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春升之际,下无根本,阳气轻浮,必有温热之病。夫夏月火土之旺,冬月火气之伏,此论一年 
之虚耳。若上弦前、下弦后、月廓月空,亦为一月之虚,大风大雾、虹霓飞电、暴寒暴热、日月 
薄蚀、忧愁忿怒、惊恐悲哀、醉饱劳倦、谋虑勤动,又皆为一日之虚。若病患初退,疮痍正作, 
尤不止于一日之虚。今人多有春末夏初,患头痛脚软,食少体热,仲景谓春夏剧,秋冬瘥,而脉 
弦大者,正世俗所谓注夏病。若犯此四者之虚,似难免此。夫当壮年便有老态,仰事俯育,一切 
隳坏。予言至此,深可 
惊惧。古人谓不见所欲,使心不乱。夫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 
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善摄生者,于此五个月出居于外,苟值一月之虚,亦惟暂远 
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期无负敬身之教,幸甚。 

卷之三翼医通考(上)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论
属性:邪气各有所属也,当穷其要于前;治法各有所归也,当防其差于后。盖治病之要,以穷其所 
属为先。苟不知法之所归,未免于无差尔。是故疾病之生,不胜其众,要其所属,不出乎五运六 
气而已。诚能于此审察而得其机要,然后为之治,又必使之各应于运气之宜,而不至有一毫差误 
之失。若然,则治病求属之道,庶乎其无愧矣。至真要大论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意蕴诸此。 
尝谓医道有一言可以尽其要者,运气是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二气,各分三品,谓之三 
阴三阳。然天非纯阳,而亦有三阴;地非纯阴,而亦有三阳。故天地上下,各有风热火湿燥寒之 
六气。其斡旋运动乎两间者,而又有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人生其中,脏腑气穴亦与天地相为流通。 
是知众疾之作,而所属之机无出乎是也。然而医之为治,当何如哉?惟当察乎此,使勿失其宜而后可。 
若夫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疮痒,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 郁,皆属肺 
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此病机属于五运者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诸躁扰狂越,皆属于火;诸 强直,皆属于湿;诸涩枯涸,皆属于燥;诸病水液,皆属于寒。此 
病机属于六气者也。 
夫惟病机之察,虽曰既审;而治病之施,亦不可不详。故必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 
微之际。有无 
之殊者,求之于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为汗吐下,投其所当投;寒热 
温凉,用其所当用;或逆之以制其微,或从之以导其甚;上焉以远司气之犯,中焉以辨岁运之化, 
下焉以审南北之宜。使大小适中,先后合度,以是为治,又岂有差殊乖乱之失邪? 
又考之《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草》曰∶欲疗者,先察病机。此审病机之意也。六 
元正纪大论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皆无失气宜之意 
也。故《素问》《灵枢》之经未尝不以气运为言,既曰先立其言,以明其气,复有以戒之曰∶治 
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既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谆 
谆然若有不能自已者,是岂圣人私忧过计哉?以医道之要悉在乎此也。观乎《原病式》一书,比 
类物象,深明乎气运造化之妙,其于病机气宜之理,不可以有加矣。 

卷之三翼医通考(上)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论
属性: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 
病邪之逆顺,不可得也。为工者深烛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黄赤白黑,以合于五脏之脉,穷其应 
与不应;切其五脉,急大缓涩沉,以合其五脏之色顺与不顺。诚能察其精微之色,诊其微妙之脉, 
内外相参而治之,则万举万全之功,可坐而致矣。《素问》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其意如此。 
原夫道之一气,判而为阴阳,散而为五行,而人之所禀皆备焉。夫五脉者,人之真,行血气 
通阴阳以荣于身;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合四时以彰于面。惟其察色按脉而不偏废,然后察病 
之机,断之以寒热,归之以 
脏腑,随证而疗之,而获全济之效者,本于能合色脉而已。假令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脉微弦而急, 
所以为生;若浮涩而短,色见如草滋者,岂能生乎?心色如鸡冠之赤,其脉浮大而散,所以为顺; 
若沉濡而滑,色见如 血者,岂能顺乎?脾色如蟹腹之黄,其脉当中缓而大,所以为从;若微弦 
而急,色见如枳实者,岂能从乎?肺色如豕膏之白,其脉当浮涩而短,所以为吉;若浮大而散, 
色见如枯骨者,岂能吉乎?以至肾色见如乌羽之黑,其脉沉濡而滑,所以为生;或脉来缓而大, 
色见如 者死。死生之理,夫惟诊视相参。既以如此,则药证相对,厥疾弗瘳者,未之有也。 
抑尝论之,容色所见,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脉息所动,寸关尺中,皆有其位。左颊者,肝 
之部,以合左手关位,肝胆之分;应于风木,为初之气。额为心之部,以合于左手寸部,心主之 
分;应于君火,为二之气。鼻为脾之部,合于右手关脉,脾胃之分;应于湿土,为四之气。右颊, 
肺之部,合于右手寸口,肺与大肠之分;应于燥金,为五之气。颐为肾之部,以合于左手尺中, 
肾与膀胱之分;应于寒水,为终之气。至于相火为三之气,应于右手,命门三焦之分也。 
若夫阴阳五行相生相胜之理,当以合之于色脉而推之也。是故脉要精微论曰∶色合五行,脉 
合阴阳。十三难曰∶色之与脉,当参相应。然而治病万全之功,苟非合于色脉者,莫能知也。五 
藏生成篇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夫脉之大小滑涩沉浮,可以指别,五色微诊,可以目察, 
继之以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谓夫赤脉之至也喘而坚,白脉之至也喘而浮,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 
弹,黄脉之至也大而虚,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此先言五色,次言五脉,欲后之学人望而切之以 
相合也。厥后扁鹊明乎此,述之曰∶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深得《内经》之理也。 
下迨后世,有立方者,命之曰神巧万全,厥有旨哉! 

