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百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幽谷百合-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仍鼓起勇气,打扮起来给观众表演。 
  “你把雅克丢在哪儿啦?”母亲问道,边说边亲亲女儿头顶的白色发缝;她的头发分在两边,如同乌鸦的两只翅膀。 
  “他跟爸爸来了。” 
  说话间,伯爵领着儿子走进来。雅克跟他妹妹一样,也是一副羸弱的病态。看到一位绝色的母亲身边有这样两个病弱的孩子,就不难猜出为什么伯爵夫人脸上浮现忧容,把只有天主才知晓的思虑憋在心中,因而眉宇间有一种奇异的神色。伯爵看了我一眼,同我见礼。他的目光不善于观察,只是笨拙不安,表明他这个人缺乏分析的习惯,疑心很重。伯爵夫人向他介绍了我的姓名家世,便起身让座,离开我们。两个孩子想要出去,都盯着母亲的眼睛,仿佛要从中汲取光芒似的。她对孩子说:“留下,亲爱的小天使!”说着把手放在嘴唇上。孩子们顺从了,可是,他们的目光却暗淡下来。听她叫一声亲爱的,别人怎能不百依百顺呢!她不在眼前,我同两个孩子一样,情绪当即冷落下来。伯爵知道了我的姓氏,便改变了对我的态度,即便谈不上热情,起码是殷勤有礼,不那么冷淡狐疑了,甚至还对我表示了几分敬重,显得非常高兴接待我。家父对王室忠心耿耿,从前扮演了重要而又默默无闻的、危险而又功劳卓著的角色。等到拿破仑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大势已去,家父便同许多密谋者一样,避居外省,过起隐逸的生活,自得其乐,任凭别人指责;那些无情而又失当的指责,正是孤注一掷的赌容应得的酬金,他们充当了政治机器的中轴之后,就成了替罪羊。我对本家族的发迹、往事与前途一无所知,对这段湮灭了的特殊遭际也不甚了了,可是德·莫尔索伯爵还都记得。他的殷勤态度弄得我局促不安。如果说这种欢迎是因为在他眼里,一个人姓氏古老便有高贵品质的话,那么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原因。不过,就当时来说,他突然改变了态度,倒使我的心情放松了。孩子们见我们三个大人又谈起话来,玛德莱娜便把头从父亲手中移开,望着敞开的门,像鳗鱼一样溜了出去,雅克紧随其后。两个孩子回到了母亲身边,因为我听见他们说话和活动的声音,远远传来,就像蜜蜂在可爱的蜂房周围的嗡嗡声。 
  我打量着伯爵,想推测他的性格。不过,我对他相貌的几个主要特征颇感兴趣,因此注意力停留在他的外表上。他只有四十五岁,长得却像年近花甲,因为在18世纪末的大劫大难中,他衰老得太快了。他已经秃顶,头发像僧侣一样,只有后脑勺残留半圈,延至耳边就消失了,鬓角是两绺灰中杂黑的汗毛。他的脸有点像界口沾满鲜血的白脸狼,因为他的鼻子也是红的。一个人生活规律被打乱,胃功能减退,老病缠身,脾气变坏,就有这样的鼻子。他的脸型上宽下尖,不成比例;前额扁平,刻着几道长短不一的抬头纹,表明他经常在露天活动,而不是动脑筋劳累的,也表明他长期遭逢不幸,却不是为战胜不幸而奋斗的结果。他的脸色灰白,颧骨很高,呈棕褐色,从而看出他的体格比较结实、能够长寿。他的眼珠发黄,明亮而冷峻,像冬日的太阳一样,耀眼而不温暖,不安而无主见,多疑而无缘由。他的嘴显得粗暴,表情专横,下颏儿直而长,身材又高又瘦,有一种单靠传统习惯支撑的绅士派头;他自知在权力上高人一头,而事实上却低人一等。在乡下生活随便惯了,他平日不修边幅,一身农村人打扮。对这样的乡下人,农民和邻居们也只是看重他的地产了。他的双手晒成棕黑色,青筋暴突,表明除了骑马,礼拜天去望弥撒,他平常是不戴手套的。他脚下穿一双粗笨的皮鞋。十年流亡生涯,十年乡下生活,尽管影响了他的外貌,但是他身上仍有贵族风度的遗韵。在自由党这个词还没有被窃用的时候,最激烈的自由党人能看出他身上具有骑士的忠诚,具有从《每日新闻》上得来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会佩服他像个教徒,对事业非常狂热,政治上爱憎分明,可又不谙法兰西国情,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伯爵的确是个耿直的人,软硬不吃,在他面前什么也别想通过,他在指定的岗位上,可以抱着兵刃以身殉职;然而,他性颇悭吝,宁可要财不要命。