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幼幼新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56-幼幼新书-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冰住不出。若是患到四五六日却泄泻,须与他理中丸及温中药吃,其泻便止。若到四五日不大便,疮子又盛出, 
却喘粗气急、腹胀、小便赤涩,须用四顺散通之。(甘草、大黄、芍药、当归。)若得通气不喘, 
腹不胀,便休与药吃,渐次 
安愈。若初觉有赤点子,大便如常,小便赤,须用药通过大便,要出快也。若出得色红而快,更不须通也。世 
人言∶小儿疮已出,更不得下。设若疮子半出半不出,或盛出却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喘粗腹胀, 齿唇干、 
口燥引渴、谵语,急当下也,不下则不可。若半出半不出,或盛时却下利支厥,呕逆腹胀、吃噫,须急与理中、 
四逆、姜附汤之类,不须疑,已试甚良。疮子发如脓窠、不肯 者,但调沙糖水与吃。疮子将欲干时,须得儿 
头痛发热,皮毛洒淅如寒,手足耳鼻时冷,胸中烦躁,如以针刺其皮中,时或瘙痒甚者。至于昏睡谵语,其脉 
或大小不定,其应指必疾,甚者至于六七至,非必日数深而后见,亦有始得之便发此证者,慎无惶惑,乱作别 
治。故将往者为可鉴,及取近世已验之法条次于下∶其疾始觉头痛发热微寒,烦躁咽痛者,则以四味升麻汤(方 
见疮疹已出未出门,《养生必用》同。)若瘙痒成瘾疹者,则以荆芥汤。时呕者,宜小柴胡汤。 
不恶寒,但烦躁、小便赤涩、 
多渴,成赤斑点者,则以竹叶汤、犀角饮子(四方并是疮疹已出未出门中。)大便不通者,则以四顺 
饮子。(葛氏四味饮同,方见温壮门中。) 
若昏甚谵言、大便不通,则与大承气汤。(方见疮疹大小便不通门。)若大便自利黑黄色,此毒瓦斯亦 
有所出,亦不必广于汤剂, 
恐重增他病。其大便已利,不得以温药助之,则其疮亦希少而自快利。但只以升麻汤、荆芥汤最佳。(方见同前。) 
刘洙小儿疮子诀∶若小儿觉身热,或者疮痛,又恐是伤风、伤寒,又恐是伤食。未辨明,便不通,更以巴 
豆取积药下之,则使儿脏腑内虚,热又不除,邪气益深,变为喘满,便血,或为 痈,身体裂破,遂使百年之 
寿一旦为俗医所误者,可不痛哉!大抵斑疹之候,始觉多咳嗽,身体温壮,面色与四肢俱赤,头痛腰疼,眼睛 
黄色,多睡,睡中螈 ,手足厥,耳尖及尻冷,小便赤、大便秘,三部脉洪数、绝大不定,是其候也。其乳下 
儿可兼令乳母服药。其证候未全或未明者,但可与升麻散解之;其已明者,即可用大黄青黛散等凉药下之,次 
即与白虎汤。(升麻、白虎二方并见疮疹已出未出门。)如秋冬及春寒未用白虎汤之时,但加枣煎服, 
不必拘于常法。仲景云∶四 
月后天气大热,即可服白虎汤,(方同前。)特言其梗概耳。大率疹 未出,即可下;已出,即不可下;出定,即宜 
利大小便。其已出未快者,可与紫草散(方见疮疹出不快门、)救生散、玳瑁散之类。其重者, 
以牛李膏散之。(二方并见疮疹 
倒门。)或毒攻咽喉者,可与少紫雪及如圣汤,无不效也。(二方并见疮疹攻咽痛门。)其余热不解, 
身热烦渴及病疹儿乳母, 
俱可与甘露饮。(方见疮疹后解余毒。)或便血者,以牛黄散治之,(方见疮疹便脓血门。)兼宜常 
平肝脏,解其败热。虑热毒攻肝,即 
