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千岁-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一来,西突厥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面对前院后院都着火的态势,西突厥的高层已经心灰意冷,但却无法阻止他们誓死一搏的决心。西突厥可汗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将境内和原东突厥属地的兵马全部召集回来,回旋汇合在首都附近,全力守城。拥有多达六万的守军镇守京都,便是势如破竹的殷开山和秦叔宝也只能止步。毕竟拥有六万守军的攻坚战是万万不能打的,若是一时脑子热,强行攻城,很有可能将前期积累的优势一下子都葬送出去。

不过这并难不倒大唐将领,等殷开山和秦叔宝的大军汇合起来后,殷开山直接找到卫宏,询问作战契机。卫宏只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围城,攻外!”简单的四个字,却如精囊妙策,令殷开山和秦叔宝折服不已。当即,殷开山和秦叔宝率领五万大军将西突厥京都团团包围,断水断粮,将京都变成一座围城。同时,向老李同志发报,告诉老李同志西突厥战场的局势。老李同志当机立断,增派一万兵马,另外从吐蕃借了八千,汇集一万八千兵马,从西突厥境内进行蚕食战术。将西突厥境内的一切城池、军事要塞全部攻克,令西突厥的京都成为光杆司令。

战事一直维持了三个月时间,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西突厥境内除了京都之外,其余城池无一幸免,皆被大唐兵马化为焦土。西突厥可汗曾经在这期间派兵出城发动过两次突围,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当西突厥只剩下京都一座城池后,西突厥可汗意识到大势已去,便不作僵持,准备奋力一搏,成败在此一举。

开战的时候是盛夏,如今已经到了初秋,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西突厥的六万大军尽数出城,在城外与殷开山部进行了长达三天三夜的决战。最后的结果,以大唐军损失两万的代价,斩杀西突厥四万余众,俘虏两万,攻克西突厥京都,西突厥皇族无一幸免皆被斩首!至此,除了一小部分西突厥高层带领残兵逃走之外,西突厥已经名存实亡。

第四百八十七章灭突厥(3)

老李同志并没有要放过西突厥残部的打算,命秦叔宝率领一万骑兵,进行长期追击。原本逃走的西突厥军队足有一万,在不断的追击之中,最后幸存下来的不过两千而已,而且这两千还被驱赶到了西伯利亚。将西突厥赶尽杀绝这种程度,其实已经可以了,但卫宏却向老李同志提议,命大唐的‘二线’将领,带上几千兵马,进入西伯利亚,继续对突厥残部进行围剿。

西伯利亚后世是所谓‘战斗民族’的地盘,但卫宏一直对这个所谓的‘战斗民族’嗤之以鼻。很多国人都觉得俄罗斯或者苏联,战斗力惊人,但事实上,二战的时候,诺大个苏联被小小的德国打成了丧家之犬。与其说是俄罗斯最终打败了德国,不如说是俄罗斯寒冷的天气打败了德国。当初德国以装甲部队,横扫苏联令苏联毫无招架之力,其实说白了,俄罗斯只有匹夫之勇,完全是凭借人数优势,才持衡了德国。而且哪怕是论及个人战斗力,俄罗斯也绝称不上‘战斗民族’,在这方面,德国、芬兰都比俄罗斯强了不知多少!所谓的‘战斗民族’不过是国人的以讹传讹罢了。

后世,苏联尚且如此,更不用提这个时期了。在这个时期的西伯利亚,说白了,住的就是一群尚未开化的蛮夷。表面上看似个人彪悍,但遇到战争,只有被捏的份儿。西突厥怎么说也是跟大唐较劲了这么长时间,可谓是战斗经验丰富,若是让他们扎根在西伯利亚,绝对是后患无穷,指望西伯利亚那些‘土著’将西突厥残部灭掉,连想都不用想。所以,必须派兵继续追赶,务必要将西突厥死灰复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老李同志开始派大臣进驻到西突厥境内,全权接管西突厥的一切。上次,因为条件不允许,老李同志将象雄和吐谷浑都拱手送给了吐蕃,这一次,突厥的领地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给吐蕃。哪怕是突厥的领地穷乡僻壤,老李同志便是占着不用,也绝不会让给吐蕃。虽说现在是盟友,但身为皇帝考虑的要长远一些,现在已经帮助吐蕃建设经济了。若是有朝一日吐蕃太过强盛,也会成为一个祸害。事实证明,老李同志很有先见之明,他的预测得到了验证。

这一战,大获全胜,殷开山和秦叔宝班师回京,卫宏本来打算和殷开山就此别过,自己转道回吐蕃。但殷开山却携圣旨,说是老李同志要求卫宏一起回大唐。若是以往。卫宏回去之前要掂量掂量,不过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卫宏倒是不担心,于是乎便跟着一起回去了。

