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了。”看到第一辆马车从前方重重库房的遮掩中露出影儿来,柳严辰喜声叫道。

    马车停在仓库前,车门打开梁纲举步走下,柳严辰这时已经撑着一把雨伞侯在了马车边。

    八辆马车陆续停下,王邵谊、陈广亮、彭泰、王子元、麻家斌、陈虎等一众帝**政大员或是单车独人,或是结伴同行,都下的车来。

    小小一幢仓库里聚集了中华帝国一半的重要人物,如果这时候来一场大爆炸,整个中华都会为之动荡难安。

    “皇上,这就是初步定型的火帽枪。”戴随堂作为火枪方面研究人员的带头人,这时当仁不让的推在了前头。

    梁纲举起来看了看,这火帽枪主体上跟燧发枪还是一致的,它们间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只是有了火门上的那个铜帽,火枪今后就不用再担心潮湿和下雨了,只需要将火帽套在火门上,然后扣动击锤打击就可以完成点火。

    铜帽里面装的自然就是雷泵,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是火帽。击锤+火帽的枪械点火方式柳严辰的上书中已经做了详尽的汇报,在梁纲眼中这一改进无疑能迅速替代燧石+击砧的燧发枪点火方式。

    击锤+火帽的可靠性高,试验中火帽的发火率达到了九成以上,而燧发枪的发火率一般只能打到八成多一点。如果遇到雨天或者潮湿环境发火率就不用报以希望了。

    毕竟在传爆速度上黑火药是远不及雷汞的。传火速度越快,就越能保证火药池里的点火成功率。黑火药只是一种最基本的火药,而雷汞却是一种高燃速极易爆的化合物,几乎在击锤击打到火帽的同时,火药池内的火药就会被点燃了。而燧发枪则需要走过两个过程,先是击锤上的燧石敲击尽速制l型击砧,产生火花后才会引燃击砧下方火药池中的黑火药。

    对于火枪而言,这虽然不是什么跨时代的改进,但也绝对是前装滑膛枪走向彻底成熟的至关重要一步。

    作为最高的上位者,梁纲只需要看到成品,却不知道为了造出适合的火帽,戴随堂等人吃了多少苦头。

    最先他们用熟铁来做铁帽,这个自然能够成型,只是在试验中就很快显露出了铁帽的一个极大的缺陷。雷汞在受到撞击爆炸时很容易就将厚薄不均匀的铁火帽炸个分碎,碎片四溅时还伤及到了实验员的脸部和眼睛,这种事故的危险性跟之前火枪的炸膛已经没什么区别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戴随堂和他的手下把铁帽换成了现在的铜帽,还把击锤的前端做成空心桶状,如此击打火帽的时就将铜火帽包络在铁质的击锤内部,火帽即使爆炸也不会碎片四溅。

    勤勤恳恳的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一个月的时间,戴随堂一帮人的辛苦劳作,换来的就是今天摆在梁纲眼前的这一批试制型火枪。

    “啪啪——”

    秋雨中,梁纲的十名亲卫手持着火帽枪站在靶场的空地上,举枪瞄准百米外的人形靶子各自扣动自己的扳机。

    要检验火帽枪的最大作用,那就必须在雨天中才实验的出来。这也是今天梁纲急着赶来校场的原因。

    他相信在这种大事上,军备部不敢搞鬼,可就是忍不住关心。

    “啪啪……”的枪声响个不停。

    每人一百发射击后,梁纲看了看表,时间过去了三十五分钟。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击发率为多少,可是这射速已经让他很高兴了。

    三十五分钟一百发,射速已经很接近了三发一秒。固然,这些亲卫都是绝对的用枪老手,不是一般的中华军士兵可以相比的,但是这速度也绝对超过了燧发枪。

    眼下这还是在雨水中,如果是天清气朗,每秒三发绝对可以达到。

    “皇上,十杆火帽枪,一百发试射击发率分别为:91、90、87、90、92、88、91、86、85、90。平均击发率——89。”

    “好——”深深地吐了一口气,梁纲拍手叫好。站起身来,看向军备部的目光充满了赞赏和喜悦。

    戴随堂一班子人也各个喜气扬眉,干了好几年,后膛枪一点进展都没,自己人在军备部里头都有些太不起来了。而今天做这个火帽枪,终是让他们一扫心中的晦气了。

    “到室内靶场试射。火帽枪、燧发枪各十支,一百发起,比一下射速。”

    “臣遵旨。”

