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灵操练礼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属灵操练礼赞-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深,而不是要阐明一件事以及给人提供消息。简单的说话之所以那么困难是由于我们极少过以神为中心的生活,极少只回应属天的提示。我们时常担心别人会怎样想,或者有上百的其他动机去决定我们的〃是〃或〃不是〃。而并非顺服从神而来的催促。于是,如果有一种比较有吸引力的机会来到,我们便赶快反转我们的决定。可是如果我们的说话是从顺服内在属神中心的指示而来,我们会发觉没有理由去把我们的〃是〃变成〃不是〃,又把我们的〃不是〃变成〃是〃。我们会活在简朴的说话中,因为我们的话语只有一个来源。祁克果写着说:〃如果你绝对顺服上帝,那么在你里头不会有暧昧不明的情形。……你在上帝面前简朴无华。……有一件事是撒但所有的诡谲以及试探的一切网罗都不能出其不意地突袭的,那就是简朴(注9)。第九,拒绝任何会惹起压迫他人的事。也许没有别人比十八世纪贵格会的一位裁缝武尔曼(JohnWoolman)更能充分地把这些原则具体表现出来。他那著名的〃日记〃满了亲切的记录,表明他多么渴望过一种不会压迫他人的生活:〃我对自己做严谨而精细的检讨,看看我,作为一个人,是否一切趋向激发战争,或与战争相联的事无关,……我的心深切关怀,在将来,我是否在一切事上稳健地持守纯正的真理,生活和行走在一个真诚的基督门徒的清淡和简朴中。……在此,奢侈和贪婪,以及无数与它们相联的压迫和别的邪恶,对我而言,乃是十分痛苦的……〃(注10)。

    那是二十世纪的基督徒所面对的最困难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然而我们必须面对它,我们喝咖啡吃香蕉的时候,是不是剥削拉丁美洲的农民呢?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中,我们贪求财富的欲望是否意味着使别人贫穷呢?我们应否买一些产品,其生产过程是强迫人在枯燥的行列中做沉闷的工作呢?我们是否喜欢享受在一间公司,或者一间工厂里面那种阶级组织的关系,把别人压在自己下面呢?我们是否压迫我们的儿女或配偶,因为某些任务不值得我们去作呢?我们的压迫时常都染有种族优越感,性别的偏见,以及民族主义的色彩。一个人的肤色仍旧影响他在公司的地位。一个人来自哪一个民族或国家,仍旧影响他或她如何被理解。愿上帝今天兴起像武尔曼那样的先知,号召我们,〃不要贪图财富〃,好叫我们能够〃折断欺压之恶〃(注11)。第十,规避任何会使你分心而不先求上帝国的东西。我们极容易集中注意去追求合法,甚至美好的东西。职业、地位、身分、家庭、朋友、安全——这些以及更多的东西都能很快地成为我们注意力的中心。乔治·弗克斯警告说:〃然而对你有一种危险和试探,就是使你全神贯注于你的业务,受它的拦阻,以致你不能做任何的事去侍奉上帝,你的心思会进入事物里面,而不是超乎事物之上。……然后,如果主上帝与你作梗,在海洋或者陆地上叫你停航止步,把你的货物和习惯拿去,叫你的心思不受拖累,那时,那已受拖累的心思,便会烦躁不安,因为失去了上帝的能力。〃(注12)。

    愿上帝赐我们勇气、智慧和力量,时常把〃先求上帝的国和他的义〃作为我们生活的第一的要务,这样做就是过简朴的生活(注13)。

    〖进一步研究〗

    简朴是开放、不扭捏、自自然然。它是精明、狡猾、口是心非的反面。充满简朴之处便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并无隐秘的涵义。然而,简朴不等于〃容易了解〃。耶稣不是容易了解的,保罗也不是,然而他们两人说话的特色却是简朴。他们的意向不是要使人迷茫或受骗,而是要澄清及启发。简朴释放我们脱离自我的暴虐,脱离事物的专横,脱离人们的辖制(注14)。自我大声要求人注意它,要求自我的认可,要求受人赞赏。藉着富有技巧的欺诈。它看来较年轻、较聪明、较富有,也比实际的情况较圣洁。它会千方百计使自己看来似乎属于知识阶级。在会议中,它会引证它从未读过某著作的作者名字,或者保持一种深思熟虑的缄默,藉以显示自己似乎比那班少受教育的人高明得多。

    我们可用下列的问题面对自我的专横,向它挑战:·我是否假充专家,但事实上我只是一个专业分子?·我真的读过我所引用的书吗?·我是否采用浮夸的词语作为帘幕,去隐藏我真正的动机呢?

