昼夜竖抱勿倒三四日。夫轻为咳。重为喘。喘急则鼻掀胸挺。 
春温皆冬季伏邪。详于大方诸书。幼科亦有伏邪。治从大方。然暴感为多。如头痛恶寒发热。喘 
促鼻塞身重。脉浮无汗。原可表散。春令温舒。辛温宜少用。阳经表药。最忌混乱。至若身热咳喘 
有痰之症。只宜肺药辛解。泻白散。加前胡牛蒡薄荷之属。消食药。只宜一二味。若二便俱通者。 
消食少用。须辨表里上中下。何者为急施治。 
春季温暖。风温极多。温变热最速。若发散风寒消食。劫伤津液。变症尤速。 
初起咳嗽喘促。通行用。 
薄荷(汗多不用) 连翘 象贝 牛蒡 花粉 桔梗 沙参 木通 枳壳 橘红 桑皮 甘草 
山栀(泄泻不用) 苏子(泻不用降气) 
表解。热不清。用。 
黄芩 连翘 桑皮 花粉 地骨皮 川贝 知母 山栀 
里热不清。早上凉。晚暮热。即当清解血分。久则滋清养阴。若热陷神昏。痰升喘促。急用牛黄丸 
至宝丹之属。 
按风温乃肺先受邪。遂逆传心胞。治在上焦。不与清胃攻下同法。吾乡幼科当此。初投发散消 
食。不应。改用柴芩栝蒌枳实川连。再下夺不应。多致危殆。皆因不明手经之病耳。 
若寒痰阻闭。亦有喘急胸高。不可与前法。用三白吐之。或妙香丸。 

卷十幼科要略
暑热
属性:暑邪必挟湿。状如外感风寒。忌用柴葛羌防。如肌表热无汗。辛凉轻剂无误。香薷。辛温气升。 
热伏易吐。佐苦降。如杏仁川连黄芩。则不吐。宣通上焦。如杏仁连翘薄荷竹叶。暑热深入。 
伏热烦渴。白虎汤。六一散。 
暑邪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后用酸泄敛津。不必用下。 
暑病头胀如蒙。皆湿盛生热。白虎竹叶。酒湿食滞。加辛温通里。 
小儿发热。最多变蒸之热。头绪烦。不能载。详于巢氏病源矣。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中伤 
为病。当按时论治。其内伤饮食治法。不宜混入表药。消滞宜用丸药。洁古东垣已详悉。 
徐评 此卷论幼科及看痘之法。和平精切。字字金玉。可法可传。得古人之真诠而融化之。不 
愧名家。闻此老太翁为幼科专门。名闻远近。此老既得家学渊源。又于大方诸书探取经络药 
性之义。而附益之。所以其理益精。其方益正。不若前所列之诸案。尚多可议处也。 

卷十
痧疹
属性:袁 温邪痰嗽。气喘肚膨。四日不解。防发痧。(温邪) 
连翘 山栀 牛蒡 杏仁 石膏 
汪 痧将退。热未去。肺气不清。咳逆无痰。(热邪留肺) 
前胡 桑皮 杏仁 橘红 桔梗 木通 苏子 象贝 
王 痧隐太早。咳喘发热。宜开肺气。 
薄荷 杏仁 象贝 连翘 桑皮 木通 紫菀 郁金 
某 温邪发痧不透。热毒内陷深藏。上熏肺为喘。下攻肠则利。皆冬温火化之症。经云。火淫于 
内。治以苦寒。幼科不究病本。不明药中气味。愈治愈剧。至此凶危。(热邪内陷) 
川连 黄芩 飞滑石 炒银花 连翘 甘草 丹皮 地骨皮 
蒋 喘为肺病。胀乃肝病。因时痧寒热未解。热邪内陷所致。王先生用苦辛酸法极通。然浮肿 
