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痢赤白,脓血相杂,多日羸瘦不食。 
白术 神曲(炒,四两) 人参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三钱) 木香(二钱) 官桂(钱半)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姜汤送下。 
x外灸膏x 治一切虚寒久痢赤白,或时腹痛,肠滑不禁,可用此法。 
木香 附子(炮) 蛇床子 吴茱萸 胡椒 川乌(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三钱和面二钱,用生姜汁调作饼贴脐中,上以油纸掩定,复以衣服帛盖之,以 
熨斗盛火熨之,痢止为度。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药方
属性:(《百选》)x石莲散x 治禁口痢甚妙。 
石莲子(去壳皮,不拘多少,将肉并心微炒研为细末) 
上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便觉思食。此疾盖是毒瓦斯上冲,心气不通,所以不食。服此 
药后心气通利,当顿下而愈。 
一方用干山药锉如小豆大,一半砂锅炒,一半生用,共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米饮下,治 
禁口痢如神。 
(《澹寮》)x败毒散x 治禁口痢毒瓦斯上冲心肺者。(方见前。) 
败毒散末(四钱) 陈仓米(二百粒)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丹溪)x香连莲肉散x 治禁口痢,胃口热甚。 
香连丸(为末,一钱) 石莲肉(为末,一钱) 
上二味用米汤调下。 
x参连菖蒲汤x 治禁口痢,但得一呷,下咽便愈。 
人参(一钱) 黄连(一钱,姜炒) 石菖蒲(八分) 石莲子(一钱) 
上为末,水二盏煎一盏,终日细细呷之。如吐又服,但得一呷,下咽便好。要封脐引热 
下行,用螺肉捣碎,入麝香少许 脐上。 
一法用木鳖子研雄黄少许贴脐中亦妙。 
一法用东方日照壁土炒陈皮为末,每服一钱,姜枣煎汤调下。 
一法用芥菜子(三钱)擂成膏贴脐上。 
(《集成》)x禁口丹x 治禁口痢,亦治痢泻而吐食。 
枇杷叶(十片,蜜炙) 砂仁(十枚) 
上为末,熟蜜调抹口上。 
又方 
白术(半两) 肉豆蔻(二两,煨) 木香(二钱) 
上为末,用白面二两和药末成剂,切作细面条,水煮熟,葱白生姜盐调和之,食之妙。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药方
属性:(丹溪)x加术二陈汤x痢后腰痛,两脚无力。 
陈皮 半夏(制) 白芍药(各一钱二分) 茯苓 苍术 当归 酒芩(各五分) 白术 
甘草(各一钱) 
上咀,作一服,加姜枣煎,食前服。 
(丹溪)x苍术黄柏丸x 治痢后脚弱渐细者。 
苍术 龟板(酒炙) 白芍药(各二两) 黄柏(酒炒,半两) 
上为末,粥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四物陈皮甘草汤下。 
(《良方》)x茯苓汤x 治痢后遍身浮肿。 
赤茯苓 白术(微炒。各一两) 防己 桑白皮 黄芩 射干 泽泻(各二两) 泽漆叶 
上咀,每服五钱七分,先以水三盏煮大豆一合,取二盏,去滓内药,煎取一盏,分为 
二服。未瘥,顿服两料。 
(《良方》)x消痞丸x 治痢前腹胀。 
陈皮(去白) 青皮(去穣。各一两) 木香(二钱) 苍术(制炒,四两) 
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 
