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唐绍仪居于上海,影响巨大,防范严密,下手极为不便。军统的杀手利用83岁的这位前国务总理有爱古董的嗜好,以重金求得两只宋瓷花瓶,装扮成古董商人,得以从容而轻易地叩开唐绍仪戒备森严的家门。然后,利用唐绍仪专心致志鉴赏花瓶的机会,趁机抽出一把小钢斧,将唐绍仪砍倒在血泊中,后不治身亡。    
    这一暗杀方案一时被军统内部引为经典。    
    叶翔之就是从中受了启发,他欲用这种类似的方法刺杀杨杰。其动作手段确有神似之处。    
    “你们听清了,”叶翔之压低声音布置道,“情报已送过来了,杨杰马上就要离开香港,今天下午是我们动手的最后机会。李天山负责接应,我坐镇外围,韩世昌具体行动。我这里有封信,以贺耀祖的名义写的,你们以送信的名义敲开杨杰的房门,然后佯作等他回复。这期间,杨杰肯定会看信,你们趁他看信不注意的时候,便可下手。”    
    两名特务一听,顿时恍然大悟,难怪叶翔之说:“杨杰和唐绍仪一样。”    
    “可是,”韩世昌似乎没了把握,“那杨杰会相信这封信吗?”    
    “不由他不相信。”叶翔之满有把握地说,“那杨杰与贺耀祖几十年的朋友,当年都是总裁身边的大红人,后来又一道失宠,这才心生怨恨,一起密谋反对总裁。据可靠情报,他们常在一起,最近准备动身去北平了。”    
    “万一他看出了信上的破绽呢?”    
    “看不出。”叶翔之把头一摇,“贺耀祖过去是军委办公厅主任,常签阅文件。我们的同志早就熟悉了他的笔迹、语气。这封信以贺耀祖的名义,模仿得万无一失。”    
    正说着,另外两名跟来的特务突然闯进门,指着窗外的206号4楼道:“处座,快看,杨杰悠闲得很,在乘凉呢。”    
    叶翔之止住话,忙向外望去,只见杨杰在阳台的平台上纳凉,凭着栏杆频频伸出头来俯视街区。叶翔之立即起身布置道:“我们分成两组,韩世昌、李天山一组具体行动。我们另外三人一组,主要在3楼、2楼和楼下望风。记住,李天山不能进屋,韩世昌一人就行了,免得打草惊蛇。清楚了没有?”    
    “清楚了。”叶翔之满意地点点头,却猛然回头看见韩世昌正抱着一颗榴莲狼吞虎咽地啃着。他气恼地走上前,一把夺过水果,猛地使劲拍在他肩上,“温酒斩华雄。你立功的机会到了。去,完成了任务回来再吃。”    
    韩世昌是个职业杀手,以手段毒辣、机智善变著称。他简单洗漱了一下,藏好枪械,拿上信,便朝杨杰家急急地走去。    
    他到了门口,正正衣冠,深呼一口气,便叩起了门,“谁呀!”良久,一个警惕的声音飘了出来。    
    韩世昌别出一口广东腔答道:“我找杨先生,给他送信来了。”    
    “送什么信?”里面又问道。    
    “贺贵严先生让我给杨先生送来一封信,说是请他吃夜宵。”    
    里面顿时没了声音。韩世昌担心地望身后一望,只见其他三人已占据楼道,正紧张地望着他。韩世昌吞咽一口唾沫,润润干渴的喉咙,冲身后做了个“不要急”的手势,仍耐心地立在门口。    
    好大一会儿,随着“吱呀”一声,门启开了一条缝。韩世昌忙侧身挤了进去,开门的是位中年人,他躬身做了个“请”的姿势,便带着韩世昌径直走到了阳台。    
    韩世昌忙挤出一丝僵硬的笑意,迎往杨杰,恭敬地递上信:“杨先生,这是贺贵严先生的信,请您今晚一定赏光赴宴。”    
    杨杰笑呵呵地接过信,吩咐门人道:“快上茶。”    
    那开门的中年人遂转身离去。    
    杨杰一面开启信封,一面打趣道:“贵严先生真是客气。他还好吧。”    
    “好着呢。”韩世昌垂手而立,“他家里来了客人,实在脱不开身,这才叫我来,杨先生。”    
    杨杰一面“呵!呵”应着,一面低下头仔细看起了信。    
    韩世昌不再犹豫,他迅即从腰间摸出枪,冲上前对准杨杰的头部扣动了扳机。杨杰高大肥胖的身躯“砰”地一声,重重仆倒在了桌边。血从头部汩汩淌出,浑身抽搐不止。韩世昌随即蹲下身,又补上了一枪……    
    可叹杨杰,军界叱咤数十载,却终殁于蒋介石的流氓手段里。    
    韩世昌转身退出。李天山不知什么时候已闯了进来,将那欲为他倒茶的中年汉子紧紧地看住了,不令他有半点声张。韩世昌即将电话线割断,将那中年汉子绑住双手,这才反锁了铁门,立即飞似的下了楼。    
    早已候在那里的叶翔之三人招来两部“的士”,从容逃逸。    
    次日,叶翔之由香港飞至广州,他举着香港的《星岛日报》得意洋洋地对广州站主任郭旭表白道:“你看,杨杰已于昨天下午被我杀了。报上已将杨被刺的相片登了出来。这次,大家都立了功,合作得不错。”    
    与此同时,中共立即作出反应,严厉申斥蒋介石国民党当局的卑劣行径,对杨杰先生的遇刺表示沉痛的哀悼。    
    军统上下沐猴而冠。毛人凤受到了蒋介石的大力表扬,心中长吁了一口气。数日后,毛人凤致电叶翔之,称蒋介石对他成功暗杀杨杰极为嘉奖。命发给银元三万元为资金,以励这些冷血杀手。    