卷之三翼医通考(上)
泻南方补北方论
属性: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 
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 
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 
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 
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余每读至此,未尝 
不叹夫越人之得经旨也,而悼夫后人之失经旨也。 
先哲有言,凡读书不可先看注解,且将经文反复而详味之,待自家有新意,却以注解参校, 
庶乎经意昭然,而不为他说所蔽。若先看注解,则被其说横吾胸中,自家竟无新意矣。余平生佩 
服此训,所益甚多。且如《难经》此篇,其言周备纯正,足以为万世法。后人纷纷之论,其可凭乎? 
夫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此常道也;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亦常道也。人皆知之。今肝 
实肺虚,乃不泻肺而泻心,此则人亦知之。至不补肺补脾,而补肾,此则人不能知,惟越人知之 
耳。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以常情观之,则曰∶心火实,致肝木亦实,此子能令母实也; 
脾土虚,致肺金亦虚,此母能令子虚也。心火实,固由自旺;脾土虚,乃由肝木制之。法当泻心 
补脾,则肝肺皆平矣。越人则不然。其子能令母实,子谓火,母谓木,固与常情无异;其母能令 
子虚,母谓水,子谓木,则与常情不同矣。故曰∶水者,木之母也。子能令母实一句,言病因也; 
母能令子虚一句,言治法也。其意盖曰∶火为木之子,子助其母,使之过分而为病矣。今将何以 
处之?惟有补水泻火之治而已。 
夫补水者何谓也?盖水为木之母,若补水之虚,使力可胜火,火势退而木势亦退。此则母能虚子之义,所 
谓不治之治也。(此虚字与精气夺则虚之不同,彼虚谓耗其真而致虚,此虚谓抑其过而致虚之也。) 
若曰不然,则母能令子虚一句,将归之于脾肺乎?既归于脾肺,今何不补脾乎?夫五行之道,其 
所畏者畏所克耳。今火太旺,水太亏,火何畏乎?惟其无畏,故愈旺而莫能制。苟非滋水以求胜 
之,孰能胜之?水胜火三字,此越人寓意处,当细观之,勿轻忽也。虽泻火补水并言,然其要又 
在于补水耳。后人乃曰∶独泻火而不用补水。又曰∶泻火则是补水。得不大违越人与经之意乎? 
若果不用补水,经必不言补北方,越人必不言补水矣。虽然,水不虚,而火独暴旺者,固不必补 
水亦可也。若先因水虚而致火旺者,不补水可乎?水虚火旺而不补水,则药至而暂息,药过而复 
作,将积年累月无有穷已,安能绝其根哉?虽苦寒之药,通为抑阳扶阴,不过泻火邪而已,终非 
肾脏本药,不能以滋养北方之真阴也。欲益其阴,非地黄、黄柏之属不可也。且夫肝之实也,其 
因有二∶心助肝,肝实之一因也;肺不能制肝,肝实之二因也。肺之虚也,其因亦有二∶心克肺, 
肺虚之一因也;脾受肝克,而不能生肺,肺虚之二因也。今补水而泻火,火退则木气削,又金不 
受克而制木,东方不实矣。金气得平,又土不受克而生金,西方不虚矣。若以虚则补母言之,肺 
虚则当补脾,岂知肝势正盛,克土之深,虽曰补脾,安能敌其正盛之势哉?纵使土能生金,金受 
火克,亦所得不偿所失。此所以不补土而补水也。 
或疑木旺补水,恐水生木而木愈旺,故闻独泻火不补水之论,欣然而从之。殊不知木已旺矣, 
何待生乎?况水之虚,虽峻补尚不能复其本气,安有余力生木哉?若能生木,则能胜火矣。或又 
谓∶补水者,欲其不食于母也,不食于母,则金气还矣。岂知火克金,土不能生金,金之虚已极, 
尚不能自给,水虽欲食之,何所给乎?若如此,则金虚不由于火之克。土之不生而由于水之食耳, 
岂理也哉?纵水不食金,金亦未必能复常也。金不得平木一句,多一不字。所以泻火补水者,正 
欲使余得平木也,不字当删去。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虚指肺 
虚而言也,泻火补水,使金得平木,正所谓能治其虚。不补土,不补金,乃泻火补水,使金自平, 
此法之巧而妙者。苟不能晓此法,而不能治此虚,则不须问其他,必是无能之人矣。故曰∶不能 
治其虚,何问其余?若夫上文所谓金木水火土更相平之义,不劳解而自明,兹故弗具也。夫越人, 
亚圣也,论至于此,敢不敛衽?但恨说者之 蚀之,故辨。 

