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质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08-质疑录-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脾,脾恶湿则痰动;痰本于肾,肾阴虚则水泛。疟病之痰,痰因风寒之邪而生者也。岂有无痰而便不作疟者 
乎?至杨仁斋、许叔微,更有以瘀血、停涎、黄水主为疟病之根,而后之治疟者,均以常山、草果、槟 
榔、砒信,为吐痰、消瘀、截疟之法,徒戕人元气,而败脾伤胃,以致夭枉也。 


论诸痛不宜补气
属性:《灵枢》云∶病痛者,阴也。又云∶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 
阴。夫阳者,气也,是痛病当先治气。顾气有虚有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邪实者,以手按之而 
痛,痛则宜通。正虚者,以手按之则止,止则宜补。丹溪猥云∶诸痛不宜补气。夫实者,固不宜补,岂 
有虚者而亦不宜补乎?故凡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痛而喜寒者多实热,喜热者多虚寒;饱而 
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壮年者多实,愈攻愈剧者多虚。痛在经者脉弦大, 
痛在脏者脉沉微,兼脉症以参之,而虚实自辨。是以治表虚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痛者,阴不足也,非养 
荣不可;上虚而痛者,心脾受伤也,非补中不可;下虚而痛者,脱泄亡阴也,非速救脾肾温补命门不可。凡属诸痛之虚 
者,不可以不补也。有曰“通则不痛”,又曰“痛随利减”。人皆以为不易之法,不知此为治实痛者言也。故王海藏 
解“痛利”二字,不可以“利”为“下”,宜作“通”字训。此说甚善。明哲如丹溪徒曰∶“诸痛不可补气”, 
则失矣。 


论关格是脉而非症
属性:《素问》云∶人迎与气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灵枢》云∶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不和则阳脉盛;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不和则阴脉盛。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 
故曰关;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故曰格。关格者,不得尽命而死。此《灵》、《素》之论关格,以脉 
言,而非症也。自仲景宗之,而谓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夫人迎四倍,寸口四倍。 
则非尺寸之谓,而曰吐逆者,此隔食症也。曰不得小 
便者,此癃闭症也。自此叔和以后,俱莫能辨,悉以尺寸言关格。而洁古则曰∶寒在上,热在下。夫脉两 
寸俱盛四倍以上,而可谓之寒在上、热在下乎?东垣则以清气反行浊道曰格,浊气反行清道曰关。丹溪但 
言膈中觉有所碍,不能升降,是有格而无关。元方以大小便不通为关格,其说尤为舛错。后丹溪竟以关 
格立症分门,致后学茫然莫辨。独马元台力辨诸子之非,谓关格非隔食、癃闭之症。夫巢、张、李、朱为 
医之宗,尚与《内经》相乖,况下工?岂知关格为脉体,而非病名者哉! 


论疝不当专属肝经病
属性:巢氏序疝症,有厥疝、寒疝、气疝、盘疝、 疝、狐疝、瘕疝之名。子和非其谬立名色,以环阴器、 
抵少腹者,属足厥阴肝经部,是受疝处也。故凡疝,非肝木受邪,则肝木自甚,皆属肝经,因立七疝之 
名,曰∶寒、水、气、狐、筋、血、 ,治多用下法。丹溪以来,皆宗其说,而亦未得也。夫前阴小腹 
间,乃足三阴、阳明,冲、任、督三脉所聚,岂得独以厥阴经为言?但如本篇六疝,皆兼言风者,本非外 
入之风,风属肝,肝主筋,故凡病各经之疝,谓其病多在筋,皆挟肝邪则可,若谓必在厥阴一经,则不可也。 


论疝与肾经绝无相干
属性:以肺在上属阳,肾、肝在下属阴。肾者,肝之母;肝者,肾之子。肾肝同病,乙癸同源之义也。故凡肝 
经有病,必推化源与肾。如疝为足厥阴肝经病,以其环阴器、抵少腹、控睾丸,而为痛者,皆肝之所属 
也。而《素问》又云∶肾脉主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则疝未尝不本于肾经为病 
者,何丹溪乃曰疝主肝经,与肾经绝无相干?夫肾,水脏也,膀胱为之腑。膀胱为寒水所化,疝本寒湿之 
气所感,以寒召寒,其邪最速,而肾与膀胱为表里。经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故疝之挛急而上冲心胃 
者,正肾邪之为病也。见今人病疝,一有房劳,则其病便发而不止。故《圣济总录》云∶嗜欲劳伤,肾水 
涸竭,无以滋荣肝气,则留滞内结,发为阴疝,是疝之发于肾虚者多。若治疝不从化源,而日以伐肝疏导从 
事,则病益剧而难疗。临是症者,当以丹溪之言,专主肝经与肾虚而致者甚多,以参、术为君,疏导药佐 
之为得,而不可执肾经无干之言为据也。 


