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观无量寿经 第十六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六十一面第四行,这是十六观里面的第六观,宝楼观,请看经文“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妓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此想成己,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个第六,这一段经文,善导大师把它分成十一句,也就是十一个小段,首先讲这个观的名称,为我们说出来。“众宝国土一一界上”,这讲的是住处,由此可知,前面所说的莲华,是十方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生处,生处是莲华,住处就是极乐世界,所谓一一界上,这就是指的四土三辈九品,是说这个意思“五百亿宝楼”,这个数字不是确定的,这点我们要注意,都是概说就是大略的数字,这样看就容易讲得多了就好讲了。
  下面为我们说楼阁当中的庄严。有人有事有物。首先为我们说明,楼阁当中。有无量诸天,我们知道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下下品往生,或者我们说边地疑城往生,他的相好光明智慧德能,几乎都跟阿弥陀佛相似。何况这个世界是一真法界,古德说的,大乘之中的大乘,一乘中之一乘,那来的诸天呢?诸天是三界里面才有的,天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不谈,无色界天是没有形色看不见,指这些这个地方的,诸天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的禽鸟一样,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天人在空中演奏的天乐,天乐迎空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在过去像我们看到敦煌的壁画里面,这个飞天很多,佛菩萨在讲经说法,诸天在空中围绕,载歌载舞来供养大会,是由这里可以能够见到,大乘佛法的殊胜庄严,后面跟我们讲乐器天乐,乐器没有人演奏的,前面这一段是有天人演奏的,我们看到了,后面还有没有天人演奏的“乐器悬处虚空“像天宝幢一样,天是天上,像这个忉利天,夜摩天,这个宝幢,因为西方世界,无论什么样的物质都是众宝所成,那个世界确确实实是珍宝世界,不鼓自鸣,这些乐器在空中,它自自然然就发声音就演奏,像我们现在所谓的交响曲,它的殊胜是能够说法,法也就是说,在美妙乐音之中,使人听了能够破迷开悟,能够断烦恼证菩提,这个是世间的音乐,以及天乐都不能为比的,这是说它的殊胜,“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这个念三宝的意思,我们此地把它省略掉了,前面已经详细说过了,后面还有这一段我们也把它省掉了,那么说了念三宝,换句话说,那就是大小乘佛法,无法不说,众生想听什么法,你所听到的就是你希望听的法门,想听什么经他就跟你说什么经,想听什么法门就跟你说什么法门,这是真实无比的殊胜。
  “此想成时”,这个想叫观想,诸位要记住,因为我们初学佛的人,很多把妄想当作观想,实际上他在打妄想,妄想跟观想差别在那里呢,实在讲有个很大的差别,妄想是情执,这个里面是情,是分别,是执着,这是妄想,观想是理,观想的那个心是清净的,是远离情执,远离感情,远离分别执着,那是观想,但是初学的人,往往没有办法分清楚,那是观想,那是妄想,搞不清楚,如果能够完全依照经典的教导,这是属于观想不能依自己的意思,要依经,经上怎么说你就想经上所讲的,随着经来作观想,不能随着自己的意思,随着自己的意思那就叫作打妄想,那就不是观想,所以这个十六观每一观后面都给我们辨别邪正,你想的跟经上完全一样这叫正观,如果跟经上不一样那就是妄想,邪观就是妄想,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我们念佛执持名号是不是修观呢,跟诸位说是的,因为执持名号这一个方法是第十六观,可见得它也是属于观,怎么个观法呢,我们念这句佛号,心里面就想这个佛号,念佛号心里决定不能想其它的事情,一面念佛一面还想别的事情,这打妄想,这个佛号有口无心,这个不会得力的,总是要心口相应,古德教给我们,这句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从口里面念出来,再从耳朵听进去,这样念佛就容易摄心了,摄心就是观想的意思,观想实在讲,目标就是在摄心,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完全舍掉这就对了,所以这个想成功了,跟经上讲的完全一样,这叫‘粗见极乐世界”,粗见是见到相似的像,还不真实,见到极乐世界的宝树宝地宝池,这是总结前面所说的,“是为总观想”,这是第六观。