腹痛未减。得非经腑之湿热留着欤。 
木防己 石膏 杏仁 大豆黄卷 通草 苡仁 连翘 
艾 痧退后。呻吟不肯出声。涕泪皆无。唇紫掀肿。乃毒火未经清解。上窍渐闭。气促痰鸣。犹是 
温邪客气致此。自当清解务尽。其神识自和。奈何以畏虚滋肺。邪火愈炽矣。(毒火未清) 
川连 元参 杏仁 甘草 黄芩 连翘 桔梗 银花 
王 痧后。及暮加喉痛咳。 
元参 犀角 鲜生地 连翘 花粉 丹皮 
邹 咽痛鼻燥唇肿。自利。风温热化发疹。上焦热炽。宜辛凉微苦以泄降。(风温发疹) 
连翘 黄芩 犀角 桔梗 牛蒡 杏仁 元参 通草 
谭(六岁) 温邪时疠。触自口鼻。秽逆游行三焦。而为麻疹。目赤鼻煤。吐蛔泻蛔。津津汗出。而喘渴欲 
饮。当与辛苦寒。刘河间法。世俗不知。佥曰发痧。但以荆防蝉壳升提。火得风 。焰烈莫遏。津 
劫至变矣。(疠邪) 凉膈去硝黄加石膏牛蒡赤芍。 
张(三岁) 手足烦热。时发赤块。 
绿豆壳 卷心竹叶 

卷十

属性:程 见点若隐若现。神倦不宁。势如闷伏。表里俱不宣畅。双解固宜。再佐以芳香搜逐。使蕴伏 
之毒透发为主。(见点闷症) 紫雪丹。 
周 热闭心胞络中。目绽。口开。舌缩。两手撮空。发痉。溺通便涩。血分大伤。九日险期。按法图幸。 
勉与紫雪丹二钱。开水调缓缓下。用茶铫。倘得神苏痉舒。方有生机。 
又 神醒。舌绛紫音缩。渴饮不已。心胞热闭虽开。而在里脂液已涸。古人以心热消渴。多系脏 
阴现症。不可攻夺明矣。 
鲜生地 竹叶心 元参 知母 银花露 金汁 先用紫雪(一钱) 
龚 初起腰足俱 。肝肾蕴毒不得外越。目泛匝舌。继增喘促。是紧闷不治之症。诸医佥用石 
膏大黄。然此药仅通阳明胃腑之壅。未能搜逐肝肾至阴之脏。读宋医钱仲阳直诀。毒伏于 
阴。亦有下夺之法。其制方曰。枣变百祥丸。乃百中望一二生全者。(肝肾蕴毒闷症) 
红芽大戟(五钱) 红枣(五枚) 
水煮。至枣熟去核及大戟汤。但用枣肉研化开水送。 
某 毒伏不肯宣透。气滞血凝。焉能起绽成浆。七八险关。诊视肉肿疮枯。神躁不安。议疏利内 
壅。佐活血透肌法。 
犀角 紫草 炒楂 鲜生地 酒浸大黄 红花 青皮 丹皮 连翘 牛蒡 茅根笋尖汤代水。 
俞 发热五六日来。神烦不宁。腹膨咳逆。询知二三日前。眉间见点数粒。状如麸 。随即隐伏 
不见。乃毒重壅遏。闷伏景象。设或发出。亦属重险。且甫生六月。胃乏谷气。难进汤药。拟进紫 
雪须少。搜其蕴蓄之邪。使其神安再商。紫雪丹(一分)。 
高 点虽繁密。根脚绽立。寒凉药不宜太重。可以维持收功。 
犀角 连翘 牛蒡 炒楂 紫草 丹皮 天虫 桔梗 
庞(二朝) 神倦腹痛。点粒繁琐。地界不清。是时邪毒火兼重。急进双解法。使大便稍通。六腑气宣。则 
痘毒外透再商。 
犀角 连翘 牛蒡 酒大黄 紫草 青皮 桃仁 炒楂 木通 生石膏 荆芥 笋尖 
程 成片不立。顶焦黑滞。肝肺毒重。不能起胀。焉得化毒。今喘咳交加。九朝难过。 
羚羊角 元参 连翘 天虫 土贝 紫草 炒楂 丹皮 银花地丁汤代水。 
