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盘心里培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看盘心里培训-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边拉边出:这种主力,一般心理压力颇大,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二级市场上博取太大的利润。可是由于目前股价距离主力成本太近,自己持仓又比较重,或者配股承销被套,或者增发承销,或上市承销被套,造成心理压力极大,多数主力无心恋战,在持筹极重的情况下,又想全身而退,才不得不采取一边做高股价吸引跟风盘一边出货的策略。这种主力被套的筹码其需要向上拉升的空间也要越大。并且伴随着很多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从盘面上观察,股价在上涨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做空的动能,但做多的动能要更胜一筹。股价在上涨的过程中,时常出现这种情况:在股价拉升途中,往往出现下跌时成交量抛单比较集中而且持续。从盘面成交量来看,下跌时成交量能相对逐步放大。随后突然出现买单,买单更加集中,也很持续,股价迅速走高,成交量能更大。总体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两个旗鼓相当,实力不分伯仲的多空主力在进行对抗赛。其实际*作机理是主力在跟风盘旺盛的时候抛出一批筹码,再趁上档抛压较轻的时候抓紧战机做高股价,以稳定长期投资者的持股信心,继续吸引后继跟风盘。周而复始,循环拉升,在股价拉升到剩余筹码足够的派发空间时,做多动能突然消失,荡然无存,股价进入横盘或下跌阶段,成交量也开始萎缩得很小,使很多投资者误以为主力仍在套中,不能出局,从而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主力所余筹码此时所剩无几,慢慢震荡派发足亦。 
比如2000年底,600186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增发7000万股的增发方案,增发价格9047元左右,直逼当时的市场价格,造成投资者纷纷放弃认购增发新股,增发的7000万股中至少有近80%的筹码流入投资基金手中,主力被迫坐成庄。2001年3——6月份600186莲花味精主力只好采取边拉边出的战略实现了胜利大逃亡的局面。 
六。边打边撤:这是一种出现在下降途中的出货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散户投资者贪婪的心理,被控盘主力所充分了解。而后主力使用各种形态的心理诱导,促使中小散户投资者不能摆脱对后市发展趋势的盲目幻想,沉迷在对后市反弹企稳甚至反转的单相思般的恶性循环心理状态。当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股价缓慢下跌一定的幅度后,主力为了使已有股票的散户坚定信心,没有的人加入进来,庄家往往会转换多空角色采用示形的方式,施展心理诱导的战术,反手做多,在整个战略做空的基础上战术性做多,重新套牢一批后继的跟风盘。 
2。主动攻击式边打边撤:从盘面上来看,主力在推高股价后,成交量迟迟不能快速萎缩,盘中常常出现频繁的向上对敲买单,且股价中心逐步下移。虽然每天股价跌幅并不深,但从长时间的日K线来看,股价运行在阴跌的趋势或通道里,且内盘很小,外盘极大,股价涨幅和内外盘成交不成比例,均证明主力在盘中通过对敲吸引跟风盘买进,从而达到自己出货的目的。这种股票开始跌幅较小,往往不引起散户投资者的重视,在主力出货末期,常常伴随着大幅跳水,等散户明白的时候,往往已深在套中,悔之晚亦! 
3。被动式边打边撤:还有一种边打边撤的方法是,股价存在一定跌幅后,远离散户投资者已套牢的区域,主力在相对低位于早盘大幅低开后,在买一、买二和买三上挂上极大的虚张声势的买单,然后在卖一上不断输出较小的卖单,使抢反弹的散户能够从容不迫地在低位上买到看似廉价的筹码。但无论多少买盘,总也买不完卖一上看似不大的卖单。但由于下档极大的买单,同时又维护了其他看空投资者的信心,使其误以为有人在低位吸货。由于股价总跌不破买一、买二和买三的价位,给人以铁底的感觉,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持股者的信心,同时又引诱了新的跟风盘,只到尾市几分钟的时候,主力才快速做高股价,这时逢高想出的散户已经没有时间*作。已买进的散户,会为这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短暂利润而做上一夜的黄梁美梦。第二天早盘开盘,主力以更低的价格大幅低开,套牢前一?  



