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国歌刚落,军歌即起。**外,观阅的数以万计的百姓被这一曲曲催发精神的歌曲,激励的昂情振奋。呼啸声,欢呼声荡掣九霄。

    “轰轰轰——”九十九门礼炮齐鸣九响,震耳欲聋的炮声使原来渲染的**广场变的安静下来,炮声中带着威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

    礼炮声后,陆军尚书,上将军陈虎宣布诏书:“阅兵开始”

    黄钟大吕声立即响起。

    伴随着滚滚如雷的鼓声,三队仪仗兵首先掣旗而出。第一队,正当中一名掣旗手双手向前倾举着中华帝国国旗——红底金龙,左爪拿月,右爪握日,口衔火珠,日月不灭,永耀中华。

    身后两名护旗手,一着陆军礼服,一着海军礼服。军装俯视皆是仿照现代军服之样式,军帽也从野战部队的头盔,更改为布制大檐帽。

    国旗过后,分别为陆军军旗和海军军旗,一玄黄血龙,一红底碧海腾龙,掣旗手后更有两名着本军种军礼服之仪仗兵护卫。

    三队仪仗兵过后,就是五十个方阵中的第一个亮相者——帝国禁卫师。有当代御林军之称的禁卫师,为了此次阅兵,在队伍里特意精挑细选了四百名官兵和两名营级正副指挥官,全都是一米八的大个。排成20*20的步兵方队,正看一条线,斜看一条线,横看是一条线,竖看也是一条线,步法整齐如一,矫健有力,落步声响亮整洁。

    观阅前的校场演练,陈虎看过后是对梁纲赞不绝口,其中就言,禁卫师方阵尤为醒目。

    高大的身材,脚下明亮的长筒军靴,火枪倾在胸前,枪口向外一条直线,雪亮的刺刀直指前方,在冬日的阳光下不时闪耀着逼人的寒光。

    如此的亮相,如此整齐的队伍,在方阵还没有抵达**城楼时,下面的百姓和中下级官吏就已经发出一阵高过一阵的欢呼声。当士兵们走到**城楼前的那条线时,随着一声响亮的口号,齐步走瞬间变成了更加威武的正步走,军靴踏在青石板面上,踢腿带风,落地砸坑,发出了一声声整齐的鸣亮。

    **城楼上观阅的帝国大员和各国使臣来宾无不看的是目瞪口呆。这样的队伍实在太有冲击性了太具视觉感观了。

    李玜手扶着**城楼垛墙,两眼看着下面的禁卫师方阵直冒金光,不经意间都快要探出去半个身子。吓得旁边伺候的朝鲜太监和随从连忙把他拉回了去。

    李氏朝鲜的第二十二代君王李担昵熬鸵丫∈帕恕M跷挥衅涫ぷ永瞰a接替。这李玜当时还只是才十岁的小屁孩,什么都不懂,朝鲜的朝政大权就有辅助重臣金祖淳代为执掌。

    梁纲对此事很是关心,‘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这‘亲华’也要从小孩开始教育。他随即亲派了两名方正贤良的博学之士前往朝鲜教授李玜。此举很得李朝王室欢迎,因为此时的朝鲜王室也是贤才凋零,无堪大用者。他们也怕在李玜的成长期间,金祖淳掌控大权,威胁王室。而要是此中有了两个中华来的老师在,金祖淳是万不敢胡作非为的。

    去年时候金祖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玜,自己身兼国王义父和岳父的双重身份独揽朝政,做上了领议政。两年多时间,就把自己早期经营下的良好名声败坏个差不多。

    梁纲只是看着,没去管。毕竟金祖淳还没有真正威胁到朝鲜王室,也没有谋朝篡位的举动。撑死了,他只是一个权臣。

    此次大阅兵,朝鲜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附属国自然要有人参加,只靠着北京城里的朝鲜驻京大使分量明显轻了些。金祖淳却不愿意轻易动身,就在朝鲜国内相互勾心斗角时,梁纲亲自去书,邀请李玜来京观阅。

    这下谁都没的说了。金祖淳安下了心,李玜也高高兴兴的出来玩了。

第二卷 烽火连天 四百五十五章 铸造军魂,中华尚武

    四百五十五章铸造军魂,中华尚武

    土井利厚震撼过后,两眼中就无一丝喜悦。

    中日之战,江户幕府大败,签订之条约可谓丧权辱国,战后一系列的洗牌自然不可避免。四老中中太田资爱战死,再大的责任也削去了,余下三人除松平信明因在战中的优异表现而没受到牵连外,戸田氏教、安藤信成二人悉数被罢免职务。

