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阴也,故偶方宜汗不宜下。 
复方之说,有一方、二方、三方相合之复方,如桂枝越脾一方,如调胃承气汤方,芒硝、甘 
草、大黄外参以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以为凉膈散是。本方之外,别加余味者皆是也。有 
分两均剂之复方,如胃风汤各等分是也。以《内经》考之,其奇偶四,则反以味数奇者为奇方, 
味数偶者为偶方。下复云∶汗者,不可以奇;下者,不可以偶。及观仲景之制方,桂枝汤汗药 
也,反以三味为奇;大承气汤下药,下反以四味为偶,何也? 
岂临事制宜,复有增损者乎!考其大旨,王太仆所谓汗药如不以偶,则气不足以外发;下药 
如不以奇,则药毒攻而致过。必如此言,是奇则单行,偶则并行之谓也。何者?下本易行, 
故宜单;汗或难出,故宜并。盖单行则力孤而微,并行则力齐而大,此王太仆之意也。然太仆 
又以奇方为古之单方,偶为复方,此又七方之中已有偶,又有复,何也?岂非偶方者二方相合 
之属也,复方者二方、四方相合之方欤?不然,何以偶方之外,又有复方者欤?此复字非重复 
之复,乃反复之复,何以言之?盖内经既言奇偶之方,不言又有重复之方,惟云奇之不去,则偶 
之是为重方,重方者即复方也。下又云∶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 
病也。由是言之,复之为方反复,亦不远《内经》之意也。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十齐
属性:【宣】 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郁而不散,宜宣剂以散之。俚之人皆以宣为泻剂,抑 
不知十剂之中已有通剂。举世皆曰∶春宜宣,以为下夺之药,抑不知仲景曰∶大法春宜吐,以春 
病则人病在头故也。况十剂之中独不见吐剂,岂非宣剂则所谓吐剂者乎?《内经》曰∶其高者,因 
而越之,即宣者升而上之也。以君召臣曰宣,义或同。伤寒邪气在上,宜瓜蒂散。头痛,葱根 
豆豉汤。伤寒懊 ,宜栀子豉汤。精神昏愦,宜栀子浓朴汤。自瓜蒂而下皆涌剂也。乃仲景不传 
之妙,令人皆作平剂用之,未有发其秘者。予因发之,然则为涌明矣。故风痫中风、胸中诸实、痰 
饮寒结,胸中热郁于上,上而不下,下久则喘嗽、胀满、水肿之病生焉,非宣剂莫能愈也。 
【通】 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留而不行,宣通剂以行之,流通之谓也。前后不得 
溲便,宜木通、海金沙、大黄、琥珀、八正散之属。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便。虽通与泻相类, 
大率通为轻而泻为重也。凡麻痹、郁滞经隧不利,非通剂莫能愈也。 
【补】 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弱而不足,宜补剂以扶之,补其不足也。俚 
人皆知山药丸、鹿茸丸之补剂,然此乃衰老下脱之人方宜用之。今往往于少年之人用之,其极 
甚矣!古之甘平、甘温、苦温、辛温皆作补剂,岂独硫黄、天雄为补哉?况五脏各有补泻,肝实 
泻心,肺虚补肾。经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大率虚有六∶表虚、里虚、上虚、 
下虚、阴虚、阳虚。设阳虚则以干姜、附子,阴虚则补以大黄、硝石。世传以热为补,以寒为泻, 
虽非一日,岂知苦酸甘辛咸各补其脏。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善用药者,使病者进五谷, 
真得补之道也。若大邪未去,方满方闷,心火方实,肾水方耗,而骤言鹿茸、附子,庸讵知其所 
谓补剂者乎? 
【泻】 可以去结,葶苈、硝黄之属是也。闲而有余,宜泻剂以除之,泄泻之谓也。诸痛 
为实,痛随利减。经曰∶实则泻之,其实者散而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大黄、牵牛、甘遂、巴豆 
之属皆泻剂也。惟巴豆不可不慎焉。盖巴豆之性燥热,毒不去变生他疾,纵不得已而用之, 
必以他药制其毒,百千证中或可一二用之。非有暴急之疾,大黄、牵牛、甘遂、芒硝足矣。令人 
往往以巴豆热而不畏,以大黄寒而反畏,庸讵知其所谓泻剂者乎? 
