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2英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2英国-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判断,西姆之死是他杀。因为被子弹击中脑部的西姆不可能像散步那样,从 

羊圈旁走到他倒下的地方。自杀者也不可能在死去的一瞬间把枪扔出 15米 

远。” 

     布朗神父是一位著名的侦探,他对西姆之死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的推 

理是这样的: 

     西姆由于爱妻的早逝,完全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这是他的自杀动机。 

但是,基督教是禁止人们自杀的,作为教徒的西姆如果自杀,教会将不会允 

许他与自己的妻子葬在一起。于是,西姆决定把自己的死伪装成他杀。要做 

到这一点,必须把枪弄远一点。西姆在临死前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利用了 

羊的嗜好。 

     羊是关在圈里的。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西姆自杀的前一天晚上,就不 

给羊喂食,使羊处于非常饥饿的状态。第二天,西姆把小手枪同一根长长的 

纸带联结在一起,另一端放在羊圈的栅栏口,然后朝自己的头部开枪…… 

     纸带是羊非常喜欢的食物,饥饿状态的羊跟人一样,并不十分挑剔。当 

羊一口一口地吞食纸带时,手枪也就一点一点地被拖了过去,直到纸带完全 

被羊吃完,最后落到羊圈的旁边。 

      “各位,你们现在知道了,这只羊就是西姆自杀的同谋者!”布朗神父 

说,“西姆这家伙,以为这样就能骗过我,想让我为他祈祷,允许他与妻子 

葬在同一个墓地,没那么容易!不过,这说明西姆非常爱他的妻子,我还是 

同意让西姆与他的妻子葬在一起。对于一个临死时还能运用智慧的人,上帝 

会欢迎他进入天国的。” 


… Page 19…

                             不翼而飞的纸币 



     约瑟夫咖啡馆坐落在伦敦闹市区的一个拐角处,十字路口的好地头给约 

瑟夫带来了生意兴隆的好运气。但是一天夜里,一个小偷乘乱从现金抽屉里 

偷走200镑左右的纸币。 

     不到30秒钟,约瑟夫就发现现金被窃,连忙打电话向警察局报案。事情 

竟又十分凑巧,那个倒运的小偷刚逃离咖啡馆,跑出几十米远就碰上了迎面 

而来的巡警,巡警并不知道咖啡馆失窃的事情,他们只是见小偷行迹可疑, 

叫住他,作了例行公事的盘问。正盘问着,警察局办案的警察也赶到了。办 

案的警察认识这个小偷,在警察局的档案里,有这个小偷的名字。小偷名叫 

乔治,是个惯犯,警察当场对乔治进行了搜查,但乔治身上只有几个便士的 

零钱,尽管乔治犯有前科,但由于证据不足,警察只能将他放了。 

     这天晚上,在咖啡馆喝咖啡的还有位名叫褒丽的女记者,喜欢追根刨底 

的职业习惯使她对这个案子特别感兴趣,取得第一手新闻原始资料的欲望使 

她开始了侦察活动…… 

     经褒丽调查,乔治当时没有同伙协助作案,他被释放以后和两天来再也 

没有到过约瑟夫咖啡馆,而是一直在家呆着。乔治是独身一人,家里没有电 

话。假如窃贼肯定是乔治,难道他偷了钱,把钱藏在咖啡馆里一个不易找到 

的秘密地方了吗?这不可能,因为警察曾对咖啡馆进行了彻底的搜查。那钱 

到底到哪儿去了呢?难道真的不翼而飞了吗? 

     3天后,根据褒丽的线索,警察在乔治的家里找到了赃款。富有戏剧性 

的情节是,乔治是当着警察的面得到这笔钱的。原来,乔治当时把钱投进了 

邮筒,由邮递员给他送到家里去的。当乔治拿到邮件时,警察出现在他的家 

里。 

     乔治归案以后,警察问褒丽:“你当时通过什么途径找到线索,识破了 

小偷的诡计呢?” 