  “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这是说观想的利益,第一个是消灾灭罪,我们学佛的同修都知道,凡夫没有离开三界六道,罪业习气非常重而且造作罪业,是加速度的在成长并没有停止住,并没有减少,这个问题就非常非常严重,因此所有的经论法门都标榜着消除业障,于是我们见到法门都想学都想修,业障有没有有消除掉呢?自己也不知道,其实如果你要明白事实真相,业障有没有消除,自己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先要晓得什么叫业障,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二障,这个二障就是烦恼障所知障,这是业障,又跟我们讲三障,这也是属于业障,三障是惑、业、报,要用我们的俗话来讲,就是因缘果报这是障碍,这个东西我们现前有没有,存不存在呢?存在,不但存在而且天天在加重我们的烦恼,我们的妄念,我们的忧虑,以及我们生活种种的苦难,这个种种苦难是属于报障,烦恼忧虑是属于这个烦恼障跟这个所知障,我们每天在诵经,在拜佛,在修行,这些障碍没减少,换句话说,没有消除,不但没有消除还天天在增加,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就好像我们生病了,找一个大夫开药给我们吃,这些药吃了之后,这个病没有起色,还天天加重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是不是药有问题呢,药没有问题,问题在那里,问题在我们用错了,药不对症会害死人,法门不对症,我们的法身慧命一样也送掉了,这个不可以不知道,所以法门一定要契机,这个佛经所讲的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法门不契机,就跟我们吃药吃错,这药不对症,我们就得不到利益,药要对症,当然有很高明的大夫,佛是大医王,所以你遇到佛,佛教给你一个方法,那决定是正确的,决定是有效的,今天佛不在了,换句话说,大夫过世了,我们遇不到了,佛的这些弟子们代代相传的,就好比是看护,护士他的医术不高明,用错药那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这些传法弟子当中有贤也有愚,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遇到菩萨,遇到罗汉那很幸运,错误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如果遇到凡夫僧,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问题就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尤其像我们现在,现在这个时代,那里去找菩萨,那里去找阿罗汉,没有啊,佛为末世众生,为我们留下这个法门,我们在这经典里面读了很多很多句子,确确实实是给我们末法常没众生,这个常没,没就是堕落三恶道的,常常要到三恶道去的众生,那些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一天到晚,思想言行所造所为都与三恶道相应,这个就叫作头没众生是指我们,佛是为了救我们,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所以这一句佛号,经上常说,一句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每天都在念,罪业没灭掉,这里面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的罪业太重太重,念一辈子佛所灭的罪业很有限,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我们念了不如法,如果如法的话,那个效果就非常显著这是真实,所以佛在此地讲的这个话,我们要相信,“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这不止八十亿劫,无量亿劫,我们能相信吗,谁做到了,确实有人做到,真正可以相信,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如果我们能够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放下就是把你的,烦恼放下,忧虑放下,牵挂放下,妄想放下,一天到晚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口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大概三个月到半年效果就看到了,什么效果呢,烦恼真的不能说完全断了,轻了少了,妄想少了,烦恼少了,忧虑少了,心里面法喜充满,这就是罪障消除的现象,它真有效,不是没有效,确实有效,很明显地能够觉察得出来,这在我们念佛功夫里面叫作成片,虽然没有到一心,这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就是常讲的事一心,当然这个事一心有浅深不同,这是事一心浅的,虽然浅决定得生,只要你能够保持就决定得生净土,何况功夫再增进,那就由功夫成片证得事一心不乱,所以命终之后必生彼国”,破迷开悟消业障,是现前得的利益,往生不退成佛,是将来得的圆满利益,这是真的世间法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唯独这一法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只有老实念佛才是真实的。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这就是正确的观想,“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如果你心里面还想其它的,那是胡思乱想,那是妄想,那不是修行,那这个注解我们就不必说了。