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帝曰∶何气使然? 
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 
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 
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冻饮料也。此皆得之夏伤 
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 
又云∶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间,与卫气并居。 
卫气者,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搏,内外相搏,是以日作。帝曰∶ 
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搏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 
以间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 
早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 
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 
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内, 
注于伏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 
气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 
乃作也。 
帝曰∶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 
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 
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 
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故风无 
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 
帝曰∶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则有时而休者何也?岐伯曰∶风气留 
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 
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 
小寒,藏于脉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 
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 
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 
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瘅,热极为之也。) 
帝曰∶夫疟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类。当此 
之时,良工不能止,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岐伯曰∶经言无刺 之热,无刺浑浑之 
脉,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 
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先寒栗也。阴气逆极, 
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盛,并于 
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病之发也,如火之热, 
不可当也。故曰∶方其盛时必毁;因事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 
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于阳,阳未并于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 
发,为其气逆也。 
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至极则阴 
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 
帝曰∶疟有一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邪与 
卫气客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 
或渴或不渴。 
帝曰∶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 
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藏?岐伯曰∶温疟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 
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 
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则热矣。衰则气 
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帝曰∶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 
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 
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名曰瘅疟。 
(治以青皮汤、白虎汤之类是也。)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巢氏病源》云∶此病生于岭南,带山岚之气,其状发寒热,休作有时,皆由山溪源岭温毒 
之气故也。其病重于伤暑之疟。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巢氏云∶凡疟久不瘥者,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疾虽暂间,小劳便发。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痰疟者,谓患人胸膈先有停痰结实,因成疟疾,即令人心下胀满,气逆烦呕也。 
严氏云∶《内经》谓疟生于风,又夏伤于暑,此四时之气也。或乘凉饮冷,当风卧湿,饥 
饱失时,致脾胃不和,痰积中脘,遂成此疾,所谓无痰不成疟。一日一发者易治,间日一发或 
二三日一发者难愈。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巢氏曰∶心病为疟者,令人心烦。其病欲饮清水,多寒少热。若人本来心性和雅,而急卒反 
于常伦;或言未竟便住,以手剔脚爪。此人必死,祸虽未及,呼曰行尸。此心病声之候也。虚 
