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水盏半姜枣煎,食前服。 
x诃子皮散x 治肠胃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或作脓血,日夜无度。 
诃子皮(七分) 干姜(六分) 栗壳(去筋膜蜜炒) 橘皮(各五分) 
《本草十剂》云∶涩可以去脱。以粟壳之酸,微涩止收,固气去脱,主用为君也。以诃皮 
之微酸,止收固血,治其形脱。橘皮微苦温,益真气升阳,为之使。以干姜大辛热之剂除寒, 
为臣。上为细末,水盏半煎分,和滓热服,空心再服全愈。 
x枣肉丸x 治脾胃虚寒,或肠鸣泄泻,腹胁虚胀,或胸膈不快,宜服。 
破故纸(四两,炒) 木香(一两,不见火) 肉豆蔻(二两,面煨) 
上为细末,灯心煮枣肉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姜汤下。 
(《本事》)x五味子散x 治肾泄。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半两) 
上二味炒香熟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一人每五更初晓时必溏泄二次,名肾泄, 
服此而愈。 
(《发明》)x白术中和汤x 治脾胃虚弱,飧泄不化者。 
白术(二两) 陈皮(一两) 半夏(八钱) 诃子肉(煨,八钱) 御米壳(七钱) 木香(三钱) 
山楂(五钱) 炙甘草(七钱) 白芍药(一两,煨) 白茯苓(半两) 干姜(炮,半两) 
上咀,每服八钱,加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或米糊丸亦可。 
(《良方》)x橘皮散x 治脾胃虚寒,洞泻不止,肠内雷鸣,气胀膨满,冷气痛。 
陈皮 白术(炒。各二两) 诃梨勒(煨) 干姜(炮) 枳壳 官桂(去皮) 木香 
甘草(炙) 人参(各一两) 槟榔(炮,一枚) 草豆蔻(煨,五枚) 半夏(制,三分) 
浓朴(姜制。各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姜枣汤调下。 
(《澹寮》)x四神丸x 治脾泄肾泄,清晨溏泻。 
肉豆蔻(二两) 破故纸(炒,四两) 木香(半两) 茴香(炒,一两) 
上为末,生姜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盐汤下。 
(《本事》)x二神丸x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不止。 
肉豆蔻(生用,二两) 破故纸(四两,炒) 
上为末,以大肥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肉研膏入药和丸,梧 
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卷之三十五泻泄门
药方
属性:x秘方∶x治水泻及妇带并效。风化锻石五钱、白茯苓一两半,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 
六十丸,白汤下。 
x一方∶x用车前子炒焦为末,米饮调下一钱服。 
x一方∶x用生姜一块打破,入艾一把同煎汤一盏,热服。 
x一方∶x治水泻不止,用黄连、浓朴各二钱或四钱,以生姜汁拌匀炒干,仍用生姜三片, 
水一盏煎七分服。 
《千金方》∶治水泻无度,干姜末粥饮调一钱服之。 
《集效方》∶治吐泻不止,四肢逆厥虚风,不省人事。服此四肢渐暖,神识便省回阳, 
用天南星为末,每五钱姜 
三片枣三枚,煎七分温服,未省再服。 
x《衍义》云∶x半夏今人惟知去痰,不知益脾止泻,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 
困,困则不能治水。经曰∶水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一两碎之,半夏汤泡大 
枣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内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数日便已。 
x孙尚药∶x治虚气伤冷,便作水泻,日夜三二十行,泄不止。夏月行路暴泻,以此备急, 
名朝真丹。用硫黄二两,牛角研令极细,枯白矾半两同研细匀,蒸饼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每服五十丸,盐汤下。蜡矾丸亦能解急止泻。(方见痈疽门。) 
x《经验方》∶x治泄验,少进饮食,用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火炒令极熟,磨 
细罗过如飞面,怀庆山药一两,碾末入米粉内,每日清晨用半盏,再入砂糖二茶匙、川椒末 
少许,将极滚汤调食,其味甚佳,且不厌人,大有资补。久服之,其精寒不能成孕者亦孕 
矣,盖有山药在内故也。 

卷之三十五泻泄门
药方
属性:x百会x(一穴,在前顶心上中央旋毛中,治久泻下陷脱滑者,灸三壮。) 
x脾俞x(二穴,在十二椎下两旁各开寸半,治泄泻,灸三壮。) 
x中脘x(一穴,在上脘下一寸,灸七壮。) 
x关元x(一穴,在脐下三寸,治泄不止可灸七壮。) 
x肾俞x(二穴,在十四椎下两傍各开一寸半,与脐平,可灸五壮,治洞泻不止。) 
x大肠俞x(一穴,在十六椎两傍各寸半,可灸三壮,治肠鸣腹胀暴泻。) 
