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投机智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专业投机智慧-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何优秀的投资者,都绝不可能在一年里获得全部盈利,总有几笔投资是在亏损或者不挣钱,成败的关键不是我们取得多少次的成功还是失败,而是在于我们成功时能够得到多少,而失败时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如果你要保持最好的业绩,就一定要抓住最佳的机会赚取丰厚的利润,而在失误的时候最低限度的减少损失,这就是成功出于众人的奥秘。承担风险是无可指责的,究竟是孤注一掷,还是的最大限度承担风险,就是看一旦失误造成的亏损是否是我们可以承受的。 
    最伟大的投资家经常表面上看十分大胆自负,但实际上他们是最谨小慎微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必须保证自己参与投资的资格然后找寻求利润的增长。任何时候任何投资,即使再小也要谨慎小心,带着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慎重地对待每一次投资,会使你终身受益。 
   二、中庸之道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总是希望找到一种最佳的操作方法,既可以避免风险,又可以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种愿望被多数投资人视为梦寐以求的目标。事实上完美无缺的投资方法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海市蜃楼而已。因此想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必须走中庸之道。 
    “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是平常的意思。所谓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走中间之路的意思。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业绩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一时得失,就要尽量地去走中庸之道,而不要过于偏激或保守,因为不论激进或保守,从长远的角度上看都不是最佳的方法。 
    就像我们出门选择交通工具,大多数人出门会选择骑自行车、坐班车、或者乘出租车。这三种方法中,骑自行车是最省钱,同时也是最辛苦,冬冷夏热。坐班车要比骑自行车舒适,但是要有一定的支出,还要花一点时间等班车。最后的方法就是乘出租车,这是最节省时间,也是最舒适,但花费是最大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省钱的方法就是最辛苦的方法,最舒适的方法就是花销最大的方法,而中间的方法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缺点,从舒适程度上来看,它要比打的要差,但要比骑车子舒适。因此综合其优劣,最终我们会选择以班车为我们的首选交通工具,这就是中庸之道。 
    不同投资方法也通常大致可分为三种,1:最保守的投资方法,它相对应的是最低的风险加上极低的收益。2:最激进的投资方法,相对应的是最高的风险,同时伴随着最大化的获利。3:稳健的投资方法,就是说既不承担过多的风险,也不过于保守,目的就是在保守的基础上适量承担风险,增加获利能力。 
    我们在市场活跃时,常常可以听说某人在一段时间,用少量的资金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人很快就被传媒赋予了新的形象,投资人无不以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质上,他们一部分是被大机构和传媒虚构的,目的就是引发人们的暴利效应,诱使大量资金入市。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依靠完全孤注一掷的投入加极佳的运气。道理非常简单,在市场上有几千万人参与投资,在形势一片大好时,总会出现一些运气极佳的投资者屡战屡胜,加上他甘冒一些风险巨大的投资机会重仓投入,所以很容易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利异常丰厚。表面上看,这是十分辉煌的业绩,其实是异常危险的,因为他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孤注一掷的基础上。根本无法承担任何稍大的价格波动,所以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以失败告终。这就是为什么在每一波大行情来临时,就会出来一批这样的人。而一旦行情开始反转,他们就迅速消声匿迹的原因。历史证明,过于激进的投资人几经沉沦之后,有的痛定思痛改正态度,有的屡遭失败的命运最后在市场上消失。他们往往是最没有好下场的。 
    凡事有利就有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尽管激进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但保守同样也是不足取的。保守的操作往往意味着很多时候,宁肯失去到手的机会,也不愿承担一点较高的风险。有时为了保障到手的利润而过早卖出,有的时候甚至回避一些风险稍大的投资机会。这种情形有时就像为了省五毛钱的车票,走六站路一样。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在极为恶劣的市场中,它却能够独善其身。他们是过分谨慎的一族。 
    我们需要的既不是最谨慎而保守的方法,也不是过于激进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在稳重的基础上,获得持久的盈利能力,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再追寻最大化的利润。 
