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证类本草-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取。陶之所言,恐浪证之尔。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五月、六月葛叶上采取之,形似 
芫青而苍黑色。凡用斑蝥、芫青、亭长之类,当以糯米同炒,看米色黄黑,即出,去头、足 
及 
图经文附芫青条下。 

卷第二十二下品
蜈蚣
属性:r蜈蚣pd456。bmpr 
味辛,温,有毒。主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疗 
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生大吴川谷、江南。赤头、足者良。 
陶隐居云∶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亦甚有,于腐烂积草处得之,勿令 
伤, 
曝干之。黄足者甚多,而不堪用,人多火炙令赤以当之,非真也。一名 蛆。庄周云∶ 蛆 
,甘带。《淮南子》云∶腾蛇游雾,而殆于□蛆。其性能制蛇,勿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 
蜈 
蚣亦啮人,以桑汁、白盐涂之即愈。唐本注云∶山东人呼蜘蛛,一名 蛆,亦能制蛇,而蜘 
蛛条无制蛇语。庄周云 蛆,甘带。淮南云腾蛇殆于 蛆,并言蜈蚣矣。臣禹锡等谨按蜀 
本图经云∶生山南谷土石间,人家屋壁中亦有。形似马陆,扁身长黑,头、足赤者良。今出 
安 
、襄、邓、随、唐等州,七月、八月采。日华子云∶蜈蚣,治症癖,邪魅,蛇毒,入药炙用 
。 
图经曰蜈蚣,生吴中川谷及江南,今江浙、山南、唐、邓间皆有之。多在土石及人家屋 
壁 
间,以头、足赤者为胜。七、八月取之,黄足者最多。人以火炙令赤以当之,不堪用也。其 
性 
能制蛇,忽见大蛇,便缘而啖其脑。陶隐居及苏恭皆以为《庄子》称 蛆,甘带。《淮南子 
》云∶腾蛇殆于 蛆,并言 蛆是此蜈蚣也。而郭注《尔雅》∶蒺藜, 蛆。云∶似蝗而大 
腹,长角,乃又似别种。下有马陆条,亦与蜈蚣相类,长三、四寸,斑色,其死侧卧,状如 
刀环,故一名刀环虫。书传云;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此虫足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是也 
。胡洽治尸疰,恶气诸方,皆用蜈蚣。今医治初生儿口噤不开,不收乳者,用赤足蜈蚣 
去足,炙,末,以猪乳二合调半钱,分三、四服,温灌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千足虫,真似,只是头上有白肉,面并嘴尖。若误用,并把着,腥臭 
气入 
顶,致死。夫使蜈蚣,先以蜈蚣、木末,不然用柳 末,于土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后,去水 
末了,用竹刀刮去足、甲了用。千金方大治射工水弩毒。以蜈蚣大者一枚,炙为末,和苦酒 
敷之,亦治口噤。子母秘录治小儿撮口病,但看舌上有疮如粟米大是也。以蜈蚣汁,刮破 
指甲,研,敷两头肉,瘥。如无生者,干者亦得。抱朴子云∶末蜈蚣以治蛇疮。 
衍义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有中其毒者,以鸟鸡屎水稠调,涂咬处,效。 
大 
蒜涂之,亦效。复能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部二钱,秤,同 
为末,醋调涂之。又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则蜈蚣死,人故取以治蜈蚣毒。桑汁 
、白盐亦效。 

卷第二十二下品
蛤蚧
属性:r蛤蚧pd457。bmpr 
