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尽再制一服,无不效。 
x一方∶x治中风头眩。蝉蜕一两,微炒为末,酒调下一钱。 
x一方∶x治风痰。宜多食梨可愈。惟正月禁食。 
x一方∶x治前证。川乌(去皮),五灵脂、当归、骨碎补等分,为末,酒糊丸。每服 
十丸至十五丸,温酒送下。 
x《千金方》x治中风,口噤不知人。独活(四两)入酒一升,煎半升温服。 
x又方∶x苍术四两,酒三升,煎一升,顿服。 
x一方∶x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及小儿客忤,男子阴痒,女人带下。白僵蚕七枚 
炒。为末,酒调服方寸匕,立效。 
x一方∶x治中风不省人事。香油或生姜自然汁,灌之即省。 
x一方∶x治中风项强,不能回顾。掘地作坑,烧令通赤,以水洒之,用桃叶铺其下。患 
人卧之,多着桃叶在项下,蒸之令汗出瘥。 
x一方∶x治风劳肿毒,挛痛或牵引及少腹腰痛。桃仁(一升)去皮尖,炒令黑烟出,热 
研捣如泥,以酒二升,搅匀服,取汗三日愈。 
x《肘后方》∶x治中风,腹中切痛。以食盐半斤熬令水尽,着口中以热汤吞下,得吐 
痰即愈。 
x一方∶x治卒风不省人事,痰涎壅急。生白矾二钱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斡开口灌下, 
得吐即省。 
x一方∶x治中风。口噤不开,涎潮不吐。法用大皂角一条,去皮,涂猪胆炙令黄色为 
末,每服一钱,不拘时。如气实脉盛,调二钱。如牙关不开,用白盐梅揩齿,口开即灌药, 
以吐出风涎瘥。 
x一方∶x治服药过多,不省人事。甘草(一两)煎汤入生姜汁半杯和服。 
x一方∶x治一切风疾。浑身搔痒。用胡麻、威灵仙、何首乌、甘草、石菖蒲等分,为细 
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 
《食疗》云∶治水肿风疾,中风脚软,及风毒香港脚,筋挛膝痛,大黄豆和甘草煮 
汤,不时服。 
《神仙夏禹经》∶菖蒲薄切晒干,三斤,绢袋盛之。玄水一斗(酒也)浸悬坛内,密封一 
百日。出视如绿菜色。以 
一斗熟黍米纳中,封十四日开出温饮,治一切三十六种风,悉效。 
《崔氏海上集》云∶威灵仙治风,通十二经脉。此药朝服暮效,疏通五脏六腑,令 
出宿水,微利不泻。久服四肢轻健,手足温暖。专治男妇中风,手足不遂,口眼 斜,骨节 
风,胎风,暗头风,白癜风,心风,大麻风,皮风搔痒、手足顽麻,言语蹇滞,行立不 
得,风疥癣毒,湿热浸淫,面黄气急,腹胀腰重,阴肿肾冷。妇人月水不来,动经多日。内 
服威灵仙,外用煎汤频洗,无不平愈。法用威灵仙一味,洗焙为细末,用好酒和,令微 
湿入在竹筒内,塞口,九蒸九晒,如干漆,以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送下。 

卷之八中风门
药方
属性:治中风中脉,口眼 斜。 
x听会x(二穴,在耳前陷中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 x颊车x(二八,在耳下二韭叶陷 
中。) 地仓(二穴,在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微动者是。)上三穴,左 
患灸右,右患灸左。 
灸中风中腑,手足不随等疾。 
x百会x(一穴,在顶中央。) x肩 x(二穴,在两肩端两骨间陷处宛宛中,举臂得之。) 
x曲池x(二穴,在肘外横纹头,屈肘曲骨取之是穴。) x风市x(二穴,在膝外两筋 
间,平立舒两手着腿,中指到处是。) x足三里x(二穴,在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筋 
骨之间是。) 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 
凡觉手足麻木不仁,或痛,良久乃止,此将中腑之候也。不论是风与气,可速 
灸此六穴。在左灸右,在右灸左。 
灸风中脏,气塞涎上不语、昏危,下火立效。 
x百会x(一穴,如前。) x风池x(二穴,在项后发际陷中。) 大椎(一穴,在项后一 
椎上项中。) x肩井x(二穴,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之,当中指下陷中是。) 
x间使x(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 x足三里x(二穴,如前) x曲池x(二穴, 
如前。) 
凡觉手足麻痹,心中昏乱,神思不快,此将中腑之候。不论是风与气,可速灸此七 
穴。以次第灸之,立愈。 
灸中风眼戴不能上视者,三椎、五椎各灸五、七壮,齐下火立效。 

