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耶戒佛弟子黄念祖敬答客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昧耶戒佛弟子黄念祖敬答客问-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人是谁,挨骂的人是谁,那句骂人的话是什么,实际上一切皆不可得。故云:〃万法本
闲,唯人自闹。〃何苦来。自己要闹个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吗?《首楞严经》云:〃狂心不
歇,歇即菩提。〃我们何尝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来。所以要一心念佛,这是最好的歇心之
法。古云:〃念佛功纯,妄想自然不起。〃那还有什么脾气可发?
    奉劝您进一步把功课集中在持佛名号。随时随地,心中常提这句佛号。您念佛看经的功
德,与忏悔而哭泣的功德,都是决定不消,盼您继续努力。根据您的信愿行,都已有基础,
但能坚持下去,决定可以往生。净土宗称为他力门,乃是仗佛力而能往生。只要我们深信切
愿持佛名号,那么在我们临终,阿弥陀佛自然实践其本愿,前来迎接,加持行人,〃慈悲加
佑,令心不乱〃(见唐玄奘大师译的阿弥陀经,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我们凡夫往生,
都是带业往生,您这些嗔恨之业,便都托弥陀慈航之力,而不成障碍了。
    二、劝看破世缘,一心念佛
    读来信,对于您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丈夫离婚,儿子不很听话,自己又有病,许多折磨
集中一身,确甚苦恼。但您在烦恼堆里,仍然信心不退,并坚持念佛,很是难得,实应赞
叹!
    您的苦恼,证实了在娑婆世界修行之难。它是〃进一退九〃,进一步便要退九步。就像您
想用功,这是进步,可是偏偏有事引您发火吵架,这便是退了九步。同时也说明如果有一种
因缘使您进步,例如您看了《净土资粮》很想发心,可是偏有种种烦恼来使您退步,这又是
退九。这就叫娑婆世界。这是修行人个个都共同的,只是表现到每人身上而有不同而已。正
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下定决心,誓于今生出离生死,往生极乐。
    实际上,夫妻儿女只是一台戏。在台上您是母亲,下了台您是谁?所谓母子,其实都是
戏,都是假的。您是过于认真了。《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我们现在所遇到的一切,好的坏的,通通都是肥皂泡,马上就要幻灭的。老
实说来您的儿子在当前年青人中还是不错的,您是〃爱之深,责之切〃。演变至今,几乎形同
水火了。您现在应当认清目前是演戏,您在演〃三娘教子〃,其实您本非〃三娘〃,您只是您自
己。这次您演〃三娘〃,下次您演什么还不知道。希望您看破这台戏,往生极乐,莲花化生。
    俗云〃不受魔,不成佛〃,先师夏老有诗曰:〃病久方知身是苦,魔多反使道心坚。〃这两
句对于您很合适。在病痛中,在烦恼中,能念这一句佛号,功德更大。因为在〃难能〃,所以
〃可贵〃。烦恼乃多生习气,如油入面,不能期望忏悔几次,便能永断。只有不断地忏悔,不
断地改正。发了脾气,马上知道不对,便到佛前忏悔,这就是进步。脾气发得小了一点,短
了一点,都是很大的进步。烦恼很多,一样往生,故云〃带业往生〃或云〃带惑往生〃。这便是
阿弥陀佛极大的慈悲,也是净土法门无比的殊胜。您能闻能信,能修此法,实是最大的幸
福。《无量寿经》说这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世间一切,只是些肥皂泡,千万不要被这些假像
耽误了您的根本大事。
    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否往生极乐,全看他
有没有信和愿,如都有,那就能去,不管他念佛的水平和脾气的大小(当然,临终时正发脾
气,则不能往生)。反之脾气很好,念佛也好,但信愿不足则去不成。所以您当前应多读
《净土资粮》来增进自己的信愿。至于您的脾气,只要您是在克制,而不是放纵,发了就好
好忏悔,一心念佛,仍是可以往生的。
    您问临终时是否有魔怪变成佛形来诱骗?蕅益大师说,临终时不是魔扰时。也即是说,
临终时没有魔扰,见佛即是见佛。总之您只要在临终时把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只要能念就接
着念,这便一定往生。

(四)答B居士
    答三世因果并劝努力忏罪念佛
    大札奉悉,欣闻知难而进,甚以为慰。唯所提诸问,仍是您二十年来屡问之老问题。兹
愿再贾余勇,一试棉薄,看看能否突破。
    (一)为解决问题,宜先从问题之根下手。您之病根有二,一曰〃唯看现实〃,二曰〃但
重功利〃。您所著眼的只是自身当前一生中的情况,于是不能放眼宇宙。应知过去的时间是
无量的,未来的时间也是无量的。若想在人的一身中,实现全部无穷尽的因果关系,这当然
是不可能的。只有白痴才希望在电影挎贝中的半寸胶片,明了电影的全部故事。只看手中的
一小块胶片,不问过去与将来,故名之曰〃唯看现实〃。所谓〃功利主义〃,您认为做好事必须