    比试很快就有了结果。火帽枪、燧发枪一百发试射,前者只用了30分24秒,后者却整整耗费了41分50秒。

    击发率,一边是95,另一边是87。

    两相对比,火帽枪完胜燧发枪。而且就准确率来说,火帽枪也不比燧发枪有丝毫的逊色。

    两种本质不相同的发火机构造就了这么一场高下分明的比试。燧发枪是由燧石打击击砧刮落的火星粒子溅落在下面的火药池里引燃火药,也就是传火药。

    传火药燃烧时的火药燃气再经由由枪管内膛与火药池之间的横向传火孔引燃枪管里的发射药将子弹发射出去。发射药爆炸时产生的火药燃气除了推动弹丸前进做功外,一部分还会顺着球形弹丸与枪管间的空隙(也就是游隙)泄漏出去做了无用功,还有一部分会顺着横向传火孔泄漏出去造成能量损失。

    因为燧发枪的传火孔在发射药爆炸时是不封闭的,一部分火药燃气从传火孔喷出来和原本引火药的爆燃会造成炫目刺眼的亮光,而由于士兵射击时右脸贴着枪托眼睛瞄准前方目标时这种亮光会使持枪的士兵产生暂时性的失明,并且伴随着火药燃烧时产生的刺鼻硫气体也会给士兵产生相当大的心理负担【不是每一次都有】。

    所以,步军士兵在扣动扳机前一般会将头扭在一边或是闭上眼睛等子弹发射出去以后才会扭过头来或是睁开眼睛,以避免刺眼的亮光对眼睛造成伤害。在燧发枪大规模排射使用的早期,不少的欧洲士兵就是由于火药燃气爆发时产生的刺眼白光而造成失明甚至是彻底毁坏右眼。因此说前装滑膛燧发枪的精度差,除了枪管间隙造成火枪本身射击精度差之外,与士兵不能同步跟踪目标进行射击也有一定的关联。

    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眼下的军备主力燧发枪,还依旧有这样的隐患存在。

    而火帽击发枪就完全不同于燧发枪了,虽然击发枪也有传火孔,但是传火孔的外面却螺接了一根l型的金属传火管,传火管的另一头朝上则用于安装火帽。击发枪的击发组件要比燧发枪来的简单的多,燧发枪的击发部分是由上下两片带内孔螺纹的夹铁通过一根可旋转预紧螺柱将燧石固定在两片夹铁中间,火枪发射时由夹铁中间的燧石撞击前方的钢片【击砧】来产生火星粒引燃下方火药池中的火药。但是长时间的射击产生的震动会有使燧石松动甚至脱落的可能性,这样在战场上对精神高度紧张的士兵来讲是致命的

    想想看,双方的将士都在红着眼以命相博,自己手中的枪却突然因为燧石的松动不能及时击发,这样的心理压力是异常恐惧的。而且燧石不发火的原因还有过度使用或是潮湿的环境等等。

    在现在的欧洲,拿破仑麾下的法军在每一场大规模作战前,都会重新更换自己火枪上的燧石,以免战场上出现倒霉情况。而普鲁士因为本国之内没有上好的燧石矿,普鲁士军的军用燧石都需要英国人的支援。

    与燧发枪相比火帽击发枪却简单的太多了,它不需要夹铁更用不着燧石,取而代之的是一整个铸造或打造的整体式金属击锤。击锤头部有内凹,可以和传火管的头部啮合,当然这种啮合也只是大略上的啮合,严格来说是稍大于传火管外径的。

    扣动扳机时击锤头降落打击在传火管头的火帽上,之后击锤头凹槽紧压火帽从而密封住传火管,实现枪管尾部的密封,减少或杜绝了枪尾传火孔火药燃气的泄露。这样的构造比之燧发枪来说较简单的多,性能也可靠的多,毕竟枪支的零部件越少意味着出事故的几率也越少,维修也更简单,更重要的是后勤部门更换枪支零件也会方便的多。

    火帽击发装置,取消了火药池的设置,这样就消除了火药池中的引火药爆燃和传火孔不密封造成的火药燃气产生刺眼白光的缺点,使击锤能牢牢的扣在装有火帽的传火管上,大大减少了火药燃气的泄露甚至形成密封。

    雷汞单位能量比之黑火药大的多,且受击而发,敏感度较高,火帽中的雷汞只需要一点点的量就能足够通过传火管引燃枪管中的发射药。这样也就减少了燧发枪原本枪尾部分泄漏的能量损失,从而使弹丸的初速更高,射程更远。更重要的是,和燧发枪相比火帽枪几乎没有延迟,在火帽发火的瞬间就引燃发射药,有效射程内可以实现精确瞄准射击。而且,士兵再也不用害怕刺眼的白光伤害自己柔弱的眼睛,能够从容、精确的同步跟踪瞄准目标射击,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击精度。

    火帽枪pk燧发枪,真的是绝对优势的完胜一拳ko

第二卷 烽火连天 四百六十五章 ‘赤字’刺激出的银行!

    四百六十五章‘赤字’刺激出的银行!

