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游华胥氏之国,和悦何可云喻?大抵次早先去大便一次,其余遍次皆是痰涕恶物,亦有看是溏粪, 
用水搅之,尽系痰片,粘涎,或百中有一,稍稍腹痛腰背拘急者,盖有一种顽痰滞秘,里急后 
重,状如痢疾,片时即已。若其痰涎易下者,其为快利,不可胜言,顿然满口生津,百窍爽快。 
间有片时倦怠者,盖为病苦不安,一时为药所胜,体气 和,似醉初醒,如浴方出,如睡初起, 
则非虚倦也。此药并不洞泻元气,但能取痰积恶物,次第穿凿,而下腹中槽粕,并不相伤。非 
比神佑丸小胃丹之毒药 悍,多服必伤人也。服者当自知之。 
一切新久失志丧心,或癫或狂等证,每服百丸,人壮气盛能食。狂甚者一百二十丸,以效 
为度。 
一切中风瘫痪,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结者,每服八九十丸,壮实者加之。常服二三十丸, 
则无大便秘结之患,自然上清下润。 
一切阳证,风毒遍身,游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愈再加。 
一切无病之人,遍身筋骨平日疼痛不能名状者,每服七八十丸,未效加之,以效为度。 
一切头痛又非头风,牙痛或肿或痒,每服八十丸, 
一切噎气吞酸致于嗳逆膈气,及胸痞,腹中气块冲上,呕吐涎饮,状如翻胃者,每七八 
十丸,未效再服。 
一切心下怔忡如畏人捕,怵惕不安,阴阳关隔,变生怪证,每服七八十丸,甚者加之。 
一切新久痰气喘嗽,或呕吐痰沫,或痰结实热,或头运目眩,每服七八十丸。老人虚弱者, 
四五十丸,未效加服。 
一切急慢喉闭赤眼,每服八九十丸。腮颊肿硬,绕项结核,若瘰 之状,正宜服之。口糜舌 
烂咽喉生疮者,每以五六十丸,同蜜少许,一处嚼碎噙睡,徐徐咽下。些少口疮等证,只以二 
三十丸如前噙嚼二三夜即瘥。 
一切荏苒之疾,男子妇人之患非伤寒内外之证,或酒色吐血,或月水愆期,心烦志乱, 
或腹满胁痛,或背胀腰疼,耳聩鼻干,酸疼燥热,干呕恶心,诸般疼痛,百药不效,病者不能喻其状,方书未曾载其疾, 
医者难以别其证,并根据前法加减服之,无不全愈。 
(《拔萃》)x蠲饮枳实丸x 逐饮消痰,导滞清膈。 
枳实(炒) 半夏(制) 陈皮(去白) 黑牵牛(取头末。各三两) 
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御药》)x涤痰丸x 治三焦滞气,胸膈痞满,咳唾稠粘,面上赤热,肢体倦怠,不思饮食。此药下痰饮,消食 
快膈。 
木香(二钱) 槟榔 半夏(制) 三棱(各半两) 青皮 陈皮 枳壳(各三钱) 大黄(一两) 黑牵牛(二 
两炒) 
上为细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远姜汤下。 
x开结枳实丸x 宣导滞气,消化痰饮。专治呕逆恶心,宿酲不醒,宿物停滞,两胁膨胀,咽嗌不利,上气咳嗽等 
疾。 
枳实(炒) 白术(炒) 半夏(制) 南星(制) 白矾(枯) 苦葶苈(炒) 青皮 大黄(各五钱) 木香 
(三钱) 黑丑(头末,二两) 大皂角(炙去皮弦) 旋复花(各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妇人干呕,嗝气满闷,或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姜葱汤下。 
(子和)x 川丸x(即 川散) 治一切痰饮,十种水胀。 
甘遂(面包煨) 芒硝(各二钱) 郁李仁(一钱) 大黄(三钱) 牵牛末(二钱) 
上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 
(《圣惠》)x舟车丸x 治五饮痰积肿胀。 
甘遂 大戟(醋炒) 芫花(醋炒。各一两) 大黄(二两)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去白。各五钱) 
牵牛(头末,四两) 轻粉(一钱) 
上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温水下,以利为度。 
(《医林》)x乌巴丸x 治胸膈久为顽痰所害,积成痰气,面目清白色,肿浮,不思食,遍身痛,夜间气壅不得睡, 
往来寒热,手足冷痛,不得转侧。屡用南星、半夏、黑锡、灵砂坠之不下,取之不出。此是顽痰坚 
滞,宜此药。 
利下顽痰如鱼脑则愈,未利再服。 
乌梅肉(二两) 巴豆(五粒,研去油) 
上用水两碗,砂铫内将乌梅肉煮烂,候水稍干入巴豆,将竹片搅,候如稠糊,取出捣烂, 
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九丸、十丸、十一丸或十五丸,姜汤下,不拘时。 
