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坑。在约旦的艾因·迈哈拉遗址的第2层,曾发现一座可能是酋长的墓葬, 

形制是直径达5米左右的圆形墓。以色列的拉哈努·沃伦遗址,也曾发现埋 

葬有50多具人骨的墓地。纳吐夫文化墓葬的表面,通常又用碎石或大石覆 

盖,体现了其埋葬文化上的一些独特个性。 

     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墓葬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前陶新石器 

文化时期,墓地与居址共处,流行将尸体卷缩放入深约1米的墓坑中的屈肢 

葬式。在屈肢全躯葬中,也发现无头颅的屈肢葬。另流行一种独特的敛葬方 

法,即在死者的面部用涂泥法复原其面目,泥上施以彩绘,眼珠用贝壳点缀 

出,其含义当与保存祖先面貌有关。在有陶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已开始 

出现墓地与居住区分开,墓葬一般有随葬品的习俗,但也有墓葬埋葬在住屋 

和平台之下的习俗沿用。此时期的随葬品,一般是使用陶器,但也存在妇女 

儿童多随葬装饰品,男子多随葬武器的倾向,流行屈肢葬,并见有去肉存骨 

的二次葬习俗。 

     青铜器时代的墓葬文化已发展得较为丰富多彩,各阶段和各遗址之间都 

存在一些同异的习俗。 

     欧贝德文化的埋葬习俗可以埃利都和欧贝德遗址为代表。此时期的墓葬 

都是与居址分开的。埃利都遗址已发掘出200多座墓葬,流行一次葬和二次 

葬,一般以土坯砌成长方形棺具,将尸体纳入棺后再以土坯盖棺,二次葬者 

一般打破早期墓,其可能与早期墓构成家族关系;墓葬中流行随葬品,多见 

陶器,较特别者见有泥雕塑像和帆船模型。欧贝德遗址已发掘出94座土坑 

墓,墓地位居址的南部,流行横卧屈肢葬式。 

     乌鲁克、捷姆迭特·那色文化的墓葬资料较为罕见,从其与欧贝德文化 

和苏美尔早王朝文化所处的承前启后位置看,其葬俗当继承了欧贝德文化的 

特色,并可能拥有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的一些埋葬习俗内容。 

     苏美尔早期城市时期的墓葬文化,体现了墓葬成群分布,建立公共墓地 

的特征。在伊拉克乌尔发现并经考古发掘的墓葬群总数已达2500座以上,这 

些墓葬大致分属4个阶段,即苏美尔早王朝时期、乌尔第一王朝、乌尔第二 

王朝、萨尔贡王朝时期。墓葬并有王陵和平民墓之分,王陵与平民墓共处, 

但墓室营造规模和随葬品质量对比鲜明,贫富悬殊。王陵的营建习俗始于早 

王朝时期,至乌尔第一王朝时期已达到全盛。早王朝时期的王陵,已拥有奢 

侈豪华的随葬品和出现众多的殉葬人,随葬品上还流行刻上国王或女王名字 


… Page 62…

的习惯。如吉布、阿托女王陵,墓室由主室和随葬坑两部分组成,随葬器物 

有黄金、银、玛瑙及琉璃制成的发饰和首饰,在女王的右肩部,还发现了刻 

写着女王姓名的琉璃质圆筒印章;墓内殉葬人多达20人,其中5人手执短剑、 

小刀或陶制器皿,守护在入口处,大约是男性亲信随从;西南处有一女琴师, 

以演奏竖琴的姿态殉葬;其后为二列并排对坐、头戴发饰的女性殉葬,共9 

人,身份当是宫女或贴身女侍等;此外,墓内还殉葬有用骞驴牵引的撬形二 

轮车和马夫4名,侍从1人。乌尔第一王朝的陵墓目前可确定的有16座,其 

形制为大规模的穹窿顶墓室,均用石块或砖营造。墓内又建造多间侧室,墓 

门呈圆拱形,外观颇为宏伟非凡。随葬品极其丰富多彩,可谓金银珠宝俱全, 

具体品类大致有珠宝金杯、金竖琴、琉璃柄短剑、黄金鞘短剑、金质头饰、 

首饰、琉璃圆筒印章以及各种贝壳、黑曜石、红石镶嵌饰物、金盔、金粉盒、 

玉饰等等,其中最出名的是梅斯卡拉姆沙尔王金盔、舒日特女王黄金玉饰和 

贝壳状粉盒、金牛头竖琴、金银丝细工短剑鞘,“乌尔军旗”贝壳镶嵌石板 

等等。每座王陵都发现有殉葬人,人数最少3人,最多达74人,殉人的身份 

有廷臣、宫女、乐师、武装侍从,另还有用整辆骞驴车或牛车连同驭者一齐 

下殉的习惯。与王陵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分布在王陵区附近的一大批形制简 

陋、坑体较小的平民墓葬。乌尔墓群中的平民墓,主要流行呈俯身或仰身、 

