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这个出家人不但自己有强烈的愿心,在这一生当中要出三界,不但要出三界,要悕求佛地,证得阿罗汉果菩萨果位我不满足,我要圆满成佛,要想在一生当中,这个业障习气又断不掉,还想有这样殊胜的成就,只有一个法门,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稳稳当当,决定可以帮助你得到,能满足你的愿望,不会教你失望,只有这个法门,没有第二个法门,这是我们真正觉悟了,你选择这个经典,这净土三经现在是五经了,选择净宗经典修行,换句话说,你是彻底觉悟的人,你要不是彻底觉悟的人,你不会死心塌地选择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选定了,其它统统舍掉了,为什么要舍掉了,不舍掉就夹杂,夹杂了你的功夫就不纯,换句话说,能不能往生是未知数,那是打个问号,如果是精诚专注,你往生是决定往生,现在我们是不是决定去呢,决定去有决定去的修法,这个不可以不知道的,决定修法那要专修。
  在从前古时候,刚才说过人口少,交通不发达,科技通信还没有发明,见闻不广,就是说你认识的人知道的事情很少,你的烦恼也少,妄想也少,心容易清净,尤其是到深山里面去修行,你在山上住,山下发生什么事情,大概总得十天半个月才知道,为什么呢,得山下有人上山来他才会告诉你,这那一天山下发生什么事情,你才听到一个新闻,你不可能马上就知道的,心清净,天天天下太平,天天没事,容易得清净心,现在人没有这个福报了,为什么呢,扰乱你的太多了,谁来扰乱呢,魔来扰乱,魔是来折磨你,谁来折磨你呢,每天那个报纸来折磨你,杂志来折磨你,广播来折磨你,电视来折磨你,你这一看天下什么都知道了,知事多时烦恼多,要断烦恼都断不了,天天烦恼在增长,你的清净心一天一天在退失,真是心乱如麻,这怎么修法,太难了,现在到山上去修行也不行了,为什么呢寺庙都成了观光旅游的胜地,你看看那个寺庙规模大,你随时去看游览车几十辆,里面忙忙碌碌一塌糊涂闹市啊,所以现在修行找不到地方,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要明白的,在现在这个社会,找一个道场来修行不容易,成就非常困难,道场不是没有,有,变质了,变成游览观光的道场,不是一个修行道场,因此在这一个时代出家,一定要担负起时代的使命。
  换句话说,要用现代的这个社会,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建立现代化的清净道场,这就对了,所以我常常说,建道场不要建成那个宫殿式的样子,为什么呢,那个样子一建筑观光旅游的人马上就来了,那是观光旅游的标志了,你不叫他来,那个样子摆在那里人自然就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是以教学为中心的,从前建立那种方式,有它的道理,古代的老百姓心目当中,最敬仰的是国王,是皇帝是国王心中当中最尊敬的,有几个人一生,能到京城里面去看看皇宫呢,那就很有福气了,见不到,没有机会,佛教是帝王从国外礼请回来的,法师都是帝王师,帝王对于出家弘法的法师非常尊敬,称为国师,所以佛的道场可以建立宫殿式的,这个不犯法的,一般人家里盖房子宫殿式的那要杀头,那不得了,所以佛的道场可以建成宫殿式的,这个宫殿式的建筑分布到全国每一个角落,一般老百姓都能够瞻仰,都能生欢喜心,这是接引众生的方便,是在那个时代。
  现在这个时代过去了,这个性质改变了,现在我们看到这个都变成观光旅游了,你看北京故宫现在是旅游的重点了,所有寺庙也都成观光的重点,观光旅游的重点,我们再要建这个方式,岂不是又是一个观光旅游重点了,现在道场应该怎么建立呢,应该和现在一般学校机关这个方式一样,我们建立这样的道场,人家看到不会进来的,他看到那是一个学校,那是人家办公的机关,他不会进来的,我们在里面就平安了,才可以安心养道,就像我们这个小道场,我们外面招牌都没有,你们知道的人进来,不知道的人不晓得,我们这个楼上还有什么佛教图书馆,不晓得,不知道,我们这才很安静,所以一定有现代化,一定有本土化,这个佛教教育才能够普遍的推行,远离闹区这是一个大原则,所以学校一定要建立在环境很宁静,不妨碍这个教学,佛教道场的建立选择场地,建筑第一个考虑也是这个问题,要宁静不妨碍教学不妨碍修行,要懂得这个意思。
  下面呢,这个注子我想同修们自己看看能懂,在五十四面有一段开示很重要,大家翻开来,这一段我先跟诸位略略的报告一下,佛当年在世,所收的这些学生,特别是他的常随众,几乎百分之八十,他们从前是学外道的,以后遇到了佛,对于佛的教学很佩服,跟佛学习,感佛的恩德,作佛的常随众就是不离开佛,佛到那里他们跟到那里,是这一批学生,这一段就是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外道,在五十四面,第三行从第二句看,‘就佛解者’,这是就佛的观点来看,此诸外道,邪风久扇,非是一生,虽入真门,气习由在,故使如来知觉,不令外化,畏损众生,正见根芽,恶业增长,此世后生,不收果实,为此因缘,摄令自近,不听外益,这个一段话里面意思非常深远,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实实在在说,释迦牟尼佛这些弟子,都是古佛与大菩萨来示现的,他所示现的,也是有很深远教育的用心,示现我们一般世间人邪知邪见,这个邪知邪见,如何真正能够回头,他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