    “这是多么惊人的对照:我们的高级军事权威正好在自己的领域内大部分都保守得可怕,可是现在未必能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的领域。《我当年在库弗尔格拉班从军时使用过的六磅或七磅的滑膛榴弹炮和现在的后装线膛炮之间、在当时的大口径滑膛枪和现在的后装五毫米连发枪之间似乎相隔有几百年之久;而这还远没有到头。

    技术每天都在无情地把一切东西、甚至是刚开始使用的东西当作已经无用的东西而加以抛弃。它现在甚至在消除富有浪漫色彩的硝烟,从而赋予战斗以事先绝不能预见到的完全不同的性质和进程。而我们在作战的技术基础这样不断**化的条件下,将不得不愈来愈多地考虑这种无法估计的因素。”——恩格斯

    ——————————————————

    火帽枪的成功令梁纲很高兴,但是火帽枪成功所带来的另一方面影响,中华帝国却也需要一点不剩的全盘接受。

    那就是刚刚完成全军武备更换不久的中华军,需要立刻迎来第二次全军大换装,这简直是悲催到了极点

    而且更让梁纲无语的是,中华一式步枪变成‘出师未健身先死’的真正代名词。还没来得及露面,就变成落后的了。这不由得不让他想起恩格斯说过的那一段话。

    很长的一段话,也是梁纲唯一能够记住的恩格斯说过的一段话。

    “这个不需要遮掩,生产出来后会在第一时间就换装部队。内阁所需做的是保证军备部生产所需的一切钱财物资的充足供应。”

    梁纲没有保留火帽枪的想法,雷泵这东西在西方出现了二十多年,说不定各国私下里早就已经在实验着用在军事上呢远不如中华一式步枪那般具有保密价值。

    那日从校场回到皇宫之后,梁纲第一道圣旨就下到了军备部柳严辰手中。从即日起,停止一切燧发枪的生产,全国各地兵工厂一律更改生产火帽击发枪。

    “臣遵旨。”王邵谊领命退下。

    转回内阁,王邵谊把梁纲的命令向内阁诸位大臣完整宣告了一遍。财政部尚书汪大可当即就苦皱起了一张脸。

    自从他坐上这财政大臣的宝座以来,每年就都需要伸手向内帑伸手要钱。国内基础建设投资大,军费开销巨、官员俸禄多,以及华北赈灾等等,好不容易熬到今年,华北水灾基本平复,军费开支大减,虽然不能说国库年岁盈余多少,但汪大可还是有不向内帑伸手要钱的信心的。可谁知道,欣喜都没维持几天,就再度被踹下云端了。

    财政部的哀嚎,梁纲听了不置一笑。

    全军大换装,可不是件轻松地事情,财政部只是其中被牵涉到的部门之一,而且还是最轻松的一个部门。不过是拨了拨钱罢了,不够了还有梁纲的内帑在顶着。

    比西方诸国那些年年赤字,岁岁窟窿的财政大臣来,汪大可已经幸福的太多了。

    不过年年的大笔透支,梁纲的内帑储备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减。现今剩下连一亿两白银都没有了。

    想想当初的宏伟壮观,梁纲心头再是不心疼也感觉挺不是滋味的。前世他只是一个拿拼命钱的小替身,没机会去体会那种在钱上打滚的享受。现在他终于有机会拥有金山银海了,却又在自己手中迅速消失掉。

    五日后,养心殿。

    梁纲掂着手中的奏折,吃惊的望着下面的汪大可。作为他自己亲选的财政大臣,梁纲清楚地知道汪大可的为人,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多么激进、胆大的人。

    可今天,就是这么一个老实的有些本分的人却给自己上了一道‘开中华古今未有’的奏折

    “你要办银行?”如果是动漫,梁纲的眼睛就凸出来了。

    “皇上,臣自知道‘银行’这一事物后,悉年来使人于洋商不断咨询、探究,感觉于国甚有大益。

    此番全军武备换装,财政再出赤字,虽可以照前例于内帑进补,然此计绝非长久之计。臣以为,当确立中央银行行,取富取财于民,发国债券……”

    汪大可突然间‘一鸣惊人’,这绝不是脑袋一热就下的决定。而是真正经过深思熟虑的,是认真负责任的。

    事实上今年即便是不出现全军二度换装一事,汪大可也决心成立中央银行,把梁纲一直停留在纸片上的设想变成现实。

    这些年他直接或是间接地从洋人那里得到过不少关乎银行的消息,同时对西方社会的财政运营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就如同梁纲下意识的认为钱庄、银号不如银行一样,汪大可也认为钱庄、银号不如银行,只是这一决定他是经过认真反复的探究之后才做出的。

    西方社会的商业运营较之中国更为兴盛,汪大可如此认为。兴旺、发达的商业决定了西方银行更早一步的发展。而中国历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则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无论是钱庄还是银号,在职能上比之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