    ·我是否给人较敬虔(或者较世俗,只要那一种能在人群中增添自己的身分)的印象,过于真实的情况呢?·我是否试行采用我的学位、头衔、或者荣誉去影响他人,使人对自己有深刻的印象呢?简朴也能胜过事物的专横。为了恐怕别人可能发现我们的真象,我们创造了一个人工的世界,虚张声势,穿金戴银,摩登时髦,我们造访美容专家,上等裁缝,时装设计师,藉以塑造一个永久年轻的印象。我们购买衣裳、汽车、房子超过我们的经济能力,疯狂地企图在人面前显得成功。我们要用下列的问题去斥责事物的专横:

    ·我是否在我经济收入的范围内过活而心满意足?·我的举止是否适合我的年岁?·我是否一位不能自禁的购物者?·我是否用精巧的设计去吸引人对自己有深刻的印象?

    ·我是否按照我所能负担的程度以及我对穷人的责任去购买东西?最后,还有人们的辖制。只为了保证别人对我们有好的看法,我们会把自己置于多么可怖的操练中!我们多么迫切及诚恳地辛辛苦苦地制造好印象。我们不是使自己成为善良的人,而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去使人认为我们是好人。高高兴兴地用下列的问题去攻击人们的辖制:·我能容许一个对我自己不利的批评存在,毋须把事情的真象弄清楚吗?

    ·在重述事件时,我是否把故事略加润色,好叫自己显得稍为光彩呢?·我是否常都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我是否在工作时以做得最好为目标,不管别人会怎样说,怎样想呢?·我是否自由地接纳人们的赞赏,而毋须用自觉的谦虚去表示自己的不配呢?

    只有简朴才是自由。其他一切都给满怀野心的自我,藉着事物而要求得的认可,以及对别人意见的介怀所辖制。非尼伦宣告说:〃简朴是心灵的一种正直,这种正直会防止自我意识,这样的简朴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宝藏!〃

    〖读经日程表〗

    星期日——简朴是内心的专一。太6;19-24星期一——简朴作为信靠。太6:25-34星期二——简朴作为顺服。创15:章星期三——简朴的慷概。利25:8-12

    星期四——言词的简朴。太5:33-37;雅5:12星期五——简朴与公义。摩5:11-15、24;路4:16-21星期六——脱离贪婪的束缚。路12:13-34

    〖研讨题目〗

    1.简朴的两方面生活方式为何?为什么这两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2.用一段话试行说明圣经有关财富的教训。3.昔年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会有怎样的情况(利廿五8-12)?4.我所提出的了解基督教的简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简朴的三种内在态度为何?在这三种态度中,你个人认为最难的是什么?6.列出基督教的简朴之外在方式有何大危险?我们为什么必须冒这个险?7.控制外在的简朴十项原则中,那一项对你最有帮助?其中有没有认为不切实际的?8.什么东西在你的里面产生一种癖好?

    9.努力解决第九项原则所牵涉的问题。(拒绝任何会引起压迫他人的事)10.列出下星期你能做的简化生活的一件事。加以实行。

    

第二部 外表的操练 柒 · 独处的操练

    〃在独处中安顿你自己,你便会以你自己的真我来到他面前。〃——德勒撒(TeresaofAvila)耶稣呼召我们由孤独进到独处。担心给人撇下,孤立无助,这种恐怖使人发呆。邻近一位一年级新来的孩子在他母亲面前哭诉说:〃从来没有人跟我玩。〃大学一位一年级新生怀念她在中学读书时的日子,那时,她是人们注意力的中心。她说:〃如今我不算得什么。〃一位商场主管在他的办公室中垂头丧气地坐着,他大权在握,但孤寂落寞。一位老妇躺在安老院中,默默等待〃回老家去〃。我们怕孤独,这种恐怖驱使我们往喧嚣和人群里面跑。我们的嘴巴不停地说话,即使所说的话毫无意义,我们还是哇哇啦啦地说个不停。我们买可以绑在手腕上或者塞进耳朵中的小型收音机,好叫没有人在我们周围时,至少也不会寂静无声。艾略特(T.S.Eliot)在分析我们的文化时说得好:〃在何处可以找到世界,在何处可以听到回声?不是此地,因为没有足够的宁静。〃(注1)