现世得福,这就是求利,何况您还是急功近利。您主张一切善恶之事,都应现世报应。殊不
知,为了求得福而行善,其善心已不纯,其所得之福则如仰箭射虚空,福尽还堕,福力甚
微。以此微弱之福业,所感善报往往须远待多生之后,焉能尽望皆于当时而现报?恶业亦
然。故须知三世因果,过去生中所作之因,当前所受者是;将来生中所得之果,现在生中所
作者是。多劫以来,无量生中,种种业因,种种果报复杂错综,实不可能皆于现世显报。但
应深信业因果报三世相续,丝毫不爽。
    (二)伸手与助手
    这又是说了多年的问题。求福求寿求平安等等,总之都是向佛伸手,求之又求,始终是
个伸手派。观音大士曰:〃先以欲钩牵,后令入正道。〃有求必应,是以欲钩牵也;而其真实
目的,是希望行者发心,从求佛变为学佛,从伸手变为助手。如报载高田二君入水救生,舍
己利人,这才是学菩萨之所行,成为菩萨之助手。
    (三)求仁得仁,种菩提得菩提
    高田二君之志愿是救人,有愿必满,他们救起了人。并且他们的任务,完成得十分出
色,牺牲了自己。救了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他们成功了,同时也成仁了。如同写诗人写
了一篇登峰造极的诗,诗人牺牲了眠食健康,写出了极优美的诗,难道是得不偿失吗?士各
有志,诗人以诗为生命,庸人只是以吃饭睡觉为生命。伯夷叔齐求仁得仁饿死首阳,难道说
既应保全气节又要吃饱肚子才正确吗?世尊因地投身饲虎,诸天人也只收拾遗骨造塔供养礼
拜。天人既能于菩萨身后,做这些工作,那为什么不于半空中托住菩萨,或于菩萨落地后,
赶走饿虎呢?这一点请深思之!如果天人那样做,那就是干扰这位舍身菩萨的大行。
    如果世界上没有牺牲享受的诗人,没有求仁得仁的伯夷叔齐,没有投身饲虎的菩萨,也
就不会有今天舍身救人的高田二君,那样的人世将堕落为一个大动物园。
    佛教徒万不能只是追求人天福报。莲池大师发愿文中,明白写出〃不求人天福报〃。修行
的真实目的,是求觉悟。佛者,觉也。我们学佛所为何事?也只是普为众生求觉悟而已。种
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菩提得菩提。菩提者,觉也。
    (四)谨防业力发动
    由上可见,每人无始以来功功过过,层出不穷,无量无边,是为别业。但个人所造之
过,绝不孤立,决与其它之人有关,于是互相牵连,功果复杂,又复无量无边,是为共业。
共业决定世运,别业决定本人之命运。前因后果,有因必有果。故云:〃欲知过去因,现在
受者是,欲知将来果,现在作者是。〃此上经文道出一切因果关系。今君意见与此相违,实
即与佛相违。多少年来,坚持不改,此实应速行忏悔者也。现生所受,乃多生以来之别业与
共业所决定,若无回天动地之功过,焉能轻改定业?更有进者,明年之事,但您今年不知;
明天之事,但您现在不知。最怕是明天翻到的一页,恰是受恶报的一页,于是便有飞来之
祸。您之伤腿,即类此也。故云〃今日不知明日事〃。又云〃只怕业力发动〃,故须日日防盗,
夜夜防贼。谁能知下一页是什么?(此信寄去一年左右,此居士竟在散步中惨被火车撞
死。)
    (五)念佛求生,超脱生死
    生死苦海,实可畏怖,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了脱之道端在〃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
信切愿,持佛名号〃。切莫磋砣,错过今生。〃此回若错真成错,再出头来是几时?〃愿共勉
之。

(五)答C老居士
    一、劝不可减少念佛时间以习定
    承询修定问题,甚为惊愕。老学长早岁皈依印老,虔修净宗四五十年,今日仍欲舍念佛
而习定,足证念佛之法,真实难信也。灵峰大师常云:一句佛号念熟,则〃三藏十二部极则
道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都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又云:〃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可见持名是大总持,圆摄一切功德。只要老
实念去,不管它定不定。若去管它,早是二心。欲定反乱,只是自扰。夏师诗云:〃散乱固
成病,分别引魔军。〃散乱当然不好,故名之为病。若起心分别欲遣除之,则此分别之心,
即是魔心,故曰〃引魔军。〃引得八万四千魔军乱舞,何苦来?古云:〃欲除妄想,去一添
两。〃
    静坐念佛甚好,但八旬老人亦不一定勉强要坐。勉强则身不宁,身不宁心即不安矣!要
之,行住坐卧,均是威仪,只贵〃念念相续〃,不管你是坐是卧。
    函云:〃欲修禅定,终不能定。〃此正合规律。因有此希求心,故终不能定。又云:〃但
口里念佛,即不是放下一切,实难入定。〃仁者之见,本末倒置。今欲放下念佛以入定,如
是之定,最多只是个〃无所住〃,何尝有些许般若气息?无住生心,才是金刚般若。五十年
前,弟第一次读佛典,看《金刚经》。深体无住生心之妙,当时便领会得,以凡夫心,欲臻
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也。盖放下一切,即是〃无所住〃;一句佛号声声相续,即是〃生其
心。〃倘欲抽减念佛时间以习定,则更是大错,念佛是易行道,余者皆难行道,乃龙树菩萨
之开示,若去此易行之道,反趋坎坷之途,何其颠倒之甚也!