(《玉机》)x透罗丹x 治痰实咳嗽,胸膈不利。 
皂角(酥炙去皮弦,一两) 黑丑(微炒) 半夏 大黄(各一两) 巴豆(去油另研) 
杏仁(去皮尖炒。各一钱) 
上为细末,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下。 
(《医林》)x坠痰丸x 治痰饮风痰等证。 
黑丑(头未,二两) 枳实 枳壳(半两) 白矾(枯) 朴硝(风化) 猪牙皂角(各三钱。炒) 
上为细末,萝卜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平旦时服,初下粪,次下痰。 
(《瑞竹》)x神仙坠痰丸x 
大皂角(炙去皮弦子,一两六钱) 白矾(一两二钱) 黑丑(取头末,四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医林》)x破痰丸x 治痰饮心腹痛立效。 
荜茇 胡椒 丁香 木香 砂仁 蝎梢 乌梅肉 青皮 巴豆(去壳。各等分) 
上以青皮同巴豆入浆水内浸一宿,次日同炒,青皮焦,去豆为末,水浸乌梅肉,汤炮蒸饼, 
碾和成膏,入药和匀,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不拘时,姜汤下。 
(《秘方》)x沉香和中丸x 治一切痰气壅盛。 
陈皮 青皮 枳壳 黄芩(各一两) 木香 礞石(制。各半两) 大黄 黑丑(头末。各一两二钱) 
槟榔(一两) 沉香(二钱) 滑石(二两)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茶清下。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药方
属性:x《御药方》∶x治胸中有痰瘀癖者,白矾一两,水二升,煮一升,入蜜一合更煮少时,温 
服。须臾即吐,如未吐再饮熟水一盏,吐痰为效。 
x一方∶x治膈壅风痰,以半夏洗净为末,姜汁和为饼子,湿纸包煨,熟水二盏,饼子一块 
弹子大,入盐五分,煎一盏,食远温服。 
x一方∶x治痰涎隔塞,以槟榔为末,每服食后白汤调下二钱。 
x一方∶x治痰饮流注疼痛,以大半夏二两,洗净为末,风化硝一两,姜汁打糊丸,梧桐 
子大。姜汤下十五丸,痛在上临卧服,在下空心服。 
x《千金翼方》∶x治痰饮吐水,用赤石脂一斤为细末,每服方寸匕,酒饮任下,渐加至三 
匕,服尽终身不吐痰水,又不下痢。按∶《本草》赤石脂补五脏,令人肥健。有人痰饮吐 
清汁,诸药不效,用此遂愈。 
x一方∶x治顽痰不化,以石青一两,石绿半两,俱水飞末,曲糊丸,梧桐子大。空心白 
汤下四十丸,五日十日一服,轻者半月一服。 
x一方∶x治冷痰寒饮恶心,用荜茇一两为末,食前用清米饮调下五分。 
x《胜金方》∶x治风痰,白僵蚕七条细研,以姜汁一匙,温水调灌。 
x又方∶x治风痰,萝卜子末温水调一匙,良久吐涎沫愈。 
x一方∶x消痰润燥,以贝母为末,和砂糖为丸,龙眼大,嚼下能止嗽。 
x《经验方》∶x治胸膈气滞,烦闷,痰饮不利,头目不清,生南星刮去皮,半夏汤泡 
七次,各五两为末,以姜汁和 
为饼,以楮叶盖之,今发黄色,晒干,须五六月内做,合时用香附子一两,制如常法,以成曲 
二两共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 
x一方∶x治痰饮上气,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头目昏眩,吴茱萸泡,焙干,白茯苓等分 
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远熟水下。 
x一方∶x治风痰食不消化,大便秘涩,诃子三枚,捣调酒服三五度,良。 
x一方∶x治风痰用郁金一分,藜芦十分为末,每服一字用温浆水一盏,先以少浆水调下, 
余水漱口,都服便食物压之。 
x一方∶x治痰晕用白矾枯为末,姜汤调下,吐之即愈。 
x一方回生丹∶x治痰厥气绝,心头温者,取古塔上陈锻石一合,水一盏,煎滚去水,再用清 
水一盏,煎极滚澄清,凿口灌之,痰下自苏。 
x一方化痰丸∶x用天络丝,(即丝瓜也。)通条烧存性为细末,枣肉为丸,弹子大。每 
服一丸,好酒化下,立可化痰。 
x一方∶x治风痰壅塞,大便秘滞,用蜣螂大者一枚,小者一对,新瓦上烙干存性为末, 
好酒调下。不能饮酒者,以滚水各半服,大便即通,其效如神。蜣螂名推粪虫,以其性能推粪 
下行通塞故也。 
x一方∶x治痰饮奇效,以瓦楞子壳,即海蚶子,不拘多少,炭火 研末,候栝蒌黄熟时, 
正捣和瓦粉作饼子,晒干为末,用蜜汤调一钱,或入诸药为丸,其效过于海粉多矣。 
x造蛤粉法∶x此可代海粉用,能化酒痰顽痰。有谓此粉即海粉,非也。泰州紫口蛤蜊, 
以炭火 成粉,候栝蒌熟时,同粉捣烂作饼子,竹囊悬风处阴干,次年听用。入丸药为极细末, 
入煎药为咀。 

