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惊之下梁纲连忙下令水师战船撤回,以调查查看究竟何种原因。最后答案摆上梁纲面前,这时他才直到原来是火药近水受潮了。

    如果是密封的火药桶,加之颗粒化火药自己的隔潮性,那么在战船上放个半年十个月还依旧保持威力,该是不难。可是火箭却都是敞开着的,外面包裹着一层麻布(不敢用绝水易燃的油布油纸)露在外面每时每刻都在受着水汽的侵蚀,这么长时间下来,还能保持三分之一数量的威力正常,已经是颗粒化火药建功了。不然的话,换成是粉末状黑火药,十有八九是炸不响的。

    红巾军水师营大幅度消减床弩火箭而增设大炮,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此。毕竟红巾军先前在内陆,之后东来这一路上都没有经历雨季,如果换做明年夏季或是梅雨季节,就真该是头疼了。所以现在的铁甲战船,看起来只是增多了四艘,可却是真真切切的四个麻烦!

    十艘铁甲战船,梁纲都准备不再去增加了。依旧就是增加也是铁甲炮船而不是铁甲弩船。

    大军南下,第五团戒备江西,可梁纲手中还有个近卫团,以及空出了手来的警备团,再配以水师营,扫清定海不在话下。

    所以把目标转向定海,梁纲也就开始了对定海的攻略。这第一步不是出兵,而是出说客。要是能说降了詹殿擢三人,梁纲就不用再兴兵了。

    向清军派出说客,这还是红巾军第一次的。梁纲之所以不武力先行而出说客,还是因为定海水道太过复杂,水师营虽然有能力荡平清军二三十艘战船,可是伤亡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能够避免,当然就是最好的了。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定海清军的三首领中,魏大斌,广东长乐县横陂人,也就是嘉应府人,现在已落入独立第三营的手中。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与蔡牵、陈化成这都是老乡。詹殿擢,福建平潭人,平潭也就是在福州治下,红巾军现在兵锋直指福州,取下那里指日可待。而同安虽在泉州府下辖,可是距离厦门距离漳州近在咫尺,现在书麟新军北上,闽南空虚,陈阳打口喷嚏都能把同安拿下,此时三人纳降,可以说是无后顾之忧的,家眷族人的安全都不用担忧。

    也正是有这样的底气,梁纲才会生起招降这三人的念头。

    当然,这说客也要选一个同样有‘底气’的人。许松年,这就是梁纲的选择。温州瑞安人,字蓉隽,号乐山,身体高大,相貌雄伟,20岁中武举,22岁效力温州水师镇标。清乾隆五十九年,补黄岩镇标左营千总,次年升镇海水师营守备。再次年随定海总兵李长庚入南京,战败被俘。

    这人跟李长庚有上下级关系,同温州镇总兵魏大斌也相识,在梁纲手中的所有人中,做说客他是最合适的一个人。

    而且现在红巾军、定海优劣态势明显,梁纲不需要许松年多么巧舌如簧,能言善辩,而只需要他把周边局势详尽的给那三人叙说一片即可。如果只是个人,这三人舍弃自己性命的可能性很大,许松年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可要是算上他们的家人族人,就不信三人真能舍家弃亲!

    “大人,现在红巾军有九姓渔户做引导,舟山什么样的水道、险处能难的倒他们?大人家乡亦在广东红巾军兵锋所指下,今日不从,明日就会为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许松年劝降李长庚的话很棒槌,如果梁纲在一边听着,动漫的话,脑袋边肯定会挂着一颗大大的汗珠。你这是好好劝降该说的话吗?后面的话怎么听都像是在威胁?

    李长庚却没有这样想,因为他知道许松年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是尖嘴滑舌之辈。他不是在威胁自己。

    “九姓渔户?红巾军水师营收了这些人?”不理许松年下面的话,李长庚反倒问起了这个问题来。

    九姓渔户,清朝的“贱民”之一,世居浙东,也就是杭州湾一带。相传是元末陈友谅部被朱元璋战败,其部将陈姓、钱姓、林姓、李姓、袁姓、孙姓、叶姓、许姓、何姓九族子孙,被明廷所贬,生活于浙江之江河水上,以打渔、运载为业,兼事娼妓,禁止改从他业和登岸居住。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在舟山群岛,而落脚居于江干水面。

    乾隆三十六年,清廷曾谕令浙江九姓渔户照乐户、丐户一体报官改业后及四世者,准报捐与应试。而历史上直到清同治五年(1866年)才呈报上司批准:“裁九姓渔户,准令他们改贱为良”。

    【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户、安徽伴当、绍兴惰民、苏州丐户、九姓渔户等等,都是‘贱民’。】

    “大人,红巾军不分贵贱,在水师营投军的九姓渔户怕有千人之多。现在水师营兵力充沛,大造舰船的同时还特意组建了一个陆战大队,转泅水登陆之用,有五百人之多,配属的炮兵、火枪兵一应俱全。”许松年嘴巴不把门,知道的什么都说给了李长庚。而到底是没经验,无意识中说漏嘴的,还是特意讲给李长庚听的,这就只能问许松年一人了。

    “来人,把他给本镇押下去。单独关起,非我军令,任何人不准放见。”李长庚皱眉一挥手,大声命令中几个戈什哈上前就扭住了许松年,押着押了下去。而许松年这个当年的武举人却连反抗一下都没有做!