冲于目,内生障翳,不急医治,瞳人遂损,尤宜慎之。然已出未平,切忌见杂人,恐劳力之人及狐臭熏触故也。 
未愈不可当风,当风即成疮疥。如脓 出,可烧黑丑粪灰随疮贴之,则患愈而无瘢也。及左右不可缺胡荽,盖 
能御汗气、恶气故也。如儿能食物,可时更少与葡萄,盖能利小便及取如穗、出快之义也。小儿斑疹本以胎中 
积热,及将养温浓,偶胃中热,故乘时而作。《外台》方云∶胃烂即发斑,微者,赤斑出;极者,黑斑出。赤斑 
出,五死一生。黑斑出,十死一生。其腑热即为疹,盖热浅也。脏热即为 ,盖热深也。故《证色论》云∶大 
者属阴,小者属阳。汲总角而来,以多病之故,因而业医。近年累出诸处治病。当壬申岁,冬无大雪,天气盛 
温,逮春初,见小儿多病斑疹,医者类如前说,如投以白虎汤之类,即窃笑云∶白虎汤本治大人,盖不知孙真 
人所论大人、小儿为治不殊,但用药痢有多少为异耳,则是未知用药之法,故多失误。今传选诸家及亲经用有 
效者,备录为书。 
《刘氏家传》∶初虞世以涎比山泽之气,非也。山泽气蒸润而已,故虽山石,气亦能到。譬如,釜上甑蒸气 
亦蒸润内外,渗漉涎则浓浊滞碍,非山泽之气可比,中风人涎如鳔胶挽不断,又岂能入关节?初虞世所着《必 
用方》大有益于世。虽是谓中风不可吐;又谓小儿疮疹当转泻。此二说误人甚多。小儿疮疹转泻则虚,毒瓦斯内 
攻,百无一生。 
《张氏家传》惺惺散,出和剂方,小儿伤寒壮热,当先服此药,极验。次服人参羌活散。如壮热未退,切不 
可与通利大便及凉药,恐是疮疹。如吃凉药,误矣。 

卷第十八
疮疹候第二
属性:《巢氏病源》伤寒发痘疮候∶伤寒热毒瓦斯盛,多发 疮。其疮色白或赤,发于皮肤。头作瘭浆戴白脓者,其 
毒则轻;有紫黑色,作根隐隐在肌肉里,其毒重。则甚者,五内七窍皆有疮,形如发痘,故以名焉。 
茅先生∶小儿生下有麻痘候,各有所说。痘候,早晨浑身微微地热,日午后大热,眼白加黄色,两胁下吸 
吸动,更发甚如惊风,遍身大热,手足逆冷,此病属脏。所治者只用独胜散与发痘,(方见疮疹已出未出门。)慎不得泻, 
恐水入大肠,痘子不出,泻下如赤豆汁及朝出暮 。或出如掌大,赤色及痘口内有臭气,唇黑色,死候。大凡 
痘只得用独胜散散发出痘,将息安乐后,可用青金丹取下余积。(方见积聚门中。)后用匀气散补之。(方 
见胃气不和门中。)常服朱 
砂膏(方见惊积门中)即愈。第一先莫吐泻,恐水入大肠成恶候。 
茅先生小儿麻候∶浑身微热,午后大热,眼不白不黄,微加赤色,手足冷,吐逆,此候属腑。所治者亦根据 
痘候调理,恶候一同。 
《婴童宝鉴》∶小儿疹痘为脏腑积热发于皮肤为之。其热在腑,发之即疹也,腑属阳。其发之微热在脏,发 
之即痘也,脏属阴。发之甚、未发,同一治。未出,可下,解热而退;既出,慎勿下之及冷药逼之!其病不出, 
在内害人也。 
《婴童宝鉴》斑痘死候∶斑痘出后热不去,大泻而渴。有此疾,皆因已出后服冷药,逼在肺中也。烦躁,迷 
闷不食,大小便难。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痘疮所主候∶凡小儿痘疮,疮外应之候。若壮热汗不流,先躁而出者,主心也;先嗽 
而出如砂子形者,主肺也;先肚痛而出疹子者,主脾也;先如疟而发渴,后为水 或有黯血者,主肾也;先目 
赤如珠,暗流羞明,出疮子或有硬脓而不破者,主肝也。 
茅先生麻痘不通治恶候歌∶ 
斑疮出后热难除,冷药先冰在腹居。渴甚泻多便溺涩,不餐躁发命须臾。 
