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主耶?是但见脉经盈虚而为信,亦不知其谁之所召遣尔。 
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血气之未应针,伏如横弩之安静,其应针也,则起如机发之迅速。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浅深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无营于众物。 
x离合真邪篇x 岐伯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 
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 
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 
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 
卒然逢之,早遏其路。曰∶候气奈何?曰∶夫邪去络入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 
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 
冲,谓应水刻数之平气也。《灵枢经》曰∶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 
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然气在太阳,则太阳独盛;气在少阳,则 
少阳独盛。夫见独盛者,便谓邪来,以针泻之,则反伤其真气,故下文云云。 
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故曰候邪不审,大气已过,泻之 
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不可挂以发者,待邪 
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知其不可取如 
扣椎,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 
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 
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 
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候吸引针,大气不泄,补之为义,断可知矣。推阖其门以下,乃解上文三句义也。大气谓 
大经之气,流行营卫者也。 
x调经篇x 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而利其户。针与气俱出, 
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而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 
乃屈。补虚者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孔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 
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x离合真邪篇x 帝曰∶补泻奈何?岐伯对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 
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刺出其血,其病立已。 
去血,须视血盛而邪拥甚,故刺去其血而立已。 
x针解篇x 岐伯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 
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盛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 
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 
按之。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更改也。浅深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远近如一者,浅深其候等也。 
x刺志论篇x 曰∶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入实者,右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右手持针,左手捻穴,故实者右手开针空以泻之;虚者左手开针空以补之。 
x三部九候篇x 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 
有血留正,剌而去之。《灵枢》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是以知 
孙络则络之别支而横者也。 
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 
奇谓奇缪不偶之气,而与脉经缪处也,故缪刺。缪剌者剌络脉,左取右,右取左也。 
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 
x通评虚实篇x 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塞者,用 
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 
x诊要经终篇x 曰∶凡刺胸腹,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其动为噫。中肝者五日死,其 
动为语。中脾者十日死,其动为吞。中肾者二日死,其动为嚏。中肺者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胆 
者一日半死,其动为呕。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 
所谓从者,鬲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HT 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 
复刺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x刺禁论x 岐伯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 
脾谓之使,胃为之 
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父母,心肺阴阳是也。)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 上中大脉,血出不止者死。(跗为足跗,大脉动而不止者,乃胃之大经。)刺面中溜脉, 
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出血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 
为肿。刺 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伏。(如伏鼠也。)刺脊间中髓, 
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逆咳。刺手鱼腹内陷,为肿。无 
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 
无刺大惊人。 
《灵枢经》云∶新内无刺,已剌无内;大怒无剌,已刺无怒;大劳无剌,已剌勿劳;大醉无 
刺,已刺勿醉;大饱无刺,已刺勿饱;大饥无剌,已剌勿饥;大渴无刺,已刺勿渴;大惊大恐, 
必定其气,乃刺之也。 
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髓出液,为跛。刺臂大 
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 
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 
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 
刺肠内陷,为肿。刺匡目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x调经论篇x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 
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 
合之?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 
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 
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 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跷为上;身形有痛,九候 
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 
其九候,针道备矣。 
x离合真邪篇x 帝曰∶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奈何?岐伯对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 
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 
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调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太 
过且至,工不能禁也。 
禁,禁止也。然候邪之处,尚未能知,复能禁止其候气耶?虽有太过之邪,至于其经, 
工亦不能用针以禁绝也。 
诛伐无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 
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着。绝人长命,予人夭殃,不知三部九候, 
故不能久长。 
三部,言人身中之有上中下三部,经队由之,故察候存亡,悉由于是。部各有三候,如上 
部天,两额之动脉以应手也,足少阳脉气所行。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在鼻孔下两旁动脉应手, 
近巨 之分,足阳明脉气所行。上部人,在前耳动脉应手少阳脉气所行。中部天,在掌后寸口经 
渠动脉。中部地,在阳明合谷之分动脉。中部人,在少阳神门之分动脉。下部天,足厥阴羊矢下 
一寸半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动脉应手;女子取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下部地,足少阴太 
溪之分动脉。下部人,足太阴在鱼腹上,起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动脉。下部巩足单衣沉取乃 
得至。如候胃气者,当取足上冲阳之分动脉应手。此二部中之三部也。 

卷之二内经要旨(下)
骨空篇第十二
属性:x骨空论x 髓空在脑后五分,颅际锐骨之下。(即风府穴是也。)一在断基下,一在项 
下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数髓空在面侠鼻,或骨空在口下 
当两肩。两膊骨空,在膊中之阳。臂骨空在 
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空在 
毛中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骨无空。 
此言人身骨节有空,则髓有孔。若骨无空,体亦无孔,何以渗凑精微而相滋养者也?凡灸 
关节,多用此空。 

