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大唐-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管虎依旧面不改色,不卑不亢地说道:“我早已知道公子派人在我寨中卧底,所以不曾亏待了你的兄弟,我等今日也只是金盆洗手,准备抢劫了上元县,便自散伙的。如今大唐盛世,百姓思安,我等也不忍再行盗匪之事。如今公子既然胜了我等,我等自认倒霉,你若放了我等,我们就此退去,若不愿意,即使牺牲了我那俩兄弟,我这四百多兄弟也会拼上性命跟你们决一死战。”
武清心中骤然一紧,这些可是亡命之徒,若真个儿拼命,或许自己能赢,但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此时武一刀和鸦九看向了武清,武清挥了挥手,二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而后回到了武清的身边,任那王云和游万里回到山匪中。
见到自己俩位兄弟无恙,管虎拱手道:“这条命就算是公子给的,若他日有缘,自会报恩。告辞!”
三人齐齐上马,毫不拖泥带水,而后吆喝着,排着长长的队伍,打着火把,扬长而去。
武清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帮山匪怎么感觉像是过家家一般,就这样撤走呢?
此时一名衙役快马来报,也不下马,拱手说道:“启禀公子,匪帮是冲着贵府来的。”
武清苦笑一声,人都走了,这才来报信,真他娘的,但还是说道:“多谢小哥,我府中上下都以安置妥当了。”
衙役拱手之后,说了些客气话,便打马飞奔而去。
这个时候,王勃带着学生们出了府,来到了武清的身边,学生们一脸崇拜,他们没想到老师的武功竟然如此高强。
“公子,没事吧?”王勃问道。
武清忽然喉咙一甜,一口鲜血喷涌而出,而后便昏厥了过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 理学之争

武清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三日中午了,显然,武清这次受了内伤,伤势虽不算严重,但震伤了脏腑,需要调养半月才能慢慢恢复。
好在王勃医术颇有几分精妙,虽不算神医级别,但对于普通的内伤还是拿手的。开了几服药后,武清便能下床自有走动了。
有武氏在,武府的生活丝毫没有改变,依旧井然有序。
在大唐,北方和南方的风俗有异,就说这家庭,一般情况下是男主外女主内。在南方便是如此,女人勤勤恳恳地管理着家中事务,而在北方则不同,女人主内,但依旧赴宴游玩,甚至为了丈夫可以登门拜访,更甚者也有为子求官的。总之北方主妇是很活跃的。
武氏继承了母亲杨氏的血统,自然十分能干,虽没有为子求官,但武清无论在不在府中,都是武氏说了算。
待武清伤势好转后,在王忠的陪同下,便去了润州,找刺史说道说道。匪患不除,何以宁日!
武清知道消息后,大感头疼,母亲怎么能去润州呢?那牛王寨三人也算是难得的好汉,既然他们有金盆洗手之意,便让他们金盆洗手好了,何必赶尽杀绝呢。
沉思片刻,便叫来鸦九。
密室中,武清靠在圈椅中,鸦九站立在前,一动不动,这是鸦九第一次来密室。
“鸦九,带上三万贯,送到牛王寨,叫那三人快些散伙了,不然等官兵一到,皆为齑粉!”武清沉声吩咐道。
鸦九没有说什么,他知道公子速来仗义仁厚,便领了玉符。出了密室。
武清自不管鸦九之事,他的心思已经放在了即将开馆的清心书院上了。
武清知道,自宋以前,经学发展迅猛,理学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直到程朱理学的出现,理学才逐渐发展壮大。
那么,武清是继续研习圣人经典呢,还是别开生面,开创理学之路呢?武清很明白自己有多少才能。经典是经典,可他知之不多,何况自汉武独尊儒术之后,出现的经学大儒不胜枚举。而武清要想成就一番伟业,他唯一的道路。就是朝着理学的方向前进。
清心书院与其说是武清支援卢照邻搞政绩,不如说是他要为理学创造一个基地。所以。对于清心书院。武清是十分上心的。尽管在调养内伤,但已经和王勃、卢照邻就清心书院开设课程,依旧争吵不已。
到最后,卢照邻拂袖而去,甚至连酒都不喝了。武清这才意识到,自己或许太过于急于求成了。但原则是原则,决不能改变。
王勃看着武清,说道:“公子怕是急于求成了,照邻本是很好说话之人。如今竟然如此反对。以卑职看,先以经典为主,再辅之以其他。等以后徐徐改变。”
武清沉思片刻,摇了摇头,说道:“天下书院,都教授的是圣人经典,我们清心书院为何就不能别出心裁,教授有用之学问,让天下百姓受益呢?”
王勃也明白武清的坚持,于是便说道:“公子稍歇,勃再去看看照邻。”
武清点头,而后品了一口茶,但觉茶水冰冷,怒道:“茶水早就冷了,为何不换热茶!”
