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本草择要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35-本草择要纲目-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 
癣赤烂。眉发脱落。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 
。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其花同功。治肺嗽。 
恶(螵蛸 桔梗 茯苓 萆 ) 

寒性药品
旋复花
内容:【气味】 
咸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 
其功只在行水下气通血脉而已。若病患涉虚者。此则走散太甚。不宜用之。恐冷利 
大肠也。治伤寒汗下后。心下痞坚。噫气不除。有七物旋复代赭汤。治妇人有三物旋复汤。 
治痰饮在两胁胀满。有旋复花丸。皆通泄之义也。用者详审之。 

寒性药品
昆布
内容:【气味】 
咸寒滑无毒。 
【主治】 
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去面肿。疗恶疮鼠 。但昆布下气。久服瘦人。大抵海中 
菜皆能损人。不可多食。 

寒性药品
淡竹叶
内容:【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根】能堕胎催生。 

寒性药品

内容:【槐实】【气味】 
苦寒无毒。乃纯阴入肝经气分药也。 
【主治】 
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久服明目益气。 
头不白 
延年。治五痔疮 。以七月七日取之。捣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鼠屎纳窍中。日三易 
乃愈。又堕胎。治大热难产。杀虫去风。阴干煮饮。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治丈夫女 
人阴疮湿痒。催生吞七粒。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槐花】【气味】 
苦平无毒。又曰味苦色黄气凉。入阳明厥阴血分药也。 
【主治】 
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凉大肠。炒 
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崩中漏下。 

寒性药品
金箔
内容:【气味】 
辛平有毒。(生者有毒。熟者无毒。古方不见用者。必须烹炼锻屑为薄。方可入药 
也。) 
【主治】 
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疗小儿惊伤五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癫痫 
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作渴。并以薄入丸散服。 

寒性药品
青黛
内容:(其本原从波斯国来。不可复得。今以中国靛花为之。否则以青布烧灰可代。以靛充用 
。恐有锻石。)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同鸡子白大黄末敷疮痈蛇虺蜇毒。泻肝散五脏郁火 
。 

寒性药品
通草
内容:【气味】 
甘淡寒无毒。阳中之阴。降也。 
【主治】 
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 
通气上达而下乳汁。 

寒性药品
龙胆草
内容:【气味】 
苦涩大寒无毒。沉而降。阴也。入足厥阴气分。 
【主治】 
益肝胆气。止惊惕。明目止烦。小儿惊痫。除下部风湿,除湿热。脐以下至足肿痛 
。酒浸则能上行外行。为柴胡使。泄火而疗眼中疾。相火寄旺于肝胆。龙胆能泻肝胆之热邪 
。而泻即是补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犹过服黄连反从火 
化之义。 
恶(地黄) 

寒性药品
天花粉
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阴也。 
【主治】 
解烦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与辛酸药为佐使。导肿气乳痈痔 疮 
疖。 

寒性药品
蔓荆子
内容:【气味】 
苦微寒无毒。阳中之阴。入太阳经。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主治】 
明目坚齿。利九窍。头痛脑鸣。目翳泪出。散风邪。凉诸经血。止目睛内痛。搜肝 
风。盖蔓荆实气清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皆头面风虚之症也。 

寒性药品
夏枯草
内容:【气味】 
苦辛寒无毒。补养厥阴血脉之药。 
【主治】 
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瘕。散瘿结气。脚肿湿痹。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 

寒性药品
灯心草
内容:【气味】 
甘寒无毒。阳也。 
【主治】 
泻肺。治阴窍涩不利。行水。除喉风痹塞。燥灰涂乳上饲小儿夜啼。以粳米粉浆染 
过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于水上者。是灯心也。降心火。通气散肿。祛衄血不止。 

寒性药品
天竹黄
内容:【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小儿惊风天吊。去诸风热。镇心明目。滋养五脏。治中风卒坠。失音不语。大抵凉 
心经。去风热。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也。 

寒性药品
青蒿(叶茎根子)
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使子勿使叶。使根勿使茎。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得春木少阳之气 
最早。故所主之症。皆少阳厥阴血分之病。 
【主治】 
补中益气。疥瘙痂痒。治留热在骨节间。疟疾寒热往来。生捣汁捣敷金疮止血止疼。 
灰淋汁。和锻石疗恶毒疮效。 