    我们应该做的是,一方面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一方面追求最稳健的策略,既不保守又不过于激进。大多数投资人在活络的市场中,运用激进的操作大获其利时,我们要忍得住寂寞。在市场极为恶劣的时候,其他投资人过于保守的操作时,我们要敢于大手笔的操作。换句话说就是大势向好时,不要急于追求最大的报酬。在大势极为不利时,也不能过于保守。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最成功的操作者。既有忧患意识又是乐观主义者,这才是真正具有智慧的极少数人。      
                           第五章 思维的误区 
   小序 
    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讲,几乎每个人在运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不良交易习惯,但是细细归纳又很有共同之处,以下这些是大多数投资人在证券交易中最常见的错误,也是他们失败的主因,我们必须从中吸取经验,以此提高我们的交易水平,并以此了解大多数投资人的交易习惯。 
   一、心态重于一切 
    在证券市场上,讨论最多的,不是股市分析方法,而是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做好股票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仿佛一旦有一个好心态,成功就会接踵而至不费吹灰之力。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个好的心态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确实是不容易的事。因为人的心理变化多少因自身利益和环境的影响起伏。就像一根木板平铺在地上,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可以异常轻松地从上面走过去,但是如果将它放在两栋摩天大厦的中间,敢试而且能够走过去的又有几人?股票的道理同样如此,平时引经据典尽管十分轻松,但是真正当股价的波动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时候,又有几人可以平心静气? 
    尽管如此,获利真正的基础是对于证券市场的了解,换言之,就是对股票波动根源的了解,而不是心态。一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有可能因为偶尔心态不好,无法打出一百环的好成绩。但是一个不懂射击的人也绝不可能因他的心态极佳就打出好的成绩。脱离操作知识,空谈心态,就像一个人坐在随时即将倒塌的大楼下证明自己是多么勇敢一样,是无知的表现。 
    一个投资人通过不断地学习,随着对证券市场的了解越来越多,心态自然会变得平静下来,不会随着股价的波动而起伏,这就是艺高人胆大的意义。 
   二、骄傲自大 
    很多投资人在操作股票的过程中,稍有盈余即开始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做股票的天才,逐渐产生骄傲的情绪。这是十分危险的,只要你的投资生涯开始,不论任何时候,你永远都是在和极限挑战,你的资金永远都是一个百分之一百,而不是一万或一百万,一千万。因为不论过去你的业绩是如何出色…将十万元增值到一千万,还是从一千万亏损到五百万。也不论你过去曾经有过多少个100%的优秀业绩,你现在只要损失一个100%你就一无所有了。这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行业。 
    投机行业的困难不是在于一两次的盈利有多么艰难,而是在于如何保住资本的前提下稳步前进。你从一百万亏损50%就变成了五十万,但是你要将五十万增值到一百万,却要盈利100%才行,而不再是先前的50%。当你好容易抓住一次绝佳的投资机会,获取了50%的利润之后,只要亏损30%就又回到了从前的水平。每一次的成功都只会使你迈出一小步,但是每一次失败都会使你向后倒退一大步。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公平的事实,但是只要你选择这一行业,你就要无条件的接受这种不平等。所以不论任何时候,你必须要小心翼翼,因为任何的骄傲自大,都会造成你的疏忽大意,最后转化成为巨额亏损。从帝国大厦的第一层走到顶楼,要一个小时,但是从楼顶纵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楼底。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每当你骄傲时,适当的失败会给你教训,使你不得不谨慎小心地面对现实,比较容易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分量,但是有的时候,市场的情况十分符合我们的设想,我们就会置身于无往而不利的状态下,接连的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利润和荣誉感,常常会使我们失去自我的约束,误以为自己已经得到成功的钥匙。狂妄和自大,会使我们逐步的扩大自己承担的风险范围,以便赢得更大的成功,并最后作出无可挽回的决策。这种例子不仅是在金融行业存在,还存在于任何商业行为中。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清醒地面对自己,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能力。 