    “九姓渔户投了红巾军,这下可就真的遭了。”李长庚喃喃自语。

    舟山群岛海岛密集,水道众多,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走入岔道。李长庚等人却是熟识水道,与红巾军交战,引诱水师营战船驶入岔道或是暗礁之地,都是轻而易举。可现在九姓渔户进了红巾军,那水道地理就丝毫难不倒红巾军了。这方面,九姓渔户比之定海清军只有更熟悉而不会有陌生!而撇开一切单凭真实实力硬碰硬,以定海的这二三十艘战船加上其余的几十艘小型快船,根本就不是红巾军战船的对手!

    “自己该如何是好,该如何是好?”李长庚苦恼的双手抓头,坐倒在了大案上。

    安徽,池州府。

    就在梁纲派人说服定海清军的时候,南向阳这里也来了一个人,同许松年担当的任务一样,他也是一个说客。

    “哈哈,锡符兄,来来来,咱们再喝一杯!”南向阳举着酒杯就往上碰,“今日能再见兄长,小弟实在是高兴!”

    酒桌,南向阳的对面,黄瑞一脸苦笑的看着南向阳举到眼前的酒杯,“唉……”心中暗叹口气,认命的点了点头,也举起斟满了好酒的酒杯往上一迎。“砰——”一声清脆的瓷响后,黄瑞仰头干下了这杯!

    黄瑞,字锡符,号辑堂。祖籍二十一都金溪(江西)。先祖文填,入赘邻乡张村周氏,遂家于此。其裔与坑西同宗常相往来。

    黄瑞少年时,求学于遂昌,为邑庠生。及乡试。始由江山举荐,清乾隆四十二年中武举人,继于四十五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乾清门行走。是年补甘肃乌鲁木齐中营参将,管理口外屯田,以政绩卓异,特升湖南长沙协副将监试武闱。嘉庆元年补湖北宜昌镇总兵。

    他与南向阳是同一年的武科出身,有些私交。如果比清廷武职,黄瑞这个武状元比起南向阳这个普通的武进士确实是强上不止一筹。可现在南向阳投红巾军了,而黄瑞之前领兵一直在湘赣厮杀,梁纲闹完了湖北,大军东去时他才补了宜昌镇总兵。现在屁股还没做热,就又被调到了江西老家任南昌镇总兵。

    红巾军冬季大举进攻福建,江西这边的安生不得。巡抚崇尚一边调兵入福建和浙江,另一边就是想联合安徽的兵马以及西路军主力在池州开上一仗。而在这之前,他派出黄瑞这个武状元兼南昌镇总兵冒着天大风险,赴池州来说降南向阳这个只有少许私意的同科红巾军重将,实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且不说南向阳位高权重,可不可以说服。那就算是他有被说服的可能,也不该派出黄瑞这个武状元出身的南昌镇总兵啊,而且黄瑞与南向阳也没有太深的交情?

    崇尚若真有意,也该从郧阳镇残存的些老人里挑选吧?!或是找南向阳老家里的一些乡邻。万万不该拿一镇总兵开玩笑,冒风险啊!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一十章 老盟友,还是有帮助的

    三百一十章 老盟友,还是有帮助的

    弃子,黄瑞就是一个弃子。

    从当初招兵买马最受崇尚重视的南昌镇总兵,到现在沦为被弃棋子,境遇上天差地别,却也是无可奈何。

    黄瑞作为江西人,武状元名号使得他在江西省内都颇有声望。红巾军东进,南昌被陷,江西兵马十损其八,虚弱之极。为了尽快恢复实力,新任江西巡抚崇尚就想出了一法,调时任宜昌镇总兵的黄瑞回江西,以他的名号来招兵买马。短日内必可成功!