席间,从他那瘦削的面颊上和偷觑孩子的眼神中,我看出他思想苦恼的端倪;不过,那些思虑刚要露头便消失了。谁见到他不会一目了然呢?谁不会怪他把缺乏生机的肉体传给孩子,造成可悲的后果呢?他可以自责,但不让别人评论他,犹如一位自知失误的当政人物,内心苦不堪言,但又缺乏高尚精神与魅力,以弥补他投在天平上的痛苦分量;因此,他的家庭生活必然频起风波;他那瘦削的面孔、时刻不安的眼神,就已经揭示了这一点。等他夫人左右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客厅的时候,我就觉察出这个家庭存在着不幸,正如一个人走到地窖顶盖上,双脚仿佛觉出下面很深一样。我端详这聚在一起的四口人,目光从一个转向另一个,捉摸各自的相貌神态,忧郁的念头便油然而生,就像在一个艳阳普照的美丽的地方,天空猝然阴霾,细雨霏霏一样。伯爵见话题谈尽了,便怠慢了德·谢塞尔先生,又把我推上前台,向他夫人讲述了我家的几件往事,连我本人也头一回听说。他问我有多大年龄。伯爵夫人听了我的回答,立刻流露出诧异的神色,同我听说她女儿年龄时的反应一样。也许她以为我只有十四岁。此后我便知道,这是把她同我紧紧联结起来的第二层关系。我洞烛了她的心灵。迟来的希望把一束阳光射到她的身上,照亮了这颗母爱之心,使它颤抖起来。看到我年过二十、身体还这样单薄瘦弱,而神经又这样敏感,也许一个声音向她喊道:他们能活下去!她好奇地端详我,我感到此刻,我们之间许多隔阂都涣然冰释了。她似乎有满腹的话要问我,但是全憋在心里。 
  “您若是学习累病了,”她说道,“我们山谷的空气倒能使您恢复健康。” 
  “现代教育简直要孩子们的命,”伯爵接上说,“硬是向他们灌数学,用科学害他们,使他们未老先衰。您应当在这地方休息,”他对我说道,“现在思想太庞杂,全冲过来,把您压垮了。如果不防止弊端,让教会重新掌握教育,真不知道这种人人受教育的制度,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年代去!” 
  听了这种言论,就不奇怪他在选举时说的一句话了。一个候选人很有才干,能为保王党的事业尽忠效力,可是伯爵偏偏不肯投票赞成,有一天他对拉票人说:“我对聪明人一向怀有戒心。”他提议带我们到花园里走走,说着站起身。 
  “先生……”伯爵夫人叫道。 
  “什么事,亲爱的?……”他转身应道,口气又粗暴又傲慢,表明他在家里想说一不二,实际上却又缺乏权威。 
  “先生是从图尔步行来的,起初德·谢塞尔先生不知道,才带他在弗拉佩斯勒游赏。” 
  “虽说您年轻啊!……”伯爵对我说,“可您也太疏忽大意了。”他摇摇头表示遗憾。 
  大家坐下来,重新叙话。我很快发现他是个极端的保王派,在他的圈子里要避免磨擦,就得事事迁就他。迅速换上号衣的仆人来请我们人席。德·谢塞尔先生让伯爵夫人搀着胳臂,伯爵则高兴地挽住我的胳臂,一同步入餐厅。餐厅设在一楼,与客厅对称。 
  里边都兰烧的白瓷方砖铺地,四壁镶有细木护板,与窗台相平;护板上面糊着蜡光墙纸,组成几大幅由花果圈起来的图案;窗上挂着绣红边的密织薄纱窗帘;餐柜是布勒①的旧式样,橡木雕花椅上蒙着手工绒绣罩面。菜肴丰盛,但餐具并不精致:型号不等的家用银餐具、尚未重新时兴的萨克森瓷器、八角形水瓶、玛瑙柄餐刀,还有放酒瓶的中国漆盘。不过,室内摆的几盆花倒挺别致,带牙边的涂漆花盆金光耀眼。我喜欢这些老式器具,觉得雷韦永②墙纸及其花边十分悦目。我心如轻帆,只顾得意,却没有看出如此协调的乡下孤独生活,在她与我之间设置了难以排除的障碍。我坐在她的右首,给她斟酒。对,这是意想不到的幸福!我擦到她的衣裙,吃着她餐桌上的面包。只经过三个小时,我同她的生活便交织起来!总而言之,那可怕的一吻,那桩使双方都羞愧的秘密,把我们连在一起了。我以谄媚为荣,一心要讨好伯爵,他也十分受用。我可以抚摩他家的狗,迎合孩子们的任何微不足道的愿望;我可以给他们带来铁环、玛瑙球玩,可以给他们当马骑;我甚至怨他们还没有把我当成他们的玩物。爱情跟天赋一样,有它本身的直觉。我已经隐约看出,我若是暴躁,赌气,若是采取敌对态度,反而会葬送我的希望。我在喜不自胜的心情中用完了晚餐。只要在她家作客,我就不能计较她那不折不扣的冷淡态度,也不能计较伯爵表面客气、实则相交如水的态度。爱情如同生命,也有它能自我满足的青春期。由于心情激动不已,我回答几句问话显得笨口拙舌;不过,连同她在内,谁也没有猜出我的心事;她在爱情上还一无所知。后半段时间像做梦一样。可是,美梦中断了;告辞出来,外面月光清朗,初夜充满了暖意与馨香,四周一片银白世界,草场。