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旗-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彭耀南当年在刘邓大军的七纵做连政委的时候,徐保山就在他身边做警卫员,两人关系自然非常不一般,彭耀南这一次亲自从市里下来肯定是有什么话要特别交代给徐保山,否则也不会来的这么早和突然,唐孚肯定不应该在旁边听着。

别说是唐孚,就是宋长明在这里都得找个理由回避,可杨少宗为什么能留下?

这事情还不够蹊跷吗?

是啊?

杨少宗自己也觉得非常离奇!

等唐孚离开办公室将门关好,彭耀南才接着前面的话和徐保山低声道:“中央已经在党内部重复的强调了很多次,我们农业改革就是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农民多,土地少,另二个是基层农村干部的权力大,素质差,基于这两个情况,搞家庭联产承包制放手给农民自己搞农业生产是最好的选择。”

徐保山微微点头,也没有否认这两点。

他续道:“老领导,您在淮西当过县委书记,您知道咱们旗山的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就算是分开干,各家也分不到几亩地,只能继续想办法搞大农业开垦将那是十几万亩的荒山地也利用起来!”

彭耀南嗯了一声道:“所以我才再给你几年时间嘛,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条件已经成熟了,以后改成了乡政府也能继续推行荒山改造嘛,承包给农民自行改造,充分发挥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嘛。时代不同了,党要领导群众一起干事业,也可以引导群众干事业嘛,不要拘泥于形式。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如果你坚持要继续搞公社改革,我也可以再给你一段时间看看效果!”

顿了顿,他又续道:“中央虽然在82年的决议上是有保留的允许部分地区维持公社体制,但在总体精神上还是希望健全国内各级地方政府管理体系,为深化经济改革打下坚实而统一的基础,也是要实现我国在行政管理上的正常化。保山,你也可以这么想,家庭联产承包制只是压死公社经济这个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徐保山只能是沉默的点着头,他知道彭耀南这一次的突然来访除了一个目的外,另一个目标就是要说服旗山公社撤社建乡,为后面的合乡并镇做准备。

杨少宗听着这番话不免是有些焦急,他心里有很多话要说可又不能说,这里确实没有他说话的份,但他隐隐约约的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彭耀南这番话不仅是说给徐保山听,似乎也在说给他听。

是的。

从公社到乡镇政府的变化除了农业问题外,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国家管理的正常化,旗山是一个乡,而且是淮西地区面积最大的一个乡,这么大的乡保留公社体制恰恰是整个淮西县政府正常化管理的一个极大的障碍。

然而,这个障碍属性何尝不是杨少宗急切想要的呢?

徐保山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和彭耀南回答,他转念一想忽然和杨少宗问道:“小杨,你的政治觉悟和素养还是很不错的,对于我们彭书记这番话有何感想啊?”

这?

杨少宗心里一颤,心想,徐保山啊徐保山,你也会这一手啊,果然不愧是十几年的老公社书记!

他当然知道徐保山的用意,尴尬笑道:“两位领导讨论问题,我哪里有说话的余地!”

彭耀南倒是不太在意的重新点上一根烟,道:“小杨啊,你是刚毕业的年轻同志和党员,肯定也有一些新想法,不妨和我说一说!”

“那行!”

杨少宗是不能退缩,他硬着头皮的说道:“彭书记,徐书记,我对于旗山的问题确实有着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农业生产也有高投入高产出的效应,特别是在养殖业和林业上,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公社相对个体农户的多劳力、多资金、多技术的优点,集中力量建设养殖业和果林经济,我们旗山未来的发展将会是非常快的。其次,随着养殖业和林业的发展,随着劳动力的转移,我们就可以在旗山充分发挥大机械化种植的优点,在旗山地区1。7万人口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产值和经济总产值的最大化。”

彭耀南并没有否认的点头道:“你这个想法是很不错的,不愧是年轻人啊,看问题的角度确实是比较新颖的。你继续说,大胆的说,这里没有其他的人,就算说错了也没有影响!”

听到这话的杨少宗就更胆大了,他道:“彭书记,我们在地方搞工作的最大目标不就是希望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首先就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先过着富裕的生活。只要能让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哪一种线路,旗山的情况决定了我们旗山想要搞共同富裕,光靠种地是没有出路的,我们要搞养殖,搞果林经济,搞食品加工业和轻工业。”

最后,他又补充道:“关于正常化管理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先对公社管委会的部门进行对应改革,进一步和县政府各职权部门接轨,其他包括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都可以逐步改革,因为我们的首要目标还是得先让旗山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啊!”