卷之八中风门
药方
属性:一法∶正坐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 
一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 碍。 
一法∶以正背倚,展两足,瞑目,从头上引气,想以下行,直抵足心,可三七引,候 
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九,下达涌泉是也。 
一法∶正坐倚壁,不息行气,从口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 
一法∶一足蹋地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欹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三七,去脊风冷, 
偏枯不通。 
一法∶两手抱左膝。鼻给气七息,展右脚,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痛痿。 
一法∶两手抱右膝着膺、除下重难屈伸。 
一法∶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右足着外,除难屈 
伸,胫中痛痹。 
一法∶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托,仰手如似推物。一手向下如擦物,极势上下来去, 
换易四七,去 内风,两腋筋脉挛急。 
一法∶治四肢疼痛及不随,腹内积气。床席必须平稳,正身仰卧,缓解衣带、枕高三 
寸,握固者,以两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两脚竖指、相去五寸。 
安心定意,调和气息。徐徐漱王泉,以舌竖上,待津唾满口,徐徐咽下,以口吐气,鼻引气 
入喉。须微微缓坐,不可卒急,调引气,勿令自闻出入之声, 
每引气于心,心念送之。从脚上头,便气出,引气五息六息,一出之为一息,自一息数至十 
息,渐渐增至百息,病即除。不用食生菜及肥肉,大饱食后,喜怒忧思。惟向晓上半日清 
净时行之,能愈百病。 

卷之九伤风门
病机叙论
属性:经云∶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又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又曰∶虚邪贼风, 
阳先受之。 

卷之九伤风门
病机叙论
属性:陈无择云∶经曰春伤于风,乃四时之序也。风循经络,以日传变,与伤寒无异。但寒泣 
血,故无汗恶寒;风散气,故有汗恶风,为不同。仲景太阳经分伤寒、伤风不同,后人纂 
集不分门类,但以风、寒、暑、湿、时气、瘟疫,凡太阳病皆谓之伤寒。今立伤风一门,分 
别无混。 

卷之九伤风门
病机叙论
属性:风为天地浩荡之气,四时八风之变,未尝无也。间有伤者,皆因不能法道清净,腠理 
不密,表上阳虚所致,一因也。有挟虚痰热,其气拂郁,风邪易于外束,二因也。经曰∶清净 
则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是也。 

卷之九伤风门
治法
属性:若表虚受风,专行发散之药,必致汗多亡阳。若内挟痰热而伤风者,宜内外交治,不可专 
以解表。腠理疏 
泄,不觉易感者耳。固卫气,兼散风邪,如桂枝汤之属是也。 

卷之九伤风门
治法
属性:足太阳膀胱经,桂枝汤。足阳明胃经,杏子汤。足少阳胆经,柴胡加桂汤。足太 
阴脾经,桂枝芍药汤。足少阴肾经,桂附汤。足厥阴肝经,八物汤。 
前方皆以桂枝汤三味加以各经药,皆是立温解散之剂。 

卷之九伤风门
脉候
属性:《豚经》云∶脉浮而大者为风。《权舆》云∶浮缓为伤风鼻塞。 

卷之九伤风门
药方
属性:(仲景)x桂枝汤x 治太阳经伤风自汗。 
桂枝 芍药(各二钱) 甘草(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x桂枝芍药汤、柴胡加桂汤、杏子汤、桂附汤x(以上四方见伤寒门) 
x八物汤x(见虚损门) 

卷之九伤风门
药方
属性:《局方》x神术散x 治伤风头痛,鼻塞声重。 
苍术 本 白芷 细辛 羌活 川芎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葱白三寸煎服。 
x川芎茶调散x 治伤风上攻,头目昏痛,鼻塞声重。 
薄荷叶(四两) 川芎(二两) 羌活 甘草(一两) 荆芥(二两) 白芷(一 
两) 防风(七钱) 细辛(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卷之九伤风门
药方
属性:(《和剂》)x参苏饮x 治伤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宽 
中快膈,虚实疑似,往来潮热,并皆治之。 
人参 紫苏叶 干葛 半夏(制) 前胡 桔梗 枳壳 陈皮 茯苓 甘草(炙,等 
分) 木香(磨,一分) 
上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x消风百解散x 治四时感冒、伤风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声重。 
苍术 麻黄 荆芥 白芷 陈皮(各一钱) 甘草(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葱一根。煎七分,不拘时服。 
x消风散x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鼻塞声重,皮肤搔痒,瘾疹顽麻。妇人 
血风头痛,肿痒皆治。 
人参 茯苓 防风 荆芥穗 甘草 芎 羌活 白僵蚕 薄荷叶 蝉蜕(各一两) 
浓朴 陈皮(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茶清调下。遍身痒者,酒调下。 
(《简易》)x冲和散x 治感冒风湿,头目不清,鼻塞声重,倦怠欠伸,出泪。 
苍术(四两) 荆芥(两半) 甘草(八钱) 
姜汤调服二钱。 
x金沸草散x 治秋令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唾涕稠粘。及治时行疫 
气,壮热恶风。 
旋复花(去梗) 麻黄 前胡(各七分) 荆芥穗(一钱) 半夏(制) 赤芍药 甘 
草(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热服。 
x人参败毒散x 治伤风头痛,壮热恶寒及风痰咳嗽,鼻塞声重。如心经蕴热,口舌干燥, 
加黄芩。 
人参 羌活 桔梗 柴胡 前胡 独活 枳壳 川芎 茯苓 甘草(等分) 
水盏半,姜三片、薄荷少许煎。 

