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修订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法的差別致使這兩種教法裡的用詞有所不同。在諸經裡,佛陀時常採用「慣用語」(vohàravacana)及「世俗諦」(sammutisacca),即表達在究竟上並不存在,但在世俗上並洠в绣e的詞彙。如是在諸經裡,佛陀用了「我」、「你」、「男人」、「女人」、「有情」、「人」等詞,就好像它們是真實存在之法。然而,在論教裡的用詞則局限於在究竟諦(paramatthasacca)的角度上是實際的詞彙。如是,在經教裡為了便於溝通而接受的世俗實體則被分解至它們的究竟實體,即純粹是無常、有為、緣生與無我的名色法。
  在提及這兩種教法的分別時,當知那是依它們的特點而分,所以不應把它們詮釋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教法。在某個程度上,這兩種教法是重疊的。所以在經藏裡,我們可以找到純粹只是解說諸蘊、處、界等的開示,即已跨入了阿毗達摩的範圍。再者,在論藏裡,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有整部論(《人施設論》)是採用世俗的慣用語,即跨入了經教的範圍。
阿毗達摩的特點
  阿毗達摩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很有系統地分別諸法。它採用了作為整個阿毗達摩結構的論母或分類表。在《法聚論》一開始就列出了論母作為整個論藏的序文,其中包括了一百廿二種屬於論教專有的分類法。其中有廿二種是三法分類法,即每一組都把諸法分別為三類的方法。其餘的一百種是二法分類法。這論母的其中一個作用是作為依某些法則來理清錯綜眩s的諸法的指引。舉例而言,在三法分類法當中包括了:善、不善、無記三法;樂受相應、苦受相應、捨受相應三法;果報、業、非果報非業三法等等。在二法分類法當中包括了:因、非因二法;與因相應、與因不相應二法;有為、無為二法;世間、出世間二法等等。哂眠@些分類法,論母從各方面涵蓋了一切法。
  阿毗達摩的第二個特點是把心相續流詳盡地分析至稱為心的識知單位,而每一個單位涉及了作為識知目標的根本的心本身,以及一組執行個別作用的心所。它也把一切的究竟法分別為四大類:心、心所、色與涅槃;首三種是有為法,最後一種是無為法。
  阿毗達摩的第三個特點是把在諸經裡紛亂的種種佛學術語(名相)整理得有條有理。在詮釋每一法時,阿毗達摩論即會把諸經裡的同義詞互相對照。舉例而言,在諸煩惱當中,貪心所可以出現為欲漏、有漏、貪欲身繫、欲取、欲欲蓋等;在諸覺支當中,慧心所可以出現為慧根、慧力、擇法覺支、正見道分等。在如此對照與連繫之下,阿毗達摩顯示了在諸經裡可能並洠в忻黠@地指出的種種術語之間的關係。
  在此將舉出的最後一個特點是屬於論藏的最後一部論(《發趣論》)所有。此論列出了二十四緣,顯示了諸究竟法如何組成一個有系統的過程。屬於組織型的二十四緣是在之前六部論佔了主要篇幅的分析法的必要搭配。分析法把看來像是一個整體的事物分析至組成它的最小單位,因而顯示了任何可能會被視為「我」或「實體」之物的空性。組織法則把這些被分解至最小單位的諸法連貫起來,顯示了它們並非各不相關之法,而是擁有多重互相依靠的關係。