论三消有寒不专主火
属性:观刘河间三消论,一皆以燥热太甚。张子和三消,俱从火断。二公之言详矣。然《内经》又曰∶心 
移寒于肺,为肺消,饮一溲二,死不治。此元阳既亏,金寒水冷,则阴邪乘之;阳衰则气虚,阳不帅 
阴,则水不化气。故饮水少而便溺多,为肺肾之消,必以温剂散去寒邪,阳气渐回,则阴寒自退。此正所谓 
心移寒于肺,饮一溲二之证也。可见消有阴阳,不得尽称为火。 


论阳常有余
属性:二者,阴也,后天之形;一者,阳也,先天之气。神由气化,气本乎天,故生发吾身者,即真阳之 
气也;形以精成,精生于气,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精也。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又 
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所谓阴者,即吾之精,造吾之形也。人生全盛之数,惟二八后至四旬外,前后 
止二十余年,则形体渐衰。故丹溪引日月之盈亏,以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补阴丸为神丹。不知 
天癸未至,本由乎气,而阴气自半,亦由乎气,是形虽属阴,而气则从阳也。故人身通体之温者,阳气 
也。及既死,则形存气去,此阳脱在前,阴留在后。可见生由乎阳,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 
生,阳去则死。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人之生,只此一息真阳为营运。孰 
谓阳常有余,而以苦寒之味伐此阳气乎? 


论气有余即是火
属性:人身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变动妄行之谓火。火与气,二而一,一而二者也。顾人身之气,有 
正气,亦有邪气;人身之火,有少火,亦有壮火。少火生人之元气,是火即为气。此气为正气。壮火食 
人之元气,是气即为火。此气是邪气。邪气有余即为火,若正气有余,便是人身之元气。人身元气生于命 
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而为阳气之根也。故命门之火旺,则蒸糟粕而化精微,所谓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者是也。是火即是气,不可误认有余之邪。气为生人少火,立命之本也。若正气有余,不可便指为火。丹 
溪之言殊欠明白。 


论《原病式》病机十九条
属性:《内经》一十九条,实察病机之要旨,末言“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以答篇首 
“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之旨,总结一篇十九条之要 
法,此正先圣心传妙旨。刘河间略其颠末,遗此一十六字,独取其中十九条病机,着为《原病式》,偏言 
盛气实邪,俱归重于火者十之七八,至于不及虚邪,全不相顾。又云∶其为治,但当泻其过甚之气,不可 
反误其兼化。立言若此,虚者何堪?如病机大要,各司其属。其在太过所化之病为盛。盛者,真气也。其 
在受邪所化之病为虚。虚者,假气也。故有其病化者,恐其气之假,故有者亦必求之。无其病化者,恐 
其邪隐于中,凡寒胜化火,燥胜化风,及寒伏反躁,热伏反厥之类,故无者亦必求之。其病之化似盛者, 
恐其盛之未的,故盛者亦必责之。其病之化似虚者,恐其虚之未真,故虚者亦必责之。此一十六字,为病机 
之要,今全去之,犹有舟无操舟之工,有兵无将兵之帅矣。实智士之一失也! 


论怪病多属痰
属性:孙真人言人身之病,四百有四。其载之《素问》、《灵枢》者,病能已详八九。而病邪之来,外不过 
风、寒、暑、湿、火、燥六淫之气,内不过喜、怒、忧、思、惊、恐、悲七情之伤,变现于十二脏腑、经 
络、皮毛之间而为病。病亦安有所谓怪也?即有云怪病者,如人入庙登冢,飞尸、鬼击、容忤,亦由本 
人气血虚弱,邪乘虚入,见为谵妄邪祟,若有神灵所凭,而为怪耳!故《灵枢》亦有黄尸鬼、青尸鬼、白 
尸鬼、赤尸鬼、黑尸鬼之症,何一非五脏素虚,而为之见形也。庸工不晓病机,一遇不识之症,辄谓怪 
病,即以痰为推测,而曰∶“怪病多属痰”。夫痰,非病也。人身无痰,痰本身之津液,岂得指痰为怪以藉 
口?虽王隐君着痰病,见症种种,亦不过推原痰之变化不测,而未尝以为怪也。其以怪病而多属之痰者,实 
庸工不识病能,以藏拙也。悲夫! 