秋菊急忙跑了进来,欠身道:“都怪奴婢,奴婢这就去换!”
武清见是秋菊,这才缓和了下来。
这时府中奴仆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公子,府外有一少年求见,自称是公子的学生。”
武清说道:“既是学生,领进来便是!”
片刻,只见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一袭白衣书生打扮,身后背着书篓,虽是冬天,但额头可见汗珠。
武清虽对萧家不感冒,可对此少年确实心生喜爱,武清笑着看向萧嵩,萧嵩见到武清,连忙放下书篓,整理了衣衫,这才躬身行礼道:“学生萧嵩,拜见老师!”
武清心中大为感慨,这少年果然是有教养,看他那熟练的动作,就能明白从小受家教熏陶,自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不愧是世家大族子弟!
“来了就先安心住下,过几日书院开放,便可到那边住宿了。秋菊,安排下萧嵩的住宿,切不可怠慢了。”武清吩咐道。
“是,公子!”秋菊欠身。
萧嵩拜谢,而后秋菊抱起书篓向前院走去。
上元县衙。
卢照邻正大发脾气,夫人黄氏劝慰道:“阿郎为何如此生气?”
卢照邻指着天骂道:“生气,他武清如何能让我生气?身为天下第一才子,圣人门下,竟然不讲经典,好好一个书院,非要搞得特立独行,讲什么理学!岂有此理?”
黄氏虽不是高门大户出身,但也是书香门第,知道夫君的执拗脾气,柔声说道:“夫君,这‘理学’为何物?”
卢照邻叹息一声,说道:“我自问读圣人之书无数,可要说相比于那些大儒来,还是差了很多。因为只有大儒才能解读圣人经典,以武清所说,此为‘经学’,重点在于诠释圣人经典,教化育人。而武清所提‘理学’,则是以圣人经典为本,提出一个全新的思想,以万物之理来解释大千世界,来指导百姓懂得生存之道。”
黄氏一听,不禁笑道:“这不是很好吗?看起来似乎比‘经学’要高明了许多,以圣人经典为本,创新出全新的思想,这是伟大的进步啊!”
卢照邻一愣,而后愤怒地说道:“妇道人家,懂什么?你可知道他所提之‘理’高于一切!”
黄氏这才想到,这似乎有些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这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地君亲师,这‘理’又如何高于一切呢?也难怪阿郎生气。
“好了,阿郎,别生气了,你身子骨好了些,可别气出病来。”黄氏只能安慰一番。
卢照邻想到自己三个月前要不是黄氏带来了师父的秘方,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想着想着,便安静了下来。
有家仆来报,王勃来求见,王勃才华令卢照邻佩服万分,他不能怠慢,赶紧整理一番,而后出内堂到府外迎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理学之争(续)

二人分宾主落座,卢照邻依然奉上香茗。
王勃轻抿一口,说道:“此茶一定是公子的黄山毛峰。”
卢照邻笑道:“看来子安跟随儒林郎,倒是对茶道有心得了。”
儒林郎是高宗封武清的文散官,是一种荣耀,但儒林郎品阶太低,卢照邻如此说,就有几分讽刺贬低的味道了。
王勃心中一愣,也明白卢照邻对武清如今可是怨气颇大,所以微微一笑,说道:“看来照邻兄对公子有怨言啊。”
卢照邻轻哼一声,不曾说话。
王勃早有腹稿,说道:“自汉武独尊儒术之后,到如今已有数百年。数百年来,凡文人都读圣人经典,所谓经典,也不过是儒家之经典,凡天下士子,皆以圣人门下自称,大儒亦不曾免俗。经典故可教化世人,让百姓心生向善,使野蛮之林成为文明之地。然治世之经典,皆以圣人经典为基,前人诠释经典,注释经典,讲学授业,无不以圣人之标准来践行。但正如公子所说,‘历史的车轮只会前进,不会倒退。我辈文人,可以继承先辈之学问,发扬并光大。但推陈出新,大胆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公子之言,勃曾日思夜想,后来才想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何‘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那是因为每每开国之初,政治清明,治国者有开拓进取之心,而往后,便固步自封,依旧遵照先辈之言前行,便陷入了先辈的泥淖中。永远爬之不出。。。。。。”
王勃口才颇佳,一番话下来,竟让卢照邻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他从未感受到一个人的可怕,若武清真的有此能力,那么这个少年,实在是太可怕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卢照邻心中念叨数遍,这是何等的眼光。这是何等地高瞻远瞩,当人们注重眼前之利时,武清早已穿透历史的迷雾,看清了历史王朝的兴衰。
理学,究竟是一种何样的学说。竟有如此大的能力?