钱(三朝) 虽未发齐。其点形繁密。色泽不润。重险何疑。今痧未全退。尚宜清解。 
犀角 生石膏 炒楂 紫草 连翘 牛蒡 赤芍 桔梗 木通 
程(三朝) 身小气弱。布痘繁稠。用药不宜寒凉。五日后受得补托。可冀有成。 
连翘 牛蒡 炒楂 红花 天虫 川芎 归身 桔梗 炒干荷叶 
毛 身小气弱。浆发惊窜属虚。 
人参 炒归身 炙草 广皮 炒白芍 炒黄米 
童(四朝) 痘形粘着肌肉。不肯起绽高立。兼之繁红壳薄。乃时火毒火交炽。而元气素亏体质。目今 
六日前。时疠未彻。宜先清解活血提顶。希冀磊磊分成地界再究。 
犀角 羚羊 元参 丹皮 炒楂 秦皮 紫草茸 银花 
郑 痘发犹热身热咳嗽。乃风温入肺未解。诊其点粒粘着不爽。温邪郁滞气血。更体质素虚。 
议开肺气以宣之。活血以疏动之。冀其形色充长。若一进沉降。恐无好音。 
连翘 桔梗 红花 牛蒡 甘草 炒楂 郁金 丹皮 鸡冠血 
又 昨进轻扬提顶活血。痘形颇长。所嫌色不光润。蓬松盘 。有干塌无浆之虑。今明时气将 
解。气血用事。况正欲纳谷。苦寒不但冰伏毒瓦斯。更防大伤胃口。古人于重症更加详慎者为 
此。 
川芎 当归 天虫 桔梗 甘草 角刺 紫草茸 丹皮 炒楂 
又(六朝) 进和气血法。形色略润。究不肥绽。焉得起胀成浆。议进十宣散法。 
人参 川芎 归身 广皮 紫草茸 天虫 
红花 白芷 甘草 桔梗 
张(四朝) 船小重载。难许全功。勉议进鸡鸣散二分。 
陆(五朝) 点虽不密。色滞形痿。痰多呛逆如嘶。是痘虽发出。毒犹在内。上冲心肺。故有喘 
咳不宁之象。进凉血透毒法。 
羚羊 桔梗 甘草 紫草 丹皮 川贝 连翘 元参 射干 天虫 西牛黄(一分) 
朱(四朝) 
炒黄米 炒山楂 红花 笋尖 
又(五朝) 身小痘多。元气最薄。胃腑未纳谷味。汤药大过。须虑呕泄。宜少少与药。扶过八九风波。方 
得平安。 
川芎 炒当归 桔梗 甘草 黄米 鸡冠血 
又(六朝) 薄嫩无浆。仍宜内托。 
黄 防风 归身 川芎 紫草茸 丹皮 天虫 桔梗 甘草 鸡冠血 
宋(五朝) 颧颊形似红沙。余痘干枯不润。昨进清毒活血。续发点子盈千。仲仁谓毒重壅闭气血。必 
干焦退缩。今五朝形象。仅似初齐。痘以十二日为常数。已经壅遏未发三日矣。当此质薄神 
弱。恐难延多日。即或望其堆沙发臭。然必在旬日以外。目下总以解毒清凉。八九波涛汹涌。 
恐难人力稳全。 
犀角 羚羊角 川连 炒楂 土贝母 紫草茸 元参 鲜生地 连翘 丹皮 牛蒡子 猪尾血 
吴(五朝半) 痘子分颗。原属纯正。所嫌色滞干枯。防八九痒塌。凉药兼以活血。是为平 
准方法。看守勿懈为上。 
羚羊角 丹皮 连翘 炒楂 紫草茸 黄连 元参 天虫 生地 鸡冠血 
孙 肌柔白嫩。体质是虚。但布痘必由时疠感触。地中六气。咸从火化。疠固客气。相混气血。若 
非清解。何以透达。今视色油红。按形松 怯。再视面部肌肉先肿。痘形未具起胀之象。体症 
未为合局。虑进锐退速。清凉解毒。佐以提顶。在五六日之法。然险症变迁不一。未可以经常 
定论。 