卷之九伤风门
药方
属性:(《和剂》)x羌活散x 治风邪壅滞,头目昏眩,遍身拘急,肢节烦痛,鼻塞声重,天阴 
愈觉不安。 
羌活 防风 麻黄 枳壳 菊花 细辛 川芎 蔓荆子 白茯苓 石膏 黄芩 甘草(炙) 
前胡(各等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 
x柴胡升麻汤x 治感冒头痛,恶寒身痛,鼻塞咳嗽,唾涕稠粘。 
柴胡 前胡 升麻 桑白皮 赤芍药 干葛 黄芩 石膏 荆芥 
上水盏半,姜三片、淡豆豉二十粒,煎七分服。 

卷之九伤风门
药方
属性:(《宣明》)x防风通圣散x(方见中风门)治伤风,邪传入里,内热郁结,秘塞壅闷。 
(钱氏)x大黄丸x 治伤风,内挟痰热宜下之。 
大黄 黄芩(等分) 
上为末,滴水丸服。 

卷之九破伤风门
病机
属性:《病机》云:破伤风者,有因卒暴伤风,邪袭之,传播经络,致使寒热更作,身体 
反张,口噤不开。甚者,邪气入脏则死矣。有因诸疮不瘥,荣卫虚,不生肌肉,疮口不 
合,风邪亦能外入,为破伤风之候。二者皆外因也。有诸疮不瘥,举世皆言着灸为上,是谓 
热疮。而不知火热客毒,逐经变病,不可胜言,微则发热,甚则生风而搐。或角弓反张, 
口噤目斜。此不内外因也。有破伤风不灸而病此者。因疮着白痂,疮口闭塞,气难通 
泄,故阳热郁结,热甚生风。或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此病,皆由内气虚损,风热郁于五内 
而得之者,此皆内因也。 

卷之九破伤风门
病机
属性:古方以破伤风与中风混同论治,故不另立门户也。惟河间分表里中三法,与伤寒同治, 
用药甚详。其言病因,有外伤于风,有因灸火内热所作,特与中风相似也。但中风之人,尚 
可淹延岁月,而破伤风犯之多致不救。盖中风有在经、在腑、在脏之异。独入脏者,最难 
治。破伤风或始而出血过多,疮口早闭,瘀血停滞,俱是血 
受病。血属阴,五脏所主,故破伤风始虽在表,随即传脏,故多死也。 

卷之九破伤风门
病机
属性:破伤风同伤寒法通治,分别表里阴阳,有在表在里、有在半表半里者。在表者,宜 
汗之;在里者,宜下之;在半表半里者,宜和解之,不可过其治也。凡疮愈或未愈,始因 
风邪袭入,或因闭塞郁热,生风下已,则表传入里。气尚平者,惟善伸欠,筋脉挛急,恶 
寒,或筋惕而搐,脉则浮数而弦。宜以辛热,开冲郁结,如伤寒以麻黄汤发散是也。凡用辛 
热发散,然是寒药佐之。则凡风热之胜,亦如伤寒麻黄桂枝加黄芩、石膏、知母之类, 
是则在表之治法然也。 
风邪在表不已,渐于里而未深入者,是谓半表半里,亦犹伤寒小柴胡汤和解之也,此 
中治之法然也。 
邪气入里,病势特深,而舌强口噤,项背反张,惊惕搐搦,涎唾稠粘,胸臆满塞,而或 
便溺闭,或时汗出。脉则弦大而数。然汗出者,风热郁甚于里,而表热少罢,则腠理疏泄, 
而心热甚,故汗出也。宜以芎黄汤之属下之,复以退风热剂和之,此治里之法然也。 

卷之九破伤风门
脉候
属性:脉浮而无力为太阳虚也。脉长而有力为阳明实也。脉浮而弦小者,少阳也,脉洪实弦 
数,邪入于里也,宜下之。 

卷之九破伤风门
药方
属性:x灵砂丹x 治破伤风一切诸风。 
威灵仙 牵牛(取头末) 苍术(各五钱) 何首乌 香附子(六钱) 川乌(去皮 
尖) 乳香 没药(各三钱) 朱砂(二钱,为衣) 皂角(去皮弦,炙黄) 
上为末,皂角打碎,用酒二升半,春秋三日,夏二日,冬七日取汁,打糊丸。每服 
五丸,酒下。 
x急风散x 治新久诸疮,破伤中风,项强背直,口噤不语,手足抽搐,眼目上视,喉中 
拽锯及取箭头。 
丹砂(一两) 草乌(二两,半生半熟,烧存性,米醋淬冷) 乌头(生,二钱半,与 
草乌同研末。) 麝香(二钱,另研) 
上为细末,和匀,每服五分,以酒下,血止痛定如神。若出箭头,先进一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