味咸,平,有小毒。主久肺痨传尸,杀鬼物邪气,疗咳嗽,下淋沥,通水道。生岭南 
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形如大守宫,一雄一雌,常自呼其名,曰 
蛤蚧。最护惜其尾,或见人欲取之,多自啮断其尾,人即不取之。凡采之者,须存其尾,则 
用之力全故也。《方言》曰∶桂林之中,守宫能鸣者,谓蛤蚧。盖相似也。(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岭表录异云∶蛤蚧,首如虾蟆,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 
多 
巢于榕树中,端州子墙内,有巢于厅署城楼间者,旦暮则鸣,自呼蛤蚧。或云鸣一声是一年 
者 
。俚人采之,鬻于市为药,能治肺疾。医人云药力在尾,尾不具者无功。日华子云∶无毒。 
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又名蛤蟹,合药去头、足,洗去鳞鬣内不净,以 
酥炙用,良。 
图经曰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木间,今岭外亦有之。首若虾蟆,背有细鳞如蚕子, 
色黄如土,长四、五寸,尾与身等,盖守宫、 蜓之类也。故扬雄《方言》云∶桂林之中, 
守宫能鸣者,俗谓之蛤蚧,言其鸣自呼其名也。药力全在尾,人捕之,则自啮断其尾,因得 
释 
去。巢穴多根据榕木,亦有在古屋城楼间者,人欲得其首尾完者,乃以长柄两股铁叉,如粘黍 
竿状,伺于榕木间,以叉刺之,皆一股中脑,一股着尾,故不能啮也。行常一雄一雌相随 
,入药亦须两用之。或云阳人用雌,阴人用雄。 
海药云∶谨按《广州记》云∶生广南水中,有雌雄,状若小鼠,夜即居于榕树上,投一 
获 
二。《岭外录》云∶首如虾蟆,背有细鳞,身短尾长。旦暮自鸣蛤蚧。俚人采之,割腹以竹 
开张 
,曝干,鬻于市,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彼人用疗折伤。近日西路亦出,其状虽小,滋力 
一般。无毒。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并宜丸散中使。凡用,炙令黄熟,熟捣,口舍少许 
,奔走,令人不喘者,是其真也。雷公云凡使,须认雄雌。若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 
粗;雌为蚧,口尖,身大尾小。男服雌,女服雄。凡修事服之,去甲上、尾上并腹上肉毛, 
毒 
在眼。如斯修事了,用酒浸,才干,用纸两重,于火上缓隔焙纸炙,待两重纸干,焦透后, 
去纸,取蛤蚧于瓷器中盛,于东舍角畔悬一宿,取用,力可十倍。勿伤尾,效在尾也。 
衍义曰蛤蚧,补肺虚痨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 
晓 
夕不止。喉中气塞,胸鬲噎痛,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一两;除胶外,皆为 
屑 
,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 
呷,其滓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若病患久虚不喜水,当递 
减水。张刑部子皋病极,田枢密况送此方,遂愈。 

卷第二十二下品
水蛭(音质)
属性:r水蛭(音质)pd458。bmpr 
味咸,苦,平,微寒,有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 
利水道,又堕胎。一名 ,一名至掌。生雷泽池泽。五月、六月采,曝干。 
陶隐居云 (音蜞),今复有数种,此用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仍干为佳。山 及 
诸小 
者皆不用。楚王食寒菹,所得而吞之,果能去结积,虽曰阴 ,亦是物性兼然。唐本注云∶ 