听完杨少宗略显激昂和夸张的争论,彭耀南倒是很高兴的笑道:“小杨,你这个提议是很高明的,旗山地区确实有着很多的先天不足,想要搞活经济,搞好经济,重点发展养殖业、林业和轻工业是非常重要的想法,也是旗山地区必然的出路。”

杨少宗则有些歉意而诚然的说道:“书记,我有些太激动了。”

“唉……!”

彭耀南并不是很介意的说道:“我倒觉得年轻人就应该有你这样的激情和气魄,好啊!我记得你以前给我做学生工作汇报的时候还显得很紧张啊,现在很不错嘛,已经有大将之风了。”

说到这里的彭耀南稍作停顿,略加沉思才续道:“小杨,你提出的这份责任工分制还是很不错的,完全可以在旗山公社先试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对于你提出的旗山经济未来发展道路的建议,我认为也是很正确的。对于你放弃国家分配机会主动要求参加穷困山区建设工作,我原则上更是很支持和赞赏的。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要求分配到好单位,分配到大城市,为了工作分配的问题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影响很坏,所以说,我们非常需要你这样一批新时代新典型的新青年党员,不仅愿意,而且是主动积极要求到穷困地区搞工作。但是……!”

忽然听到一个“但是”的杨少宗心里不由得一凛,暗道:您这怎么还能来一个“但是”啊?

彭耀南则转个弯说道:“具体的分配调整还是要服从国家和地方的安排,我不能光顾着旗山,也得考虑淮海机械厂。我相信你是我们青年党员非常优秀的一员,有着非常高的政治素养和觉悟,有着非常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实干精神,有胆量,有气魄,有知识,有思想,到哪里工作都能发光发热……总之,你的具体分配和安排要等我回市里再做考量,个人不要急,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杨少宗说实话是挺失望,他的工作分配调动本来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简直就像是芝麻绿豆那么小,公社书记徐保山就能拍板拿下,居然拖到了地委书记彭耀南这里还得再商量。

他也不知道是彭耀南和徐保山的原则性、纪律性太强,还是彭耀南根本就不在乎他一个小小大专生,也不打算浪费时间去给他协调分配问题。

一直不作声的徐保山这时才和杨少宗道:“小杨,你的汇报工作做的很好,先回办公室找小唐,帮他准备一下中午的列席会议!”

杨少宗知道徐保山可能还想继续劝说,这就起身和彭耀南、徐保山告辞。

杨少宗走了。

彭耀南和徐保山却沉默了,两个人就这么继续坐在沙发上喝茶抽烟,谁也没有续说半句。

彭耀南神色异常凝重的重新点上一根烟,起身在办公室踱步,他走到了电话机前,又犹豫了一会才提起电话拨了一圈号码。

电话接通后,彭耀南就和对方问道:“喂,萧司令吗?我是彭耀南呐!”

第一卷 旗山奇迹 第十九章 红旗坡

从公社书记办公室离开后的杨少宗只能去找唐孚,此时的唐孚其实也没有什么事,估计和中午那场列席会议有关的工作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他正在和工交科科长潘庆元谈话。

旗山这个地方相对比较封闭,人口流动性差,本地人以杨、宋、赵、徐、潘、秦六大姓为主,徐家集一带因为是几百年的老集市,各个姓都有,像在长江军区担任司令员的萧司令就是徐家集人。

潘庆元则是典型的潘庄人,祖祖辈辈都是以打渔为生。

见到杨少宗,潘庆元笑呵呵的打个岔就先走一步,唐孚则似乎是很关切的和杨少宗问道:“小杨,和彭书记汇报的怎么样?”

杨少宗有点难以理解的摇了摇头,道:“说实话也没有汇报什么。”

唐孚笑呵呵的安抚道:“都是走个形式,你也别太在意!唉,坐啊,我给你倒杯茶去!”

说着这话的唐孚就真要挪动那胖乎乎的身躯站起来,杨少宗抢先一步的自己去倒茶,犯不着真劳烦唐孚。

有人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唐孚则是先升起来的那一批,以他的成绩和升官速度来看,如果说在省城或者其他某些系统单位没有人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知道选调生升的快,如果是有关系和背景的选调生就升的更快了。

正好口袋有一包牡丹烟,杨少宗拆开给唐孚递上两根,随口找了个话题说道:“唐主任,您来咱们公社已经有两三年了吧?”