【轻】 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实而气蕴,宜轻剂以扬之。风寒之邪始发皮肤, 
头痛、身热宜轻剂或风散,升麻、葛根之属是也。经曰∶因其轻而扬之,发散所谓解表也。疥癣 
痤痱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皆轻剂也,故桂枝、麻黄、防风之属亦然。设感冒伤风头痛 
身热,二日内用双解散及嚏药,解表出汗皆轻剂之云耳。 
【重】 可以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怯则气浮,宜重剂以镇之,镇坠之谓也。 
其药则朱砂、水银、寒水石、黄丹之类,以其体重故也。久病咳嗽,涎潮于上,咽喉不利,形 
羸不可峻攻,以此坠之。故《内经》曰∶重者因而减之,贵其渐也。 
【滑】 可以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涩则气着,宜滑剂以利之。《周礼》曰∶ 
滑以养窍。大便燥结,小便淋涩,皆宜滑剂。燥结者,其麻仁、郁李之类乎?淋涩者,其葵子、 
滑石之类乎?前后不通者,前后两阴俱闭也,此名曰三焦约也。约,犹束也。先以滑剂润养其燥, 
然后攻之,则无失矣。 
【涩】 可以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滑利气脱,宜涩剂以收之。寝汗不禁,涩以麻黄 
根。滑泻不已,涩以豆蔻、枯白矾、乌贼鱼骨、罂粟壳。凡酸味皆同乎涩者,收敛之意也。 
咳嗽上奔,以荠汁、乌梅煎宁肺者,皆酸涩剂也。然此数种当治本以去邪,不可执一以便涩, 
斯为万全也。 
【燥】 可以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湿则为重,宜燥剂以除之。积寒久冷,食 
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上下水液澄澈清冷,此为大寒之故,宜用干姜、良姜、附子、胡 
椒辈以燥之,非积寒之病不可用也。若久服则变血溢、血泄、大枯大涸、溲便癃秘、聋瞽委弱之 
疾。设有久服而此疾不作者,慎勿执以为是。盖疾不作者一二,误死者百千也。若病湿者,则白 
术、陈皮、木香、防己、苍术皆能除湿,亦燥之平剂也。若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其味皆苦, 
苦属火,皆能燥湿,此《内经》之本旨也。然世相违久矣,呜呼!其独姜、附之俦方为燥剂乎? 
【湿】 可以去枯,紫石英、白石英之属是也。枯则为燥,宜湿剂以润之。润虽与滑相类, 
其间少有不同。经曰∶辛以润之,盖辛走气化液故也。若夫硝性虽咸,本属真阴之水,诚濡枯之 
上药也,人有枯涸皱褐之病,非独金化为然,盖有火以乘之,非湿剂莫能愈也。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五位补泻
属性:【木位之主】 其泻以酸,其补以辛;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火位之主】 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少阴之客,以甘泻之,以咸收之;少阳之客,以咸 
补之,以甘泻之, 
以咸软之。 
【土位之主】 其泻以苦,其补以甘;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 
【金位之主】 其泻以辛,其补以酸;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 
【水位之主】 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 
润之。(客胜则泻客补主,主胜则泻主补客,随其缓急以施治之。)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内淫药治
属性:《内经》曰∶天地之气内淫而病,治之奈何?曰∶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 
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 
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 
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 
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毒药疗病则度
属性: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新久,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当制矣。其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 
肉、菜、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代 
化,无违时,调养必和,待其来复。又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各经引使主治药
属性:小肠膀胱太阳经( 本、羌活。下用黄柏。)小肠腑(【气】 小茴香。【血】 玄胡索。 
【寒】 大茴香、川乌。【热】 赤茯苓。)膀胱腑(【气】 人参、益智 
仁。【血】 肉桂、生地黄。【寒】 川椒、大茴香。【热】 滑石、山栀仁。) 
胃与大肠阳明经(葛根、白芷、升麻;降下,石膏。)胃腑(【气】 人参、白术。【血】 
当归、牡丹皮。)【寒】 干姜、胡椒、丁香。【热】 软石膏、黄连。)大肠腑(【气】 枳壳、 