羚羊角 连翘 丹皮 天虫 生甘草 紫草茸 川连 炒楂 桔梗 
银花汤煎。和入鸡冠血数滴。 
汪(五朝) 痘形繁琐成片。色紫滞。乃火毒重险症。藉身大气旺。扶持十四险关。冀其发 
臭堆沙。庶几可以图幸。 
犀角 羚羊角 桔梗 炒楂 连翘 天虫 紫草茸 丹皮 石膏 银花 地丁 牛蒡 
猪尾血 冰片 
又(六朝) 虽血热毒重。犹幸八龄体坚。急清解活血。莫令痰阻废食。扶持堆沙。可望向安。照前方 
去石膏地丁天虫牛蒡加川连元参土贝。 
查 痘子成浆。湿气蕴于皮毛。与热气相蒸。内应乎肺。发出罩痘疹。宜忌荤腥。轻清理肺。淡渗 
消其湿热。验其体质最薄。慎勿过剂。 
苡仁 茯苓 连翘 地骨皮 通草 桑叶 白沙参 甘草 
顾 痘发由络。其毒不化而转陷。亦归于络。当世略晓攻补而已。读古人书。辛香温煦。乃治毒 
陷大法。 
人参 肉桂 炙草 丁香 浓朴 诃子皮 
广皮 木香 前胡 茯苓 
徐 未纳谷食。但以汤药。所以滑泄不止。头仰胸突。拥痰身热。肺热未清。不可骤补。翁仲仁有 
泄泻安宁。大虚少毒之议。姑以和中清咽再商。 
桔梗 甘草 炒归 川芎 广皮 炒楂 
炒黄米汤煎。冲鸡冠血。 
又(七朝) 身小痘密。气弱难任。虽清浆三四。防护宜慎。八九日不致损破。可以有成。 
人参 黄 炙草 紫茸 天虫 广皮 川芎 归身 浓朴 炒楂 加炒冬米 
孙(七朝) 色娇皮薄。浆汁未灌。缘身小痘多。气血交亏。不能运毒化浆。八九日期。最有痒 
塌之虑。扶过十二朝无变。庶几可望有成。进参归鹿茸汤法。 
人参 归身 鹿茸 生黄 炙草 广皮 浓朴 煨木香 
又(八朝) 照前方加肉果炒冬米。 
又 浆清四五。不能充灌。因元气馁弱不振。不能 炼毒瓦斯成浆。恐有内陷之虑。再进补托。冀 
其堆沙。或可回春。 
人参 黄 广皮 炙草 木香 鹿茸 归身 肉果 坎 官桂 
又(十三朝) 靥痂甚薄。中凝血迹。兼之呛逆带呕。食入便有不化之形。此虚中有毒。非纯补 
纯清之症。 
炒川贝 炒银花 茯苓 苡仁 甘草 地骨皮 
杨(八朝) 阔塌瘪陷。浆色白滞不荣。谓之气衰毒陷。所冀堆沙加食。一线机耳。 
人参 黄 川芎 归身 木香 炙草 广皮 桂心 
又(十一朝) 浆满堆沙。四肢圆绽。但气弱恐其不肯收痂。必实脾利水为法。 
人参 冬术 炙草 茯苓 新会皮 白芍 
又(十三朝) 已经堆沙加食。都是向安之象。便溏滑腻。皆寒凉伤里肠。中脂垢自下。当脾胃药中。少佐 
固肠。以久延不已。尚贻变症。 
人参 熟术 诃子 广皮 肉果 白芍 木香 炙草 茯苓 
又(十六朝) 纳食不化腹膨便粪白色。要之胃滞当消。脾弱宜补。古称痞满属气。气行滞通。但痘后虚 
体。纯消犹恐变症。 
人参 焦术 炒楂 木香 焦麦芽 广皮 茯苓 泽泻 
鲍(九朝) 浆不外达。毒欲内陷。已经切牙。滑泻呕恶。内症诸款。皆属深畏。十二十 
四。总属险关。痘子毒瓦斯。必气元旺。冀其托出。议以陈氏木香散。救里托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