    此事切要,故直言之。灵峰《要解》曰:〃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则
在念佛之深浅。〃当前首要是决定往生,先不管品位高低,但当深信切愿,靠定这一句佛
号,靠定这一法,同靠一座山相似,无论如何也动他不得,这才决定生。看来品位也不会
低。若于念佛信不及,今天要诵经,明天要打坐,后天想持咒,大后天又欲参禅,这样修
法,对于〃信、愿、行〃的第一个〃信〃字,早已七折八扣。信愿不坚,欲生极乐,是真背道而
驰也。以上乃剖心沥血之言,望三思之。
    二、劝放下万缘单提一念
    您当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万缘放
下,一念单提〃。了生脱死,唯此一法。所谓万缘,不仅柴米油盐、妻儿子女、富贵荣华、
地位声名、功勋事业、学术文章等等世俗之缘,应舍应放;实则您今日信中,所问之咒名,
与所求之圣像等等,总之,亦在万缘之中。以上对于初修,当然是正事。但对于您八十一高
龄,终身习净之老修行,则应一刀斩断,一齐放下。万缘放不下,则此一念决定提不起。往
生之关键,在于一念。不管你是在家中念,还是在寺中念,所贵者是你的念是否一。您当前
迫切之务,就是把一切善缘、善行、善法等等,完全打叠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一切不管,一
切不问,心中孤零零地单提这一声名号。一句念完,又是一句,老老实实,绵绵密密,一直
念到佛来接引,一气念到花开见佛。这样念,决定往生;这样修,也即是万修具备。切不宜
头绪过多,百端并举,东张西望,顾此失彼。
    诵经修法都是好事,但均宜精要,而不应繁多。总以随时随地持名为主,其它一切均是
助行,不宜喧宾夺主。一切善行,一切工夫,一切境界,总不如老实念佛,念念相继。

(六)答D居士
    一、论密净兼修
    拜读大札,欣悉您已持诵莲师咒二十余年。今又发勇猛心,奉持斋戒,摒弃烟酒,志心
精进,欲出生死。不胜赞叹之至!您所提出,密净两门如何进修问题,既承下问,敢不掬诚
奉告:
    君现难明者盖以令师,XY二老一密一净,各主专修,莫衷一是。就我所见,两者咸为
无上殊胜究竟方便之妙法。行者只要发菩提心,随修一门,皆有所成。现君已选定密法为
主,并欲即生了脱生死,则不可不兼修净土也。先师夏莲老曾开示曰:〃净宗乃是密教显
说。〃故知密净本来不二。且诺那祖师开示曰:〃故修佛者,任修何佛为本尊,均须兼修西方
净土。〃可见您修莲师为本尊,亦必须兼修净土也。惜诺祖宝贵之开示,多为后人所忽,甚
可叹也。
    X老主〃一门深入〃甚是。脚踏两只船,一山望见一山高者,则世间小事亦不能成就,况
了脱生死之大事因缘乎!故《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者,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必备条
件,〃一向专念〃正X老所谓〃一门深入〃之真义也。但〃一门深入〃不宜理解为除此一句莲师咒
外,一切修行皆不能要,是经于往生正因品,首明〃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乃正因中首要之
因。此经即指《无量寿经》。且《观经》亦以〃读诵大乘〃为往生极乐国土之净业正因。可见
读诵《无量寿经》及一切大乘经典,皆为往生极乐之正因。且知识分子欲习佛乘,最好是行
解相资。尤其是仁者于无上道尚属初机,故首须广读大乘,端正知见。如人行路,先须方向
正确也。仁者之机,正宜行解并重,密净兼修。近代大德圆瑛法师曾对我曰:〃密净兼修
好,万修万人去。〃我今默察居士之因缘,亦正宜于此〃万修万人去〃之无上妙法。您说〃已习
惯于持咒,不必另换他法,但随时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