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文学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中世纪文学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故事也从爱尔兰流传开来,形成了一系列的传奇故事,对骑士文学影响巨 

大。 

     英雄史诗《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是现存唯一的用日耳曼语写下的英雄诗 

篇。它有头无尾,大约在公元810年至820年间,由两名修士将这一诗篇记 

录在祈祷书的封面和封底上,只保存下68行。《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的时代 

背景是公元4至5世纪欧洲民族大迁徙时代,诗中的主人公希尔德布兰特跟 

随着首领转战南北,因不堪忍受排挤压迫,从现在的北意大利随首领逃往匈 

奴。许多年后,希尔德布兰特终于打回了家乡。当年分别时还幼小的儿子哈 

杜布兰特如今已成了一名威武的战士,希尔德布兰特自己已白发苍苍。当他 

在边境上与儿子相遇,他喜出望外,然而儿子却视他为狡猾的匈奴人,坚决 

与他挑战。希尔德布兰特心里激起了父亲之爱与战士的荣誉与尊严之间的激 

烈冲突,最后荣誉感战胜了血缘关系,他终于迫使自己向儿子应战。他们大 

战了几个回合,这首英雄诗篇到此中断。据别的传说记载,父亲最后杀死了 

儿子;但在公元13世纪的《新希尔德布兰特之歌》中,则是以父子相认,同 

返家乡的大团圆结束,这说明在基督教盛行的时代,残篇中体现出的古代日 


… Page 15…

耳曼英雄的尚武精神和重视荣誉的观念,已被基督教的所谓“仁慈”、“容 

忍”和“宽恕”所代替,从中可以窥见教会文学对世俗文学的侵入。 

     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记录着北欧中世纪的神话与史诗。冰岛人公 

元9世纪末10世纪初才从挪威迁入,爱尔兰的基督教徒也差不多在此时到此 

定居。挪威入侵者带来了北欧古老的神话和史诗传说,形成了独特的冰岛文 

学。《埃达》是诗歌总集,约写定于公元12世纪,收诗35篇。内容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记录着北欧开天辟地与人类起源的神话,反映人与自然的斗争; 