河岸、丘峦有如幻境一般;我经过安德尔河的时候,听到清亮的鸣声,那是一只雨蛙间歇发出来的,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听来既单调,又十分忧伤;然而,自从这个重大的日子之后,我一听到雨蛙的鸣声,心头便涌起无限喜悦。我在那里碰到的,仍然是一直消损我感情的那种冷漠,而且同在别处一样,等我意识到未免迟了。我思忖会不会永远如此;我觉得自己处在一种厄运的摆布之中,以往的种种可悲事件,正与我品尝过的纯个人乐趣相冲突。回弗拉佩斯勒之前,我望了望葫芦钟堡,瞧见下面一棵木岑树上挂着一只小船,在水中荡漾,是德·莫尔索先生钓鱼用的;都兰人称为平底船。 
  ①布勒(1642—1732),法国高级木器细木工,1672年起为王宫制作,后来流行的家具款式即以他命名。 
  ②雷韦永(1725—1811),法国彩色糊墙纸制造商。 
  当我们走远,不用担心被人听见谈话的时候,德·谢塞尔先生便对我说:“喂!我用不着问您是否找到了那副美丽的肩膀;不过,您受到了德·莫尔索先生的款待,应当祝贺!见鬼,初次见面,您就成了中心人物。” 
  这句话和随后那句我向您提过的话,又把我的心从沮丧状态中激发起来。离开葫芦钟堡之后,我还一句话也没有讲;德·谢塞尔先生则认为,我是沉醉在幸福之中,才默默无语。 
  “怎么可能!”我以讥诮的口气答道;不过,这种口气也像是我克制激动心情的缘故。 
  “他待客从来没有这样热情过。” 
  “坦率地讲,对他的款待,我本人也感到惊奇。”我觉出他的话有些醋意,便这样说道。 
  诚然,我不谙世事,无法理解他这种情绪的缘起,但是,他暴露内心情绪的话却震动了我。其实,我的房东心虚气短,因改姓而贻笑大方。他本姓杜朗,父亲是个有名的制造商,大革命期间发了大财。他妻子是德·谢塞尔家族的惟一后嗣,这个世族中出过王国最高司法官,它同巴黎大部分司法官的家庭一样,在亨利四世①在位时期,还仅仅是市民阶层。德·谢塞尔先生野心勃勃,想一笔勾销杜朗这个本姓,以便爬上他梦寐以求的地位。起初他名字改为杜朗·德·谢塞尔,后来自称D·德·谢塞尔,当时他是德·谢塞尔先生。在复辟时期,根据路易十八的诏书,他得到了长子世袭权,成了伯爵。他的子孙将采摘他的胆识所结的果实,却不了解这种胆识有多大。一位嘴皮刻薄的亲王讲了一句话,常常压得他抬不起头来。“一般来讲,德·谢塞尔先生的举止,难得显出杜朗的本色。”那位亲王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兰人常拿这句话开心。新贵们全有猴子的机灵:人们居高临下观赏他们,赞叹他们攀登的敏捷,可是一旦他们爬到顶点,人们就只注意他们不光彩的方面了。我的房东的另一面,便是被嫉妒心所激发起来的小人气。迄今为止,贵族院议员的称号和他本人,还是两条不能相交的线。胸怀抱负而得到印证,可谓自恃其力;然而,志向高远却又达不到,就难免令人耻笑,成为庸人茶余酒后的谈资了。德·谢塞尔先生便是如此,他不像强者那样走过一条笔直的路,当了两届国民议会议员,两次落选,昨日荣任总监,今天是个白丁,连个省督都没当上。他的官运大起大落,性情也随之变坏了,增添了空怀大志的人常有的那种暴躁。都兰人工于心计,对什么都眼红。德·谢塞尔先生尽管温文尔雅,才智过人,堪负重任,但是事情也许就坏在这种生活环境助长的嫉妒心,因为在上流社会里,听到别人升迁便把脸绷得铁紧的人,尖嘴薄舌、不肯称赞别人的人,偏偏不容易春风得意。欲望小些,或许他会得的多些。然而不幸的是,他这个人确比别人高出一筹,于是总想昂首挺胸地走路。此时,德·谢塞尔先生的雄心已见曙光,保皇派频频送来微笑。也许他装出气度不凡的样子,不过,他待我却十分周到。况且,我对他也有好感,原因很简单:有生以来第一次,我在他的府上得到了安宁。他对我的关心也许很有限,可是在我这遭遗弃的可怜孩子看来,却有点父爱的意味。我受到的体贴照顾,同我一直遭受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生活无拘无束,几乎受到宠爱,我怎能不像孩子一样感激。弗拉佩斯勒堡的主人同我幸福的黎明交织在一起,因此,我喜欢重温的记忆里总有他们的身影。后来,在签发诏书那件事上,我恰巧有机会为我的房东尽了点力,颇感欣慰。德·谢塞尔先生富甲乡里,生活豪华,不免触怒了几位邻居。他有钱更换已有的骏马和华丽的车子;他夫人的衣着打扮也首屈一指。他好摆出一副王公的架势,接待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