    不过,孤寂或嘈杂不是我们仅有的选择。我们能够培养一种内在的独处和静默,会使我们脱离孤寂和惧怕。孤寂是内在的空虚。独处是内在的丰满。独处首先不是一个地方,而是精神和内在的一种状态。有一种内心的独处是时常能够保持的。有无人群,对这种内在的集中注意都极少影响。很可能做个旷野的隐士而从来未体验到独处的真谛。然而,如果我们具有内在的独处,我们便不会惧怕单独一人,因为我们晓得我们并非孤独。我们也不会惧怕与别人同在一起,因为他们不能控制我们。在噪音和混乱之中,我们安顿在一种深度的内在静默里面。无论单独或者在人群中,我们时常都携带着一个手提的心灵圣所。内在的独处会有外在的表现。单独一人的自由,不是为了要与人远离,乃是为更清楚听见上帝的微声。耶稣生活在〃内在心灵的独处〃中。他也时常经历到外面的独处。他在开创他的事工时,便花了四十天独自在旷野中(太4:1-11)。在拣选十二使徒之前,他也整夜独自在旷野的山上祷告(路6:12)。当他听到施洗约翰的死讯时,他〃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太14:13)。当他行神迹给五千人吃饱以后,〃独自上山去祷告……〃(太14:23)。经过长夜工作以后,〃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可1:35)。当十二使徒完成了一次传道医病的任务,回到耶稣跟前时,他吩咐他们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可6:31)。在医治这一个长大麻风的病人以后,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路5:16)。他又带了三个门徒到一座寂静的山头,作为变化形像的场所(太17:1…9)。当他准备自己去完成他那最崇高最神圣的事工时,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寻求独处(太26:36…46)。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但上述各则,大概足以显明,寻求一个人迹罕见的的地方,乃是耶稣经常的行动。我们也当如此行。潘霍华在他所著《团契生活》(LifeTogether)一书中有一章的标题是:〃共同生活的一天〃。耐人寻味的是,下一章的标题则是〃独处的一天〃。这两者都是灵性成功的主要因素。他写着说:

    〃一个不能独处的人要提防团体。……一个不在团体中的人,要提防独处。……其中一种情况本身来说都有极深的陷阱与危机。一个只要团契而无独处的人,会陷入言辞和感觉的空虚中,一个寻求独处而无团契的人,会在虚荣、自恋和和失望的深渊中灭亡。〃(注2)因此,如果我们要与人相处得富有意义,我们必须寻求休闲独处的安静。如果我们想要安全地独处,我们必须寻求团契,并且注意对别人的责任。如果我们在顺服中生活,我们必须二者并重,在两方面培植追求。

    〖独处与静默〗

    没有静默便没有独处。虽然静默有时包含无言,但它也时常包含聆听的举动。仅仅禁戒不言,而无聆听上帝的心,则不是静默。〃充满喧嚣和音响的一天可能是静默的一天,如果那些声音对我们而言,成为上帝同在的回声,成为上帝对我们的信息和请求的话。当我们谈论自己,充满自我的时候,我们便把静默留在后面。当我们重述上帝留在我们里面的亲密言语时,我们的静默仍旧完整无损。〃(注3)我们必须了解内在的独处与内在的静默之间的关联。二者是不能分开的。所有精通内在生活的名师都一口气地谈论这两件事。例如,《效法基督》这部书是五百年来一致推崇的灵修名著,里面有一段的标题是:〃论爱好独处与静默〃。潘霍华在他所著《团契生活》一书中把这二者联在一起,成为不能分割的整体,正如梅顿(ThomasMerton)在他所著《独处与默想》一书中所作的一样。事实上,由于这二者在所有著名的灵修书籍中都那么紧密地联在一起,以致我曾一再考虑,究竟应该把这一章的标题定为〃独处的操练〃呢,还是〃静默的操练〃?所以,如果我们要了解独处的意义,便必须先行了解并体验静默的改造力量。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大意是:〃张口者、闭双目!〃静默和独处目的是使我们能看能听。静默之钥是控制言辞过于毫无声息。雅各清楚地看出,一个人若能控制他的舌头,他便是完全人(雅3:1…12)。在静默与独处的操练中,我们学习何时说话,何时闭嘴。一个把操练看作律法的人一定会把静默变为荒谬:〃以后四十天我不说话!〃这对任何想要过静默与独处生活的真实门徒时常都是一个严重的试探。金碧士写着说:〃完全静默比有节制地说话容易。〃(注4)聪明的传道者说:〃静默有时,言语有时〃(传3:7)。关键在于懂得控制。

    雅各所采取的船舵和嚼环的比方提醒我们,舌头引导我们也控制我们。舌头在多方面引导我们的行程。如果我们说一次谎,我们便不得不说出更多的谎言去遮掩第一个谎言。很快地我们便被迫要有某种的行动,以便使我们的谎言变得可信。无怪乎雅各宣告说,〃舌头是火〃(雅3:6)。有操练的人是一个在必要的时候做必要之事的人。什么是冠军的篮球队?就是在需要得分时便能得分的球队。我们中多数的人至终都能把球投入篮中,可是我们不能在必须得分的时候做到这一点。照样,一位在静默的操练上有成就的人,乃是在必要的时候能够说出必须说的话的人。〃一句话说得合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