另一部分的21首诗篇为英雄史诗,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其中神话诗又分 

为叙事体与教谕体两类。叙事体的代表作《女法师的预言》,讲述世界的创 

造、毁灭和再生的传说,对氏族社会末期的社会矛盾及道德败坏满怀忧虑, 

显示出对母系氏族关系的怀恋,也寄托着对道德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叙事体 

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洛卡森那》描写受压迫的洛奇神指责众神的罪恶,抨击 

女神们的荒淫、主神奥丁的专横,显现了原始宗教信仰的衰落,也曲折地表 

达了平民对氏族贵族的不满,诗中洛奇的嘲骂言语犀利而锋芒毕露,具有极 

强的控诉力量,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批判诗。教谕诗往往是一些对人生的忠告, 

如《天主之言》,天主为主神奥丁,告诫人们不要追逐财富及居财自傲,而 

要追求知识、重视友谊,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最美好的禀赋。《埃达》中的英 

雄史诗作品是些短歌,歌颂的是古代英雄、北欧海盗时期以前的国王和战士。 

 《埃达》的神话和史诗传说并未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当它尚处于发育时期就 

被入侵的基督教所遏制,所以未能达到它的充分成熟的阶段。“萨迦”是一 

种文体的名称,意为“话语”,相当于中国的“评话”,是一些英雄冒险故 

事和描写家庭兴衰的长篇小说。“萨迦”中的众多作品写成于公元12至14 

世纪,保存下来的有150余篇,篇幅大多不长。有“神话萨迦”和“史传萨 

迦”两大类。神话萨迦中著名的有写主神奥丁后裔佛尔松家族故事的“佛尔 

松萨迦”,它与德国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内容同源,但更多地保存了异教 

神话,反映的是氏族社会末期英雄崇拜、维护氏族荣誉、血亲复仇等观念。 

诗中展现了这个家族的英雄西尔古德英武聪慧,曾手屠毒龙,获得了毒龙守 

卫的黄金宝物,但是他因为饮食魔汤而忘却前事,遗弃了未婚妻布伦希尔德, 

另娶纠奇族女子古德仑,一系列的复仇凶杀和争夺宝物的厮杀由此而起,史 

诗笼罩着悲剧气氛,显示了氏族社会的风貌。“史传萨迦”中的《定居记》, 

描写斯堪底纳维亚人去冰岛前后的生活状况和著名人物的事迹。 

     芬兰的《卡列瓦拉》是欧洲中世纪早期著名史诗之一。芬兰人民在漫长 

的历史过程中,由口口相传到有意识地收集整理,终于编成完整的史诗。它 

包括50篇长诗,以争夺三宝——能制造谷物、盐和金币的神磨——为故事的 

情节线,其中又插入了许多小故事,反映了氏族社会末期的状况和矛盾。史 

诗中有一位智慧老人名为维亚摩能,他既善于耕作、渔猎、治病,又有音乐 

与诗歌的天才,他的歌曲能使鸟兽起舞,也能使敌人丧胆,在争夺三宝的斗 

争中,这位智慧老人以其智慧和勇气立下丰功伟绩,他和同伴并非为了个人 

的私利去争夺宝物,而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而战斗,他告诫世人:“不可 

为黄金卑躬屈膝,不可为白银贬低自己”。史诗中还歌颂了另一位有着希腊 

神话中的英雄赫淮司塔司般的能量的伊尔马利能,他技能高超,锻造出各种 

武器、工具和艺术品,“三宝”就为他所创造。史诗中歌颂的英雄们,个个 

品格高尚,才能卓著,并为正义而奋斗。史诗中英雄为“三宝”而战,也象 

征了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史诗洋溢着乐观精神,其民间色彩和民族特点较为 


… Page 16…

显著。 

     中世纪早期最完整的英雄史诗是《贝奥武甫》,它是第一篇英语长诗, 

共3182行,达到古典史诗的宏大规模与艺术高度。这首诗首创于公元7世纪 

末8世纪初,到公元10世纪出现了手抄本,至今没有考证清楚谁是原作者。 

诗中的主人公贝奥武甫是公元6世纪的一个历史人物,但在长诗中这个形象 

却带有神话色彩。史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情节发生在丹麦,叙述贝奥 

武甫年轻时在军事上屡建的战功;第二部分的情节发生在瑞典南部,描绘贝 

奥武甫晚年的英雄业绩。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丹麦国王合罗斯加为了宴请宾 

客,特地建造了一座漂亮的大厅,取名为“鹿厅”。有一天晚上,妖怪格兰 

代尔闯进了“鹿厅”,杀死和吞食了三十个战士,此后又常来进行偷袭,连 

续侵扰达十二年之久,使得国王再也不敢在厅里饮宴臣下了。高特族的勇士 

贝奥武甫听到流浪的歌手谈起这件事,决定过海去斩除妖怪,为民除害。于 

是他带领十四个勇士去找丹麦国王,请求允许他们在宴会过后留在鹿厅过 

夜,半夜时妖怪又来作乱,并杀死了一个战士,贝奥武甫扑上去与其搏斗, 

扯下了妖怪的一只胳膊,妖怪仓惶逃走。格兰代尔死后,他的母亲疯狂地跑 

来为儿子报仇,贝奥武甫又与这个老妖进行了殊死搏斗,经过长久地交战, 

终于杀死了敌手。合罗斯加对他的功劳极为感谢,并给他以重赏。贝奥武甫 

回国后,国王希格拉克将他立为王储,在国王死后,他登上了王位。贝奥武 

甫统治高特人达五十年之久,国泰民安,深受人民爱戴。在他年老时,他的 

国境内出现了一条火龙,火龙所居的山洞内藏着无数珍宝,由于有一个高特 

人盗走洞中的一只宝杯,火龙极为愤怒,进行着疯狂的报复,经常滥杀无辜, 

放火烧村庄。贝奥武甫决心为民除害。于是他上山向火龙挑战,双方的战斗 

异常激烈,贝奥武甫的利剑砍断在魔鬼的盔甲上,妖魔口喷烈焰,烧毁了他 

的木盾,在这生死危亡关头,他的侄子威格拉夫奋不顾身地奔向敌人,终于 

制服了妖魔,叔侄二人取得了胜利,但贝奥武甫已身受重伤,在临终前,这 

位老英雄下令将山洞中的宝物分给他的人民。这部史诗形象而生动的反映了 

氏族社会崩溃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充满着人们对征服神秘的自然力的丰 

富想象。贝奥武甫这一形象兼有神话与传说的特征,是当时人民英雄的代表, 