  我们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跟那些人是一类的,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都是错误的,习气是无量劫来的根深蒂固,一生当中能转得来不容易,因此我们就明白了,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一万个人学佛的人,难得有三五个成就的,我们要问这个原因在那里,你要对佛的这些常随众,这个事实真明了了,这个答案就得到了,是他们的习气太深,虽然接触佛法,但是没有能够远离五欲六尘,没能离开,因此这个外面的缘,时时冲激自己,不知不觉就被外缘诱惑了,所以不能成就,要怎样才能成就呢,要时时刻刻不离佛,这就能成就了,所以他们示现的一生跟着释迦牟尼佛,时时刻刻不离开,这样才能成就,这里说了,邪风久扇,久是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这些恶习气,贪嗔痴慢这些习气,不是一生,所以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这一生学的,与生俱来的。
  虽入真门,虽然是遇到佛法了,遇到真正的佛法了,习气还在,习气断不了,假如不跟佛必定受外面境界诱惑,因此佛知道,佛明了,教这些学生跟着自己不要离开,不准他到外面去教化众生,为什么不可以教化众生呢,因为他有坏习气在,有恶习气,对于佛所说的法,不一定完全正确的理解,有的时候,听的时候会听错了会想错了,没有听懂,自己想错了,把佛的意思想错了,这样跟人家讲经说法不是把人家领到邪路去了,那个罪过就无量了,所以决定不让他出去弘法,也就是说这个学生还没出师,还没有毕业还不够资格教人,这是佛把他留在身边不准他出去,这个是就佛这一边的说法,这是老师真正爱护学生,真正希望成就学生,不让学生离开。
  现在问题来了,释迦牟尼佛灭度离开这个世界了,岂不是把我们这些人遗弃掉了吗,佛的慈悲心何在呢,我们的恶习气,比起他们那批人,不晓得要重多少,我们今天要不能长时间跟在佛的身边,成就真的是难,那佛不在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们要多想想,佛留的遗教在,实在说,佛在天天跟在他身边没用,跟在他身边围绕着佛,一天到晚还是胡思乱想,有什么用处呢?,没有用处,真正跟在佛身边没有离开佛一步是依教奉行,你说最简单的,佛教给我们老实念佛,我们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就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佛,你比这些人跟的还紧,你怎么会出问题呢,不会呀,佛是教我们心跟他,行为跟他,不是教我们身体跟他,身体跟他没用处,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了,原来亲近佛不难,人人都有份,佛就在我们身旁,经典是佛的教诲,每天读诵,时时读诵,就是听佛对我们教诲,我们依教奉行,就是跟在佛的身边,习气再重,外面诱惑也不能干扰我们,这样修行决定成就。
  那么其次,我们要报佛的深恩,第一是要依教奉行,认真的修学,这个最认真最踏实无过于老实念佛,就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最重要,其次,我们要报佛恩,我们要报父母恩,要报师长恩,要报众生恩,上报四重恩,怎么个报法呢,宣扬佛教,弘法利生,那这个地方讲了,佛当年身边这些大阿罗汉,佛都不放心,怕他们出去乱说,把人教坏了,这要背因果,我们的德行学问比他们差远了,我们出去弘法利生那就更不保险了,那怎么办呢,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你讲经说法,你所讲的果然是如来真实义吗,开经偈里面,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讲的是如来真实义吗,如果不是那问题就严重了,我们要怎样弘法利生呢,句句都是如来真实义,那你才叫是真正报恩者,我们怎么讲法呢,说老实话,所有一切大乘经典我们都不会讲,都会把它讲错,唯独净土经典我们会讲,决定不会讲错,怎么知道不会讲错呢,因为句句话都是劝你念佛求生净土,这就不错了,这方向目标正确,没有把你导歪嘛,我给你导的都是这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是一切诸佛,为一切众生指导的方向,这那里会错误呢,所以最方便的弘法利生见到人阿弥陀佛,这就是度众生,这就是弘法,决定不错,一切诸佛教化众生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我也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我的智慧德能虽然不如佛,我劝化众生的方法,跟诸佛如来完全一样,这还有错误吗,所以懂得这个原理,我们就很放心的去做了。