     褒丽笑笑说:“我是个记者,成天就跟纸和邮局打交道,此案的关键就 

在 ‘纸’上,你们注意到没有?乔治为什么只偷纸币?而硬币却一个也没拿, 

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注意到约瑟夫咖啡馆门口有一个 

邮筒,乔治肯定是利用了那个邮筒!他只要事先准备好一个写有自己名字的 

信封,偷到钱后马上把钱装进去,然后用十分便利的胶带纸封口,逃走时如 

遇到什么意外的麻烦,顺手将信封往邮筒里一扔就万事大吉了。” 

      “啊呀!”那个曾盘问过乔治的巡警喊道,“我当时就看见他从邮筒旁 

边走过,我怎么就没想到利用邮筒这一点呢?”褒丽说:“邮筒在大街上是 

很平常的事物,我们常常忽略最平常的事物。” 


… Page 20…

                             老鼠侦探破案记 



      “砰!砰!”英国S市电气公司总经理办公室里传出了两声沉闷的枪响, 

负责警卫工作的两名雇员立即赶往总经理办公室察看,只见总经理罗伯逊的 

头部和左胸各中一弹,已经气绝。 

     两名雇员探头朝窗外一看,发现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正匆匆由公司的大 

门往外奔去,看他那惊慌的步履,使人不能不怀疑他就是作案的罪犯。两名 

雇员来不及报警,就急忙下楼追赶。追到人山人海的火车站时,目标突然消 

失了。两名雇员只得一面向警察局报案,一面守候在进出口。 

     不一会儿,两名警员驱车赶到火车站,雇员立刻向他们大致描述了凶手 

的衣着和高矮。警员便分头挤进了人群。 

      “先生,请跟我们走一趟!”两名警员冷笑着拦住人群中的一个衣着讲 

究的中年人。 

     经过搜查,警员从这个人的口袋里查出了一支小型手枪,里面少了两颗 

子弹;对照死者身上留着的子弹,正与这支手枪里的一模一样。一审讯,这 

个中年人正是凶手。据罪犯交待,他是被另一个公司雇用来行凶的。 

     警员们迅速侦破了此案,使电气公司的两名雇员大为惊奇。警员们说: 

 “迅速侦破此案,应该归功于我们的实习‘侦探’。” 

      “实习侦探?”电气公司的雇员大惑不解。然而,更为惊奇的是,他们 

见到的这位实习“侦探”,只是一只老鼠! 

     警员们说:“这是前不久,科学家训练出来的‘侦探’。老鼠的嗅粘膜 

上分布着密集的嗅神经末梢和丰富的血管,所以它的嗅觉异常灵敏,科学家 

由此想到利用它们来当 ‘侦探’。” 

      “你们是怎么训练它们的?” 

      “把老鼠关进笼子,对它们进行两三个月的训练。先要训练它们的胆子。 

实验人员通过喂食使老鼠愿意与人接近。然后带它们到院子里习惯各种模拟 

交通工具行驶声和人群的嘈杂声,以便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接着,让它们 

嗅各种爆炸物和火药气味,然后给予电击,每次当它们一嗅到微量的气味, 

就给以电击,它们就会出现剧烈的骚动和狂叫。当它们的这种条件反射形成 

和巩固后,一旦嗅到爆炸物或火药气味,不用电击也会骚动和狂叫。杀害你 

们公司总经理的凶手使用的是手枪,因此老鼠一靠近他的身边嗅到火药味 

时,就骚动和狂叫起来,从而使我们抓到凶手。” 

      “这真是了不起的发明!可是你们为什么称它为实习‘侦探’呢?” 

      “这是因为我们训练的老鼠是第一次跟我们出去执行任务,就像我们首 

次执行任务一样,是 ‘实习’啊!” 