    后来,叶翔之在台湾又受到了奖励,蒋介石亲自召见,当面嘉奖,并发给了叶翔之“忠勤勋章”一枚。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杨杰是何等的痛恨。    
    1949年9月21日,经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提议,发出了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唁电,揭露了杨杰将军的死因,并给予杨将军高度的评价:    
    “惊闻杨杰将军由滇飞港来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途中,遭国民党用最卑劣的手段加以暗杀,本会议全体同仁无不痛悼。杨杰将军多年来为民主事业奋斗,久为反动派所深忌,于今竟遭惨祸,本会议全体同仁,除一致决议向贵会表示哀悼外,深信杨杰将军的死,将会更加激励全国人民,一直努力,把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主子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最后残余统治,建设崭新的中国,以慰先烈,而安生者,谨是致唁。”


第九部分 石破天惊夜郎国第44节 积极谋划

    前黔军首领、贵州军界耆宿卢焘缘何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刘邓大军一举突破天柱、黎平,黔省门洞开启。蒋介石咬牙切齿,却鞭长不及;毛人凤病急乱投医,军统破例门外觅杀手。利令智昏,中将军长刘伯龙主动接活……    
    1949年8月28日,随着南国广州的即将解放,苦苦挣扎的蒋介石及国民政府仓皇逃到重庆。蒋介石为什么如此看重四川和大西南呢?    
    大西南山高林密,物产富饶,幅员辽阔,被历代统治者称为“苗夷腹地”。八年抗战,国民党就是借西南大后方,与日本人周旋,保存了实力,这是历史的“宝贵经验”。蒋介石相信,正是因为自己英明,使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免受战火之灾,此地民心一定归附自己。如此,偏安西南,再图中原,即可成功。    
    因此,蒋介石一到重庆,便召集防务会议,他宣称:“展望未来,两广已不可保。在大陆上必须保存有大西南,将来才能与台湾及沿海岛屿相配合进行反攻;如果完全放弃大陆,则国民政府在国际上将完全丧失其地位。西南地形险要,物产富饶,人力物力充足,必须保有这一地区,成为复兴基地。”    
    人称“华阳相国”的西南军政长官张群,终身追随蒋介石。此时,他对总统“英明之见”极为赞同。他主张西南联防,以重庆为轴心,胡宗南部20万人担任左翼,“双钳奋张,以逸待劳,合围夹击,痛歼共匪。”    
    蒋介石深以为是,同时把何应钦侄子何绍周的2万人从昆明撤回,布防于贵阳附近,扼守黔东门户,并在四川的宜宾、东山、雅安、成都各摆一个军,云南南部配置两个军。    
    此时,蒋介石集团仅剩下西南、西北和台湾地区,其余已无路可退。    
    10月,共产党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命刘伯承、邓小平统领的二野大军兵进大西南。同时,以一野十八兵团由贺龙、李井泉率领由陕西沿秦岭入川。    
    三个兵团像三支利箭直指大西南。    
    11月1日,蒋介石命国民党宋希濂集团重点经略湖北巴东至恩施的防线。解放军第三、五兵团并四野第四十七军一部,采取声东击西之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敌人防守最为薄弱的川黔结合部突袭而进,由北起贵州天柱南至湖北巴东的五百公里战线多路出击。    
    蒋介石没料到共产党会有这一招,他重点经略了川东、川北防线,而对黔西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二野不会兵出黔西,继而首先解放贵州,故布置了两个杂牌军,仅作象征性的应付。    
    一旦二野五兵团突破天柱,兵进黔西,蒋介石顿时慌了手脚。他忙命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及刘伯龙的八十九军,何绍周军,务必搞好贵州防务,殊死抵抗。    
    可是,贵州上下已危如累卵,两个杂牌军哪能抵挡得住中共名将杨勇、苏振华的第五兵团!由于历史的成因,蒋介石梦想真正“统一中国”时,首先借围剿长征的红军为名,削藩集权,对贵州动了刀子,触动了黔省各方利益,令当地实力派齿寒心冷,彻底看清了蒋介石不择手段地排斥异己的真实嘴脸。    
    内中,前黔军首领、贵州军界耆宿卢焘便是显著代表。    
