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甘草(各半两) 
上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济生》)x大正气散x 治脾胃怯弱,为风寒湿气所伤,遂致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白术 陈皮(各二钱) 半夏(制) 藿香叶 浓朴(姜炒) 桂枝 枳壳(炒) 槟榔 干 
姜(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时温服。 
(《济生》)x平肝饮子x 治喜怒不节,肝气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胀满,头晕呕逆,脉 
浮而弦。 
防风 枳壳 桔梗 赤芍药 桂枝(各一钱) 木香 人参 槟榔 川芎 当归 陈皮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不时服。 
(《济生》)x强中汤x 治食啖生冷,过饮酒浆,有伤脾胃,以致腹胀。 
人参 青皮 陈皮 丁香(各钱半) 白术(一钱) 附子(制) 草果仁 干姜(各七分) 
浓朴(姜制) 甘草(炙。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呕者加半夏。食面腹胀者加 
箩卜子。 
(《秘方》)x大异香散x 治失饥伤饱,痞闷停酸,旦食不能暮食,病名壳胀。 
三棱 蓬术 青皮 半夏曲 陈皮 藿香 桔梗 枳壳(炒) 香附(炒) 益智(各一钱) 
甘草(炙,三分)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局方》)x紫沉通气汤x 治三焦气涩,不能宣通,腹胀便涩。 
(《局方》)x沉香降气汤x 治中脘胀满,时复胁肋肚痛,每要噫气则快,不噫则不快,日 
渐面浮。磨槟榔入紫苏同煎,下保神丸尤妙。 
(《局方》)x木香流气饮x调荣卫,利三焦,行痞气,消胀满。(三方并见诸气门。) 
(《拔萃》)x木香顺气汤x 治浊气在上,则生 胀。 
木香 草豆蔻(面包煨) 苍术(制。各二分) 浓朴(制,四分) 当归(五分) 青皮 
益智仁 白茯苓 陈皮 泽泻 干姜 吴茱萸(泡 半夏(各二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服。忌生冷硬物,恼思房劳。 
《内经》曰∶留者行之,结者散之。以柴胡升麻之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发散清气, 
营运阳分为君;以生姜、半夏、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热,消散中寒为臣;以浓朴、木香、 
苍术、青皮苦辛大温,通顺滞气;以当归、陈皮、人参之辛甘温,调和荣卫,滋养中气。浊气不 
降,以苦泄之,吴茱萸之苦热泄之者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茯苓、甘草平,泽泻咸平 
气薄,引导浊阴之气自天而下,故以为佐。气味相合,散之泄之, 
上之下之,使清浊之气各安其位也。 
范天睐夫人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之忧思气结,病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食,两胁刺痛, 
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 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 
阳气不能运化精微,故为胀满。先灸中脘,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阳道,又以前药 
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 
(《拔萃》)x人参芎归汤x 治腹胀烦躁喘急,虚汗厥逆,小便赤大便黑,名曰血胀。 
人参 木香 辣桂 五灵脂(炒) 乌药 蓬术(煨) 甘草(炙) 砂仁(各五分) 
川芎(一钱半) 当归 半夏(泡。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紫苏叶四个,煎八分,食前服。 
(《拔萃》)x中满分消汤x 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四肢厥冷,食入反出,下 
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躁寒 
厥,奔豚不收并治之。 
益智 半夏(制) 木香 茯苓 升麻(各一钱) 人参 青皮 川乌(制) 当归 柴胡 
干姜 荜澄茄 黄连(各六分) 黄 黄柏 吴茱萸 草豆蔻 浓朴 麻黄 泽泻(各五分) 
上咀,作一服,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忌戒酒色浆面,食生冷硬物。 
(《拔萃》)x广术溃坚汤x 治胸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安,大便小 
水带滞,气促上喘,面色痿黄。 
广术(煨) 黄连 柴胡 甘草 神曲(炒) 泽泻(各一钱) 黄芩 吴茱萸 青皮 
升麻(各五分) 陈皮 草豆蔻 浓朴(制) 当归尾 益智(各五分) 红花(二分) 半夏(制,五分) 
干葛(二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先浸药少时,煎至一盏,禽远服。忌洒面。中满服后渐减,积块未遗, 