论右肾为命门
属性:《内经》初无命门之名,命门之说始于越人之三十六难,而曰肾有两,左为肾,右为命门,男子藏 
精,女子系胞。夫右肾既藏男子之精,则左肾将藏何物?女子之胞何独偏系于右?此其说之不能无疑也。 
命门居两肾之中,而不偏于右,即妇人子宫之门户也。子宫者,肾脏藏精之府也,当关元、气海之间, 
男精女血皆聚于此,为先天真一之气,所谓坎中之真阳,为一身生化之原。此命门在两肾中间,而不可以 
独偏于右。两肾属水,有阴阳之分,命门属火,在二阴之中。故《脉经》以肾脉配两尺,但当曰左尺主 
真阴,右尺主真阳,而命门则为阳气之根,随三焦相火,以同见于右尺则可,若谓左肾则主于肾,而右肾 
偏为命门,此千古讹传之弊,而不得不亟正之者也。 


论痢不专属湿热
属性:疟、痢发于夏秋,本因溽暑,岂非湿热?但炎蒸之令出于天,苟能顺天之气,安能有病?惟因热求 
凉,过于纵恣,则病由于人矣。故凡风寒感于外者,其邪在经,病多为疟;生冷伤于内者,其邪在脏,病 
多为痢。痢之来也,暑湿郁久,则为湿热,然有瓜果生冷,凉风冰水,未必郁积,加以饮食相犯,触而成 
痢,则痢未有不本于寒湿生灾者,岂必专以湿热为患哉? 


论痢有寒热不当以赤白分气血
属性:痢以赤白分寒热,巢元方而下主之。此自古法,不为谬论。自河间以白者属肺,肺主气;赤者属心, 
心主血,亦属有理。丹溪因之,遂谓白痢自大肠来,赤痢自小肠来。愚谓赤痢亦有寒证,终是热多; 
白痢亦有热证,终是寒多。其有白而热者,脉症必热;赤而寒者;脉症必寒。若谓白必属肺,恐白痢非无 
血化;赤必属心,恐血痢不离乎气。《局方》治痢,例用温热∶河间治痢,专主苦寒∶皆偏见也。 


论痢无止法
属性:痢必由乎积滞,故曰∶“无积不成痢”。治痢初起,必用消积导滞,以推荡为法。此仲景治痢有十 
法,均主大、小承气。而河间亦曰∶“行气则后重自除,调血则便脓自止。”此盖为痢之有实邪者言也, 
所谓“痢无止法”是也。若久痢之后,元气已亏。如气本陷矣,而复行其气,后重不将甚乎?中本虚矣, 
而再攻其积,元气不将竭乎?湿热伤血,自宜调血,若过用推陈,血愈伤矣。积滞频下,谓当消导,久为 
克伐,积益多矣。此但知据见在者,为有形之疾病,而不知所伤者,皆无形之气血也。岂可执“痢无止 
法”一语,而曰《内经》有“通因通用”之治,以致杀人也哉! 


论赤痢自小肠来
属性:白痢自大肠来,赤痢自小肠来,此丹溪以赤白分气血为言也。然大肠为传导之官,痢属动脏腑之脂 
膏,伤肠胃之血络,故赤白俱并入大肠而下。若小肠则为出溺,而赤痢何云自小肠来?谓心主血,心与小 
肠为表里,故赤痢本小肠之所化则可,若谓从小肠而来,未见小肠为下痢之腑也。其言不可以辞害意。 


论三日疟分子午卯酉日
属性:疟者,风寒之邪也,为三阳经受病;而三日一发,则云 疟,为三阴经受病。故丹溪云∶三日一发者,阴经受病也。 
此语为当。若谓作于子、午、卯、酉日者,少阴疟;作于寅、申、巳、亥者,厥阴疟;作于辰、戌、丑、未者,太阴疟。 
马仲化议为子、午虽曰少阴,而卯、酉则属阳明;巳、亥虽曰厥阴,而寅、申则属少阳;丑、未虽曰太阴,而辰、戌则 
属太阳∶牵合附会为无理。夫疟邪之来无定期,何尝主于某日则定某经之疟?予谓丹溪之以地支分三阴经者,大 
约以十二时论,而非以日言也。如成无己云∶疟分六经,以三时为解。太阳从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 
阳从寅至辰,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以十二时分三阳三阴,阳主昼,阴主夜,三 
阴经疟,大抵发于子前午后者多,阳道常饶,阴道常乏也。丹溪以子、午、卯、酉分属三阴经者,此以时 
言,而非以日论也。 


论静而得之曰中暑
属性:洁古《此事难知》有曰∶动而得之曰中热,静而得之曰中暑。此言不能无议。夫中热、中暑,均自夏月感受之热邪 
也。故中暑即是中热,初无有分,但其得之则有别者。如行人、农夫,奔走劳动于道途田野之间,此时热气充斥,一时 
昏闷猝倒,此谓中暑,即谓中热,是皆动而得之者也。若静而得之者,如安逸之人,乘凉于大厦高堂、凉亭水阁,一时 
阴寒之气遏郁,周身之阳气不得舒越,而肌肤粟栗、头疼、发热,此是夏月感寒病,而不得以中暑名之也。中暑 
者,中天令之热邪,岂有感受房室阴寒之气,而混以静时得之,亦名之曰中暑可乎?若静时感夏月之寒, 
而漫称曰中暑,使不正其名、辨其症,而以清暑寒凉之品,如彼白虎、益元投之,其祸人必矣! 


论小便不通用隔三之法
属性:小便不通者,热结膀胱而点滴不下也。经曰∶膀胱不利为癃。此热邪入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