x天枢x(二穴,在夹脐中两旁各二寸陷中。) 
x气海x(一穴,在脐下。) 

卷之三十六
滞下门
属性:(大便急迫欲出而不通,故曰滞下。泄俗谓之痢下,此反说也,故从古。)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夫滞下者,古之义;曰痢疾者,今之名。) 
《内经》曰∶溲(当有涩字。)而便脓血,(言病机也。)知气行而血止也。(言治法也。) 
又曰∶诸下痢皆属于湿。又曰∶下痢稠粘,皆属于火。又曰∶下痢脓血滞下,皆热 
证实证也。 
《三因》陈氏云∶痢疾有从外感而得者,须分六气之异。外既受伤,肠胃结郁,遂成赤白等 
证,当从其气血虚实以调之。有因脏气发动干犯肠胃而得者,须察其何脏相乘,以平治之。有 
因饮食失节而得者,则又审其何物所伤以消克之。世之感此疾者,其因诚不越乎是三者,但其受 
病之后,肠胃怫郁,脓血稠粘,里急后重。诸方虽有寒热虚实之论,刘河间则以为热,《内经》 
亦以热多而寒少。学人当察其脉证,随变而药之,庶万全也。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戴氏云∶痢疾之源,皆由肠胃所受饮食之积,余不尽行,留滞于内,湿蒸热秽,郁结日深, 
伏而不作。时逢炎暑大行,相火司令,又以调摄失宜,复感酷热之毒。至秋阳气始收,火气下 
降,蒸发蓄积,而滞下之证作矣。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夫泻痢不分,两证混言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夫泻者,水谷湿热之象也。滞下者, 
垢秽之物同于湿热而成。治分两歧,而药亦异。若淡渗之剂,功能散利水道,浊流得快,使泻自止。此有无之形,岂可 
与滞下混同论治,而用导滞可乎?其下利出于大肠传送之道,了不干于胃气。所下有形之物或如鱼脑,或如豆汁,或便 
白脓,或下纯血,或赤或白,或赤白相杂。若此者,岂可与混同论治,而用淡渗利之可乎?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原病式》曰∶或言下痢白为寒者,误也。若果为寒,则不能消谷,何由反化为脓也?所谓下痢,谷反为脓血,如 
世之谷内果菜,湿热甚则自化腐烂,溃发而为脓血也。其热为赤,属心火故也;其湿为黄,属脾土故也;燥郁为白,属 
肺金故也。经曰∶诸气愤郁,皆属于肺,谓燥金之化也。 
然诸泻痢皆兼于湿,今反言燥者,谓湿热甚于肠胃之内,而肠胃怫郁,结而又湿至于否,以致气液不得宣通,因以 
成肠胃之燥,使烦渴不止也。 
假如下痢赤白,俗言寒热相兼,其说尤误。岂知水火阴阳寒热者,犹权衡也,一高则必一下,一盛则必一衰,岂能 
寒热俱盛于肠胃而同为痢乎?如热疮疡而出白脓者,岂可以白为寒乎?其热之伤于气分属肺金,故色白也;其热之伤于 
血分属心火,故赤也。脾为黄,肝为青,肾为黑,各随五脏之部而见五色,是其标也。本则一出于热,但分浅深而已。 
大法下迫窘痛,后重里急,小便赤涩,皆属燥热,而下利白者多有之。然则为热明矣。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机要》云∶里急后重,大肠经气不宣通也,宜用木香、槟榔以宣通其气。《原病式》云∶里急后重,窘急迫痛也, 
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玉机微羲》云∶夫里急后重,其证不一。有因火热者,所谓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是也。有因气滞, 
此大肠经气壅而不宣通也。有因积滞壅盛者,是有物结坠也。有因气虚者,此大肠气降而不能升也。有血虚者,所谓虚 
坐努责是也。治法火热者寒之清之,气滞者和之,积滞者去之,气虚而降者升举之,血虚者补养之,宜各察其所因也。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机要》云∶腹痛者和之,如发热恶寒,腹不痛,药加黄芩为主,腹痛甚者加当归 
倍芍药。《玉机微义》云∶泄利腹痛,其证甚多。有因内气结滞,有因积滞,有因寒热,有 
因血虚,亦宜察脉随证调理,惟和之一字可总言之。若加当归、芍药,惟血虚可用。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痢疾而呕吐呃逆者,《机要》以为胃气不和,此特其一也。《玉机》云∶有因胃火阴火 
上冲,有因胃虚积滞所致。丹溪亦以为气自下冲上,属火之象。滞下之久而见此证,多是阴 
火所乘,阳虚阴脱,不相既济,为难治。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玉机微义》云∶禁口利乃胃中湿热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闭塞,而成禁口 
之证,亦有误服涩热之药,而邪气停于胃口者。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良方》云∶有一方一家大小传染,所痢相似,是疫毒痢也。治法须当察运气之相 
胜,亦不可狎泥,当先视其虚实,兼运气而施治,斯为两全而当矣。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巢氏病源》云∶四方之气,温凉不同,随方嗜欲,因以成性。若移其旧土,多不习伏, 