木香、槟榔。【血】 地榆、桃仁。【寒】 干姜、肉豆蔻。【热】 黄连、槐角子。) 
三焦与胆少阳经(柴胡、川芎;下气,青皮。)胆腑(【气】 人参、青皮。【血】 当归、川 
芎。【寒】 干姜、半夏、木香。【热】 竹茹、山栀、胆汁。) 
肺手太阴经(升麻、白芷、葱白。)肺脏(【气】 人参、黄 、桑白皮、杏仁、苏子。【血】 
当归、熟地黄、阿胶、蒲黄。【寒】 干姜、生姜。【热】 黄芩、石膏、天冬、竹叶。) 
脾足太阴经(升麻、酒白芍药。)脾腑(【气】 人参、黄 、白术、木香、藿香、砂仁。【血】 
当归、人参、白芍药。【寒】 干姜、砂仁、附子。【热】 甘草、白芍药。) 
心手少阴经(独活、细辛。)心脏(【气】 人参、麦冬、石菖蒲。【血】 当归、生地、肉桂。 
【寒】 附子、天雄、桂。【热】 黄连、朱砂、犀角、牛黄、甘草。) 
肾足少阴经(独活、肉桂。)肾脏(【气】 附子、川椒、大茴香。【血】 桂、熟地黄、枸杞 
子、杜仲。【寒】 同气药。【热】 黄柏、知母、地骨皮。) 
肝与心胞络厥阴经(柴胡、川芎;下气,青皮。)肝脏(【气】 木香、青皮、吴茱萸、香附 
子。【血】 芍药、生地黄、川芎。【寒】 桂、木香。【热】 柴胡、山栀仁、黄连、龙胆草。)胞 
络(【气】 香附。【血】 川芎。【寒】 附子。【热】 黄连。) 
歌早∶小肠膀胱属太阳, 本羌活是本乡。三焦胆与肝胞络,少阳厥阴柴胡强。太阳阳明并 
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详。脾经少与肺部异,升麻兼之白芍尝。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通经用此药为使,岂有何病在膏肓。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东垣用药凡例
属性:凡解利伤风,以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风宜辛散,防风味辛及 
治风通用,故以为君。凡解利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是寒宜甘发也。或有别证, 
于前随证治病药内选用分两, 
以君臣论。凡眼暴发赤肿,以防风、黄芩为君,以泻火,以黄连、当归根和血为佐,兼以各经 
药用之。凡眼久病昏暗,熟地黄、归根为君,羌活、防风为臣,甘草、甘菊为佐。凡痢疾腹痛, 
以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见血先后,以三焦热论。凡水泻,以茯苓、白术为君, 
芍药、甘草为佐。凡诸风,以防风为君,随治病为佐。凡嗽以五味子为君,有痰者以半夏为佐, 
喘者以阿胶为佐,有热无痰以黄芩为佐,但分两多寡不同耳。凡小便不利,以黄柏、知母为君, 
茯苓、泽泻为佐。凡下焦有湿,草龙胆、防己为君,甘草为佐。凡痔漏,以苍术、防风为君,甘 
草、芍药为佐,详别证加减。凡诸疮,以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凡疟以柴胡 
为君,随所发时属经,分用引经药佐。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治气药论
属性:治气用气药,枳壳利肺气,多服损胸中至高之气。青皮泻肝气,多服损真气。木香行中、 
下焦气。香附快滞气。陈皮泻逆气。紫苏散表气。浓朴泻卫气,槟榔泻至高之气。藿香之馨香上 
行胃气。沉香升降真气。脑麝散真气。若此之类,气实所宜。其中有行散者,有损泄者,其过剂 
乎?用之能治气之标,而不能治气之本。其调气有木香,味辛气能上升,如转达而不达,固宜 
用之。若阴火冲上而用之,则反助火邪矣,故必用黄柏、知母,而少用木香佐之。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治血药论
属性:治血用血药,四物汤之类是也。请陈其气味专司之要。川芎,血中之气药也,通肾经,性 
味甘寒,能生真阴之虚也。当归分三治,血中主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温,能活血,各归其经 
也。芍药阴分药也,通肝经,性味酸寒,能和血,治血虚腹痛也。若求阴药之属,必于此而取 
则焉。若治者随经损益,损其一二之所宜,为主治可也。此特论血病而求血药之属耳。若虚血弱, 
又当长沙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生阴血也。若四物者, 
独能主血分受伤,为气不虚也。辅佐之属,若桃仁、红花、苏木、血竭、牡丹皮者,血滞所宜。 
蒲黄、阿胶、地榆、百草霜、棕榈炭者,血崩所宜。乳香、没药、五灵脂、凌霄花者,血痛所 
宜。苁蓉、锁阳、牛膝、枸杞子、益母草、夏枯草、败龟板者,血虚所宜。乳酪、血液特物,血 
燥所宜。干姜、肉桂,血寒所宜。生地黄、苦参,血热所宜。此特取其证治大略耳,余宜触类而 
长之也。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治火药论
属性:君火者,心火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惟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龙火 
也,不可以水折之。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噫!泻火之法,岂止如此?虚实多 
端,不可不察。以脏气司之,如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芍药泻脾火,石膏泻胃火,柴胡泻 
肝火,知母泻肾火,此皆苦寒之味能泻有余之火。苦饮食劳倦,内伤九气,与火不两立,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