x仓米饮x 治痢后大渴不止,欲饮水。 
陈仓米(二合,水净洗) 
上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食前晚下各一服。 
x茜根散x 治血痢心神烦热,腹中痛,不纳食。 
茜根 地榆 生地黄 当归 犀角屑 黄芩(各一两) 栀仁(半两) 黄连(二两,微炒)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入豉五十粒、韭白七寸,煎六分,去渣服。 
x郁金散x 治一切热毒痢疾,下血不止。 
川郁金 槐花(炒。各半两) 炙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豆豉汤调下。 
x伏龙肝丸x 治血痢腹痛,四肢羸弱。 
伏龙肝 艾叶(炒) 木香 地榆 阿胶(炒珠) 当归(焙) 黄连 赤芍药 黄芩(一两) 
上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饮酒下。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药方
属性:x一方∶x治热毒下血,痢久不已,用当归、黄连各三钱、乌梅五个,煎一盏空心服。 
x一方∶x治大热毒纯血痢,用宣黄连六两、水七升煮三升,半夜露星月下,平旦空腹顿服。 
x一方∶x治赤白痢,用艾叶醋煎服,或入生姜同煎,止一切泻痢,亦止腹痛及五脏痔血泻。 
x一方∶x治泻痢里急后重,用黄连末(一钱)、干姜末(五分),空心米饮调下。 
x一方∶x治患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用冬瓜一枚,以黄土泥浓五寸煨令烂 
熟,去土绞汁服之。 
x一方∶x治冷热痢,用红菜头绞汁服之,又能止血生肌。人及禽兽有伤折,敷之立愈。 
x一方∶x治一切痢并腹痛,用马齿苋切细煮粥食之。 
x一方∶x治赤白痢,用酸石榴皮炙黄为末,枣肉丸如芡实子大,空腹吞三丸,日二服。 
x一方∶x治痢后气满不能食,用赤小豆煮一顿食之即愈。 
x一方∶x治痢,用龙骨为末,米饮丸。每服十丸。 
x一方∶x治肠风血痢,用鲫鱼一个滚白矾烧灰存性为末,米饮下。 
x一方∶x治下痢有血,用柏叶四两、芍药两半,二味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五分, 
温服无时,日三服。 
x一方∶x治白脓痢,用白石脂为末,用醋糊丸。每服十丸,米饮下。 
x一方∶x治下痢不可禁止,诸药不效殊死者,羊子肝一具,去脂切作片,掺上白矾末,缓 
火炙熟,空心食之。 
x一方∶x治一切恶痢,用白头翁,一名野丈人,煎汤服之愈。 
x一方∶x治血痢,用黑木耳烧灰存性。每服二钱,冷水调服,或以姜醋煮木耳,食之亦妙。 
x一方∶x治久痢水谷不消者,用枳实为末,每服二三钱,米饮调下,日三服。疗小儿痢疾 
尤妙。 
x一方∶x用枯白矾一两、乳香四钱、麝香少许、黄丹一两,炒过研细,净黄丹一两溶开投 
末药搅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服。红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泻泄, 
煨生姜汤下。 
x一方∶x用枯白矾同五倍子等分为末,每服三十丸效。 
x一方∶x治血痢,用盐一两湿纸裹,烧透研细,作三次粥饮调下。 
x一方∶x治痢,用鸡肠草捣汁,入蜜和服。 
x一方∶x治禁口痢,用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用面煎饼两个,以末掺上食之,先以 
汤灌开其胃口。 
x一方∶x用盐梅一个去核,和好茶末一二钱,醋汤调服。 
x一方∶x治热病吐下水及下痢,身冷脉微,发燥不止,附子一枚去皮脐,分作八片,入 