这一刻,卢照邻沉默了。他没有了怨气。没有了往日的清高,更没有了风流才子的洒脱。他仿佛感到,自己真的是老了。他感受到了自己面对武清,竟然有些不自信了。其实他也明白,他所坚持的,只是一份执着。多年前。他曾上疏表奏,天下诗赋多附庸华丽,空洞无物,请求圣上下旨改革诗文。以振务实之文风。
遥想当年,是何等地意气风发,不惧权贵,不怕杀头,以他为始,他躬身实践,创出了大量的言之有物的诗赋。
想到这些,卢照邻颓然一笑,说道:“子安真不愧是一个说客,若早生于春秋战国,说不得今日吾辈所学,便是子安之经典了。”
王勃苦笑道:“勃之才能在于诗赋,治国论道,勃可比不了公子。公子所学繁复博大,不是勃能比拟的。”
卢照邻知道王勃谦虚了,笑道:“如此,明日我便再登门造访,听听公子学问。”
王勃心中终于放下了,而后拱手道:“如此,勃与公子扫榻以候卢公!”
第二日,武清稍微活动了下,毕竟内伤可不是闹着玩的,若调养不好,一定会落下病根的。
王勃昨夜便禀告自己,卢照邻今日来访,他也命人早早地去府外候着,让秋菊取来茶具一应物件。
武清想了想,便开始烧炭煮水,水是覆舟山中泉水,十分甘美清冽,正是煮茶的好水。
这个时候,王勃陪着一人走了进来,正是那卢照邻。
卢照邻见武清正自煮茶,看那细致认真的模样,卢照邻停下了脚步,而后便仔细看了起来,只见武清不时地加入木炭,随着水开,武清放入一勺弯弯曲曲地茶叶,这个时候,武清又取出一些炭火,算是用中火烹煮,不过片刻,只闻得一缕缕茶香。武清用水浇灭炭火,而后取下紫砂壶,将茶水倒入滤筛,最后倒入青瓷茶盅中。武清闻了闻,这才发觉有人看着自己,转身一看,竟然是卢照邻和王勃。
武清连忙拱手道:“卢公驾临,请恕清失礼了。”
卢照邻笑道:“公子之茶道,让卢某大开眼界,但卢某却有疑问,今日为何要把茶叶放入壶中呢?”
武清一愣,说道:“放入壶中,加上炭火,是为煮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是为冲茶耳。”
卢照邻大笑,说道:“公子之茶道,真让人佩服,可否品尝一番?”
武清笑道:“正是为卢公所准备,请!”
三人坐于亭中,一边品茶,一边闲聊起来。聊着聊着,便说到了理学之上。
卢照邻问道:“公子以为理学的核心是什么?”
武清笑了笑,而后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
卢照邻有些诧异,说道:“天地?”
武清摇头,说道:“世界,宇宙。”紧接着,又说道:“万物之存在,必然有其道理。”
卢照邻若有所思,说道:“比如说?”
“这只青瓷茶盅。”武清站起身,手握茶盅,说道:“卢公以为这茶盅只是茶盅吗?”
卢照邻点头称是。
武清笑道:“非也,青瓷茶盅,本为毫不起眼的泥土,乃是经过能共巧匠之手,捏成土坯,经过上釉等艺术化处理之后,在瓷窑中高温煅烧之下而成,才形成如今我手中如此精美的青瓷茶盅。这道理是否简单?”
卢照邻点头说道:“没错,这道理是简单。”
武清一笑,说道:“那么为何那么不起眼的土坯经过煅烧之后,竟然得到了如此精美之器物呢?卢公可曾想过?”
看到卢照邻思索的面容,武清继续说道:“此吾谓之‘理’。圣人赞美制陶制瓷之艺术,我却要问,如此精美之物,为何要经历一道道工序?谁人能够回答?”
卢照邻被这么一问,他便不知如何回答,这正如有人问你“天有多高”,你不知如何回答一番。
但卢照邻没有被打垮,问道:“公子之理学便能解释?”
武清笑道:“不是学了理学便能解释的,难道说学了经学,就能立刻成为治世之能臣吗?”
卢照邻苦笑一声,说道:“道理都被公子说完了,照邻佩服,我看书院开馆,就定在上元节吧。”
武清笑道:“多谢卢公。”(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赐牌匾

栖霞山,古称摄山。南朝时隐士明僧绍筑宅为寺,称为栖霞精舍。后来智度禅师和明僧绍之子正式理佛称为寺庙。如今朝廷大力倡导金陵佛教事业,故而上元县的佛事极为昌盛。这栖霞精舍也称为了功德寺,就位于栖霞山下。
这一日,上元佳节,本应该极为热闹之日,但有一大群人出了上元县,来到了栖霞山。
经过半年的修建,通往栖霞山上的道路也已修好,可以并行两辆马车,直通半山。以明镜湖为界,那里便坐落着清心书院。
武清一众百人或骑马,或坐马车,一路游览风光,经过功德寺后,一直而上,山势平缓,并不算陡峭。
武清骑着马看到功德寺前有一众身披袈裟的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