再服半夏浓朴汤。 
x半夏浓朴汤x 
半夏(一钱) 浓朴(八分) 神曲(六分) 桃仁(十四粒) 黄芩(生用) 泽泻 红花 
白茯苓 橘红 苏木 青皮 吴茱萸 苍术 草豆蔻 黄连 当归尾 猪苓 三棱 升麻(各四分) 
干生姜 肉桂 甘草 柴胡 昆布 干葛(各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服。 
(《良方》)x沉香散x 治腹胀气喘,坐卧不得。 
沉香 木香(各二钱) 枳壳 萝卜子(各三钱)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服。 
(《直指》)x香橘汤x 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 
香附子 橘皮 半夏(各二钱) 甘草(六分) 
上咀,作一服,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通口服。 
(《圣惠》)x木通散x 治胸腹膨胀,胁肋刺痛,小便赤涩,大便不利,或肿。 
木通 紫苏茎 陈皮 甘草(炙。各二钱) 
上咀,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灯心十茎煎一盏,不拘时通口服。 
(《良方》)x甘露散x 治脾虚水湿不利,腹胀中满。 
人参 白术 茯苓 猪苓(各半两) 滑石(六两) 泽泻(半两) 甘草(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前滚白汤调下。 
(《良方》)x撞关饮子x 治关格不通,气不升,胀满。 
丁香(不见火) 沉香(不见火) 砂仁 白豆蔻 三棱(炮) 香附米 乌药(各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温服。 
(《良方》)x温胃汤x 治忧思聚结,脾肺气凝,阳不能正,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上冲 
咳,食不下,脉虚而紧涩。 
附子(制) 浓朴 当归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 陈皮(各一钱) 干姜(一钱) 
川椒(去合口,炒出汗,三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食前服。 
(《拔萃》)x中满分消丸x 治中满腹胀,气胀水胀热胀。 
浓朴(制,一两) 半夏 枳实(炒。各半两) 黄芩 干姜 知母(各四钱) 茯苓 砂仁 
泽泻 陈皮(各三钱) 猪苓 人参 姜黄 白术 甘草(各一钱) 黄连(四钱) 
上为细末,汤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热食后热汤送。寒因热用, 
故焙服。 
(《圣惠》)x木香拓气丸x 治中满腹胀,下虚损者。 
木香 胡椒 草豆蔻(面包煨) 青皮(各三钱) 萝卜子(炒) 陈皮(各五钱) 蝎梢(二钱半)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忌油腻,只吃白粥百日 
为佳,量人大小与之。 
苦阴囊肿者,以青盐白面干姜为末,水调敷上。 
(《和剂》)x禹余粮丸x 治中满气胀喘满,及水气胀。 
蛇含石(大者,三两,以铁铫盛入炭火中 ,与铁铫子一样通红钳出,将药倾入醋碗中淬之, 
候冷研极细末) 真针砂(五两,水淘净控干,铫内炒入禹余粮一处,用水醋二升就铫内煮令 
醋干为度,却用铫子同一药入炭火中 令通红钳出铫子,倾药在净砖上,候冷研极细) 
禹余粮(三两,同入针砂内制。上三品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药) 木香 牛膝(酒浸) 
莪术(炮) 白蒺藜(炒) 桂心 川芎 白豆蔻 土茴香(炒) 三棱(炮) 羌活 茯苓 干姜(炮) 
青皮 附子(炮) 陈皮 当归(酒浸一宿) 
上各半两。虚人老人用半两。壮实之人随意减之。共为细末拌匀,以汤泡蒸饼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忌盐并咸物,犯此则发病愈甚。 
(《拔萃》)x木香分气丸x 善治脾胃不和,心腹胀满,胁膨喘咳,干呕,咽喉不利, 
饮食不化。服此最效。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三棱 莪术(炮) 干姜 姜黄 玄胡索 赤茯苓 白术 枳壳 
肉豆蔻(各等分) 秋分加丁香 
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忌生茄、马齿苋。 
(《良方》)x十全丸x 治心腹痞闷,胁肋胀满食少。 
丁香 木香(各一两) 枳壳(炒) 三棱 蓬术(炮) 青皮 陈皮 砂仁 槟榔(各二两) 
香附子(炒,四两)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 
(《集要》)x荜澄茄丸x 治痞满胀满壳胀气胀皆用。 
荜澄茄 白豆蔻 砂仁 青皮 萝卜子 木香(各三分) 肉豆蔻 茴香(炒) 辣桂 
丁香(各一分半) 陈皮(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空心陈皮煎汤下。 

卷之三十胀满门
药方
属性:(《三因》)x七物浓朴汤x 治腹满发热,脉浮数,饮食如故,胀满者为热。 
浓朴(制,六钱) 大黄(炒,三钱) 甘草(炙) 枳实(炒。各二钱) 桂心(一钱)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枣煎,食远温服。呕者加半夏。 
(《医林》)x枳壳锉散x 治热证胀满。 