盐一钱、水一升煎半升,不拘时温服立效。 
x一方∶x治男子恶痢脓血,腹痛积热毒。昔有一人患此,忽见水浸甜瓜,心酷喜之,连皮 
食数枚,脓血皆已。人言∶下痢无正形,治痢亦无正条也。痢疾多因暑湿燥火为原,所以甜瓜亦 
能效也。 
x神效散∶x治新旧赤白痢疾,用盐霜梅三个,以黄泥包于慢火内煨干,研为细末,用米汤 
调下。 
x一方∶x治赤白痢,歌曰∶ 
三片生姜三个枣,一个乌梅三寸草。 
更加粟壳与陈皮,赤白痢疾一时扫。 
x一方∶x治赤白痢,歌曰∶ 
时行赤痢不难医,甘草榴皮并橘皮。 
蜜炙隔年罂粟壳,乌梅煎服自能除。 
x一方∶x治酒痢,歌曰∶ 
白芷百草霜,黄 建中汤。 
更加白芍药,枳壳去中穣。 
同碾极细末,调服用姜汤。 
x《圣惠方》∶x治热痢不止,捣车叶取汁一盏,入蜜一合煎,分作二服。 
x一方∶x治赤白痢疾,以葱一握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 
x《肘后方》∶x治下痢积久不瘥,肠垢已出,以梅实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去渣食前 
分为二服。 
x又方∶x治赤白痢下,水谷不消,以曲熬粟米粥食之方寸匕,日四五服止。 
x又方∶x治赤白痢疾,名姜墨丸。干姜好墨各五两为末,以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 
十丸,加至四五十丸,米饮下日夜五六服妙。 
x又方∶x治赤痢热下久不止,用黄连末、鸡子白丸,米饮服十丸二十丸瘥。 
x《千金方》∶x治暴痢,小鲤鱼一枚烧为末,米饮服之立效。 
x又方∶x治痢,用薤白一握,细切煮粥食。 
x又方∶x用薤菜根叶烧灰存性为末,调服极效。 
x《经验方》∶x治赤白痢,取香椿白皮洗净日干为末,饮调二钱。 
x又方∶x治暴痢,用蒜捣烂贴两足心。 
x又方∶x治赤白痢,用甘草一尺炙劈破,以淡浆水蘸二三度,又以慢火炙之,生姜去 
皮半两,二味以浆水一升半煎八合服效。 
x《集验方》∶x蜀沙门传,水痢以诃梨勒三枚,面裹煨去面,取诃藜肉为末,饭丸, 
米饮空心下,百医百效。 
x葛氏方∶x治重下,此即赤白痢也。炒豉令小焦,捣服一合,日三服。又豉炒令焦, 
水一升淋取汁令服,冷则酒淋,日三服效。 
x又方∶x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数日不止,以鸡卵一枚,取出黄去白,纳胡粉令满壳, 
烧成屑,以酒调一钱匕。 
x《外台秘要》∶x治痢下白脓不止,用好面炒。上一味捣筛煮米粥,内面方寸匕。此 
疗泻百行,师不救者也。 
x《本草方》∶x古砖热烧之,主下部久患白痢脓泄下,以物裹上坐之。入秋小腹多冷者 
,亦用此古砖煮汁服之。 
x杨氏《产宝》∶x治赤白痢,用KT 麻子一两炒令香熟为末,以蜜浆下一盏,不过再服。 
x《千金翼方》∶x治赤白痢积年不瘥,饮调云母粉方寸匕,两服立效。 
x又方∶x用鸡子醋煮熟,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痢。 
x又方∶x用干姜急于火内烧黑,不可成灰,放瓷瓶中闭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x又方∶x治暴泻痢,百草霜末米饮调下二钱。 
x《斗门方》∶x治泻痢,用白石脂、干姜二物停捣,以百沸汤和面为稀糊,搜匀丸, 
如梧桐子大,暴干饮下三十丸。久痢不定,更加三十丸。霍乱者,浆水为使。 
x孙真人《备急方》∶x治久痢脐下痛,用吴茱萸一合,黑豆汤吞之效。 
x孟诜方∶x治赤白痢腹痛,用酸石榴一枚并子捣汁,顿服之。 
x张仲景云∶x治赤痢无问远近,小腹痛不可忍,出入无常,下重及痛闷,每发面青手足俱 