    新任的幕府四老中是松平信明、牧野忠精、土井利厚和青山忠裕。

    此次**大阅兵,梁纲自然也向日本递发了邀请函。从日本到北京,三个多月时间还来得及。德川家齐不敢来,也不愿意来,松平信明政治能力强,军事上则只是差强人意,是以这一差事就落到了土井利厚身上。

    与土井利厚一样心中只有震撼却无太多喜意的还有暹罗、缅甸、安南等中南半岛三大国的使臣。

    从北京发信函到中南半岛,然后三国再派人来京这显然时间不够。之所以这三国都能有重要人物前来,主要还是因为新年将至,这三国都在派重要人物担任使臣前来朝贺。

    虽说属国朝贺天朝都是五年一至。但现在中华不是才刚刚立国么,暹罗、缅甸等中南半岛国家唯恐是怠慢了,惹得梁纲不快,所以近几年来是年年都在派遣使臣上京。

    此次这一拨人是正好有了眼福。

    而安南则是今年才刚刚一统,阮福映被梁纲敲了一笔之后,向北的进攻日期也只是推迟了半年。今年年初,安南国土上经过两年的酣战,南军终是攻克了升龙,俘虏了阮光缵,西山朝覆灭。四月,阮福映在富春筑坛祭天称王,改元嘉隆。这是因为嘉定、永隆两地在他复国之战中出力最多,所才定年号如此。

    阮福映定都富春,建立阮朝,并遣使向中华请求册封。六月,阮福映一统安南南北,大告武成,献俘太庙后,阮光缵及其子弟宗室悉数被凌迟处死、五象分尸。如此仍不能消解阮福映内心郁积多年的仇恨,以阮文岳、阮文惠为首,西山朝阮氏一族男女的头颅被永久囚禁于牢狱,骸骨则统统被捣碎挫骨扬灰。

    纵横安南三十年的西山阮朝,是彻底的烟消云散了。

    梁纲如果想让安南一直分裂南北对峙下去,显然很容易,而且也很符合中华帝国在中南的利益。但是什么都搁不住阮光缵父辈做下的孽。当初阮文惠和阮文岳搞内讧,斩杀了西山军内的华人将军李才,并屠杀其部“和义军”两三千人,以及西贡(胡志明市)华人数千之多。有着一笔欠账在,阮光缵对梁纲即使是再恭恭敬敬,梁纲也不会帮把手,说句话的。

    升龙之战前,阮光缵曾经向北提议避入中华帝国境内,盼望存身。但是梁纲毫不犹豫的给予了拒绝,绝望之下的阮光缵这才一战之下,全族尽殁。

    今年是安南一统的第一个年头,早早的阮福映就派出了自己龙川起兵时的元老阮文诚和手下头号大将邓陈常为正副使臣,上京朝贺新春。当然,阮福映把邓陈常这个武将派出去做副手,也是存了一路上观察中华军备的心思。

    如今中南半岛的三大国中,对火器了解最深的就是安南军。百多禄带来的法国教官,给安南军可以说是打下了一定的根基的。

    而中南半岛的这三个国家,除了暹罗以外,余下两国对中国可以说都是抱有一定的抵触和抗拒的。

    安南,自汉武帝派兵攻灭南越国之后,一直到明中期,一千五百年时间,断断续续都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其间趁中原内乱,建立起的国家也一直是中国的属国。阮福映现在全国上下也是时刻都处于中华南洋水师的威胁之中,它当然是在臣服中华之余,也暗中警备、惧怕着了。

    而缅甸国,在乾隆中期与满清的四次战争打的他们大伤元气,连到手的暹罗,也被郑信趁机起兵夺回。虽然清军一样是死伤惨重,打到打不动的地步,耗银千万,最后只得了个极不实惠的宗主国名,是乾隆所谓十全武功中,最名不符其实的一例。但是缅甸小国,也是正儿八经的体会到了天朝大国的综合实力。双方间是没得比的

    此次梁纲起兵灭清,缅甸王孟云就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没有趁云南空虚发兵进攻,而是乖乖的向中华请服。他还记得四次清缅战争后缅甸的惨样,兵疲将老,国库空空。

    缅甸没有趁机进攻中国,却一样在小心提防着中国进攻缅甸。其与孟加拉相邻,也就是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相邻,孟云清楚地知道英国人的厉害。在他的心中,同出于欧巴罗并且在南洋盘横了几百年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并不会比英国人逊色多少,可中华军只派出了一部就打垮了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孟云心中对中华帝国的警惕心是提高到了极点。