必因饮食以入肠胃,肠胃不习,便为下痢,故名不伏水土痢也,即水谷痢是也。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休息痢者,乃乍作乍止,或因邪气未曾涤尽,遽止而复作者是也。有因初愈不禁饮食, 
恣用浓味,及妄作劳而复作者是也。凡犯此者,皆名休息。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病机
属性:《病源》∶谷道虫者,由胃弱肠虚而蛲虫下乘之也。谷道肛门,大肠之候。蛲虫者,九虫 
之内一虫也,在于肠间。若腑脏气实,则虫不妄动;胃弱肠虚,则蛲虫乘之。轻者或痒或虫 
从谷道中溢出,虫状极细,形如蜗虫;重者侵蚀肛门而疮烂也。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脉候
属性:《内经》曰∶肠 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又曰∶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肠之候,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悬涩者死,以藏期之。又曰∶阴阳虚脱肠 死,泄而 
脱血,脉沉微,手足逆,皆难治。 
《脉经》曰∶肠 下脓血,脉沉小流连者生,数大发热者死。又肠 筋挛脉细小安静 
者生,浮大坚者死。 
严氏曰∶凡下痢之脉微小者生,浮洪者难治。肠 下脓血,滑软者生,弦急者死。 
仲景云∶下痢脉沉弦者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下痢 
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 
不温,脉不出者死。下痢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下痢脉微数有微热汗出,令自愈;脉 
紧未愈。下痢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宜下之。下痢脉微迟,痛未止,宜温之。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治法
属性:夫痢疾滞下,实由湿热郁久,食积停滞,而后滞下之疾作焉。初须通因通用之法,以 
涤去肠胃积滞,然后调和胃气,则可愈矣。若不疏涤,便欲止之,虽愈必发。此其所以为休 
息痢者是也。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治法
属性:痢疾初起须去邪,久而虚者必是滑脱下陷,须提升涩脱,方可愈也。若初疏涤过而邪气 
尚未尽除,脉犹弦急,其人壮健,须再下之。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治法
属性:《原病武》云∶或曰∶白痢既非寒病,何故服辛热之药亦有愈者邪?盖辛热之药能开发 
肠胃郁结,使气液宣通,流湿润燥,气和而已。此特其一端也。甚至先曾通泻,或因凉药太 
多,气虚下陷,脉微沉细,四肢厥冷,即宜温补,升阳益胃汤、干姜理中汤之属是也。夫 
治初痢者,当以苦寒治之,或略加辛药佐之则可。盖辛能发散开郁,如钱氏香连丸之类是也。 
至云概不可用热药,亦非治法通变之精妙也。故曰∶治痢温补,要合时宜。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治法
属性:《机要》云∶后重则宜下,腹痛则宜和,身重则除湿,脉弦则去风,脓血稠粘,以重 
剂竭之。(经云∶在下者引而竭 
之,如大承气汤加滑石之类是也。)身冷自汗,以热药温之。(如通涤太过,脾胃虚寒,脉微发厥, 
以理中汤加吴茱萸、木香之属。)风邪内结,宜汗之; 溏而痢,宜温之。又云∶在外发之, 
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下陷者举之,小便涩者分利之。又云∶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至者止 
之。兵法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之谓也。 
《秘藏》云∶假令伤寒,饮食 胀,满而飧泄者,宜温热之剂以消导之。伤湿热之物,而 
成脓血者,宜苦寒之剂以内收之。风邪下陷者升举之,湿气内胜者分利之,里急者下之, 
后重者除之调之,腹痛者和之。洞泻肠鸣,无力不及粘衣,其脉弦细而弱者,温之收之。脓 
血稠粘,至圊而不能便,其脉洪大而有力者,寒之下之。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治法
属性:仲景云∶治痢可下者,悉用承气等汤。大黄之寒,其性善走;佐以浓朴之温,善行滞气; 
缓以甘草之甘。饮以汤液,灌涤肠胃,滋润轻快,积行即止。《局方》用砒、丹、巴、 , 
类聚成丸,其气凶暴,其体滞积,气虽行而毒瓦斯留连。纵有劫病之效,而肠胃清纯之气宁无损 
伤之患乎?久而可用温药者,乃用姜附温之。《局方》例用热药为主,涩药为佐,甚非理也。 
故云∶通剂宜早,温涩宜迟。此因时制宜之妙用也。 
凡先泻而后痢者,逆也。又复通之而不已者,虚也。脉微迟者,宜温补;脉弦数者, 
为逆主死。 
腹痛,以白芍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恶寒者加桂,恶热者加柏皮。腹痛因肺金之气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