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隋大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建隋大业-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延宗高兴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比之以前,前者受了不少,想来是最近忙于国事之故,不过此时前者的身份却已是不同,对于这一点,高兴十分不爽。

给人下跪,尤其是给除了父母天地之外,瞧不顺眼的人下跪,高兴最是厌烦。好在换了长袍,他就算双膝不着地也没人能发现。

未语先笑,高延宗显然是因为战胜宇文邕而心情畅快,“贤侄毋须多礼,快快请起吧!”顿了顿,高延宗继而道:“来人,看座!”

“谢陛下!”高兴一脸感动,再施了一礼后才站起身来。

待高兴在殿中的椅子上坐下,高延宗这才坐直身体,笑看着高兴道:“贤侄啊,此番多亏你来得及时,不然朕只怕就见不到你了!”

“陛下言重了!您乃是真龙天子,身系一国兴衰,得上天之庇佑,纵有磨难,也只是暂时的。即便微臣不在,陛下也一定能击退宇文老匹夫,陛下如此夸赞,微臣实在不敢承受。”高兴忙站起身,诚惶诚恐地说道。

高延宗闻言顿时大笑起来,小了一阵,这才接着说道:“贤侄不要妄自菲薄,此番晋阳之围得解,你功不可没,朕定会重重赏赐于你!哈哈!”

“如此,微臣便先谢陛下隆恩了!”高兴恭敬地施礼道。

高延宗点点头,然后道:“贤侄,经历一场大战,想来你也是累了,这便先下去休息吧。今夜朕犒赏三军,在宫中设宴,一为庆贺此次大胜,二则为贤侄接风洗尘!”

“多谢陛下厚爱,微臣告退!”高兴感动地点点头,然后缓缓退去。

第四百四十二章 只吃肉

告别了高延宗后,高兴没有立即回到屋中休息,而是出了皇宫,前往东城的军营,借口当然是探望伤员,毕竟从表面看,高兴麾下之人莫不是伤痕累累。

隋王高长恭,虽说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能征惯战,但因为他那不怎么光彩的出身,整个高氏皇族中非但没有人看得起他,更有不少对他嫉恨有加,这之中自然以高延宗和高纬为最。

前者虽然肥胖如猪,貌不惊人,但却深得先帝高湛宠爱,地位尊崇,后者却是九五至尊,坐拥天下,说一不二,高长恭表现得太好无疑是对他们权威的挑衅,此二人又如何不对让恨之入骨。

高兴很清楚,即便如今换了高延宗来坐,高长恭也依旧会是他最想处置而后快的对象。

是以,无论是第一次与高延宗在晋阳相见时表现的嚣张,还是方才在城外对唐邕的倨傲自大都是他刻意为之。如果高长恭父子的名声都太好,对高延宗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虎父犬子多少能让他放心不少,尤其是高兴此次虽然大胜而归,抢足了风头,但也是损失惨重,一千伤兵残将不足为惧。

高兴练兵,向来讲求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原则,故而每一名士卒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经受过艰苦的训练。

骑兵师作为高兴手中最为强大而精锐的机动力量,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其上投入了无数的心血。虽然论及单兵的作战力他们也许比不上吴三桂的特种部队,但比之这个时代的其他士兵却是强上一大截,这不止是因为他们有着坚韧的毅力,强健的体魄,犀利的武器,更是因为高兴所传授的先进的军事思想。

秦琼率骑兵师自朔州南下,几乎兵不血刃就歼灭了于翼、宇文招五万大军,这一切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不然,要完美地按照计划实施行动,他们所付出的辛劳何其多。

能够提出平齐三策,让宇文邕几次三番问计的于翼又怎么是徒有虚名之辈,即便是为了尽快南下与宇文邕回师合围高纬,行军部署中有些匆忙,但作为一名沙场宿将,该有的警觉与谨慎他又怎么会疏忽。

一万人要想不走露丝毫风声,穿州过县来到晋州北部又岂是易事?尤其是他们还很好的潜踪匿迹,蒙骗过了于翼派出的斥候,让于翼钻进了早就布好的网中。要想做到这些,单纯的搏杀技巧显然已经不够,它对于士兵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要求。

武装渗透,敌后游击。这八个字虽然简单,但真正做到这一点,骑兵师用了三年时间,而其中所付出的汗水也是常人所难以想像的。

正因为这些骑兵来之不易,所以高兴才会对他们的伤亡如此痛惜。也正因为他们的强悍,高兴才敢在明知道高延宗口蜜腹剑,拜月教窥伺在侧的情况下只带千人入城。

高兴来到军营时,营中空荡荡的瞧不见一个人影,就连哨塔上也没有值守之人。这种情况若是换做他人,也许会以为众骑兵劳累过度或是受伤太重,但高兴却是知道,这是众人按照他的要求,刻意装作好不警惕的样子,实际上却是外松内紧,杀机暗藏。

高兴一边向军营中行军大帐走去,双眼则随意地四下环看,表面上是大量军营的设施,实际上却是向藏在隐蔽之处的暗哨打着招呼。

高兴进入大帐时,帐中已经有十数名军官恭敬地等候着,见高兴进来,忙起身恭敬地行礼。此时的他们,装扮已经再次出现了些微的变化,洗去了脸上的污垢,看上去精神不少,但身上却都缠着绷带,其上还隐隐透着血迹。

做戏就要做全套。

高兴会心一笑,然后道:“都坐下吧。”在主位上坐稳,高兴才接着说道:“我不在的功夫没出什么事吧?”