    没人愿意自己的邻居是一个实力远超出自己的存在,缅甸与安南,现在对于中华帝国的态度无形中已经达到了统一。

    他们惧怕这个强大无比的宗主国,但内心中的恨意却远比不上小日本。天皇改倭王,九州改筑紫,北海道的割让,中华的一系列举动让自己的形象完全站到了日本武士阶层的对立面。

    “哒哒哒……”三队骑兵,一千五百精骑走过。

    他们没有西方骑兵的高头大马,没有西方骑兵的明亮胸甲,只有着属于骑兵的彪悍和英勇。

    三队人马都是起兵三师从各支部队中挑选出的百战精锐,杀人饮血似家常便饭,那锋锐的眼神,惊人的气势,没有人会因为他们不带胸甲就小瞧了他们。

    “赞美上帝,这是一支可以媲美波兰轻骑兵的精锐”贝赫由衷的赞叹道。

    装备好不意味着战斗力强,个人战斗力强也不意味着整体战斗力就强,比如马木留克骑兵。只有顽强的精神和严格的纪律相统一的时候,这样的骑兵才是真正的强军。

    中华骑兵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统一,彪悍的神情,严格的纪律

    “轰轰轰……”骑兵过后是大炮编队。

    从八百斤重炮到一千六百斤重炮,由轻到重,表现得却是中华军陆战炮的种类齐全。

    车轮碾过石板,发出“隆隆”的响声。黝黑泛着金属光泽的炮筒在阳光下闪耀着肃杀的冰冷。

    当最后一门大炮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时,许多的使臣和来宾都还没有回过神来。**城楼下,百姓的欢呼声也是丝毫没有降低

    梁纲心头充满了自得,有如此军队在握,他有理由去得意,也有资本去得意。

    军事就意味着力量,力量就意味着强权;而强权代表的就是霸主。这是一个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不会失效的真理!

    两千年儒学束缚住了中国人的野心,凝固住了中国人的热血。梁纲却要真真实实的打破它,破开儒学的垄断,重新塑造中华的尚武。

    王者天生,不怒自威。拥有超强的实力,一千多年来,中国一直就是“不怒自威”,树立起了自己远东宗主国的地位。

    但是梁纲认为,‘威风’更应该展现在实力武力之上,展现在超强的意志力之上。而这种意志力就应该体现为征服

    西方的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等无不如此。

    国家之意志,首先要体现的是国家领袖或是首脑的意志,国家之领袖或首脑的意志经过遗传复制代代相传,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国家传统意志——大秦、蒙元、沙俄的扩张意志,罗马的尚武好战意志,就是最好的明证。

    威信和威望,是建立的霸权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威信和威望,是令人“自觉和从内心服从”的先决条件。但是要建立威信和威望,武力就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手段——通过战争的胜利来获取威信和足够的威望,而这也是最实在、最可靠的威信和威望。

    当然,通过的公正的评判,也可以建立起足够的威信和威望,因为只有公正,才能令自己稳稳地处于仲裁者的地位。而霸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即是一种仲裁权。

    西方有句名言:狮子难防陷阱,狐狸难防饿狼。一个君主就应该具有双重性格——狮子一样的凶猛,狐狸一般的狡猾。聪明的君主则知道什么时候当狮子,什么时候做狐狸

    梁纲没有希特勒那样的野心,去瓜分地球。他只想建立一个环太平洋帝国,并且希望中华能够永远的保持下去。而不是只持续一两代人,几十年就分崩离析,如此就不能缺少民族尚武之精神

    儒家推崇三代圣王以仁义为先,却也不看三代圣王推行的均是王霸之术,均是以武行仁。而儒家千年的衍变之后就只谈仁义,不谈攻伐,实在是大谬特谬。

    梁纲欲恢复中华尚武精神,自然要首先破儒家枷棝。今后这样展示军威,亢奋人心士气的大阅兵,还会继续,并且会成为一中华军传统

    冰山才露一角,中华尚武军魂,还任重而道远

第二卷 烽火连天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

    大阅兵就似开国战争最后的一抹光辉,在**激昂到顶点的时候,开国之战的帷幕就缓缓落下了。

    4502年之后,中华帝国国内再无战争。国家开始了全面的基础建设和更大胆一部的政治革新。

    梁纲首先在教育上动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新式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彻底把旧有的那一套传统教学体系踢下了神坛。

    虽然为符合国情和更为百姓所接受,他把小学变成了学堂,中学变成了学校,大学变成了学院,最最顶级的太学改名为中华学府。更男女分校,但本质是不变的。

    之乎者也那一套彻底被抛开,学堂课程除国学外,还有数学,以及史学、地理;学校更要增添一门格物,以及基础法学。公立高等学院,就如后世的大学一样,开始分设学科,如史学、法学、格物学、医学、国学、数学、农学、政公学等等。

    每省只设立一所学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