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晚清七十年简体完美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简体完美版-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琛奔父闪揭踊蚣赴俾ú枰叮ń小安杈琛保┌桑≡勖浅ü醒胝烧庀盥蚵簦谴雍撼涂嫉模蚰歉龌煺实男倥铮”收哂啄暌苍犊摹熬杩罹裙⑾谆J佟保熬琛惫蹇樵笸罚蚍苫ゴ蚰腔煺实馁僚K淙晃也⒉皇俏乓徽判⊙钠荆嗌┒璧模渚柙蛞灰病>杩删韪遥痪枰部删枞胨侥摇! 
  以上是明盘。另外还有暗盘。  
  “刘六麻子(铭传)打台湾”,建了大功。死后官颁谥法。礼部主持部门乃暗问死者家属,如肯多花万把银子,便可让死去的功臣,“戴”一顶“草帽子”。刘家认为这顶帽子太贵不肯出,因此刘铬传就变成“刘壮肃公”;肯花钱,他就会变成“刘庄肃公”。“壮肃”、“庄肃”之别在哪里,年轻读者如不知其妙处,去问问国文老师(台湾)或古汉语老师(大陆),就明白了。  
  帝王专制时代,所谓“谥法”,便是对死去功臣补发的一种“勋章”。连个死人的勋章,都要按等级卖钱,则孟子所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也就发展到最高限了。  
  亲贵“执政党”是腐化的核心  
  总之,大清王朝发展至此是真正的“气数已尽”。它的国家机器已完全锈烂成一堆废铁,而在这废铁堆中还在操纵把持的,便是爱新觉罗皇室,和那伙满族亲贵了。  
  须知满人入关之时,为羁縻汉人,曾有不成文规定,全国高官厚禄,满汉各分其半。但是汉满人口的比率,则至少是两千万比三十万啊!以中国之大,高官厚禄职位之多,只有三十万人口的满人竟占其半,则满人中之有知识有能力者,也就无人不官了。因此吾人如果把这个享有特权的满族,整个一“族”,看成个一党专政的执政党,则每一个“满人”,和附属于他们汉人“包衣下贱”和若干蒙人所谓“旗下人”,不论贤愚,都是享有特权的“党员”。只是他们“党员”、“入党做官”的资格是天赋的。毋须搞“表现”,更不要走后门罢了。  
  【附注】羁(jī)縻(mí):羁,马络头;縻,牛纼。喻联络、维系。  
  可是事到如今,大清帝国这个执政党,专政了二百多年,现在是彻底的腐烂了!!在国家急需现代化,尤其“国防现代化”的紧要关头,他们就变成最大的反动势力了。这个反动势力最主要的根据地,便是这“最大的肥缺”,为醇亲王所盘据的“海军衙门”了。  
  不过话说回头,搞同治中兴、搞自强运动,那些科甲正统出身的清末名臣,自林文忠公以下的曾、左、李、胡(林翼)、沈、张(之洞)、文(祥)、陈(宝琛)、刘(坤一)等人,都不失为杰杰大才。老实说,后来我们及身而见的国共两党之内的高干党官,有几个能和这大群翰林进士之中的“文”字辈人物相比。——文字辈是指他们谥法中嵌入个“文”字的高干,如林“文”忠、曾“文”正、左“文”襄、张“文”襄、李“文”忠等等。  
  须知这批文字辈人物,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范畴之内,优良文官制度,那一个“定型”中所培训出来拔尖子的精华。他们的不幸和失败是上帝安排的;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他们那个“定型”是个有待“报废”的型态。加以“君为臣纲”,王纲解纽,他们纵有天大的本领,和至高的公私德行:但是形势比人强,一切努力也是徒然。  
  至于我们国、共两党的高干呢(包括老毛老蒋自己)?!他们多半都是“历史三峡”里某一、二阶段中过渡性的官僚,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定型”;也没个“定型”好属。他们之中有的还是满口孔孟的。但是他们的孔孟也缺少个“定型”。既不属于上述文字辈那类型态;也不属于杜维明式的“后西方”(Post…Western)那一类,而是属于未定的“过渡型态”(transitionalpattern)。他们之中也有满口民主的,可能包括当今海外全部民运人上。其实他们只是向往民主。向往于英美传统(Anglo…Americantradition)的民主。属于自己的民主型态还未出现呢!此外,还有仍在高喊社会主义的高官。他们的祖师爷列宁、毛泽东坚持了数十年,最后还不是给徒子徒孙“开放”了。现在哪能轮到他们再反水,来做孤臣孽子呢?这些当然都只是些略有瓜葛的题外之言,将来历史自有客观定论,无待饶舌。  
  在“昆明湖”里办“海军学堂”  
  现在还是谈谈老太后和她的“颐和园”。  
  据说同治初年两宫垂帘之时,二十来岁的青年寡妇,可能由于禁城之内深宫太闷,她们曾往劫后的圆明园废墟凭吊一番。西后睹物伤情,曾对之垂泪,并有意加以修复。事为恭王所阻。盖内战方殷,外患末已,哪有闲钱来重建花园呢!迨同治崩殂(一八七四),慈安亦逝(一八八一),恭王见黜(一八八四),五十岁的西太后大权独揽,在新任海军大臣醇亲王奕譞以次的王公大臣,一片阿谀声中,她就坤纲独断,决定重修名园为郊外游憩之所了。  
  西后原意是重建圆明园。但是圆明园为洋兵烧成荒坍一片。从头建起,盖需款三万万两,才可恢复原貌。既然一切需从头建起,那又何必拘迷于圆明园故址呢?西后经臣工聚议,转而注意于,虽为洋兵烧毁,然尚有若干孑遗的“清漪园”了。反正都是从头来起,清漪园的条件且较圆明园为佳。西后乃决定将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就加工扩大改建了。改建的初期预算是白银一万万两!这个预算令人感叹的则是,它可用以增建十支“北洋舰队”而有余。但是“北洋”对一位无知而泼辣的老寡妇,未免太遥远了。建个园子解解孀居禁宫之闷,那才是当务之急呢!  