《玉诀》小儿斑疹候歌∶ 
伤寒胃热作斑疮,倒 因风气受伤。太过损肝多紫黑,大为阴盛小为阳。 
此患未出,多不辨之。只作伤寒调治,多误。如太过者,解之。 
《玉诀》小儿斑疹候歌∶目涩语声短,发热有时凉。手耳如冰冷,三关洪又长。 
(又一《玉诀》斑疹候歌与此同。但第一句云∶气喘声多促,余三句并同。又云∶宜发散)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疮子候歌(《凤体经》以此候为伤寒变麻子,歌括一同∶) 
小儿疮子候偏多,咳嗽涎潮作久 。发热发寒(发寒一云发惊)如怕物, 
看灯停目眼光多(四十八候此句云∶惊如羊眼白相过。) 
喉中自响如 ,吐后常添气不和。梦里发来如急搐,唇红脸赤脉交多。渴水心烦多躁热,耳冰足冷发温和。 
舌上有疮如粟子,定知三日热来多。此病变成麻子候,草将凉药与相过。认取证形为妙手,只须平药病消磨。 
此因温热毒瓦斯在人,至春,人感寒邪,阴阳相错,在腑作细赤疮疹,在脏则为痘疮。虽有前候,切看手足 
稍冷,尻阴冷,腹中痛硬,是疮疹候。若误投惊药则反受毒邪内攻,其疮不出;更服热药,则使疮 陷而受死 
矣。但服调气升发散药,必愈。 

卷第十八
疮疹未见乃可疏利第三
属性:《圣惠》∶凡断乳婴孩、童子患疹痘疾候,初觉多似伤寒。面色与四肢俱赤,壮热头痛,腰背疼,足多厥冷, 
眼睛黄色。脉息但多洪数、绝大不定,小便赤少,大便多秘。才觉四肢色候及脉息虽是疹痘疾,未攻皮毛穴出 
者,便可以服饵。匀和脏腑,疏利遂下。若疹已结在皮毛穴处微微似出,即不可疏泄也。或疹出太盛、痘穴脓 
水者,却可疏利也。 
《王氏手集》∶世之论疮疹者,莫不以古书之说,才觉便与疏利为非。以钱氏之说,治以温凉之药,不可妄 
下为是。遂以谓近世小儿疮疹之出得无横夭者,皆钱氏之功也。盖小儿肠胃娇嫩,若妄取转,便见内虚,热气反 
入,必能杀人。故以疮疹倒 而死者,皆取转之罪也。此说诚是。然而不考其言,遂失其意。殊不知古书所谓 
疏利者,乃云先和节阴阳,调治荣卫,方利脏腑,即热气渐解。又曰∶婴儿之性,自然阳胜而阴微也。脏腑 
阴阳气逆,大小便多秘不通也。才觉是此疾,即可便与疏利,即轻患也。若疹痘已出,即不可疏利,又曷尝使 
人疮疹之出,便即取转耶?况疏利与取转相去辽远。疏利者必以轻凉之药,微利动之,如青黛、黄连之类是也; 
取转者,以峻快之药极转下之,如巴豆、芒硝之类是也;不可同日而语。愚医不详古意,辄以疏利便为取转, 
得不误耶?况取转之际,曾先和节阴阳,调治荣卫乎?小儿已大小便不通乎?才觉之说,即是疮疹未见。医者 
取转之时,知疮疹之已出未出乎?又曾知疹痘出,即不可疏转之语乎?盖庸医往往见是疮疹便与取转,云使疮 
疹出快,所以多误也。钱氏之说云此天行之病,唯用温凉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亦曷尝有此证不得疏利 
之语乎?妄下非疏利之比。至如初虞世犹具误解其意,乃以疮疹比伤寒,至阳明亦用利药,殊不知伤寒至阳明 
则宜下。既庸医不晓古意,又使善医者以此印证其说不疑为非,故特为辨。其疮疹之初,果有此证,则宜与疏 
利,特不可取转耳。 
《圣惠》治小儿热毒盛,发疹痘疮,初发早觉者,宜服此方。 
上用黄连一两,去须,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又方 
