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秋梦追思 -范正美著-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国寺在峨眉山脚下,是游山的起点。从报国寺上山,分左右两条路线。我随从左路,途径伏虎寺、雷音寺、纯阳殿、一线天、洪椿坪、钻天坡、凌云梯,直达金顶。在洪春坪住了一夜。人们说,在金顶上可以观日出、看云海、“佛光”、“圣灯”这四大奇观。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上了金顶,却没见到太阳,也未睹“佛光”、“圣灯”的风采,仅见浓重的雾雪霜飞,置身于云海而生感慨;我穿得太薄,高处不胜寒,冻得不敢久留,自叹生而无福,便驱身下山。从金顶下山,走右边的路线。到钻天坡、洗象池一带,随处可见群猴、崖鸽和白鹇鸡。同人们嬉戏而习惯了的猕猴,伸臂要食,要不然,就同你搭肩攀近乎,我赶紧把手里仅有的一个苹果,避开别的猴子而给了小猴,快速离开这是非之地。观崖鸽和白鹇鸡的优雅大度,赏百年巨松和直插云霄的新竹,真是开眼界、畅心怀,喜不自胜,一路的饥渴疲惫,早已扔到那边山上去了。两天一夜游峨眉山,两腿稍觉酸痛,仍感没有尽兴。人们说,旅游就应该这样,只有余兴未尽,才会感到其中的乐趣,否则就会感到“原来如此”。峨眉之行,感受颇多,游思不尽,有诗为证。
  念奴娇·登峨眉山山势巍巍,攀登急,方知蜀道真难!万木浮翠,到处是,悬崖幽壑秀水。佛座中天,光含大地,堪称三界阔。风物诗万卷,神仙画里正醉。叹古仁人之智,款延上清,谈笑英雄气。诵文刻字,留豪情,雄姿毕立。横绝峨眉,报之玉案,瑞景竞骄子。敢问苍天,游客谁最可忆?
  祖国江南的山川美,千变万化,叹为观止;北国的莽莽平原,一望无际,又是另一番景象,叫人心胸开阔,情致奔越。1991年6月中旬,全省经济类各专业教研会在红兴隆农场召开,一睹辽阔的青纱帐之美景,兴奋不已,现在我的记忆里,仍是一片灿烂的绿色海洋;那幽静的夏夜,萤火虫纷飞的闪烁,蟋蟀有节奏的叫鸣,至今还给人以大自然奇妙的想象。6月19日,游名山之后,坐船游览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人,散散落落地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有的干活,有的玩耍,有的观闲,见我们的船只在江中漫游,许多人停下手中的活,远远地向我们挥手示意,我们也频频举手答礼,这情景勾起历史的回沉。我乘着游兴,于午饭后不顾领导不准入江游泳的禁令,邀几个老师,跳入黑龙江这难得的碧水之中,领略于祖国最北的一条母亲河戏水的快慰。回招待所,赶忙记下了这珍贵的游历。
  名山纪游偏车轻出访名山,跃上龙江黑水边。
  低速漫波嫌船急,高情手语胜言传;曾为友邦相得益,终是兄弟又并肩。
  乘兴此来击水去,飞身劈浪心自甜。
  1992年6月中旬,参加中央电大在庐山召开的电视中专教材讨论会。借开会之机,到庐山一游,是我梦寐以求的一大弘愿。
  庐山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鄱阳湖畔。相传为周朝有匡氏七兄弟结庐隐居在此而得名,后来就称为庐山或匡山。庐山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后来成为兵家的战略要地,到了近现代,更有许多带有戏剧性的人文故事,因而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登上庐山,一座高耸醒目的广告板,即进入人们的视野:“春山如梦,夏山如滴,秋山如醉,冬山如玉。”道出了庐山以其雄峻秀拔的山峰,瞬息万变的云海,飞流直下的泉瀑,角位不同的视觉美,形成早春翠绿,盛夏凉宜,秋色动人,江南冬雪的特别景观,再加上众多的名胜古迹,令人向往。我如醉如痴,除了同与会者同步,还尽力在会议闲暇之机寻找个人的去处,以满足自己对庐山解读的贪婪。我爱庐山的自然美,也爱庐山的历史美。我游览了蒋介石、宋庆龄故居,到了庐山会议旧址,特别是游览了仙人洞,攀登了无限险峰,仰观三叠泉,等等。庐山之行,印象至深。触动我的诗兴,写了三首诗,记录了我之心、之情。
  登庐山登上庐山话庐山,苏君诗墨似未乾。
  巍巍秀峰真奇秀,曲曲盘桓竞旋盘。
  春梦夏滴非虚笔,秋醉冬玉乃实观。
  古圣今贤巧画摄,未睹风韵尽天然。
  访仙人洞,拜太上老君凌空仙人洞,仰慕地上人;仙台渐渐旧,客坐日日新。
  观三叠泉欲为庐山客,必访三叠泉;登崖如走壁,拾级越七千。(注)
  (注)庐山谣: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