  颐和园工程是一八八四年正式开始的。这时光绪帝载湉已十三岁。西后的打算显然是,五年之后园工可完成,而光绪十八岁亲政,她就可以第二次(第一次在一八七三年同治亲政之时)结束垂帘。把日常朝政交儿子去管,她自己就可以长期住园,对军国大事遥控之外,平时就颐养安和了。换言之,建这个园子的目的,是为她“离休”(再用个大陆上的名词)后的生活打算的。西后生性奢靡。她原是那豪华的圆明园内一位得宠的姨太太。现在做了太后,身为大清女主,与大英帝国的女王维多利亚(QueenVictoria)东西遥相呼应。生活自不能较当年的懿贵妃为差,所以她要倾全国之力,来为她造颐和之园!  
  慈禧本是个精明强干的王熙凤。在十九世纪的六〇年代垂帘之初,她就卖官鬻爵,累积私房钱。俗语说:“富不了光棍,穷不了寡妇。”这寡妇当然只是指“富孀”而言。叶赫那拉氏当时是全中国的第一富孀。经过二十多年(一八六一~一八八四),或明或暗地没命的搞钱,据说在光绪初年她已积有私房钱两万万两!!这是当时在华的高层洋人的估计。须知此时洋人(如赫德、如李提摩太、如丁韪良等等“中国通”)的消息,往往比局外中国人更为灵通。因为洋人的交际圈可直达恭王、文祥、翁同和那一阶层。一班中国文士,尚攀不到那么高也。加以白话文尚未出炉,中国社会中尚无大众媒体这个东西,而洋人在华已早有之。(参见ArchieBell“I’lltakethose50milliondollars”inLadiesHomeJournalFeb。1919。P15,28andCarrollBrownMaloneHistoryofthePekingSummerPalaceundertheCh’ingDynasty。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34。Thelastchapter。)  
  读者或许要问:西后垂帘二十来年,哪能贪到那么多钱?可是我们只要看看有高跟鞋三千双的菲律宾寡妇伊美黛,大致就不会惊奇了。伊婆的私房钱大概十倍于慈禧吧!而菲律宝怎能与大清帝国相比呢?!况伊婆并未当政。  
  按理西后本可自建其园,但是愈有钱的寡妇,愈不肯花自己的钱。何况醇亲王新得肥缺,正在力图报效呢!从醇邸来说,趁报效的机会,也正可自捞一笔嘛!就这样,醇王就开始挪用海军经费为太后造园了。这时为国宣劳、日理万机的老太后,也一天天的老起来。一八八四甲申是太后半百万寿;再过十年一八九四甲午便是太后的花甲(六十)万寿了。花甲是那时富贵人家,尤其是皇室最大的庆典。如何庆祝花甲,康熙爷、乾隆爷史有先例。老太后要循例照办。拍马屁的王公大臣,就更要锦上添花了。  
  为着“万寿”为着“造园”,奕譞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言人人殊;谁也不知其详。大致至少是一千万,多至三千万也不算意外。至于利用“海军”这个“衙门”和“海军”这个名义,去另外揾钱,那就没法估计了。  
  【附注】揾(wù)钱:挣钱,赚钱(方言)。  
  一般说来,百官为效忠太后,“捐俸”四分之一,是当时醇府对下面的倡导。至于用海军的名义,来“建军祝寿”(和我们的“献机祝寿”一样),挖“昆明湖”,来“办海军学堂”,捐了多少钱,那就天也不知道了。  
  笔者幼年成长于老淮军和新(皖系)军阀的“眷村”之中(王揖唐原先便是我家的塾师,由先祖资助他三考及第,留学日本,返国后享有洋土两重“进士”身分,终于坐上皖系二号交椅而最后沦为大汉奸的),当年对“昆明湖海军学堂”这项掌故是耳熟能详的。我一直把它当成真实的故事,直至在沙坪坝课堂中,听了郭廷以老师的中国近代史,才知道是一大骗局,愤恨无已。  
  我家当年想必都捐过很大的款子去“建军救国”的。老祖宗们可能也都不知底蕴。因为当醇王发动这项骗局,连李鸿章也不敢拆穿。至于醇王为着这个昆明湖中的海军,强募恶化,究竟揾了多少钱,那就只有上帝知道了。今日尚有若干可以考据出来的,单是李鸿章和曾国荃往来的零星书信中可查出的便有:来自江苏、江宁、两淮的捐献七十万两;江西十万两;直隶、四川各二十万两;两广(时两广总督为鸿章之兄李瀚章)一百万两;招商局十万两等,即在二百万两以上。  
  ……至于直接献给海军衙门,和其它管道的全国性捐款究有多少?从一千万两到三千万两,总归都不算太离谱吧?!  