    天有不测风云,只有出身的牛犊才不怕虎,饱经风霜的猎人,永远都明白风险就在身边,稍有大意就会有灭顶之灾,所以他们行事总是慎之又慎。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在不停犯着错误,没有人是永远正确的,成功者在小事上也许会犯错。但是在关键问题上总是小心谨慎。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这种清醒的认识,所以当他们犯错误时他们总是有迅速纠正的能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骄傲却会像麻醉品一样使你麻痹大意,当你真正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时,就不敢骄傲自大了。 
   三、大资金的管理 
   很多的投资者与基金经理人都有一种相似的观点,基金或大资金管理者的成功,就是“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就是说在某一时期,只要市场的平均水平下跌了30%,而某一基金的管理者在同期仅亏损20%;或者在某一时期,当市场的平均水平上涨了30%,而这位基金经理在同一时间获得了40%以上的盈利,就是成功的基金经理人。从这一点来看,他们要求只是要做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就是成功。但我认为,这只能理解成为是他们为自己不理想的业绩寻找借口,或者是为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留下退路。 
    比如说在1990年1月,日经指数为39000点,而到了2000年1月,日经指数仅为为19000点。就是说在这十年中,日经指数下跌了51%,如果按照他们的观点,一个日本本土的基金在这一时期亏损了30%以下,那么这个基金就是成功的基金了。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可他们却在这十年间成功地亏损了30%。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理解这样的成功。成功的意义首先在保证本金安全性的基础上,长久持续稳定的获利。不论市场的情况怎样,资金的管理者必须有责任保证资金的安全性,然后再稳定地得到回报,而不是依靠整个市场给你的回报。不要以任何的借口来隐藏你亏损的真正原因,这是成功的最大障碍,也是失败的开始。  
  如果你没有长期的盈利能力和信心,就请你离开市场,不要为自己寻找任何的借口。 
   四、错误的理念 
    很多人认为,所谓传奇的成功人物,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能力和神秘的力量,能够使事态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其实并非如此,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通过对事物的了解和统计,掌握了它的规律。而不是能够使事态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正如人只能做到是四两拨千斤,而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举起千斤重物。 
    很多人认为,在进行操作前,都应该找到适合于自己性格的周期操作,有的人因反应灵敏适合短期炒作。有的人因极具耐心与毅力就适合中长线操作。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周期,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年复一年亏损的投资人信奉这一法则。 
    这种想法是荒谬的,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待事物的态度,成功的人竭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失败的人则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就必须要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到哪一种真正有可能成功的方法然后自己去适应。物竞天择,证券市场上也同样如此,成功的路事实上只有一条,就是你去适应客观规律。 
    因此,想要成功,就请你放下狂妄的自尊。 
    五、频繁短期交易 
    大多数投资人为了取得最佳的投资收益,或者因为贪婪,反反复复进进出出,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他们往往以几天甚至与几个小时的走势,就轻易判断股价的波动方向。其难度就如同,判断一只母猫的肚子里的小猫,几只是母的几只是公的一样。但说什么都是连猜带蒙,不具有实际意义。就像我们将自己的旅费,交给刚在火车上结识的的陌生人保管一样,是对自己资金的不负责任。 
    有实力的机构和证券商以及经纪人也都非常鼓励市场的参与者进行短线交易,因为这样可以各得其所。经纪人可以得到佣金的提成;证券商可以得到更多的佣金;而炒作的机构则可以毫不费力的使盈利的投资者垫高持股成本,这样可以使他们在高位出货时没有太大抛压。既然目的都如此明确,因此他们就会不择手段的鼓励投资者进行短线交易,并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一些短线英雄式的人物,告诉市场的参与者盈利的真理就是寻找短期的盈利机会冲进杀出然后积少成多。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因此有了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的牺牲者。 
    选股有时很像我们结交朋友; 短线交易就像我们通过和一个人短暂交往,通过几句话就开始信任他,并开始经济上的交往。中线交易就像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才开始认定一个人的品行,再决定是否较深地经济接触一样。而长线交易者像一个人通过成年累月的交往,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才开始在经济上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