tuzhidie 2004…10…08 04:02:00 

第二天早盘开盘,主力以更低的价格大幅低开,套牢前一天的跟风盘,然后故技重演。 




前面几章,我们主要讲了坐庄的几个基本步骤。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机构自身实力的壮大,以及机构本身的性质和构造。已有的坐庄方案已经不能够满足主力坐庄的要求!由于现有的机构大多数是我国证券市场政策下的产物,在政策条件的种种制约和规范下,这些机构都带有浓郁的政策规范下的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特色。所谓的适者生存的道理吧。 
比如:券商、投资基金、民营企业,私募基金等。这些机构,由于体制和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原因,必将影响到其*作的理念上来。 
一、 我们先从投资基金说起: 
1、投资基金的投资市场比较单一,只有一个A股市场,没有跟A股市场相组合的其他市场。投资基金也只有股票和国债这两种投资产品,投资基金只能靠投资这两种产品取得1。5%的管理费用。 
2、从投资基金的本质来考虑,其所持有的资产和赚取的利润所有权是投资者的,基金只有使用权和支配权,没有所有权。 
3、从投资基金的组织结构上看,投资基金不象券商的组织架构一样,设有投资银行。 
4、除此之外,基金还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从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到年报全部都有。不仅是信息披露制度严格,在监管机制上还要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安排了一个很特别的职位,叫督察员。督察员的权力很大,直接对董事长、对证监会负责;可以列席公司的任何一种会议;可以进入到公司任何一个领域;他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或者一些需要预警的情况、或者已经违规的情况需要即时报告。这些督察员还领导监察部,监察部是投资基金控制风险的一个机构,监察部对公司每一个月的监察报告,除了交报表,还要交监察报告,还有一些专题报告,监管机制非常严格。 
以上几点,从根本上制约投资基金不可能象券商一样去投资ST类股票,也不可能去投资资产重组类股票。因为投资基金没有设投资银行,也就不可能去为ST类公司做方案,进行资产重组,如果ST类公司没有资产重组就只是一堆资产垃圾;由于这类股票价格的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收购和壳资源引起的,只具备投机价值;而投资基金又不具备进行资产重组的能力。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投资基金所持有的资产和利润没有所有权,只有支配和使用权,投资资产重组类股票和ST类股票对于投资基金和券商来说,投资基金已经失去优势!况且资产的所有权不是基金自己的,即使侥幸赚钱,也无人喝彩;万一亏损,投资人肯定会有意见!第三个原因是,投资基金在严格的监管机制下;不可能将资产和利润移植给ST类公司进行重组,因为这些资产和利润都是投资人的,基金只有使用权没有支配权,这样基金就无法和ST类公司打交道。第四个原因就是投资基金作为市场上的新的投资主体,还要顾及到市场上的良好形象,靠自己良好的商业信誉,吸引新的投资人加盟!如果没有这些投资人的投资,投资基金将没有资产可管理。最终走向失败! 
这一切,都将影响和决定投资基金在市场上投资品种的选择!进一步体现到其运做手法上来。除了ST类个股和资产重组板块以外,其余的投资品种都是投资基金挖掘对象。从近年来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来看,投资基金挖掘的投资品种多侧重于成长类股票。采用的也是以中长线为主,短线为辅的手法。除了盈利的目的外,还担负着引导市场创新投资理念,发掘新兴产业的价值,发动大规模的概念性炒做!比如1999年的5。19行情的科技股,和2000年初的网络股炒做。 
另外投资基金在国家政策的精心呵护下,得到了证监会在新股配售时候的。券商和其他的机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去认购,投资基金作为战略配售人,大量的进入了新股发行的领域,能够得到很大的一块实惠。从而大幅度的赚取利润。如果抛出这一点,和不能够投资ST类和重组板块外,投资基金也不过是资金规模较大的投资者而已! 