  五分钟打一炮,一分钟打五炮  
  就在这造园、祝寿,并大办其“昆明湖海军学堂”之时,中日关系,密锣紧鼓,以侵华为第一目标的日本帝国主义,正在疯狂地扩军备战。在甲午前夕,日本海军已拥有新式舰艇二十一艘。其中九艘是一八八九年以后始完工下水的英德制最新型快速巡洋舰,装配有十吋左右速射炮数十尊。前节所述那条世界最快的巡洋舰(时速二十三浬)吉野号便是一个有决定性的生力军。当时世界军备竞争激烈,日本海军之迅速发展,足令欧美震惊!它从世界的末位海军迅速窜升至第十一位;黄海炮响时,它的战斗力已早越我军之上矣。  
  在这一国际军备发展之下,我当时的反应又如何呢,第一敏感的当然是身当其冲的海军将领了。丁汝昌不是如后来人想象的颟顸官僚。他是一位立志以身许国的战将和“死士”。他虽是旧式水师出身(和日本的伊东佑亨一样),但是在重洋之上,十六年不断的磨练,使他对国际形势和新的海军战略,也了如指掌(丁汝昌曾数度去欧洲和日本、南洋等地访问考察)。何况他手下的各舰管带和大副等人,都是经过严格训练,而精通外语的第一流世界级的海军将领。外加数不清的“洋员”,随舰服务。  
  他们眼看假想敌的日本海军,咄咄逼人,一天天地超过自己;诸将生非木石,首当其冲,怎能不忧心如焚,他们都是职业军人,知道在大洋之上作战,以时速十五浬的慢船,对抗时速二十三浬的快艇,那自己只有挨打的份儿。打败了,无法逃避。纵使打胜了,也无法追击。克敌制胜,贵在知己知彼,李鸿章在其奏折上,也一再转述之。  
  他们更知道,在海上炮战中,五分钟打一炮和一分钟打五炮的区别。敌人以快艇快炮,飘忽而来。一瞬之间。敌弹如疾风暴雨,临空而下。再一转瞬,敌舰又已逃得无影无踪。你以十五浬的时速;五分钟一炮的慢劲,真是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乌龟对鲨鱼,如何克敌制胜?!  
  不幸的是他们所具有的拔尖的“四化”专业,在那个颟顸无知、贪污腐化的官僚垃圾堆里完全被孤立了——在下者是急烂肝肠;居上者却无动于衷。  
  丁汝昌和他的将领们,无专折奏事之权。他们只有向李鸿章呼吁、陈情,请求“转奏”。但是李鸿章这位慈禧太后的“周恩来”,和毛主席的周恩来,并无两样。李鸿章对国际局势的认识,难道还不如丁汝昌、刘步蟾?!可是他也知道,他上面那个无知而专横跋扈的老泼女和周恩来上面的那个无知而专横跋扈的老泼男,也并无两样。面对这种昏后暴君,他们知道“仵旨”、“强谏”不但无济于事,后果有时且不堪设想。但是“和稀泥”和久了,以时间换空间,事情有时或可有转变的机会。所以他们就和稀泥了!李周二宰相,都是久历宦途的太极拳师。他二人一前一后,岂好和稀泥哉?形势比人强,亦有所不得已也。何况暴君之外,各自的朝廷也各有个“四人帮”(西太后的四人帮,笔者曾另有专文详述之)。加以派系倾轧,幸灾乐祸,所以李鸿章对自己部下的要求,有时连转奏也不敢转奏一下。因此,大清帝国的海军在创办之时,虽然曾火热一阵子,把“四化”(科技)推到巅峰,跻身八强之列;由于“五化”(政治)不能配合,科技发展也必然走入死巷子。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以后,正当日本海军全力向前推进之时,中国海军竟然“未购一舰”!  
  不特此也。就在中日双方都已箭在弦上,户部却取得海军衙门的同意,于一八九二年正式宣布以太后万寿需款,海军停购舰艇二年!这正是甲午的前夕啊!  
  快舰买不成了,至少快炮也该多买几尊吗?朝鲜局势吃紧,李鸿章循部下之请,要海军衙门拨款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