“回将军,弟兄们一切安好,都按照您的吩咐,在帐中好好养伤哩。”说话的是这一千人中官衔最高者,顿了顿,他眉头轻皱了下接着道:“刚才倒是有几位将军来探过营,言辞不怎么友善,让众兄弟很是不忿,不过终究没有起冲突。”

“你们做的很好!”高兴赞许地点点头道:“你们都是我高兴的好兄弟,是家乡父老心中英雄,是全天下最精锐的战士,毋须理会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土鳖,安心休息就是。”

说到这里,高兴话锋突然一转,眼中闪过一抹浓重的戾气,冷冷地道:“不过若是有人肆无忌惮,你们也无须忍受,给我狠狠地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出了事自有我给你们承担!”

“我等谨记将军教诲!”众将士顿时齐声答道。

接下来,高兴又安排了一下军事部署,这才起身离去,临走前,他郑重地对所有人说道:“今夜只准吃肉,不许喝酒,谁若违令,军法从事!”

“是!”

见高兴如此严肃的神情,众人心中顿时一凛。

他们也听说了晚上高延宗要犒赏三军的消息,连日来的风餐露宿,今日又浴血厮杀这么长时间,对于酒肉自然是十分渴望。

而今宇文邕仓皇逃遁,晋阳已经安全,但高兴此时却郑重其事地突然下达这样的命令,他们心中虽有疑虑,但却还是不敢有所怠慢,同时心中隐隐了某些猜测。

……

相比于晋阳城高延宗的欢天喜地,六十里外的高延宗却是愁眉苦脸,气急败坏,脸色难看至极。

六十里已是士兵的极限,而宇文邕也对晋阳之败心有不甘,遂下令在此休整,同时集结溃兵,与众将商讨对策。

自从四年前设计诛杀宇文护以来,宇文邕执掌大权,生杀予夺,龙威无人敢犯。这些年,在他的治理下,北周国力日益强盛,西败吐谷浑,东压北齐,让突厥都不敢轻视。

然而这次东伐,宇文邕却在晋阳城栽了如此大的一个跟头,大败亏输不说,还差点被高延宗生擒活捉。

胜败乃兵家常事,宇文邕雄才大略,气度宽宏,自然不会输不起,只是输的如此凄惨,惶惶如丧家之犬,如此狼狈还是生平第一遭,实在是奇耻大辱,让他愤恨难平。

如果说此番对垒的是久负盛名的隋王高长恭,宇文邕心中也许还好过一些,偏偏名义上击败他的却是高延宗,那个在他看来一无是处,蠢笨如猪的高延宗。

最可气的是,那个曾让宇文氏一族蒙受莫大耻辱的高兴,竟在最紧要的关头杀到,将战局完全逆转。想想自己竟然败在一个弱冠少年的手中,宇文邕就羞愤难当,郁闷得几欲吐血。

宇文邕经过简单地梳洗便来到了临时的中军大帐,而他刚坐下,早已侯在帐中,已经清醒过来的韦孝宽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脸惭愧地道:

“陛下,此次战败,都是微臣之过。微臣愧对陛下的重托,让高兴冲入晋阳城,致使陛下功亏一篑,微臣实在罪不容恕,还请陛下降罪!”

宇文邕藏在袖中的双拳不由紧了一紧,呼吸也是微微一滞,眼神更是变得十分凌厉。若说此次失败,韦孝宽实在难逃其咎,若是他能阻住高兴,晋阳也许早就落在他宇文邕的掌中。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就在宇文邕双目直勾勾地盯着韦孝宽,浑身散发着冰冷的气息时,宇文忻却突然迈步而出,一脸恭敬地大声道。

“讲!”宇文邕心中怒气未消,说话的口气自是非常生硬。

“是!”宇文忻微微沉吟,整理了下思路,这才继续道:“陛下,此次我军失败,虽然韦大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却不能完全怪他。”

“那你倒是说说,应该是谁的责任?”宇文邕一脸冰冷,咄咄逼人地注视着宇文忻,让后者心中不由一紧。

“微臣以为,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宇文忻保持着镇定,淡淡地说道。

此言一出,帐中所有人呼吸均是一滞。宇文忻这话明显提到了宇文邕,容不得他们不小心翼翼。伴君如伴虎,皇帝的威严又有谁敢挑衅,更何况宇文邕此时明显怒火冲天。

果然,听见此言,宇文邕霍然起身,一脸愠色地看着宇文忻冷喝道:“宇文忻,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指责朕的不是!”