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在一百六十三面倒数第二行,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这个底下这一段经文比较长,这是第七华作观,接着宝楼之后,佛给我们讲华座,在讲这一观之前,世尊特别叫着阿难跟韦提希,在佛经里面,有一个惯例,凡是叫著名字,底下一定有非常重要的开示,为什么呢,叫名字是提醒他的注意,这个下面有很重要很特别的开示,我们看这个经文,果然没错,叫着阿难,叫着韦提希尊者,韦提希是这一会的当机者,这个经是他所请的,他是当机者,为什么又把阿难叫出来呢,阿难是传承佛法之人,嘱咐他要把这个法门流通十方,流传后世,他有这个使命,叫着他们二个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这个经的因缘,教起因缘,是韦提希遭遇到很大的苦难,国家的变故,这是我们前面已经读过了,他是殷切的要求,求佛帮助他离开这个苦恼的世界,往生清净佛国,佛这一句就是正答满足韦提希夫人的祈求,接着,又劝法流通,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这样的句子在本经里我们念的很多很多次,看出世尊,对于末世苦恼的众生,特别的慈悲怜愍,帮助我们出离三界苦海,所以佛劝导说“汝等忆持”,忆是记住,持是保持不能够失去,“广为大众分别解说”,由此可知佛的意思,不仅是教韦提希夫人,往生得这个殊胜的利益,同时也教一切广大的众生,都能够受持这个法门,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另一段我们看善导大师的注解,大家看一百六十六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我念给诸位听“但能住心缘念,罪苦得除”这是教我们罪业如何消灭,我们的苦难怎样能够免除,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智慧很浅业障很重,佛的密意我们很难体会,善导大师为我们发明,为我们解释,为我们说破,只要能住心缘念,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重要,善导大师这句话,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讲的,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什么叫住心呢,住是定,不住就是动,这就是定心,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心,一心专念,这个住心就是一心专念,缘什么呢,缘西方极乐世界,缘阿弥陀佛,除了弥陀跟西方极乐世界之外,我一切都不缘了,我把心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大经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一向专念,那个向就是此地这个缘的意思,一就是住心的意思,由此可知,经与论,古德注解的都叫作论,这个注解决定没有注错,确确实实是佛的意思,我们果然能够这样作,决定能够离苦得乐,决定能够很多人痛苦,不知道如何解决,解决全在佛法里头,尤其是往生经,往生经就是净土五经一论,专门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经典,我们称为往生经,这教给我们方法,十六观当中任何一观都可以,所以它有这么多方法摆在这里由你选择,不必要我十六观我统统要学,不必要,一观成,然后其它的观的时候自然就成就了,真的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十六观里面最容易修的,就是持名念佛,就是第十六,第十六讲的是持名念佛,这个法门不需要用细心去观想,不需要,所以最容易,一切众生,烦恼业障深重的众生,他都能修都能成就,何况这个罪业比较轻的人,那当然更容易成就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接着往下看在第二小段,二“从汝等忆持下至解说已来”,我刚才念的这一段,正明,劝发流通,佛实在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都在嘱咐我们,佛法要流通。
  帮助佛流通佛法,帮助一切众生有缘得到佛法,这个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大乘经上常说,这个人所修得功德,唯有佛与诸佛才能知道,佛以下的人对于这个人所修的功德都不能完全了解,也不能说得很清楚,可见这个功德大,我们要修福修慧到那里修,就从这个地方修,帮助佛流通正法,特别是流通净土宗的经论,为什么呢,净土宗的经论,现在众生得到之后,他决定得到利益,决定得往生,这一往生就成佛,你帮助一个人成佛,帮助二个人成佛,帮助众多人成佛,你的福报可大啦,为什么呢,我们世间人忘恩负义的人很多,诸佛菩萨不会,诸佛菩萨一成佛一成菩萨,我这一生成就,幸亏某人把佛法介绍给我,他是我的大恩人,一切诸佛菩萨都来报答你的恩,你是世间最大的福报,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真实的福,不是别的就是帮助佛流通佛法。
  佛在此地说此名,这是说明观法深要,这个观法就是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就是念佛的方法,这个地方讲的,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三类念佛就是此地讲的十六观,十六观不外乎这三大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