此物有草蛭、水蛭。大者长尺,名马蛭,一名马蜞。并能咂牛、马、人血。今俗多取水中小 
者,用之大效,不必要须食人血满腹者。其草蛭,在深山草上,人行即敷着胫股,不觉,遂 
于肉中产育,亦大为害,山人自有疗法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采得之,当用 竹筒盛 
,待干,又米泔浸一宿后,曝干。以冬猪脂煎令焦黄,然后用之。勿误采石蛭、泥蛭用。石、 
泥二蛭,头尖,腰粗,色赤,不入药,误食之,则令人眼中如生烟,渐致枯损。今用水中小 
者耳。陈藏器云∶水蛭,本功外,人患赤白游疹及痈肿毒肿,取十余枚,令啖(一作KT ) 
病处 
,取皮皱肉白,无不瘥也。冬月无蛭虫,地中掘取,暖水中养之,令动,先洗去人皮咸,以 
竹筒盛蛭缀之,须臾便咬血满自脱,更用饥者。崔知悌令两京无处预养之,以防缓急,收干 
蛭,当展其身,令长腹中有子者去之。此物难死,虽加火炙,亦如鱼子,烟熏三年,得水犹 
活,以为楚王之病也。药性论云∶水蛭,使。主破女子月候不通,欲成血痨症块。能治血积 
聚。日华子云∶畏锻石。破症结。然极难修制,须细锉后,用微火炒,令色黄乃熟,不尔, 
入腹生子为害。 
图经曰水蛭,生雷泽池泽,今近处河池中多有之。一名蜞。此有数种∶生水中者名水蛭, 
亦名蚂蟥;生山中者名石蛭;生草中者名草蛭;生泥中者名泥蛭。并皆着人及牛、马股胫间, 
啮咂其血,甚者入肉中,产育为害亦大。水蛭有长尺者,用之当以小者为佳。六月采,曝干 
。一云采得当以 竹筒盛之,待干,又用米泔浸经宿,然后出之,曝已。又用冬月猪脂煎令 
黄,乃堪用。干蛭,当展令长,腹中有子者去之。古法有用水蛭啖疮者,缓急所须,亦不可 
得。崔知悌令预收养之,以备用。此物极难死,加火炙,经年,得水犹可活也。石蛭等并头 
尖腹粗,不堪入药,误用之,则令人目中生烟不已。渐致枯损,不可不辨也。 
经验方治折伤。用水蛭,新瓦上焙干,为细末,热酒调下一钱。食顷痛,可更一服,痛 
止; 
便将折骨药封,以物夹定,直候至效。初虞世治从高坠下及打击内伤,神效。麝香、水蛭各 
一两,锉碎,炒令烟出,二件研为末。酒调一钱,当下畜血。未止再服,其效如神。 
衍义曰水蛭,陈藏器、日华子所说备矣。大者京师又谓之马鳖,腹黄者谓之蚂蟥;畏盐, 
然治伤折有功。《经》与《注》皆不言修制,宜仔细不可忽也。今人用者皆炒。 

卷第二十二下品
斑蝥
属性:r斑蝥pd459。bmpr 
味辛,寒,有毒。主寒热,鬼疰,蛊毒,鼠 ,疥癣,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血积,伤人肌,堕胎。一名龙尾。生河东川谷。八月取,阴干。(马刀为之使,畏巴豆、丹 
参、空青,恶肤青。) 
陶隐居云∶豆花时取之,甲上黄黑斑色如巴豆大者是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七 
月 
、八月,大豆叶上甲虫,长五、六分,黄斑纹乌腹者,今所在有之。吴氏云∶斑蝥,一名斑 
蚝 
(音刺),一名龙蚝,一名斑菌,一名 发,一名盘蛩,一名晏青。神农∶辛。歧伯∶咸。 
桐 
君∶有毒。扁鹊∶甘,有大毒。生河内川谷或生水石。药性论云∶斑蝥,使,一名龙苗,有 
大毒。能治瘰 ,通利水道。日华子云∶恶豆花。疗淋疾,敷恶疮, 烂。入药除翼、足, 
熟炒用。生即吐泻人。 
图经曰斑蝥,生河东川谷,今处处有之。七月、八月大豆盛时,此虫多在叶上,长五、 
六分 
,甲上黄黑斑纹,乌腹尖喙,如巴豆大,就叶上采之,阴干。古方∶书多有用此,其字或作 
斑蠡,亦作斑蚝,入药不可令生,生即吐泻人。 
外台秘要救急治疔肿方∶斑蝥一枚捻破,以针划疮上,作米字封之,即根乃出。又方治 
干癣 
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用斑蝥半两,微炒为末,蜜调敷之。经验方大治大 
人、小儿瘰 内消方∶斑蝥一两,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蝥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 