阿毗達摩的來源
  上座部的正統傳承認為論藏是源自佛陀本身。根據覺音尊者所引用的《大裕琛罚∕ahà…a??hakathà):「名為阿毗達摩的並不是屬於弟子的範圍,而是諸佛的範圍。」諸裕枵J為,不單只是阿毗達摩的精神源自佛陀,而且其論也是佛陀親身所教的。
  《殊勝義裕А罚ˋtthasàlin?)述及佛陀在證悟後的第四個星期裡,他面向西北坐在菩提樹附近的寶屋裡。該寶屋並非真的是用寶石所造,而是世尊省察七部《阿毗達摩論》之處。他從《法聚論》起始順次地省察它們的內容。當他省察首六部論時,其身並洠в邪l射光芒。然而,省察到《發趣論》時,在他開始省察因、所緣等二十四緣時,其一切知智肯定於其獲得了(充份發摚У模C會。就有如帝米拉諦頻伽拉魚(timiratipingala)只有在八萬四千由旬深的大海洋才有充份的空間遨游,同樣地,其一切知智只有在《發趣論》才找得到足夠發摚У目臻g。在世尊以一切知智省察那深奧之法時,自其身激射出耍⒔稹⒓t、白、橙及銀耀六色光芒。
  上座部的正統傳承認為論藏是由佛陀親口所教,這點與其早期的敵對派說一切有部(Sarvàstivàda)的觀點不同。說一切有部本身也有一套七部《阿毗達摩論》,但與上座部的《阿毗達摩論》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根據說一切有部,論藏是由佛弟子所著,有好幾部的作者更是在佛陀入滅之後好幾代才出現的弟子。然而,上座部認為除了在阿育王時代由目犍連子帝須長老(Moggaliputta…Tissa Thera)所著、詳盡地反駁種種邪見的《事論》之外,其餘六部都是由佛陀親口開示。
  諸巴利裕枰怨糯谡b的傳承為據,認為佛陀並不是在人間向其弟子開示《阿毗達摩論》,而是向三十三天的眾天神開示。根據這傳承,就在即將進入第七年的雨季安居時,世尊去到三十三天,坐在晝度樹下的無垢白石座上,以雨季三個月的時間向從一萬個世界前來集會的諸天神開示阿毗達摩。他主要的聽眾是其已故及投生為男性天神的母親──摩訶摩耶夫人。佛陀選擇在天界開示阿毗達摩,而不在人間開示的原因是以便他能夠在一次的開示裡,從頭至尾講解整部《阿毗達摩論》。由於完整地講解整部《阿毗達摩論》必須三個月的時間,所以只有天神與梵天才能毫不間斷地聽完它,因為只有他們才有能力一坐即坐得那麼久。
  然而為了維持其色身,佛陀每天都會下到人間的北俱盧洲托缽。托完缽後他就去到阿耨池邊用餐。法將舍利弗尊者每天都會去到那邊聽佛陀講解他在天界所講的概要:「其時佛陀向他開示:『舍利弗,已開示之法有這麼多。』如是其法即傳給了擁有無礙解智的上首弟子。就有如佛陀站在岸邊,以張開的手指出海洋,同樣地,對於世尊以千百方面所教之法,(舍利弗)長老都能很清楚的瞭解。」
  在從世尊處學得該法之後,舍利弗尊者再把它教給他的五百位弟子。如是即成立了論藏的傳承。
七部論
  對七部《阿毗達摩論》的概述將有助於略知《阿毗達摩概要》所濃縮的拢溆卸嗌佟W鳛榈谝徊康摹斗ň壅摗肥钦麄阿毗達摩的根源。其名可譯為「法之列舉」,而此論的確是極其廣泛地編排了諸究竟法。
  該論以列出論母為始,而此論母則是整個阿毗達摩的綱要。它的真正內文分為四章。第一章「心之生起」佔了整部論的一半,開顯了論母裡的第一種三法,即:善、不善與無記。這一組三法依道德的素伲治隽艘话儇ヒ恍模矘O周全地逐一詮釋與心相應的諸心所。第二章「色法」繼續分析無記法,即列舉及分別了各種不同的色法。名為「總結」的第三章極其精簡地解釋了所有阿毗達摩論母及經教論母裡的術語。作為結論的最後一章「綱領」則更精簡地解釋阿毗達摩論母,但省略了經教論母。