卷之三翼医通考(上)
积热沉寒论
属性:人之所借以生者,气也。气者何?阴阳是也。夫阴与阳可以和而平,可以乖而否,善摄与否, 
吉凶于是乎歧之。夫惟摄之不能以皆善也,故偏寒偏热之病,始莫逃于乖否之余矣。虽然,寒也, 
热也,苟未至于甚,粗工为之而不难。设热积而寒沉,良工犹弗能以为计,况其下乎?奈之何俗 
尚颛蒙,恪恃方药,愈投愈盛,迷不知反。岂知端本澄源,中含至理,执其枢要,众妙俱呈。 
且以积热言之,始而凉和,次而寒取;寒取不愈,则因热而从之;从之不愈,则技穷矣,由 
是苦寒烦岁而弗停。又以沉寒言之,始而温和,次而热取;热聚不愈,则因寒而从之;从之不愈, 
则技穷矣,由是辛热比年而弗止。嗟夫!寒凉益深,而积热弥炽;辛热太过,而沉寒愈滋。苟非 
大圣慈仁,明垂枢要,生也孰从而全之?经曰∶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 
其属也。属也者,其枢要之所存乎?斯旨也,王太仆知之,故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 
主,以制阳光。又曰∶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 
阴,热之犹可。吁!混乎万言千语之间,殆犹和璧之在璞也。其宝久湮,岂过焉 
者石之而弗凿乎?余僭得而推衍之。 
夫偏寒偏热之病,其免者固千百之一二,而积热沉寒,亦恐未至于数见也。然而数见者,得 
非粗工不知求属之道,不能防微杜渐,遂至滋蔓难图以成之欤?夫寒之而热者,徒知以寒治热, 
而不知热之不衰者,由乎真水之不足也;热之而寒者,徒知以热治寒,而不知寒之不衰者,由乎 
真火之不足也。不知真水火不足,泛以寒热药治之,非惟脏腑习熟,药反见化于其病,而有者弗 
去,无者反至矣。故取之阴,所以益肾水之不足,而使其制夫心火之有余;取之阳,所以益心火 
之不足,而使其胜夫肾水之有余也。其,指水火也。属,犹主也,谓心肾也。求其属者,言水火 
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火之源者,阳气之根,即心是也;水之主者,阴气之根,即肾是也。非 
谓火为心而原为肝,水为肾而主为肺也。寒亦益心,热亦强肾。此王太仆达至理于规矩准绳之外, 
而非迂士曲生之可以 及矣。彼迂士曲生不明真水火于寒热之病,有必制必胜之道,但谓药未胜 
病,久远期之。是以恪守方药,愈投愈盛,卒至殒灭而莫之悟。呜呼,甚矣!余见积热沉寒之治, 
每蹈于覆辙也,因表而出之以劝。 

卷之三翼医通考(上)
春宣论
属性:春,蠢也,阳气升净,草木萌芽,蠢然而动。前哲谓春时人气在头,有病宜吐。又曰∶伤寒 
大法,春宜吐。宣之为言扬也,谓吐之法自上出也。今之世俗往往有疮痍者,有膈满者,有虫积 
者,以为不于春时宣泻以毒药不可愈也。医者遂用牵牛、巴豆、大黄、枳壳、防风辈为丸,名之 
曰春宣丸,于二月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