回京后。卫宏便在宏远商行住下,等着老李同志的召见。与上次契丹一战一样,这次老李同志接见卫宏的方式也是在早朝上。在朝上,老李同志先是褒奖了殷开山等大功臣。而后有本上奏处理一下国事,随后又回忆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最后。才提及卫宏,论功行赏。

卫宏心里觉得老李同志此举挺多余的,毕竟大家都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封无可封了,若是只为了赏些金银,说实话,卫宏真不放在心上,赏的那仨瓜俩枣还不如自己随随便便赚一点赚得多。但出乎卫宏意料的是,这一次老李同志闭口不谈赏赐,而是聊了很长时间的封爵制度。在场都是聪明人,听了老李同志这么多的铺垫,很快就明白,老李同志是想继续加封卫宏。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卫宏现在已经是王爷了,再封能封到哪去?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老李同志捋着胡子,扫视了一圈在场文武群臣,语气沉稳道:“朕治国讲究仁慈,治人则讲究赏罚分明。犯了错,必须要罚;同样立了功,也必须要赏。上次契丹一战,贤王令契丹臣服在我大唐脚下,为朕立下大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加封进爵。此次,突厥一战,贤王更是帮助勋国公、胡国公一举歼灭突厥,可谓是劳苦功高。此次若是再闭口不谈封爵一事,于情与理都说不过去。只是现在贤王已然是王,不知众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封赏?”

文武群臣一听这话,心想,好嘛,还玩这套?把这难题抛给我们,不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吗?若是说了,得罪卫宏,若是不说又得罪圣上,真是叫人为难!李靖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不再乱说话了,与大多数人一样,不断的扫视周围,希望会有一个出头鸟。结果大家只是交头接耳,半晌也没个人说话。

卫宏始终不发一言,倒不是卫宏期待着继续加官进爵。对于加官进爵的利害关系,卫宏心里很清楚,同样老李同志心里也很清楚,从上次没有封赏就可以看得出来。但这次,老李同志又提及此事,是何用意,就令卫宏有些不明所以了。难不成经历了这么多事儿,老李同志依旧不能释怀,还要对自己动刀子?不过,上次离别的时候,说了那么多,想必不是逢场作戏,老李同志应该不会如此决绝吧?

想不通,便不去想,卫宏倒要看看,老李同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李同志见无人敢站出来,不由得叹了口气,心想这群所谓的大臣,平日里一个比一个能说,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真是靠不住!就在老李同志准备自己出面解决的时候,长孙无忌突然站了出来,脸色严肃,作揖言道:“启禀圣上,臣以为,贤王之功劳,无所能及。只封实衔已经不足为用,不如封一个可代表荣耀,证明贤王劳苦功高的头衔?”

长孙无忌的意思是,封个王啊,大臣啊,已经没啥意思了。要封,就封一个无实权,但身份地位却极高的头衔。比如像是‘国老、国师、大祭司’这种有名无实的头衔,既不弱了卫宏的名号,又封赏了,一举两得。

第四百八十八章九千岁

其实老李同志要说什么话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这‘深思熟虑’就是找长孙无忌先商量一下,互相通通气,然后在朝堂之上一唱一和。此番长孙无忌的一番话,都是老李同志的心里话。等长孙无忌说完,老李同志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看向卫宏,轻言问道:”爱卿,你觉得可好?”

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历史老师曾经给全班同学讲过一个故事,至今为止卫宏都记忆犹新。历史老师说,自古帝王无情又有情;当帝王还不是帝王的时候,为了争夺江山,为了收拢人心,帝王不得已才会对为自己打江山的将领们有情有义。当江山已成囊中物,帝王不再空想时,就会顺应那句话‘自古帝王多薄情’。为了巩固江山,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更为了巩固自己的子子孙孙后代,帝王会不惜一切代价,铲除身边的不确定因素。朱元璋未称帝之前,是何等的有情有义,是何等的胸怀大志?而称帝之后,曾经为他打过江山的将领,寿终正寝者寥寥无几,那血腥的手段,令后人胆寒。

一直以来,卫宏都误会了,误会凭借着自己的一腔赤诚可以感化老李同志,而结果,帝王终究是帝王,是没有朋友的,和帝王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下场往往都是悲惨的。在这一刻,卫宏终于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一开始就不应该帮助老李同志,北方一战也是,突厥一战也是,至少,大唐尚有外忧的时候,老李同志还会意识到自己是个有用之人,不会对自己下手。而如今,外敌所剩无几。大唐可高枕无忧,没有了境外的压力,老李同志就像大多数帝王一样,开始整顿内部……

自己是吐蕃驸马有用吗?现在看来是没用的!吐蕃尚未成熟,根本无法威胁到大唐,再者自己在是吐蕃驸马的同时还是大唐臣子,老李同志对自己下手,有理有据!