,细研,入干薄荷末四两同研,令匀,以乌鸡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一丸,加至五丸 
,却每日减一也,减至一丸后,每日服五丸。肘后方治沙虱毒。斑蝥二枚∶一枚末服之;一 
枚烧令烟绝,研末,以敷疮中。立瘥。广利方治瘰 经久不瘥。斑蝥一枚,去翅、足,微炙 
,以浆水一盏,空腹吞之,用蜜水下,重者不过七枚瘥。又方妊娠或已不活,欲下胎。烧斑 
蝥末,服一枚,即下。 
衍义曰斑蝥,须糯米中炒米黄为度,妊身人不可服。为能溃人肉,治淋药多用,极苦, 
人 
尤宜斟酌。下条芫青,其用与此不相远,故附于此。 

卷第二十二下品
田中螺汁
属性:大寒。主目热赤痛,止渴。 
陶隐居云∶生水田中及湖渎岸侧,形圆大如梨、桔者,人亦煮食之。煮汁,亦疗热,醒 
酒, 
止渴。患眼痛,取珍珠并黄连纳其中,良久汁出,取以注目中,多瘥。唐本注云∶《别录》 
云,壳,疗尸疰,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渍饮汁,止渴。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田中螺 
,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香港脚冲上,小腹急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 
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热疮。烂壳烧为灰末服,主反胃。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 
经云 
∶生水田中,大如桃、李,状类蜗牛而尖长,青黄色,夏秋采之。药性论云∶田螺汁,亦可 
单 
用。主治肝热,目赤肿痛。取大者七枚,洗净,新汲水养去秽泥,重换水一升浸洗,仍旋取 
于干净器中,着少盐花于口上,承取自出者,用点目。逐个如此用了,却放之。日华子云∶ 
田螺,冷,无毒。治手足肿及热疮,生研汁敷之。 
陈藏器云在水田中,圆大者是。小小泥有棱名KT 螺,亦止渴,不能下水。食之当先 
米泔浸 
去泥,此物至难死,有误泥在壁中,三十年犹活,能伏气饮露唯生,穿散而出即死。烂壳烧 
为 
灰末服,主反胃,胃冷,去卒心痛。食疗云大寒。汁饮疗热、醒酒、压丹石。不可常食。圣 
惠方治连月饮酒咽喉烂,舌上生疮。水中螺、蚌肉、葱、豉、椒、姜煮,饮汁三、两盏,瘥 
。食医心镜主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口干,小便数。田中螺五升,水一斗,浸经宿,渴即饮 
之。每日一度易水换生螺为妙。又方云∶以水三升煮,取汁,渴即饮之,螺即任吃。 

卷第二十二下品
贝子
属性:r贝子pd460。bmpr 
味咸,平,有毒。主目翳,鬼疰,蛊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除寒热温疰,解 
肌,散结热。烧用之良。一名贝齿。生东海池泽。 
陶隐居云∶此是今小小贝子,人以饰军容服物者,乃出南海。烧作细屑末,以吹眼中, 
疗翳 
良。又真马珂捣末,亦疗盲翳。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蜗类也,形若鱼,齿洁者良。 
药性论云∶贝子,使。能破五淋,利小便,治伤寒狂热。日华子云∶贝齿,凉。治翳障并鬼 
毒 
,鬼气,下血。又名白贝。 
图经曰∶贝子,生东海池泽,今南海亦有之。贝类之最小者,又若蜗状。而《交州记》 
曰∶ 
大贝出日南,如酒杯;小贝,贝齿也。善治毒,俱有紫色是也。洁白如鱼齿,故一名贝齿。 
古 
人用以饰军容服物,今稀用,但穿之与小儿戏 头家以饰鉴带,画家亦或使砑物。采无时。 
珂亦似此而大,黄黑色,其骨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