寒性药品
秋石
内容:【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虚劳冷疾。小便遗数。漏精白浊。滋肾水。养丹田。润三焦。消痰咳。退骨蒸。软 
坚块。 

寒性药品
茜根
内容:【气味】 
苦寒无毒。阴中之阴也。 
【主治】 
色赤而气温。味微酸而带咸。色赤入荣。气温行滞。味酸入肝。咸走血。手足厥阴 
血分之对剂也。故专于行血活血。治女子经水不通。可为主药。 

寒性药品
漏芦
内容:【气味】 
咸寒有毒。足阳明本经之药。 
【主治】 
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疗乳痈瘰 。行痘疹热。古方治痈疽发以 
漏芦汤。尤其功之首称也。 

寒性药品
蝉蜕
内容:【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小儿惊痫夜啼。寒热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杀疳虫。去壮热。治肠中幽幽作 
声。疮疹出不快利。治风热痘疹作痒。头风眩晕。破伤风及疔肿毒疮。除目昏障翳。盖蝉乃 
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故其所主皆疗一切风热之症。古人用身。后人用蜕。 
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又主哑病夜啼者。取其 
昼鸣而夜息也。 

寒性药品
蟾蜍
内容:(凡蟾目赤腹无八字者不可用。) 
【气味】 
辛凉微毒。 
【主治】 
盖蟾蜍土之精也。上应月魄而性灵异。穴土食虫。又伏山精制蜈蚣。故能入阳明经 
。退虚热。行湿气。杀虫 。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大抵此物能攻毒拔毒。钱氏治小儿 
疳泻痼热如圣丸。用之为君妙甚。 

寒性药品
蜗牛
内容:(状类蛞蝓。但背另负壳也。) 
【气味】 
咸寒有小毒。 
【主治】 
小儿肿风撮口。利小便。消喉痹。研敷治蜈蚣蝎虿毒。所主诸病。大抵有解热消毒 
之功也。蜗牛壳治一切疳疾。疗面上赤疮。鼻上酒渣。久利下脱肛。 

寒性药品
穿山甲
内容:【气味】 
咸微寒有毒。入厥阴阳明经。 
【主治】 
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疗 
蚁疮癞。及诸疰疾疥癣恶疮。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 
故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言其迅速也。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寒性药品
象牙
内容:【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风痫惊悸。一切邪魅精物。热疾骨蒸。及诸疮。并宜生屑入药。诸铁及杂物入肉。 
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凡夏月合药。宜置象牙于傍。取其辟邪镇心。疗一切邪魅迷惑之疾也 
。 

寒性药品
甘遂
内容:【气味】 
甘寒有毒。阳也。 
【主治】 
大腹肿满。泻十二种水气肿满。若水溢胸中。非此不能除。仲景治心下留饮与甘草 
同用。取其相反而立功也。又河间治水肿不全消者。以甘遂末涂腹绕脐令满。内服甘草水。 
其肿便去。亦反治之义也。 

寒性药品
雄黄
内容:【气味】 
苦平寒有毒。 
【主治】 
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 
。佩入丛草即不畏蛇。大抵雄黄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 
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有患者疡生于颊连齿辅车。外肿若覆瓯。内溃出脓 
血。痛楚难忍。以雄黄为君。佐之以石胆丹砂矾石磁石。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着。用鸡羽 
扫取以注疮。恶肉破而骨自尽出也。雄黄雌黄俱是同产。但以山阴山阳受气不同耳。服食家 
重雄黄。取其得纯阳之精也。雌黄则兼有阴气。大寒不入药饵。 

寒性药品
荞麦
内容:【气味】 
甘平寒无毒。 
【主治】 
降气宽肠。压丹石毒。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 
之。若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 

寒性药品
山楂
内容:【气味】 
酸冷无毒。 
【主治】 
消食积。补脾健胃。行结气。消肉积滞血痛胀。化血块气块。若胃中无食积。脾虚 
不能运化不思食。多服之则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 