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可治者,明而察之。 
肝病为疟者,令人色苍苍然,气息喘闷战掉,状如死者。若人本来少于悲恚,忽尔嗔怒,出 
言反常,乍宽乍急。言未竟,以手向眼,如有所思。若不即病,祸必至矣。此肝病声之证也。 
其人若虚,则为风寒所伤;若实,则为热气所损。阳则泻之,阴则补之。 
肺病为疟,乍来乍去,令人心寒,寒甚则发热善惊,如有所见。此肺疟证也。若人本来语 
声雄,忽尔不亮,拖气用力,方得出言,而反于常。人呼共语,直视不应。虽曰未病,势当不 
久。此则肺病声之候也。察观疾,表里相应,根据源审治,乃不失也。 
脾病为疟者,令人寒,腹中痛,肠中鸣,鸣已汗出。若其人本来少于喜怒,而忽反常, 
喜无度,正言鼻笑,不答于人。此是脾病声之候也。不盈句月,病必至也。 
肾病为疟者,令人凄凄然,腰脊痛而宛转,大便涩,自掉不定,手足寒。若人本来不喜不 
怒,忽然謇而好嗔怒,反于常性。此肾已伤,虽未发觉,是其候也。见人未言而前开口笑,还 
闭口不声,举手闸极腹。此肾病声之证。虚实表里,浮沉清浊,宜以察之,逐以治之。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陈无择云∶夫疟备三因,外则感四气,内则动七情,饮食肌饱,房室劳逸,皆能致之。经 
所谓夏伤暑,秋 疟者,此则因时而叙耳,不可专以此论。 
外所因证有寒疟,有温疟,有瘅疟,并同《素问》。有湿疟者,寒热身重,骨节烦疼, 
胀满自汗善呕。因汗 
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水。有牝疟者,寒多不热,但惨 振栗,病以时作。此则多感阴湿, 
阳不能制阴也。 
五种疟疾以外感风寒暑湿,与卫气相并而成。除瘅疟独热,温疟先热,牝疟无热外,诸疟 
皆先寒后热。 
内所因证,病者以蓄怒伤肝,气郁所致,名曰肝疟。以喜伤心,心气耗散所致,名曰心疟。 
以思伤脾,气郁涎结所致,名曰脾疟。以忧伤肺,肺气凝痰所致,名曰肺疟。以失志伤肾所致, 
名曰肾疟。所致之证同《素问》。此五种疟疾,以感气不和,郁洁痰饮所致。 
不内外因,有疫疟者,一岁之间,长幼相似。有鬼疟者,梦寐不祥,多生恐怖。有瘴疟者, 
乍热乍寒,乍有乍无,南方多病。有胃疟者,饮食饥饱,伤胃而成,世谓食疟。有劳疟者,经 
年不瘥,前后复发,微劳不任。亦有数年不瘥,结成症癖在腹胁,名曰老疟,亦曰疟母。以上 
证,各有方以治之。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机要》云∶经曰∶夏伤于暑,秋必 疟。伤之浅者近而暴,伤之重者远而缓。 疟者, 
久疟也。是知夏伤暑,气闭而不能发泄于外,邪气内行,至秋而为疟也。有中三阳者,有中三 
阴者,其证各殊也。在太阳经,谓之寒疟,治多汗之;在阳明,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在少阳 
经,谓之风疟,治多和之。此三阳受病,谓之暴疟,发在夏至后处暑前,此乃伤之浅者近而暴 
也。在阴经则不分三经,总谓之湿疟,当从太阴经论之,发在处暑后冬至前,此乃伤之重者远 
而缓,为 疟也。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子和云∶《内经》既以夏伤于暑而为疟,何世医皆以脾寒治之,用姜附雄黄之类?复有指为 
食疟,此又非也。岂知《内经》之论则不然,皆夏伤于暑,遇秋风寒而后发也。邪热浅则连日, 
邪热深则间日。并入于里则 
寒,并入于表则热。若此论,则了不相干于脾也。治平之时,其民夷静,虽用砒石、辰砂有毒 
之药,以热治热,亦能取效;扰攘之时,其民劳苦,内火与外火俱动,以热攻热,转为泻血 
吐血疮疡呕吐之疾,岂与夷静之人同治哉?予尝用张长沙汗吐下三法愈疟病极多,大忌错作脾寒 
治之。 
《玉机微义》云∶疟无脾寒及鬼食,皆是得之于暑,又谓治平与扰攘之时治疟不同,皆 
确论也。然食疟则世亦有之者。予观其用药,以白虎加人参汤、小柴胡、五苓散、桂苓甘露饮 
之类,则调之也。甚者咸欲承气、大柴胡汤下之。更不愈,以常山散吐之。悉是寒药降火之剂, 
盖以疟从火之化也。又有谓治 荛贫贱之人与富贵膏粱不同之论,固是,仍用温脾散辰砂劫 
药,贫贱之人岂与治平时人同欤?贫贱者脾胃虚寒,其可用劫剂欤?此上恐非出于子和之笔也。 
学人审之。 
或问∶俗以疟为脾寒何也?曰∶此亦有理。天地之间,唯昊楚闽广人患此至多,为阳气之所 
盛处。其地卑湿,长夏之时,人多患 疟霍乱泻痢,伤湿热也。本暑盛阳极,人伏阴在内, 
脾困体倦,腠理开发。或因纳凉于水阁木阴,及泉水澡浴,而微寒客于肌肉之间,经所谓遇夏气 
凄沧之小寒迫之是也。或劳役饥饱内伤,而即病作,故指肌肉属脾,发则多恶寒战栗,乃谓之脾 
寒尔。实由风寒湿暑之邪郁于腠理,夏时毛窍疏通而不为病,至秋气收敛之际,表邪不能发越, 
故进退不已,往来寒热,病势如凌虐人之状,所以名疟,即四时之伤寒,故十二经皆能为病。 
古方治法多兼于里,内伤取效,脾胃和而精气疏通,阴阳和解,诸邪悉散。此实非脾病也。 
但病气随经升降,其发早晏日次不等,《内经》具病例已详。后世以发表解肌温经散寒等法,亦 
未尝执于燥脾劫剂也。又曰∶既疟本夏伤暑为病,世有不服药饵,或人与符咒厌之亦止,何也? 
曰∶此夏时天地气交,百物生发,湿热熏蒸,诸虫吐毒之际,人因暑热汗出,神气虚散,感得时 
行不正之气为病,故与厌之亦止,若移精变气之谓也。然古人称疟不得为脾寒者,正恐人专于温 
脾之说,不明造化之源,而失病机气宜之要故也。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病机
属性:丹溪曰∶疟有暑有风有湿有痰有食积,久而发者为老疟,不已者为疟母。风暑之疟,多因 
夏月在风凉处歇,遂闭汗不能得泄,暑舍于内,故大法当汗之。疟而恶饮食者,必自饮食上 
得之,当用青皮汤之类是也。三日一发者,受病一年;间日一发者,受病半年;一日一发者,受 
病一月;连发二日住一日者,气血俱病,俗名脾寒,乃因名而速其实也。苟因饮食而得之, 
未必是寒,况其他乎?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脉候
属性:《要略》曰∶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而小紧者下之瘥,弦迟者宜温,弦紧者宜 
发汗针灸,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肺经》曰∶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疟脉弦大者吐之,不愈须再吐之。凡弦而大 
者为疟脉。若虚濡而数者非疟也,乃阴虚证耳。每日午后恶寒发热,至晓亦得微汗而解。此皆似 
疟而非疟。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治法
属性:疟疾多因风寒暑湿而得之,乃天之邪气所伤,当以汗解。故仲景河间悉用发表之药,但 
以寒热多少,分经络而治。 
傅氏云∶疟系外邪,当以汗解,或汗不得出,郁而成痰。宜养胃化痰发汗,邪气得出,自 
然和也。 
疟无汗,要有汗,发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扶正气为主,带散。(无汗,以升麻、 
葛根、川芎、苍术、柴胡之属;有汗,以当归、芍药、参、 、黄柏之属调之。)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治法
属性:凡疟数作之后,发散和解了,便宜截之。久则中气虚弱,邪愈深而难治。 

卷之三十七疟证门
治法
属性:疟疾多起于暑热风湿,未经发散,遽用常山、乌梅、丹、砒劫剂,轻者必重,重者必危。 
夫三日一作者,阴经受病也,作于子午卯酉,少阴疟也;作于寅申巳亥,厥阴疟也;作于辰戌丑 
未日,太阴疟也。疟得于暑,当汗而解。或因取凉太过,汗郁成痰。其初感也,弱者即病胃; 
气强者伏而不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