    事实也不负期望,黄瑞到任之后一月不到就在全省内招募了近两万新兵,加之崇尚之前招募了和江西原先残存的兵马,总兵力赫然激增近了三万,如此再连上各府县新组建的乡勇,江西省兵马之盛还要超过原先不少,虽然战斗力不强。

    此次红巾军南下攻福建,崇尚立刻就准备起兵,是时召集众将商议,作为头号大将的黄瑞却是面色难看,隐有反对之意。就是因为江西各镇各协兵马都是新募之兵,悍勇上或许不比原先的绿营兵差劲,可是军训技巧上和号令上差的还太远,此时出兵在黄瑞看来还远不是时候!【江西没有提督,巡抚兼任。】

    江西现有的新兵多半是黄瑞招募起来的,又都是老乡,黄瑞当然不愿意看到他们去送死。可是这样一来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触动了崇尚的心弦。

    满清立国百五十年来,都是满人掌兵,以压制汉人。随着时代推移,满人、蒙人英才渐少,汉人提督、总兵也就日渐增多,到现在为止后者数量已经在前两者之上。

    如果是和平时代,或是镇压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这样的少数民族起义和宗教起义时期,崇尚都能忍得黄瑞。因为他清楚,黄瑞这样的人物是万万不会投到湘黔义军或是白莲教义军这样的队伍中去的。可是眼下更东边的红巾军却是与两者不同,它是绝对的汉人武装,又明显与白莲教宗旨相异,是纯纯粹粹的复汉兴汉!在这样的威胁下,黄瑞这个在全省范围军队内都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人物,竟然自己提议进攻红巾军的军议中持反对态度,这绝对不是崇尚能够容忍的。

    如果不是时期不同,形势不同,崇尚第二天,甚至是用不了到第二天,在当天他就可以扒下黄瑞的官服,寻个理由剥掉他的军权,接在再把他打入大牢。

    只是现在形势不是不好么,崇尚即便再恼火再不能容忍,也只得在表面上对黄瑞轻轻拂过这件事。但是在暗地里,打那场军议过后却是在无时无刻不想方设法的谋计策。

    而这一计在军议后的第十天终于让他给想到了,或是说是找到了。崇尚私下里调查了黄瑞极其详细的资料,扒了又扒,发现他竟然与对面的叛将,现今红巾军的方面重臣南向阳是一科武科出身,双方还略有点薄谊。

    于是乎一条计策就出了来。借刀杀人不成也可以成功反间计,反间计不成借刀杀人就必可!

    崇尚让黄瑞去劝降南向阳,如果劝降不成,黄瑞必被南向阳给扣下,他也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除去了这个‘威胁’,并且还可以借此来激励江西兵的锐气。

    可要是劝降成了,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对红巾军有一定了解的崇尚虽然不认为南向阳的反复会让池州的红巾军尽数跟着反正,却也绝对能让红巾军在安徽的防御一溃涂地。对己方的益处就太多了,这般情况下把黄瑞和那个南向阳供起来又有什么不可的?黄瑞已经证明了自己对大清的忠诚,而那个叛逆南向阳,日后再算账也不无不可。如此红巾军南京门户大开,其南下的主力必定要收回,福建之危就可不战而解。

    绝对的大喜大吉!

    只是崇尚知道,这种可能性太小。百五十年来,满清朝廷还从没有绕过叛逆的先例,所以要南向阳反复简直是天方夜谭。

    最大的可能性还是第一条,黄瑞被南向阳扣下,甚至是直接杀掉。因为南向阳若是拒绝了招抚,还敢放了黄瑞,那绝对就是在给他自己找麻烦。他可是清军出身,受到了故人招抚,竟敢放人走,还是一个堂堂总兵,这不是明白的惹南京猜忌吗?

    所以黄瑞回来的可能性与南向阳投降反复的可能性一样,都是微乎其微!对崇尚而言,最好接过就是黄瑞进去说上几句话,就被南向阳命人绑起来,然后一刀砍了。

    简直就是一个有去无回的死局,可当这个死局摆在黄瑞面前的时候,他却只能悲哀的认命。毕竟他是忠于‘大清’的。

    可是黄瑞并不知道,就在他启程赶来池州的时候,江西清军中已经满是被崇尚安排好的人散布出了‘传言’。传言黄瑞与南向阳的交情如何如何好,传言黄瑞与南向阳一科武状元、武进士友情是如何如何的亲密!

    崇尚这一匪夷所思的安排,并没有像黄瑞想的那样在军中兴起多大多高的波浪,绝大部分的士兵都被崇尚散布的传言给忽悠了过去,而那些嗅觉灵敏的中上层军官,虽然明白不对,心中暗自嘀咕,可是黄瑞毕竟是孤身前来南昌镇上任的。凭借武状元的名号,他可以在最下层的士兵中拥有超高的威望,但是在军官体系中,短短的一两月时间,又能收服下几个人?他的这一启程注定就是一场悲剧。

    如崇尚所想,黄瑞这一去并没有再回来,他被南向阳招待了一顿酒后就软禁了起来,南向阳自然也不会杀他。

    颇有些心灰意冷的黄瑞没有想着去寻死,隔了没两天他就被南向阳一条孤船送去了南京。

    江西兵得知了南向阳的‘背信弃义’之后怒气勃发,士气大盛,虽然下福州的那支兵马告之不及,不等崇尚安排的人把消息传到就已经先一步赶进了福州城,可是出浙江的第二路兵马却是被这个消息激的心头冒火,在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