浓朴(制) 枳壳(炒) 桔梗(各二钱) 甘草(炙) 大黄(制。各一钱) 
上咀,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 
(《简易》)x桃溪气实丸x 治心腹胀满,腰胁俱病,如抱一瓮,肌腠坚硬,按之如鼓, 
两脚肿满,屈膝仰卧,不能屈伸。一切气积饮食不下,腹内气走,大便秘结,寒热往来如 
伤寒宜服此。 
黑牵牛(取头末) 槟榔 青皮(各一两) 大黄(制,一两半) 木香 茴香 羌活 陈皮 
川芎 当归(各半两) 
上为细末,皂角熬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生姜灯心汤下。 
(《简易》)x是斋推气丸x 治三焦痞塞,气不升降,腹胀。 
槟榔 陈皮 黄芩 枳实 大黄 黑牵牛(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白汤送下。 
(《拔萃》)x沉香交泰丸x 治浊气在上而扰清阳之气,郁而不伸为腹胀。 
沉香 陈皮(去白) 白术(各三钱) 枳实(炒) 泽泻 当归(酒洗) 白茯苓 吴茱萸(汤泡) 
青皮 木香(各二钱) 大黄(制,二两) 浓朴(制,半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白汤送下,微利为度。 
(《良方》)x消胀丸x 治诸胀。 
木香 大黄 茯苓 浓朴(姜制) 泽泻(各一两) 黑牵牛(取头末) 滑石(各六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姜汤下。 
(《宣明》)x鸡屎醴散x 治心腹胀满,旦食不能暮食,致成呕逆鼓胀。 
鸡屎醴(干者炒) 大黄 桃仁(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服。 
(《宣明》)x肉豆蔻丸x 
肉豆蔻 槟榔 轻粉(各一钱) 黑牵牛(取头末,一两半) 
上为末,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三十丸,食后连翘汤下,日三服。 
(《澹寮》)x导气丸x 治诸痞塞关格不通,腹胀如鼓,大便秘结,小肠肾气等疾,功效尤速。 
青皮(用水蛭等分同炒赤去水蛭) 莪术(用虻虫等分同炒赤去虻虫) 三棱(干漆炒去 
漆) 槟榔(斑蝥同炒去蝥) 茱萸(牵牛同炒去牛) 干姜( 砂同炒去 ) 附子(青盐炒 
去盐) 赤芍药(川椒炒去椒) 胡椒(茴香炒去茴香) 石菖蒲(桃仁同炒去仁) 
各等分锉,与所同炒药热,去水蛭等不用,只用青皮等十味为细末,酒糊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紫苏汤下。 
(《澹寮》)x三棱煎丸x 治心腹坚胀,胁下满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常服顺气, 
消积满,除膨胀。 
京三棱(生,半斤,捣为细末,以酒三升于银石器内熬成膏子)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色) 
干漆(炒烟尽) 麦芽(炒。各一两) 青皮(去穣) 萝卜子(炒) 神曲(炒。各二两) 
砂(五钱) 
上为细末,三棱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米饮下。 
(东垣)x沉香海金沙丸x 治一切积聚,脾湿肿胀,肚大青筋羸瘦。 
海金沙(钱半) 沉香(一钱) 轻粉(一钱) 牵牛末(二两) 
上为末,独蒜捣如泥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百沸汤空心通草汤下,量人虚实与之。 
(《良方》)x遇仙如意丹x 治气积气胀, 癖水蛊与之。 
白茯苓 青皮 陈皮(各一钱) 白豆蔻 白术 人参 丁香 三棱(炮) 石菖蒲 
砂仁 官桂 蓬术(炮) 远志 木香(各三钱) 山药(半两) 香附子(五两) 牵牛(头末,半斤) 
甘草(五分) 
上为细末,醋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临睡白汤下。看老少虚实加减 
服,忌生冷硬物。气 
蛊水蛊每服三百丸,立消。若风病,加地骨皮(一两)。妇人月信不调,产后腹中有块作痛, 
并宜服此。服后利数行,吃冷水一口即止,服前甘露饮补之。 
(《良方》)x小槟榔丸x 治脾虚腹胀不食,快气宽中极效。 
槟榔 萝卜子(炒) 木香 牵牛(炒。各等分) 
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医林》)x陈橘皮丸x 治虚劳坚癖,腹胀羸瘦,饮食不消,面痿黄,四肢无力。 
陈橘皮(去白炒) 木香 槟榔 浓朴(制) 硫黄(另研) 大黄(炒) 
上为丸,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饮或酒下。 

卷之三十胀满门
药方
属性:治腹胀坚硬如石,或阴囊肿大,先用甘草煎汤一盏服之,后用此药敷肿处。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各等分) 
上为末,醋糊和药涂肿胀处。 

卷之三十胀满门
药方
属性:x脾 x(二穴,在背脊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随年壮灸之。)x肝 x(二穴,在 
九椎下两傍各开一寸半,灸百壮。)x三焦 x(二穴,在十三椎下两傍各开寸半,治心腹胀满, 
背痛,饮食吐逆,小便不利,羸瘦少气。)x分水x(一穴,在脐上一寸,治腹胀绕脐结痛, 
灸百壮愈。) 

卷之三十胀满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