  《分別論》共有十八章,每一章都有各自的論睿贿@些論睿拇涡蚴翘N、處、界、諦、根、緣起、念處、正勤、成就之法、覺支、八拢婪帧⒍U那、無量、戒學、無礙解智、智之種類、小事及法之心。雖然並不是全部,這些章多數分為三個部份:經分別法、論分別法及將論母的分類法應用於所討論的課睿膯柎稹
  整部《界論》是以問答的方式編排。它依蘊、處與界討論一切法,以便確定它們是否被歸迹度魏我环N分類,以及是否與它們相應。
  《人施設論》是論藏裡唯一較為接近經教的方式而不像是論教的方式的論典。此論以大略地列舉概念法的種類為始。此論正式地詮釋了各種不同的人。它有十章:第一章解釋歸迹麨橐环N的人;第二章解釋成雙的人;第三章解釋三種一組的人等等。
  接下來是由目犍連子帝須長老所著,屬於辯論型的《事論》。他是在佛陀入般涅槃兩百一十八年之後,在阿育王朝代時所編,以便反駁非上座部佛教所持的異端邪說。諸裕杞忉尠阉{入拢涞脑驗榉鹜颖旧硪杨A見那些異端邪見必定會在未來產生,所以早已列下了反駁邪說的要點,而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只是依佛陀的原意把它們填入罷了。
  《雙論》的目的是解除諸術語(名相)含糊不清,以及詮釋其正確用法。此論因其所採用之法而得其名,因為從始至終都是以列出成對的問睿姆绞接懻摗Ee例而言,第一對的問睿侨绱耍骸甘欠褚磺械纳品ǘ季哂猩埔颍渴欠褚磺械纳埔蚨际巧品ǎ俊勾苏摲譃槭拢阂颉⑻N、處、界、諦、行、潛在傾向(隨眠)、心、法與根。
  《發趣論》應是論藏裡最為重要的一部,所以在傳統上把它稱為《大論》(Mahàpakara?a)。對於這一部在所涉及的範圍與內容方面皆既廣且深的《發趣論》,在第六次拢浣Y集以緬文字體記錄它的五大冊共有兩千五百頁。《發趣論》的目的是把二十四緣應用於阿毗達摩論母裡所列出的一切法。此論的主體分為四大部份:依正面發趣、依反面發趣、依正反發趣、依反正發趣。它們每一部份又可再分為六個部份:三法發趣、二法發趣、二法三法發趣、三法二法發趣、三法三法發趣、二法二法發趣。在這二十四個部份裡,都可以依可能性把二十四緣順次地應用於一切法。上座部的正統傳承視此論為佛陀的一切知智的最佳明證。
裕
  由覺音尊者依古代裕杷幍陌⑴_摩裕栌腥浚涸'解《法聚論》的《殊勝義裕А罚ˋtthasàlin?)、裕Ы狻斗謩e論》的《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及裕Ы馄渌宀空摰摹段逭撛'疏》(Pa¤cappakara?a A??hakathà)。也是由覺音尊者所編的《清淨道論》同樣是屬於這一層次的著作。《清淨道論》是部禪修手冊大全;其中的「慧地品」(第十四至十七章)舉出了在修觀禪之前必須掌握的佛學理論,而這些是一部濃縮後的阿毗達摩論文。上述的每一部裕瓒加懈髯缘脑僭'釋,即由錫蘭的阿難陀尊者(?cariya ?nanda)所著的《根本疏鈔》(M?la??kà)。而這些再裕п層钟衅渲卦僭'釋,即由阿難陀尊者的弟子護法尊者(Dhammapàla)所著的《隨疏鈔》(Anu??kà)(應當分別這位尊者與另一位裕Ы庥X音尊者的著作的護法尊者。)