  释迦牟尼佛当年的这些学生,听世尊讲经讲得多了,头脑也乱掉了,到外面弘法利生未必劝人念佛,所以佛不放心,不准出去,如果大家都到外面去劝人念佛了,那佛一定说你们赶快出去,不必天天跟我,这个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明白了,唯有弘扬净土劝人念佛,这个是正确的,这个是如来真实义,这是没有错误的,要记住,决定不能掺杂东西在这个里面,掺杂一点又怕出错了,永明大师行,他是大善知识,他可以掺杂一点禅,说有禅有净土,我们不能掺,他掺不错我们一掺就错了,为什么他掺不错呢,因为他能够观察那个时代的根机,掺这点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没有能力观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德能,因此一点都掺不得,这就决定没有过失,所以禅也不要掺,密也不要掺,教也不要掺,什么都不要掺,就像大势至菩萨一样,大势至菩萨非常之单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借任何法门来掺杂,单单纯纯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就对了,在末法时期我们也可以,把如来家业承担过来,如来的家业就是弘法利生,可以把这个家业担负起来,这是这个地方的这一点意思我们一定要晓得,确实除这个法门之外,走其它的法门,纵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还免不了有过失,不过那时过失小,少就是了,还是有所不免。
  由此可知,这个事情真难,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叫易行道,不但我们自己修行容易,我们依这个法门弘扬度化,帮助别人也容易,不会发生过失,这个就是不是深入体会佛法的人不知道,我们中国俗话常讲,初生之犊不畏虎,他不知道害怕,他说得还头头是道,还得意洋洋,我过去也干过,幸好归到这个法门,要不归到这个法门的时候,真是可怕过去做的太可怕了,胡说八道,所以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才晓得,所有法门里头只有这个法门没有过失,其它法门就是彻悟了都还免不了有过失。
  这一段末后,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声闻众少,菩萨众多,这是属于大乘佛法,菩萨众的上首是文殊师利菩萨,只举了一个人,在五十五页第四行最后一句,为我们解释菩萨众,这个菩萨众里面虽然这个文很短,善导大师也把它分成七段,这个七段我不要细说,在这个经文里面,从倒数第四行起,一共有十行文字,这个十行文字诸位同修一看就知道,是无量寿经上的文字,赞叹菩萨的德行的,所以这个也不必说了,可见得祖师注经字字都是有依据的,绝对不是自己随便说的,这一段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都有详细的解释非常重要,应当效法,应当向这些菩萨们学习,净宗的经典,最重要的是三经,后来祖师大德给我们加上两部,魏源居士为我们加上了普贤行愿品,印光祖师为我们加入大势至圆通章,成为净土五经,我也曾经跟诸位同修报告过,我也想找个经加上去,找不到了,找不到了没得加,这个五种已经圆满了,确确实实圆满了,真的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
  净宗经典不多,份量很少,对现代人修学就非常方便,有很多人,对于佛教很羡慕,但是他不敢学,问他为什么呢,佛教的经典太多了我一看都害怕,一看到大藏经本都害怕,把他吓倒了,所以跑到基督教去,为什么你去呢,基督教就一本嘛,原来他选择,他是选择简单选择少的,我们就告诉他,佛教经典不多,比基督教那个还少,基督教厚厚的那一本,密密麻麻的看得眼睛都看花了,我们佛教的时候,你看净土五经印出来薄薄的一小本,全都在里头啦,这个事实他不知道,他要知道这个事实一定选择这个经本,他也不至于去选择基督教的新旧约去了,由此可知,现代人无论是中国人外国人都喜欢简单,也都喜欢容易,愈是简单愈是容易的,最契现代人的根机,所以无量寿经上说,法灭尽经上也这么说,将来佛法在这个世界统统灭尽了,无量寿经最后灭,灭尽之后无量寿经在这个世界,还能够再延长一百年,原因在那里,简单明了,现在我们中文无量寿经总共有九种本子,这九种本子我们都把它看一看,然后大家来选择,现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