但是投资基金除了资金规模较大外,还有一项优势,就是这些投资基金很多都是国有股份制,大股东都是国有企业,这些大股东往往把股价做高以后,利用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制度的广泛影响力,让投资基金在高位接手。蒙骗其他投资机构和中小投资者。这也上很多投资机构明明看着投资基金在某个价位介入,自己也赶紧跟进后,却遭受套牢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这些投资基金在帮助大股东出货后,会得到大股东一定的回报,比如,每卖出去一股,收去0。5到2元的好处费等等。这要看双方谈判的情况而定。 
另外,最新推出的开放式基金由于体制上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主力的运做思路,最终改变投资理念。开放式基金,由于面临投资人赎回的压力,基金单位的进出,就要更侧重于一种流动性,可能会影响到基金的投资品种的选择上,比如:选股时考虑的因素除了基本业绩、成长性以及市场影响力或未来市场形象外。关于成长性的因素,一般只考虑3年以内的企业发展状况。还有就是个股的股性活跃程度。 
二、关于券商: 
券商和投资基金比较起来,机制上比较灵活。从券商设计的产品结构来看,也比较广泛,比如,上市推荐,新股承销,配股包销,增发新股等融资行为;这就大大的缩短了券商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距离,为券商和上市公司亲密的接触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另外,由于券商还开展有代客理财的项目,和自营盘,以及管理着投资者的保证金;客观上为券商坐庄的资金打开了方便之门。除此之外,他们的组织结构上还设有投资银行,可以利用和上市公司比较亲密的业务关系通过投资银行去为上市公司做项目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丰富的题材和符合市场热点的炒做概念。为ST类上市公司做方案;进行资产重组。由于券商的资产和利润是自己的,所以券商可以将资产和利润移植给ST类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从而在二级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收益! 
1998年以前,中国的证券市场可以说是基本上由券商独步天下,从1998年以来,证券市场上的这种结构有了巨大的改变。因为证券市场上来了超级恐龙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规模使一向做为证券市场龙头老大的券商机构的地位发生了动摇。如果龙虎相争必有一伤,在这种新的市场形势下,券商和投资基金各采取了扬长避短的措施。从近几年的行情来看,投资基金主导的新兴产业价值发现,和投资理念的挖掘往往是行情的先驱者,而券商主导的资产重组行情往往起到过渡和掩护的作用。再加上民营企业和私募基金主导的行情,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由于券商体制上的原因,比如考虑到成交量创收、代客理财资金、挪用客户的保证金等等因素,所以反映到主力运做的手法上,此类主力往往是以放大量拉升股价为标志,中短线波段*作为手段,以求速战速决。其运做特点为平时不动,一动就不惜成本,连续涨升,一次到位,途中伴随较大的成交量。 
三、三类企业、民营企业和私募基金: 
随着证券市场政策的逐步宽松,和允许三类企业进入二级市场;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以及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出台等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公布。造就了股票市场资金面上空前繁荣的市场形象。 
首先我们简单的剖析一下私募基金产生的市场背景:自1999年9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允许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进入二级市场。并且银行部门同时开展了股票抵押融资业务,加上近几年期货市场极度低迷,大量的资金涌入股票市场。使得股市上资金面异常宽松。这些资金的来源异常广泛,逐渐打破了由投资基金和券商一统天下的格局。充斥在股票市场上。于是,这些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本来就不受国家政策制约的民营企业和一些由个人大户联合起来的投资群体纷纷注册和设立投资公司、投资顾问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和财务顾问公司等等,以这些公司作为通往股票市场的桥梁。一些没有股票*作经验或者没有条件设立投资公司的上市公司也纷纷采取代客理财的方式借鸡下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资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逐渐回笼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被市场人士称之为私募基金。这些私募基金处于半地下状态,不象投资基金和券商一样具备有效的监管体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即使规模较大的私募基金,也往往是根据保护自身的需要制订一些比较粗略相互监督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缺乏防御系统风险的抵抗能力。 
小规模的私募基金往往采取跟庄或者做短线庄的*作理念。很有点游击队的味道,常常是打赢便打,打不赢便跑。 
规模较大的私募基金也有一套自己奉行的投资理念。他们经常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设计一套完整的项目方案,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运做思路。完全屏弃公募投资基金和券商的传统的只在二级市场上投资的投资理念! 
比如,他们选择一些符合自己标准的上市公司,利用自己的实力,从一级市场上收购国家股和法人股,直接参与到上市公司中来。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用自己的大股东的身份影响和控制上市公司,甚至收购上市公司。这需要资本的投入,也需要管理和技术上的投入。收购和控制上市公司后,不断的积极的利用各种关系寻找一些好的项目去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甚至促使上市公司进行产业转型,改变上市公司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