正坐或侧坐的屈肢葬,也有将尸骨放置陶瓮中的瓮棺葬,还有放在木匣中、 

木条筐中或用草席简单包裹的尸骨。随葬品以日常用品陶器如陶罐等为主, 

随葬金属器的墓葬仅限于少数。个别墓则随葬品突出,如第755号墓,墓主 

名麦斯卡拉木都 (与国王同名),墓内发现假发金盔、黄金碗等多种精美名 

贵的随葬品,并在两个金碗和金灯上刻写麦斯卡拉木都的名号,与王陵墓的 

一些习惯雷同。但从墓葬整体情况看,墓室规模很小,未见特殊附室,没有 

人殉,显得十分平庸,至少在外观上与真正的王陵墓差别悬殊,只能算是平 

民墓葬中的姣姣者或例外现象。另外,在乌尔第一王朝的墓葬中,还流行有 

火葬的习俗,这反映当时人们在丧葬意识上的一些重要变化。乌尔墓群中王 

陵和平民墓埋葬的一般趋势,基本代表和反映了苏美尔早期城市时期丧葬习 

俗的形式与内容。阿卡德王国时期和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乃至古巴比伦王国时 

期、亚述帝国时期都或多或少、或完全或省略地承继或沿袭着这些丧葬习俗。 

     青铜时代的赫梯统治中心土耳其的哈吐斯城址处,曾发现有赫梯的火葬 

墓群,表明此一时期的赫梯人流行有火葬的丧葬习俗。 

     青铜时代的腓尼基人,丧葬习俗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他们亦建造固定 

的墓地,且出现贵族王墓和平民墓之别,但墓葬盛行石棺葬和瓮棺葬。石棺 

葬一般建造成埃及王公式的石砌墓室,以石制成棺具,这类墓通常随葬品丰 

富,墓主亦多属贵族、王族人员;瓮棺葬是以陶器为棺具,墓主身份多属平 

民百姓。 

     青铜时代的巴勒斯坦特洛伊城,流行在城内安葬而以火葬为主的葬俗, 

火葬墓的葬具是一种陶质瓮、内盛骨灰。耶路撒冷城则流行土坑墓葬俗,曾 

发现过2000多座土坑墓。 


… Page 63…

                          四、非洲古代生活习俗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位于欧洲的南面和亚洲的西南侧。非洲大陆 

东起哈丰角,西至佛得角,南始厄加勒斯角,北迄本·赛卡角。东北角习惯 

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 

海与欧洲相望,赤道横贯其间。非洲大陆面积广阔,仅次于亚洲,是世界第 

二大洲。非洲大陆的平面形状略呈丁字形,北半部宽阔,南半部窄狭,其海 

岸平直,少海湾和半岛,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地区 

面积广阔,故又有“热带大陆”之称。依据自然环境、气候、植被及一定的 

位置情况,习惯上又将非洲大陆区分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等区 

域。 

     非洲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古代文化、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 

代非洲的文化,十分灿烂夺目,在世界人类发展史和文化发展史上均占据重 

要的地位。其中非洲旧石器时代文化和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更令人瞩目 

和叹羡。古埃及的文明文化,与西亚地区的古文明文化互相媲美,互有影响, 

对促进世界古代物质文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曾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如 

埃及的文字、文学、建筑艺术和科学知识等,对古代许多国家尤其是地中海 

沿岸各国有过较大影响,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非洲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的时间包容,始自距今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早 