变者,黄连一两净,好胶一片手许大,蜡如弹子大,三味以水一升先煎胶令散,次下蜡又煎令 
散,即下连末搅和,分三服,须要热吃,冷即难吃,神效。 
x炙鸡散∶x治脾胃气虚,肠滑下痢,以黄雌鸡一只制如食法,以炭火炙之捶了,以盐醋刷 
之,又炙令极熟燥,空腹服之。 
x阿芙蓉∶x天方国传,治久痢不止及一切虚寒证候。打沟阴水种红罂粟花于畦上,勿令水 
头,至七八月间于花卸后三五日,其壳即罂粟壳,于午后壳上用大针刺开,外面青皮里面硬 
皮不动或三四处,次日早津出,用竹刀刮收入瓷器内阴干,每用小豆大一粒,空心温水化下, 
忌葱韭蒜浆水。如热渴,用蜜水解之。小儿黄米大一粒。虚寒者加后药,如阿芙蓉一钱。其药 
每味一钱,俱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温水下瓦雀脑、荜茇、丁香、胡椒、草果、 
附子(炮)、胡萝卜子、肉豆蔻(煨)。 

卷之三十六滞下门
医案
属性:丹溪治一人,饮水过多,腹膨胀,泻痢带白,用苍术、白术、滑石、浓朴、茯苓作汤, 
下保和丸而愈。 
一人病甚窘迫,正合承气证。予曰∶气口脉虚,形虽实而面黄白,必平昔过饱伤胃。 
遂以人参、白术、陈皮、芍药十余帖,三日后胃气稍完,与承气汤二帖而安。若不先补,虽愈 
未免困惫。 
一人久痢不愈,脉急促沉弦细弱,右为甚,下清涕有紫黑血丝。予曰∶此瘀血痢也。或 
问瘀血之因。予曰∶凡饱后疾走,或力叫号殴跌,多受疼痛,大怒不泄,补塞太过,火酒火肉, 
皆能致之。此人因非理受责故也。乃以乳香、没药、桃仁、滑石,佐以木香槟榔丸,米汤下 
百丸,再服大下秽物如烂鱼肠者二三升愈。 
一人面白脉弦数,独胃脉沉滑,因饮白酒作痢,下淡水脓血,腹痛小便不利,里急后重。 
以参、白术为君,甘草、滑石、木香、槟榔、苍术为佐,煎汤下保和丸二十丸,次日前证俱减, 
独小便不利,再服益元散数服 
而愈。 
一人患痢,腹微痛,所下褐色,后重并频,食减,或微热。脉弦涩似数而长,喜不浮大, 
神气不减。 
予曰∶此忧患所致,心血亏,脾气弱耳。以参、术为君,当归、陈皮为臣,川芎、芍药、 
茯苓、黄连为佐使而愈。 
一人年壮味浓,夏秋患痢腹大痛。或令单煮干姜与一帖,痛定,屡痛屡服屡定,八日服干 
姜二斤,脉弦而稍大似数。予曰∶必醉饱后吃寒凉太过,当作虚寒治之。因服干姜多,以四物 
加参、术、陈皮、酒红花、茯苓、桃仁,去地黄煎,入姜汁饮之,一月而安。 
一人年近五十,质弱多怒,暑月因大怒患痢,口渴自饮蜜水,病缓。数日后脉稍大不数。 
令以参术汤调益元散服之,痢减。数日后倦甚,发呃逆之甚。久下阴虚,令守前药,利尚未止, 
以炼蜜食之。众欲用姜附,予谓阴虚服之必死,待前药力到自愈。又四日呃止痢除。 
虞天民治一人,年五十,夏秋得痢疾月余,服药少愈,秽积已去,但食少,昼夜五六次 
如厕,兼脱肛,诸药不效。用池塘中鳖一个如法制用,生姜多加,再以米 作羹,入砂糖小块, 
不用盐酱,煮熟吃一二碗,三日不登厕,大肠自此实矣。此证因用凉药,脾肺俱虚,兹因用鳖 
以裨脾,姜辛以补肺,大肠亦实而收起也。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生气通天论曰∶夏伤于暑,秋为 疟。( ,老也,夏热已甚,秋阳复收,两热相攻, 
故为疟。) 
又曰∶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礼记·月令》曰∶孟秋行夏令,则民多疟疾。 
疟论篇 帝曰∶夫 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 
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帝曰∶何气使然? 
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