寒性药品
漏蓝子
内容:(一名木鳖子。) 
【气味】 
苦辛有毒。 
【主治】 
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凡漏疮年久者。复其元阳。当用漏蓝子辈加减用之。如不当 
用 
而轻用之。又恐热气乘虚变移结核。而为害尤甚也。按类编云。一人两足生疮。臭溃难近。 
夜宿五夫人祠下。梦神授方用漏蓝子一枚。生研为末。入腻粉少许。井水调涂。依法治之果 
愈。盖此物不堪服饵。只宜入疮科也。 

热性药品
附子
内容:【气味】 
辛温有大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浮中之沉。无所不至。入手少阳足少阴三焦命 
门之剂。 
【主治】 
风寒咳逆。温中。散脏腑沉寒。拘挛膝痛。补虚散壅。脊强而厥。久病呕哕。反胃 
噎膈。痈疽不敛。下痢赤白。助阳退阴。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 
用之。近世阴症伤寒。往往疑似。不敢遽用。直待阴极阳竭。而莫之救。则惑之甚也。岂知 
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功。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 
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祛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除 
在里之阴湿。功能退阴扶阳。起死回生。信不诬也。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经之向导。又其性 
走而不守。健悍走下。以行地黄之滞。后人不审。相习为治风之药。并为补药。亦惑之甚也 
。又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也。又曰附子无干姜 
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真火。川乌头即生附子之母。气辛温。功同附子而稍缓 
。又曰川乌头性轻疏。温脾去风。又云服乌附药。并宜冷服。谓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 
以寒。则阴气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热。则拒格而不纳。热药冷冻饮料。下嗌之后。冷体既清。热 
性便发。而病气随愈。不违其情。而致大益。此热因寒用。反治之妙也。天雄乃种附子而内 
中生出者。又或附子中变换而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元素曰。非天雄不能补上焦 
之阳虚。但思上焦阳虚。即属心肺之分。当用参 。不当用天雄。不知补下即所以益上。先 
贤非误认上尖为上药也。 

热性药品
干姜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半浮半沉。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云大辛大热。为阳中之阳。 
【主治】 
其用有四。通心助阳。去脏腑沉寒痼冷。发诸经之寒气。疗感寒腹痛。故肾中无阳 
。 
脉气欲绝。附子为引。名姜附汤。亦治中焦寒邪淫胜之症。又能补下焦。故四逆汤用之以治 
里寒。理中汤用之以回阳气。或言干姜为心脾二气分之药。则当补心气之不足。补脾胃之空 
虚。今理中汤用之言泄不言补何也。盖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非泄正气也。邪去而正 
自升。只言其泄之功可也。又或云服干姜以治中者。恐其僭上。不可不知。何也。盖干姜入 
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然温肺必和 
之以五味。温胃必和之以人参。而概缓之以甘草之甘。庶不致壮火而食气也。久服令人目暗 
。孕妇不可食。恐令胎内消。炒黑为灰。能引血药入血分。引气药入气分。另有奇功。 

热性药品
草豆蔻
内容:【气味】 
辛温涩无毒。纯阳而浮。入足太阴阳明经。 
【主治】 
风寒客邪。散滞气。利膈上痰。若身受寒邪。口食寒物。胃寒作痛。用之如鼓应桴 
。若热郁者。则不可用。恐其积温成热。有偏胜之患也。 

热性药品
白豆蔻
内容:【气味】 
大温无毒。轻清而升。阳也浮也。入手太阴经。 
【主治】 
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饮食。温暖脾胃。感寒腹痛。止呕逆翻胃。去太阳经目内大 
红筋。别有清高之气。补上焦元气之不足。 

热性药品
肉豆蔻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入手足阳明经。(采得。须以糯米粉和包裹。投灰火煨熟用。) 
【主治】 
宿食痰饮。积冷胸腹胀痛。霍乱呕逆。性属金而能上。可温中以补脾。又称其能下 
气者。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 

热性药品
缩砂仁
内容:【气味】 
辛温涩无毒。阳也浮也。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经。 
【主治】 
脾胃气结滞不散。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其性属土。故能醒脾调胃。引诸 
药归宿丹田。得白蔻为使则入肺。得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得茯苓为使则入肾。与赤白石脂 
为使则入大小肠。得条芩白术为使则安胎。又冲和之气随所入而得其平也。 

热性药品
吴茱萸
内容:【气味】 
辛温有小毒。阳中阴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