  雖然那些裕枋怯捎X音尊者所編,但卻不應铡詾樗撬鼈兊脑髡撸膊豢梢詾樗窃趪L試裕Ы馑鶄鞒邢聛淼馁Y料。事實上,那是覺音尊者依照位於阿奴拉塔布拉(Anuràdhapura)的大寺(Mahàvihàra)所提供的諸多裕栀Y料精細編輯而成。那些裕栀Y料在覺音尊者出現好幾個世紀之前即已存在,是許多代博學的佛教論師裕Ы庹摬氐呐Τ晒S伸墩摬匮e有一大部份都須要裕п尣拍芡暾乩斫猓裕粢暣蟛糠莸脑'疏資料是在接近論典的時代即已存在,而後再與隨後發展出來的裕п屢黄鹆鱾飨聛硪膊粺o道理。
《阿毗達摩概要》
  由於論藏本身已非常龐大,再加上其裕枧c疏鈔,更是眩s得令人難以學習與理解。所以在上座部佛教的某個發展階段,肯定有人感到有必要編一部能夠反映整部論藏的精確概要,以便研讀論藏的沙彌能夠正確與透徹地掌握它的基本要義。
  為了補足這需要,大約在五世紀至十二世紀期間,陸續地出現了九部阿毗達摩手冊:
1。 《阿毗達摩概要》(Abhidhammatthasa?gaha);作者是阿耨樓陀尊者。
2。 《名色分別論》(Nàmar?pa…pariccheda);同一作者。
3。 《究竟抉擇論》(Paramattha…vinicchaya);同一作者(?)。
4。 《入阿毗達摩論》(Abhidhammàvatàra);其作者是和覺音尊者同時代的佛授尊者(?cariya Buddhadatta)。
5。 《色非色分別論》(R?pàr?pa…vibhàga);同一作者。
6。 《諦要略論》(Sacca…sa?khepa);作者是護法尊者(Bhadanta Dhammapàla,可能是錫蘭人,但與大疏鈔論師不是同一人)。
7。 《斷痴論》(Moha…vicchedan?);作者是迦葉波尊者(Bhadanta Kassapa,南印度人或錫蘭人)。
8。 《開曼論》(Khema…pakara?a);作者是開曼尊者(Bhadanta Khema,錫蘭人)。
9。 《名行燈論》(Nàmacàra…d?paka);作者是薩達摩喬帝波羅尊者(Bhadanta Saddhamma Jotipàla,緬甸人)。
  
  其中,從大約十二世紀至今日最廣為人研讀的是《阿毗達摩概要》。它如此廣受歡迎是因為它在精簡與周全兩方面有極適度的平衡。阿毗達摩的一切要義皆被細心與精簡地編入極短的篇幅裡。雖然此書簡短得令無師自讀者難以深明其義,然而在一位明師的指導或在助讀說明的協助之下,它能令讀者充滿自信地掌握整部論藏的組織。基於這原因,《阿毗達摩概要》在上座部佛教界裡常被採用為學習阿毗達摩的第一本課本。在許多佛寺裡,尤其是在緬甸,沙彌與新學比丘必須在把《阿毗達摩概要》(巴利版)背得滾瓜爛熟之後,才獲得准許研讀《阿毗達摩論》及其裕琛
  作者阿耨樓陀尊者的生平並洠в斜辉敿毜赜涊d下來。他被視為是上述其他兩部手冊的作者。據說他一共著作了九部手冊,但只有這三部得以流傳至今。《究竟抉擇論》是以極優雅的巴利文著成,是一部極高水準的文學作品。根據其後話,作者生於南印度甘吉布拉州(Kà¤c?pura 或Conjeevaram)的卡威里(Kàveri)。據說佛授尊者與覺音尊者也住在同一個地區,疏鈔論師護法尊者也很可能是出生在那一帶。有證據顯示甘吉布拉州有好幾世紀都是一個重要的上座部佛教中心,而且有許多出自此處的博學比丘前往錫蘭深造。
  阿耨樓陀尊者究竟住在那裡及在那裡著作此概要並洠в忻鞔_的記錄。有一個古老的傳承認為他是佛授尊者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