“微臣不敢!”宇文忻恭敬地跪倒在地,不过却是一脸无畏地看着宇文邕道:“陛下,此战失利皆因高兴这个最大的变数,这是所有人都未曾料到的,尤其是他麾下骑兵的强悍,更是丝毫不弱于我大周最精锐的士卒。我等没有阻挡住高兴的救援,实属不该。”

顿了顿,宇文忻接着道:“再者,微臣认为,陛下不应该以身涉险,亲入晋阳城。您乃万金之躯,关乎十万大军之气运,一旦有所差池,势必会动摇军心,影响战局。”

“好,好,照你这么说,都是朕的责任了?”宇文邕怒极反笑,浑身都止不住颤抖起来,胸膛急剧地起伏着,呼吸甚是粗重。

众人顿时浑身一颤,尽是跪倒在地,噤若寒蝉,深深地垂下头去。

皇者一怒,风云变色,伏尸百万。

第四百四十三章 回马枪

就在宇文邕暴怒不已,帐中正酝酿着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时,气氛愈发凝重而压抑时,帐外却突然传来了门卫的声音:“启禀陛下,隋国公杨坚将军求见!”

宇文邕一怔,脸上的愠色迅即变成惊容,疾步绕过书案,急促地道:“快请他进来!”

门卫领命退下,随着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帐帘挑开,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缓缓漫步走入大帐。虽然此人蓬头垢面,浑身血污,狼狈的如同乞丐,但所有人还是一眼就认出这人正是北周隋国公,柱国大将军杨坚。

杨坚原本身形魁伟健硕,但如今却是伛偻着身子,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从他那蹒跚的步伐便可知此时他很是虚弱。当来到大帐中央时,杨坚脚下突然一个趔趄,似是再也坚持不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臣幸不辱命,能看见陛下安好如故,臣纵死无憾矣!”

杨坚的声音异常嘶哑低沉,而且带着颤音,说完后他便趴在地上粗重的喘息起来,不过乱发下那张沾满血汗尘土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的嘴角却泛着真诚而欣慰的笑容,原本炯炯有神的双眼此时却也暗淡无光。

“那罗延将军,你身上有伤,快快免礼!”宇文邕一脸激动地走上前,弯腰紧紧抓住杨坚的双臂,一边将他搀扶起来,一边温和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多谢陛下关怀!”杨坚感动地笑笑,话音未落,人便昏了过去,软软倒在了宇文邕的怀中。

“那罗延,你怎么了?”见此情景,宇文邕一惊,连忙大声喝道:“来人,速传太医,快!”说完,宇文邕见韦孝宽等人还有些呆愣,不由怒喝道:“还愣着作甚,还不快扶那罗延下去!”

韦孝宽等人立即醒过神来,连忙涌上来,七手八脚一起将杨坚送入帅帐旁的军帐中。

这些人久经宦海,自然都是心眼活络之辈,只是方才宇文忻大胆包天,指责宇文邕的不是,让众人心神不宁,惶恐不安,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而已。如今得了宇文邕的命令,自然不敢再怠慢,各自分工,很快便安排好了一切,而此时随军的太医也来到了军帐中为杨坚号起脉来。

宇文邕静静地站在行军床旁,紧抿着唇一言不发,虽然脸色已经恢复了镇定,但韦孝宽等人还是从他轻轻皱起的眉头看出他对杨坚的担忧。

对于杨坚,宇文邕心中以前是不怎么亲近的,毕竟王轨等人不止一次在他面前说过杨坚有叛乱之相,正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所以杨坚虽然贵为柱国大将军,隋国公,但却算不得北周朝廷的核心层。

宇文邕虽然生长在中原大地,但骨子里却是留着纯正的鲜卑族的血液,对于汉人敬畏崇尚的一些虚无缥缈的玄学鬼神并不是非常认同,是以他即使心中有些想法也并没有真的降罪杨坚,只是有些冷落他。

然而今日之战,宇文邕对杨坚的印象却是大为改观。杨坚在战场上的骁勇,临危时表现的果断无畏都让他十分欣赏,尤其是他毅然决然地冒死引开追兵更是表现出他的拳拳忠心。

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中原大地就从未有一刻真正安宁过,战火永无休止地肆虐在这片富饶的大地上,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由于统治者的短视,一味粗暴蛮横的措施,致使民族之间矛盾与仇恨的加剧,这直接导致这一时期王朝更迭异常频繁,数百年间竟然没有一个王朝真正统一中原大地。

宇文氏能在高欢强势的打压下由弱变强,成为可以颠覆北齐的强大存在,正是因为他们懂得缓和矛盾,不再单纯的用武力治理国家,总结起来就是胡化而汉化。

表面上北周的服饰,习俗,甚至是官制都来自鲜卑族,但仔细看却不难发现,宇文氏在治理国家时的方针政策却是实实在在的儒家思想。这一举措不仅使得宇文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