  1995年2月22日至27日,到南京参加中央电大召开的中专教材、教学大纲研讨会,住在红楼山庄,又称随园。这里是曹雪芹故居。1992年9月重修乌龙潭公园,竖立曹雪芹塑像。红楼山庄位于乌龙潭公园东部,属随园旧地之处、曹家花园前身。住进随园,贵为宾客,有一种荡怀的文化回味。下车很晚,进门时,抬头见牌告“曹雪芹故居”云云,我惊喜地失声叫了起来。虽然坐车劳累,可晚上久久不能入睡,思绪万千。第二天一大亮,就去拜谒曹先生的塑像。回房间,忽然想到未到花时之句,兴致纷来,命笔写了《住随园》一首,斯时斯心斯情,跃然于纸。
  未到花时下石城,贵为随客喜则声;红楼长夜不曾梦,清晨即去拜先生。
  这几年因为主编中专教材“企业财务管理”,一连去了好几趟南京,拜谒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游雨花台、玄武湖、莫愁湖,登栖霞山,观燕子矶等,凡是觉得应该去的地方也都去了,就是未上清凉公园去过。于是我乘车到那里走了一遭。原来多是叙述六朝旧事的石碑石刻。六朝一时间,“虎踞龙蟠,加以黄旗紫气”(庾信语)是何等的气派,然而,他们徒拥“虎踞龙蟠帝王州”(李白语),贪图统治集团的享受,求一隅之苟安,终于落得千古耻笑之柄。早春2月,这里同它的名字一样,有一种莫不清凉、凄切之感。于是,我于2月28日写道:
  访清凉山公园清凉山上话清凉,六朝旧事字痕伤;世代无穷如流水,论断江山涕泪长。
  “应物斯感”联想到国民党的垮台,看到新中国以后的发展,有一种思虑升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可以很快,蒸蒸日上,但如果搞不好,也只是昙花一现。不禁联想翩翩,竟有语塞之感。于沉思中从心底蹦出一句话:要珍重国运啊!
  1996年10月中旬,去无锡参加中央电大召开的电视中专教学大纲审定会。我主笔的“企业财务管理教学大纲”在会上以范本(与我享受这份荣殊的还有江苏电大的刘老师)的形式,予以推广。散会后,组织游太湖。时值重阳节,使我最感快慰的是上灵霄宫。这是一座崭新的建筑。我觉得,自己去过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有些地方心悸魂怕,例如成都有鬼城,我就没敢去。这灵霄宫是神仙住居的地方,值得一游。那天,我的心情忒好,面对着灵霄宫宽阔的天街,在外地一位老师雅兴大发的带动下,我也来了诗兴。利用餐纸,记下了《重阳游太湖灵霄宫兴作》一首:
  常因开会生游兴,此回重阳上灵霄!
  天街悠阔任我走,欲问神仙谁乐陶?
  1997年10月中旬,中央电大电视中专教学大纲培训会在西安召开,我主笔的《电视中专企业财务管理教学大纲》作为会上推荐的两个范本之一,在会上作了简要的发言。如前所述,我没有去过西北,能有机会去西安,感到很高兴。散会后,会议组织去延安参观,因为与西安游览有冲突,加上家里有课,时间安排不开,我没有去延安观瞻。想到自己曾经把到延安当作一项崇高理想追求,不禁慨然兴叹,于10月10日写了《去西安》一诗,它没有正面写我的西安游感,却包含我的一系列西安之行,记载了我复杂的心境。诗曰:
  延安宝塔山,长使心志宽;十年一场梦,却先到西安。
  1998年10月11日,去黑龙江省饶河,同有关同志验收该县村级干部岗位资格培训工作。当晚县委王书记见我,紧紧握着我的手,兴致勃勃地谈到他来这里工作不久,认识到这里资源丰富,堪称八大资源,欲加大工作力度,把饶河搞上去。我们验收工作结束后,第二天安排游江,回想王书记的谈话及验收情况,在船上起了诗兴,得诗一首。
  饶河验收工作即兴难遂宏愿访北门,书记一见数家珍。
  一江碧水洗银链,两岸风光黯写真;绿农黑蜂微菜贵,红房新筑熊酒陈。
  喜听村干谈远志,饶河乘龙正飞奔。
  我回忆的骏马仍在奔驰,但我觉得在2000年收住缰绳为好,并把它控制在与其相关联的事情上。
  1999年5月初,因为我于1998年写的论文《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一文发表以后,在学术界反映很好,受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中心之邀,到昆明,携此文参加全国2000年经济预测研讨会,得到学校领导批准,由公费报销。适值20世纪最后一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由我国昆明举行。其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世界园艺博览园位于昆明金殿风景名胜区,由人与自然馆、科技馆、国际馆、大温室、中国馆和树木园、药草园、盆景园、蔬菜瓜果园、竹园、茶园六大园以及中国园林、国际园林两大展区组成,是一次难得的世界园林集粹。借此良机,我携玉梅(自费)一同去昆明。我们乘飞机去的。观世界博览会的盛况,游昆明湖、石林、钟乳石、西山、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等,领略云南风光,特别有趣的是,一是我们办(买)了“护照”,在世博园周游列国,盖各国签证大印,返老还童,自娱自乐;二是访大观楼,惊览海内第一联,品位“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的意蕴。这两件游事,令我心神飞扬,感叹人生的不能尽意,深深地沉入我的脑海。回来我写了两诗,可见当时我之一斑:一是1999年6月20日写在“护照”上的戏词:
  开放我竟不自由,游园戏照且环球;他年若遂鸿鹏愿,当以此证说风流。
  二是填了一首词:《醉垂鞭·游世博园》
  旋飞嫌里长,方落汀,争相问。世博迎万众,盈园浓浓春。流连诸处妙,谁最俏?中国锦。乐音动彩云,画里游客晕。
  我冒昧地论说世界大事,可曾未踏出国门,面对世博园,感念横生,所以搞了一次“出国游”。在黑龙江工作,几次在黑龙江边观彼岸,总想去那里看看。所以,旅游的回忆使我很难停笔,如果不把20世纪最后一年我到俄国一趟写出来,总觉得不舒服。
  1999年10月6、7日两天,我作为省宏志公司聘用的法律、经济顾问,随黑河大岛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到俄罗斯布达戈维申斯克市搞调研。黑河市与布市隔河相望,两市领导和人民来往密切。在黑河,几乎无人未去过布市,加上历史的原因,所以不把到布市看作出国。我们坐轮渡过江,要找的一位牵线的俄国朋友,正忙着别的事情,我们就改了工作的时间表。我们先到江边散步,回忆那段屈辱的历史,人人对江兴叹。然后,我们取道去俄建的中国商品集市贸易市场,访问调查了在这里集市上摆小摊床的中国过江个体业户。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布市几个大商场,转悠到列宁广场。那天,虽然天气晴好,但秋风萧瑟,满地黄叶翻飞,街道上车辆不多,行人稀少。在广场上,我们见到八、九岁左右的三个俄国小孩:一个男孩,两个一大一小女孩。孩子们穿的单薄,显得寒碜,一个个白脸呈鸭蛋清色,冻得瑟瑟发抖,最小的那个女孩,淌着大青鼻涕,不时从嘴边抽回鼻孔。我们几个人,分别邀这三个孩子在一起照了像。孩子们乐不可支,照罢像,便向我们要小费。我的同胞们显得很兴奋,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我也不例外。不过,我总觉得,这天气、地气和人气激不起我的游兴。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又是去俄罗斯,一股联想油然而升,感叹国际共运的兴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竟如此这般。从列宁广场出来,我们几个再度沿黑龙江边漫步,大家好长一段时间谁也不说话。我回头深情地回眸对岸正在发展中的黑河市,一丝微笑掠过我的脸。回国的当晚,我辗转难睡;第二天一早,跃身将这两日游感写了一首诗,题为《访俄布市有感》:
  梦里蹈海思勤国,不期商事访新俄。
  列宁广场哭无泪,边民贸易叹有蹉。
  奔涌热血心绪乱,划策锦图回肠涸。
  鞠首问计拜业户,应为时代写新歌。
  现在,让我把回忆的思绪从游历中拉回来,谈谈我的社会生活的另一面。历史经验警告我:不要再过问政治了。但出外所见所闻,政治又总是给我刺激。首先是,我不能回避文革这段历史。人们见到我,许多人常常把话拉到我的经历上来,或者直接问我文革期间做什么。我常常找个遁身之词,淡淡一笑了之。然而,有时却没有回旋余地,因为还有同行者——例如,有一次,我和邴瑞年一起在南京开会——他们就把我“卖”了。意味深长地是。人们一旦知道我的身世,不但没有把我视为另类,反而对我更亲近了。如我在前面说的,人们理解这段历史,也理解我。随着日月转换,特别是近来,人们对文革更有自己的看法了。其次,现实的种种事实,又总是勾起沉重的往事,引许多人议论当前的政治,重新咀嚼文革、消化文革、理解文革。我无论怎样表述,也难能支开,甚至有些人批评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非问我到底如何评价。还有,情之所至,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现在与过去类比。再者,因为教育、教学关系,需要穿衣戴帽,也不得不讲政治。
  从1984年5月到电大生活以后,我的日日夜夜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这是一段充满热望、自励、辛劳和血汗的日子。身处逆境,心情总有一种压抑之感,通过开会到各地观游,给我带来的是轻松、释放、开阔和欢娱,面对祖国美丽的山河,看到各地的巨大变化,常常有一种“乐不思蜀”之感。
  到各地开会,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地欣欣向荣、蓬蓬勃勃的一派建设景象,正在施工建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