唐孚笑呵呵的接过烟点上,道:“是啊,时间可过的真快。我记得我刚来公社的时候,你正好去学校报道,书记当时就让我去送你,还嘱咐我要将你送到学校,熟悉一下淮海市的坏境。你忘了,咱们那辆老破吉普到关山镇就熄火了,赵敬山负责开车,咱俩就只能下去硬推了好几百米!”

“当然记得,那次真是把我累苦了!”

杨少宗呵呵笑着,这件事对唐孚来说只发生在三年前,对他却是二十几年那么遥远,如果不是唐孚自己提起来,他还真的想不起来呢!

唐孚又笑眯眯的似乎和杨少宗很亲近的问道:“我听说你想回公社工作,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原先不是分配到淮海机械厂吗?那个单位可是很不错的,我有一个在那里做供销员的同学说情况好的很呢!”

杨少宗依旧只是呵呵的笑着,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人,同样的问题通常要有不一样的答案。

杨少宗稍加思量才和唐孚说道:“唐主任,这件事有两个原因。第一,咱们旗山是穷了点,偏僻了点,但也是一个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地方;第二,我毕竟是学机械的,对咱们国家的整个机械行业有些了解。淮海机械厂是老牌的国营企业,你可以说是底蕴深厚,但也可以说是负担重,管理僵化,他们的拳头产品还是七十年代从宁工机械厂转移过去的农用车生产线,这几年里就得逐步淘汰,以淮海机械厂的技术能力来看,我估计未来很可能会有一个比较漫长的周转期。”

说到这里的杨少宗索性坦白点说道:“唐主任,咱们说的俗点吧,淮海机械厂根本就不是什么好单位啦,顶多再红火两三年!”

“呵呵!”

唐孚很奇怪的笑着,因为他知道自己哪一句话是有问题的。

他说他同学在机械厂做供销员,情势非常不错,这本来就是一句假话,因为他同学最近正忙着调离机械厂!

他笑眯眯的一点也不脸红害臊的和杨少宗赞道:“这怎么叫俗呢,这说明你有远见,不盲目……我觉得你说的很对呢,咱们旗山只要找对了方向是肯定能建设好的,比如说吧,咱们全力投入搞企业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杨少宗轻轻的笑着。

唐孚的说辞很简单,你并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他毕竟是外地人,根本不会在乎旗山的未来出路到底在哪里,他只是想升官。

这是他和杨少宗、徐保山、宋长明之间最大的区别。

就算旗山经济最终没有搞好,只要上面有人关照着,他一样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调离旗山,甚至是直接升一级上调。

唐孚这里并没有什么事,两个人不紧不慢的闲聊到中午,直到开会。

会议是彭耀南亲自主持,让人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谈及责任工分制的问题,他继续谈他的政府机关改组,就算不撤社建乡也要为撤社建乡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徐保山老政委的私人身份,彭耀南可以认同徐保山关于责任工分制改革的想法,但以彭耀南地委书记的公职身份,彭耀南就不适合轻易对这种刀锋浪口上的事情做出表态,毕竟他也快要退休了,犯不着拿自己的政治后路冒险。

一切若是不出意外,他至少还能再在淮海市人大主席的位置上坐几年,如果出了意外可就不好说了。

虽然没有表态,彭耀南的到来还是对旗山地区责任工分制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和徐保山之间的特殊关系还是很明显的,大家心知肚明,他在这个阶段忽然来旗山公社视察开会就是对徐保山最大的无声支持。

杨少宗的未来倒还是继续悬而未决,越来越多人知道他可能留在公社工作,就是负责办旗山肉联厂,但也可能继续分配到市里的淮海机械厂工作。

即便如此,杨少宗依然得负责旗山肉联厂后续的筹办工作,在宁州机械三厂订购斩拌机、搅拌机、绞肉机、封口机,在红旗村按照长江冰箱总厂的数据要求进行基建,还得配合旗山公社的土建站建造厂房。

徐保山和宋长明都没有时间过问旗山肉联厂的事情,汤恩国又在不经意间就被杨少宗踢出局,失去了徐保山的信任,几经考量,徐保山将机耕队的队长赵敬山临时调过来配合杨少宗一起工作。

旗山肉联厂的厂址是杨少宗自己挑选的,位于红旗村西侧的大坡地段,也就是旗山人俗称的红旗坡,这个位置距离徐家集不远,距离旗河乡也不远,离县公路只有三百米,主体地段更非农业用地。

杨少宗其实考虑还更远,长远来看,他要将红旗村建设成一个工业区,这里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好的,将一些低矮的土坡夷平还能不占用旗山公社太多的农用耕地。

如果最终是他的旗山公社吞并了旗河乡,他可以继续围绕红旗村建设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