从一开始卫宏就低估了老李同志的城府,试问一代帝王,其心境。又岂是自己一个小人物能够参透的?

回想起那日城门楼子一别,老李同志动情的演技,卫宏就是一阵感慨。论到演技,还是老李同志更胜一筹!

“臣无异议!”尽管卫宏几乎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下场,但卫宏还是没有撕破脸皮,就这么默默的承受着老李同志的编排。

“既然爱卿无异议,那朕便封赏了!”言罢,老李同志用甚是威严的目光,扫视一圈文武群臣。言道:“朕,钦封卫宏为圣佑天安常胜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九千岁也!长存于世,有罪不罚,有责不究,与朕同寿!”

此一席话。令大殿鸦雀无声!文武群臣愣住了,连卫宏自己都愣在了原地。就在刚才,卫宏还觉得老李同志要对自己下手了。而此时,老李同志一个‘与朕同寿’却令卫宏震惊不已,这个词代表的含义是什么,不用多说。

“圣上,您……”卫宏呆呆的看着老李同志,出于本能的想一问究竟。

而老李同志却摆了摆手,冲卫宏使了个眼色,示意卫宏莫要多言。封赏完卫宏以后,便是急匆匆的退朝了。老李同志差宦官将卫宏叫到曾经关押颜如玉的庭院,等卫宏到了的时候,发现老李同志正坐在颜如玉曾经坐过的小亭子里,看着面前时节花卉盛开。

尽管老李同志背对着卫宏,但是当卫宏走到老李同志身后的时候,还是被老李同志给感知到了。老李同志就这么背对着卫宏,语气意味深长道:“卫宏呐,朕知道,你一直都防着朕。朕不怪你,毕竟你只是为了活下去而已。那日你为了救颜如玉,不顾一切的时候,朕就知道,你是一个爱美人儿不爱江山之人。朕的确畏惧你的才能,但却不畏惧你这个人,因为朕知道,你对朕没有任何威胁!刚才,朕说要给你加封的时候,见你表情惨淡,你是不是以为朕要为将来除掉你而铺路?”

“圣上英明。”卫宏简单的一句话,告诉了老李同志他所有的想法都是对的。

老李同志轻笑一声,转过身来,看着卫宏,沉默片刻后,言道:“卫宏,朕今生能有你这样的爱臣辅佐,幸甚!你放心,朕虽果断专行,但最起码的理智还是有的,你为朕,为整个大唐做出的贡献,朕都记在心里。今日,朕就把话说死了,让你无后顾之忧。只要朕还是皇帝,就绝不会对你不利!”

或许以前卫宏对老李同志怀疑过,但老李同志说出‘与朕同寿’这样的话,卫宏已经没有丝毫的怀疑了。卫宏感叹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恭恭敬敬的给老李同志鞠了一躬,语气谦卑道:“圣上之圣恩,臣永世难忘。臣以今生能有您这样的主子,深感欣慰。或许将来臣的人会离开圣上,但心却永远和圣上在一起。”

闻言,老李同志一愣,随即扭过头去看着花卉笑了起来。这一笑,却透露着些许的无奈和感慨:“既然你去意已决,朕也不再留你。但有一言,念及往日情谊,倘若将来大唐有难,务必请你出面为朕解围。”

“臣,万死不辞!”卫宏对着老李同志的背影又行了一礼,而后轻手轻脚的离开了,没有告别。

一天之后,老李同志正在紫宸殿批阅奏折,长孙无忌突然不请自来。脸上的表情有些怪异,禀报道:“圣上,卫宏三日后离京。从昨日开始,他就将京城宏远商行的一切财产、人员、人脉都往外转移。另外还派人写了书信,给杭州和金陵方面。怕是用不了多久,宏远商行就会从大唐消失。圣上,需要出面阻止吗?”

老李同志放下手中的奏折,托着腮帮子看着宏远商行的方向,片刻之后,笑着摇了摇头:“不必了,卫宏这是在帮朕。撤出宏远商行,京城的商业格局就会重新洗牌……”

第四百八十九章神秘家族

岁月绕指转瞬空,最无情的就是时间,去了就不会再来。大唐,用了三年的时间,巩固国内经济,成为上邦之国。国家强盛,代表着百姓的生活富足,而人一旦物质生活活的舒服了,就会开始追求‘jīng神生活’。曾经风靡京城的‘素描’已经被房杜二人发扬光大,成为炙手可热的优雅艺术技能。当然了,有人对‘雅致’的艺术趋之若鹜,有的人就会对其嗤之以鼻,就比如满身铜臭的商人。

对于商人来说,唯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就是多赚钱,往死里赚钱。而赚钱就意味着市场,有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商战。近年来,京城新兴起一个名叫祥鹤布行,潜力无穷,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攻占京城的布匹市场,地位一度和京城老字号的茶行瓷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