期,止于公元前945年左右后埃及时代第二十一王朝,此时已进入铁器时代 

早期。其包括的历史文化主要有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期间的奥杜韦文 

化、阿舍利文化、勒瓦娄哇一莫斯特文化、阿替林文化、代拜文化、塞比尔 

文化、福尔史密斯文化、桑戈文化、斯蒂尔贝文化、卢彭巴文化、马戈西文 

化、齐托洛文化、奥兰文化、东奥兰文化、卡布萨文化、哈尔额伊萨文化、 

多伊文化、威尔栋文化、地中海新石器文化、撒哈拉新石器文化、希拉克斯·赫 

尔遗址、利奥波德新石器文化、库龙科罗卡来遗址、金坦波文化以及各地区 

的铁器时代早期文化等等。此外,还有埃及地区的史前时代诸文化和历史时 

代的二十二个王朝文化。 

     非洲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的内容,与前述的欧洲、西亚地区相类,主要 

包含了日用品的制作和应用、早期性生活与婚姻、饮食与穿戴、居住、交通 

和游娱、丧葬等几大类。 

     值得指出的是非洲古代前期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和个别文化程序与其它 

洲际地区有所不同。首先是非洲石器时代通常用前期、中期、后期来划分, 

即前期石器时代是以石核石器为主的时代,其年代大约从距今300万年前到 

10万年前;中期石器时代是以修整石核和由此得到的剥片为主体的石器时 

代,其年代约从距今10万年前至15000年前;后期石器时代是以细石器为主 

的石器时代,其年代从1。5万年前始至公元前2000年铁器时代的出现止。其 

次是非洲地区除埃及地区外,基本上是从石器时代结束后便直接进入铁器时 

代,这与其它地区经历一个青铜器时代的情况不同。比照欧洲石器时代的分 

期体系,非洲前期石器时代则应为欧洲旧石器时代早期,其第一中间期是旧 

石器时代中期;中期石器时代是欧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其第二中间期则应 

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末至中石器时代;后期石器时代相当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 

时代。以下有关对非洲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叙述是使用欧洲分期体系进行的。 


… Page 64…

                        1。日常用品制作与应用习俗 



     日常用品以质地区分包括石、木、骨角、陶、铜、铁、金银、玻璃、皮 

革及其它制品。 



      (1)石制品 

     石制品是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直到铁器时代均广泛制作使用的物品,是非 

洲古代前期生活中一种最常见的日用品。 

     ①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制品。非洲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地质年代在早更新 

世和中更新世。上限可达距今约300—200万年,其石器文化是世界上迄今发 

现年代最早的,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的奥杜韦、肯尼亚的科福拉、埃塞俄比 

亚的奥莫和哈达尔等地点,石器文化性质可用奥杜韦文化和阿舍利文化来概 

括。 

     奥杜韦文化是广泛分布在非洲大陆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 

坦桑尼亚的奥杜瓦伊 (又译奥杜韦)峡谷而得名。奥杜韦文化开始出现了世 

界上最早的生活用品之一——粗糙的打制石制品。奥杜韦文化的石制品,普 

遍流行砍斫器、盘状器、多面体器、原型手斧、石球、大型刮削器等大型用 

具。大型用具多由溶岩砾石制成,还有小型刮削器、雕刻器等,小型用具多 

用石英岩制成。石制品制作虽然较粗糙,但已形成一定的类型风格。这表明 

奥杜韦文化还不能算是最早的人类文化,奥杜韦石制品尽管是目前发现世界 

最早的石制用品之一,但它亦不是人类最早制作的日用品。 

     阿舍利文化,文化名称源于欧洲法国,文化分布则涉及欧洲、非洲以及 

亚洲,非洲的阿舍利文化典型遗址有奥社韦、卡兰博、福尔兹等等,非洲的 

谢尔·阿舍利文化和南非的斯特伦波斯文化都属阿舍利文化范畴。非洲阿舍 

利文化显然是从奥杜韦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阿舍利文化的一个 

重要特征是流行手斧制品,并流行其它形式斧、刀、小石器、石核刮削器、 

尖状器、砍斫器等等。此外,还制造出了最初的整形手斧。东非和南非发现 

的勒瓦娄哇石片则表明此时期已诞生勒瓦娄哇石器制作技术。 

     ②旧石器中期的石制品。非洲旧石器中期文化已形成北非、南非、东非 

等地域特色。 

     北非的石器文化呈现着较大的一致性,均流行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 

型的石片和石器制品,石器文化风格与欧洲、西亚地区雷同,表明其应属于 

环地中海地区的文化系统。石制品种类主要有各种石片器、尖状器、边刮器, 

均是使用勒瓦娄哇技术制作而成。 

     南非旧石器中期的石器文化以南非福尔史密斯文化为代表,该文化是在 

阿舍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石制品除继承阿舍利文化传统外,还创造 

了一些新器种。制品种类主要见有小型刮削器、两面器、石片器和盘状石核 

等等。 

     东非的桑戈文化,最早发现于乌干达桑戈湾,是一种在阿舍利文化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旧石器中期文化,桑戈文化的石制品最富特色的是重型手斧、 

挖掘尖头器、“高背刨刀”、尖凿、刮削器、錾子、槽凿、短刀、侧刮器等 

等。 

     ③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制品。北非尼罗河谷旧石器晚期的石器文化亦称 

为后勒瓦娄哇文化,石制品主要是利用勒瓦娄哇技术制成的剥片再施以二次 


… Page 65…

加工制成,其典型代表是霍尔穆桑文化和塞比尔文化,前者发现于苏丹霍尔 

穆桑,石制品主要种类有刮削器、雕刻器、锯齿刃石器;后者石制品以几何 

形为主,发现许多几何形细石器,并开始出现微雕技术。 

     北非的昔兰尼加地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