为了保卫族人和全氏族的利益,他英勇无畏,赴汤蹈火,用生命来为国家和 

人民尽责,是人民所深深敬佩的正直无私的英雄。史诗的情节生动,人物性 

格鲜明,具有真正史诗的规模与气氛,是早期英雄史诗的顶峰之作。 

      (2)中期英雄史诗 

     中世纪中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逐渐形成或完全形成之后的产物。它们 

往往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最初是人民口头创作,经过民间广泛流传, 

不断加工充实,最后由文人加工整理而定型。这一时期史诗中歌颂的英雄已 

与前一时期有了区别,他们的荣誉观念与行动的动力不再源于对部落的责任 

感和复仇的义务,而是为了忠于祖国、忠于君主,具有封建国家上升时代爱 

国英雄的思想意识和性格特征。史诗中往往还塑造刚毅坚韧、能够制服封建 

叛乱的代表强大国家力量的贤明君主形象。这些都符合当时社会从封建割据 

走向统一的历史要求,与这一上升时代气息相吻合,史诗还表现出反禁欲主 

义、反封建等级观念的进步意识,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当然, 

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英雄们的爱国行为往往又表现为反异教徒的斗争。史诗 

的文学特征更复杂也更丰富,民间文学、古代文学、教会文学以及东方文学 

的诸多因素都有体现,而地域色彩也更明显。中期著名的英雄史诗有:西班 


… Page 17…

牙的《熙德之歌》、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 

斯的《伊戈尔远征记》,其共同的思想特征在于反对内讧、要求统一,富有 

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① 《熙德之歌》 

      《熙德之歌》反映的是西班牙人民反抗阿拉伯人入侵并战胜侵略者的史 

诗。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占领了西班牙。为赶走侵略者,西班牙人民进 

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熙德就是反抗外族侵略者的英雄典型,其原型 

为西班牙的民族英雄罗德利戈。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写熙德遭政治陷害, 

被国王放逐,妻离子散。但他勇敢地与摩尔人作战,收复失地,并强迫摩尔 

人纳贡,屡屡建立功勋;第二章写国王给熙德的两个女儿提亲,熙德内心并 

不乐意,但为了表示对国王的忠诚,只好勉强答应;第三章写熙德的两个女 

婿不但无能,还虐待他的女儿,熙德与这两个贪生怕死的人比武并战胜了他 

们,救出了二女、控告于国王,并宣布这两个人为背信弃义者。史诗塑造了 

一位忠君、爱国、善战、勇猛的英雄,西班牙人民的气质和灵魂都寄托在这 

一伟大的英雄身上,他意志坚强、作风稳健、感情真挚、忠诚宽厚;他对部 

下和亲人极为仁慈温情,对敌人却决不姑息放任,是人民心目中的理想化身。 

史诗中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体现了个别人物的经历 

与历史事件相融合的特点,已初具近代史诗的格调。与以前史诗的那种神秘 

奇幻色彩不同,这一史诗大多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来描写熙德的浴血沙场和 

个人命运的坎坷,艺术上更接近近代风格。 

     ② 《罗兰之歌》 

      《罗兰之歌》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的英雄史诗。全诗长4002行,共 

291节,成诗年代大约在1080年左右。中心情节是法兰西大帝查理的忠将罗 

兰勇士在远征西班牙的过程中遭叛徒甘尼仑的出卖而英勇牺牲。全诗可分为 

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甘尼仑的叛变经过。查理大帝在西班牙征战七年,只 

有信奉伊斯兰教的马西里国王还未被征服,后者派来使者讲和。查理大帝的 

妹夫甘尼仑主张议和,而查理大帝的侄子罗兰是甘尼仑的儿子却提出让继父 

甘尼仑出使敌营。甘尼仑因此会冒有生命危害,对罗兰怀恨在心。他向敌方 

国王马西里献计:送投降礼物和人质给查理大帝,请求其罢兵,然后在归途 

中袭击其后卫部队。当查理大帝决定收兵回朝,甘尼仑又向查理提议安排罗 

兰率领后卫部队。第二部分写罗兰率领的两万骑兵遭伏击而全军覆没的经 

过。罗兰只要了两万部队殿后,而马西里率领十万人在荆棘谷截击罗兰的后 

卫部队,罗兰的战友三次劝罗兰吹响回兵援救的号角,罗兰都拒绝了,直至 

战斗到只剩下六十人罗兰才吹响了号角,当查理大帝赶回声援时,已全军覆 

没。太阳即将落山,查理大帝吁求上帝让太阳暂停西落,他率军追击马西里 

的部队,使之大部分士兵落水溺死,其余被歼,马西里也着急而亡。第三部 

分是审判甘尼仑的经过。甘尼仑的三十个亲族为他喊冤,查理大帝的权威受 

到威胁,这时,一个骑士挺身而出,通过比武打败了甘尼仑的亲信,甘尼仑 

被四马分尸,其亲族也都被吊死。 

     史诗成功地塑造了忠君爱国的罗兰形象。在敌军重重围困之中,他沉着 

果断地指挥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他一马当先,把 

马西里的侄子打得人仰马翻,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由于寡不敌众,他身 

陷重围,然而在濒临死亡时,还举刀砍下马西里的右手;弥留之际,他仍在 

怀念着祖国、战友和查理大帝。在罗兰身上,对查理大帝的忠诚是与对“可 


… Page 18…

爱的法兰西”的热爱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国王和祖国,他身先士卒,“赴汤 

蹈火,甘受烈日烤炙,甘受严寒侵袭,抛尽血肉”,他认为“死总比屈辱强”, 

一位忠诚、耿直、勇敢的理想人物站立起来了。他的死并非敌人所为,而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