卷之四十三痰饮门
药方
属性:左右侧卧,不息十通,治痰饮不消。右边饮积左侧卧,左边饮积右侧卧。又有不消, 
气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饮也。 

卷之四十四咳嗽门
病机
属性:咳论篇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 
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 
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 
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邪,乘夏则心先受邪,乘至阴则脾先受邪,乘冬则肾先受邪。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 
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 
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 
之,胃咳之状, 
咳则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 
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 
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厌。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帝曰∶治之奈何?曰∶治脏者治其俞, 
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生气通天论曰∶秋伤于湿,上逆而咳。 
阴阳应象篇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五脏生成篇曰∶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诊要经终篇曰∶春刺秋分,筋挛气逆,烦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 
示从容篇曰∶咳嗽烦冤者,肾气之逆也。 
《内经》有以咳言者,有以咳嗽言者,如秋伤湿二篇,一篇只咳字,一篇有嗽字,子 
和谓此则知咳即嗽也明矣。《玉机》分为阴阳气血,亦过凿矣。洁古《机要》云∶咳乃无痰 
有声,嗽乃有痰无声,咳兼嗽乃有声有痰,此为咳嗽之少别,然则字义倒说为戾耳。 

卷之四十四咳嗽门
病机
属性:柏斋何氏曰∶《机要》所论咳嗽二证,盖倒说也。肺为气主而声出焉,肺伤寒饮,郁而为 
痰,声欲上出,为痰所隔,故相攻而作声,痰出声乃通利,斯谓之咳。外感风寒,肺管为寒气所 
束,声出不利,故亦相攻作声,然无物也,斯谓之嗽。咳字从亥,亥者有形之物也,故果核草 
皆从亥,亥复有隔阂之义。嗽字从束从吹。此古人制字之妙,乃二证之所以分也。观此则《机要》之说,诚倒置欤! 

卷之四十四咳嗽门
病机
属性:《巢氏病源》曰∶《千金》叙十咳之异,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二曰寒咳, 
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三曰支咳,心下坚满,咳则引痛, 
其脉反逆是也。四曰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六曰脾咳, 
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是也。七曰肺咳,咳而引头项而唾涎沫是也。八曰肾咳,咳则耳聋 
无所闻,引腰脐中是也。九曰胆咳,咳而引头痛口苦是也。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 

卷之四十四咳嗽门
病机
属性:张子和曰∶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指寒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 
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后人执是言,断以 
嗽为寒,更不参较他篇,岂知六气皆能为咳。经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岁火太过,炎暑 
流行,肺金受邪,民病咳嗽;岁木不及,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病咳而鼽;从革之纪,金不及 
也,其病嚏咳;坚成之纪,金太过也,上征与正商同,其病咳;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金上 
从,嗽嚏衄;少阴司天,火淫所胜,咳嚏血烦心;少阳司天,天气热郁于上,咳逆呕吐;少阴 
司天,热气生于上,清气生于下,寒热凌反而生于中,民病咳喘;少阴之复,燠热内作,气动于 
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则入肺,咳而鼻渊。苦此之烦,皆生于火与热也。厥阴司天,客胜 
则耳鸣掉眩,甚则咳。若此之类,乃生于风。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咳唾则有血;太阴之复, 
湿变乃举,饮发于中,咳喘有声。若此之类,乃生于湿。金郁之发,民病咳逆,心胁痛;岁金 
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咳喘逆,逆甚则 
呕血;阳明司天,金火合德,民病咳嗌塞;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嗌塞而咳;阳明之复,清气大 
举,咳哕烦心。若此之类,皆生于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