卷之三翼医通考(上)
大明会典医政官制
属性:国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监,又改太医院,设院使、同知及典簿等官职,专诊视疾病、 
修合药饵等事。洪武十四年定为五品等衙门,更设太医院令、丞、吏目及御医,始根据文职授散官。 
二十二年复改院令为院使,丞为院判。其属置惠民药局,又于本衙门置生药库,各设大使副使。 

卷之三翼医通考(上)
大明会典医政官制
属性:凡本院习业分十三科,自御医以下,与医土医生各专一科。 
凡本院院使、院判、御医,日于内府御药局分两班轮直供事。 
凡医士俱以父祖世业代补,或令在外访保医官、医士以充,其精通医术者,本院奏进御药局供事。 
凡收受四方进贡及诸蓄上用药品,俱于内府收掌供用。药饵国初令医官就内局修制。本院官 
诊视御脉,御医参看校同,会内臣就内局合药,将药贴连名封记,具本开泻本方药性、治证之法 
于日用之下,医官、内臣书名以进,置簿历,用中书省印合缝进药。奏本既具,随即附簿,年月 
下书名,内臣收掌,以凭稽考。烹调御药,本院官与内臣监视,每二服合为一服,候熟分为二器, 
其一器御医先尝,次院判,次内臣,其一器进御。 
凡各王府差人请医视疾,本院奉旨差官或医士往视。若文武大臣及外夷酋长有疾,亦奉旨往 
视,其治疗可否,皆具本覆奏。或军中缺医,亦凭总兵巡抚官奏请拨用。 
凡医家子弟,旧例选入本院教习医术,弘治五年奏复行之,推堪任教师者二三人教习。每季 
考试,三年或五年堂上官一员同医官二员考试,通晓本科者收充医士,食粮当差;未通晓者听令 
习学一年再试,三试不中者黜之。若五年考试成材多,其教师奏请量加升授。 
凡医士医生,洪武间各有额数,其后增减不一,俱于本院修合药饵。若医官医士仍差委各处用药。 
东直房(医士三十六名)安乐堂(医官三员医士三十六名)司礼监(医士二名)书堂(医士六 
名)干明门(医士三名)浣衣局(医士二名)天寿山(医士二名)松林灵台(医士三名)团营(医 
官一员医士十二名)五军营(医士三名)三千营(医士四名)锦衣卫(医士三名)神机营(医官一 
员,医士四名)府军前卫(医士三名)惠民局(医士三名)会同馆(医士三名)大慈恩寺(医士 
三名)宣府(医士一名)紫荆关(医士二名)居庸关(医士一名)龙门千户所(医士一名)万全 
右卫(医士一名)怀来卫(医士一名)山海关(医士一名)广宁卫(医士二名)寺子峪(医士一 
名)开原(医士一名)永宁卫(医士一名)独石(医士一名)倒马关(医士一名)白羊口(医士一名) 
凡医士食粮月支七斗,医生月支四斗,医官先年月支二石,弘治间照医士例止支七斗。 
凡各王府缺良医,从本院推举医士,送吏部选用。 
凡本院取充医役者,洪武以来例免原籍民差。弘治二年令御药局供事者免二丁,本院应役者免一丁。 
凡医官生理残障,及年七十以上不堪应役者放免。 
凡天下岁办药材,俱于出产地方派纳,永乐以后,例共五万五千四百七十四斤。成化以来, 
其数渐增,今共计一十六万三千五百五十七斤有零,蜈蚣、蛇六十四条,蛤蚧、天雄二十一对, 
虫蛀木瓜二十个。 
【浙江布政司】三万一千八百五十一斤七两,金箔一百八贴,银箔七十二贴。 
【江西布政司】七千五百五十六斤一十二两。 
【湖广布政司】四千八百四十九斤七两七钱二分六厘,白花蛇九条,乌蛇十条。 
【福建布政司】二千七百六十五斤一两九钱一分。 
【四川布政司】一万六千四百二十斤八两,天雄四对。 
【广东布政司】九千九百二十九斤三两四钱,蛤蚧一十七对。 
【广西布政司】九千七百二十三斤一十两。 
【山西布政司】八千九百五十五斤四钱五分。 
【山东布政司】八千七百三十八斤六两。 
【河南布政司】八千六百四十九斤四两。 
【陕西布政司】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四斤七两。 
【辽东都司】八百斤。 
【应天府】三千六百五十八斤八两。 
【镇江府】三千七百一十七斤六两六钱,赤头蜈蚣四十五条。 
【苏州府】一万八千七十九斤三两。 
【松江府】一千四百四十斤。 
【徽州府】九百四十九斤八两。 
【宁国府】四千九百九十四斤一十两二钱,乌烂虫蛀下木瓜二十个。 
【太平府】一百八十一斤七两六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