上用波斯青黛如枣核大,以水调服之。(《疹痘论》同,用温磨刀水调下。) 
《疹痘论》x当归散方x 
川当归(一两) 甘草(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豆豉十粒,同煎至六分,去滓。量儿大小服,以利动为度,逐日冷吃甘 
草汁。三岁以下一岁以上加减服。 
《疹痘论》∶如疮候未作脓,心膈燥,睡不安者方。 
上用黑豆煮汁温,徐徐服之亦解。 
《疹痘论》又∶凡有时气天行疮痘者,则急预之豆汤。 
小豆 黑豆 绿豆(各半升) 甘草(一两,炙) 
上用水九升煮,候豆熟为度。逐日空心,任意饮。七日后,疮必发快。 

卷第十八
疮疹初出第四
属性:《圣惠》∶小儿未与疏转,急服x紫草饮子方x。 
上用紫草二两,细锉,以百沸汤一大盏沃,便以物合定,勿令紫草气出。量儿大小,温温服半合至一合。 
服此药疮子虽出,亦当轻尔。(诸方书莫不以服紫草为先。) 
《圣惠》治小儿疹痘欲令速出。宜用胡荽酒方。(《疹痘论》、《万全方》、董汲法同。) 
上用胡荽三两,细切,以酒二大盏,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气出,候冷去滓。微微从顶以下 
喷背膂及两脚、胸腹令遍,勿喷于面。钱乙用好酒二盏,煎一二沸,入胡荽四两,再煎。又云∶病患左右常 
令有胡荽,即能辟去汗气,疮疹出快。疮疹忌外人及秽浊之物,虽不可受风冷,然亦不可拥遏,常令衣服得 
中,并虚凉处坐卧。 
《圣惠》治小儿脏腑伏于热毒,未成疹痘疾候。四肢微觉有热,食物似减,头发干立,或时额多微热。宜服生油 
方。《疹痘论》及《万全方》同。 
上用生油一小盏,以人体熟水一小盏,旋旋倾熟水入油盏内,不住手以杖子打搅,(《疹痘论》云∶以杨柳枝搅。)直 
候 
入熟水尽,更打令匀如蜜即止。夜卧时,三岁前至百日及一 内,每服二蚬壳。五岁至七岁,每服三蚬壳。 
十五岁以前,每服三大蚬壳至半合。直至大人,每服一合至二合。量大小增减与服之。服后良久,令卧少时。 
服三、五服,大小便利,四肢热退,疹痘不生也。《万全方》云∶扁鹊论可先以油剂服之,行解;四肢热极或 
疹痘已出,不可以油。可服平和汤药疗于肝脏,解于败热,虑热毒太盛。 

卷第十八
疮疹已出未出第五
属性:宋秦x承祖方x 治疮疹渐作,身热似伤寒候,只耳尖脚稍冷,或腹痛者,是疮疹。 
上用蝉蜕二十一个,洗去泥,为末。用水一盏,慢火煎至七分,去滓,量大小温服。如觉疮疹已出,便根据 
前服三、五次。若冷服,即有疮痕。若不是疮疹候,误服无害。 
晋中书令王 治伤寒时气热毒。x豌豆疮方x 
上用桦皮木锉,煎汁温服取安。 
《千金》治发豌豆疮方。 
上以小儿着取月水汁和水浴之。 
《仙人水鉴》治豌豆疮方。 
干漆 人中白 尾松灰(各少许) 牙硝(一分) 
上同研令细。空心冷浆水调下半钱,以吐为度,再服一钱,得利三两行,其疮自除。神效。 
《仙人水鉴》∶小儿患豌豆疮,众医不瘥,服者神妙。 
天麻 甘草(各一寸) 发灰 黄丹(熬。各一分) 马牙硝(三分) 五 
色豆(各七粒) 黄盐(一分。陶隐居云∶北海黄盐,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菹) 
上一十一味捣为散。空心取一钱,冷水调服。利下,疮隙瘥。 
《子母秘录》治小儿斑疮、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