    卢焘早年经略云南讲武堂,是云贵一隅颇有影响的人物。辛亥首义后,他应贵州军阀刘显世的邀请,回到了贵州。正值民国初创,借助鼎故变革的机会,卢焘创办了军校,拉起了队伍,资助了大批人赴海外留学。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贵州民国史上两支军阀系统兴义系、桐梓系皆出自其门下。国民党内的何应钦、王伯群、安顺谷氏三兄弟,早期军阀刘显世、王文华,后来被蒋介石削藩逼权的王家烈,无一不是他的门生故旧。    
    因此,卢焘被称作“黔军耆宿”。此时,他虽无兵权,息影山林,但其影响力仍在贵州举足轻重。别看老先生悠然林泉,却一直关心时世。他对国民党集团的腐朽透顶极度失望,内心深处对节节胜利的共产党充满了好感和热望。鉴于他在贵州的影响,共产党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影响贵州的谷正伦,走和平起义的道路,以使贫穷的贵州免遭刀兵之灾。为此,中共二野统帅刘伯承特地利用他们旧时的交谊,亲自对他进行了争取工作。    
    1949年11月的贵阳,晓寒深处,雾失迷津。穿过城中甲秀楼不远的一条小巷,那座古朴精巧的花园式小洋楼赫然在目。它的主人、须眉皆白的卢焘身着一身青布长袍,正焦急地在花园内徘徊踱步。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在小巷隐秘处一直打量着卢公馆的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猛地压低礼帽,将长衫的下摆一撩,便抬步闯入了卢公馆。    
    卢家门人一惊,忙欲上前阻拦。年轻人小心地往后一闪,压低声音道:“我从南京来,烦转告卢老先生,有要事求见。”    
    正在争执间,一把白胡须闪过,闻声而至的卢焘忙走了过来,他制止住门人,将那年轻人迎进了房内。    
    卢焘打量着对方,和颜悦色地问道:“请问小先生,找那卢焘有哪样事?”    
    那年轻人不多言,只是固执地问道:“这是卢公馆,卢老先生在吗?”    
    听他不是贵州本地口音,举止间又如此练达,卢焘心中明白了几分。他坦然相告,“老朽正是卢焘。”    
    那年轻人顿时大喜,一把握住卢焘的手,便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恭敬地递上道:“这是刘伯承司令员写给卢老先生的信。因战争耽误,我走了快一个月,才送到了贵阳。”    
    接过书信,卢焘双手掂掂,颔首答道:“我知道,我知道。二十多年不见,伯承将百万大军,已是一代名将。他年有幸识荆,我就对川军熊克武说过,杀伐决断,谋兵有方,伯承的出息皆在你我之上。后生可畏,老夫感佩莫名。”    
    说着,他急急地拆开了信。早在五月,刘伯承就曾通过一名地下交通员接洽上了卢焘,希望这位黔军耆宿能认清形势,利用影响力,在时机成熟之时,能说服谷正伦、何绍周等兴正义之举,脱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营垒,相机配合解放军解放贵州,使黔省百姓免遭生灵涂炭。    
    卢焘欣然应允,并一直在积极谋划中。    
    讨袁护国时,川、滇、黔三省军队曾受滇督蔡锷的领导,共同对付袁世凯的北洋军。也就是在那时,卢焘以黔军首领身份结识了川军中层军官刘伯承,他对刘伯承的军事指挥才能一直赞誉有加。红军长征途经贵州,刘伯承曾试图联络卢焘,让他说服贵州军阀王家烈等,不要死心塌地为蒋卖命,但因故未果。    
    这次,刘伯承来信,是践诺前言,指出贵州解放在即,请卢焘劝说谷正伦,何绍周、刘伯龙等,不要以卵击石,应该顺应历史潮流,使贵州免遭战火。    
    卢焘虽已不问政事,久居山林,但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回想当初,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入仕无门,是他通过关系,让谷正伦走出贵州,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又是他鼎力举荐,谷正伦得以入仕,并崭露头角,以后成为了国民党宪兵司令,由此带动两个弟弟入了中统,号称“一门三中委”、安顺“谷氏三杰”。    
    至于何绍周,本是何应钦的侄儿,由卢焘当年主持仪式,以见证人身份为无子嗣的何应钦过继了何绍周为其螟蛉子。论辈份,何绍周还得叫卢焘一声“爷爷”呢。至于刘伯龙,此人性情残暴,杀欲愚心。他原是大特务康泽的手下,后靠投机钻营,当上了军长。但他的八十九军为杂牌军,横行滇黔两省,名声极坏,军纪差,战斗力也差,如果谷正伦、何绍周愿起义配合解放军解放贵阳,则黔省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