… Page 21…

                             变颜色的紫罗兰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斯莫 

尔城堡。1654年他移居牛津后,开始研究化学和物理学问题。 

     一天早晨,波义耳正要到实验室去,花匠送来了一篮美丽的紫罗兰。波 

义耳随手拿起一束花观赏着,闻着那扑鼻的清香走进了实验室。他的助手取 

来了两瓶实验用的盐酸,波义耳想看一看盐酸的质量。那个助手就将盐酸倒 

进了烧瓶。波义耳把紫罗兰放在桌子上,去帮助那位助手。盐酸挥发出刺鼻 

的气味,像白烟一样从瓶口涌出,倒进烧瓶的淡黄色液体也在冒烟…… 

      “这盐酸不错!”波义耳放心了,从桌上拿起那束花准备回书房。这时 

他突然发现紫罗兰上也冒出了轻烟。原来,盐酸溅到花儿上了。他赶紧把花 

放到水里去洗刷。过了一会儿,紫罗兰的颜色由紫色变成红色的了。 

     波义耳饶有兴趣地把书房里那个盛满鲜花的篮子取来,对助手说:“取 

几只杯子来,每种酸都倒一点,再拿些水来。” 

     波义耳在几个杯子里分别倒进不同的酸性液体,再往每个杯子里放进一 

朵花,全神贯注地观察着,看看有什么新的变化。只见深紫色的花儿渐渐变 

成了淡红色,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深红色。 

     这样,他就得出了一个结论:“不仅是盐酸,其他的各种酸类,都能使 

紫罗兰变成红色!”波义耳兴奋地对助手说:“这可太重要了!要判别一种 

溶液是不是呈酸性,只要把紫罗兰的花瓣放进溶液中去试一试就行了!” 

     但是,紫罗兰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开花的。波义耳想了一个办法。他在紫 

罗兰开花的季节里收集了大量的紫罗兰花瓣,将花瓣泡出浸液来。需要使用 

的时候,就往被试的溶液里滴进一滴紫罗兰浸液。这就是他发明的“试剂”。 

     走到这一步,波义耳还没有停步。他又取来了蔷薇、丁香等花卉。将它 

们的花瓣泡浸液来试验,接着又用草药、苔藓、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进行同 

类试验。最有趣的是用石蕊泡出的浸液:酸和碱本来像水一样,是无色透明 

的,可是,如果在石蕊浸液里滴进酸性溶液,就显出红色;滴进碱性溶液就 

能使石蕊浸液变成蓝色。 

     后来,他发明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再把纸烘 

干。要用时只需将一小块纸片放进被检验的溶液里,根据纸的颜色变化就能 

知道这种溶液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的了。 

     波义耳把这种石蕊纸叫做“指示剂”,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试纸”。 


… Page 22…

                              玩具风车和水钟 



     一个科学家坐在树下,忽然,一只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跌落下来,于是科 

学家就根据这个现象,发现并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科学家就是 

17世纪的科学巨人牛顿 (公元1642—1727年)。 

     牛顿出生于英国林肯那的一个农村,幼小时就喜欢制作各种玩具。12岁 

那年,他读中学时寄宿在一个药店里,他到药房附近去观看一架风车,回到 

宿舍里仿照着做了一个玩具风车,不过这架风车不是用风作动力的。牛顿活 

捉了一只老鼠,将它绑在风车的轮子上,又在它前面放着一粒玉米,让老鼠 

看得见却吃不着,于是它不住地向前走动,轮子就转动起来。由此牛顿得出 

结论,自然界的潜力无穷无尽,人是有能力使机械转动起来的。 

     于是,少年牛顿努力实践,使机械转动起来。房主家里的地下室中有只 

木箱,牛顿就把它要来,他说:“我要利用这个箱子做一只水钟,这个水钟 

将能使你按时上班,提醒我及时读书。” 

     牛顿把水注进箱子,使其有规律地滴动,从而带动他设计出来的指针, 

机械转动了,水钟做成了。 


… Page 23…

                             肥皂泡的新发现 



     牛顿的爸爸扛着锄头,招呼着正在用蒲公英的茎条专心地吹着肥皂泡的 

儿子:“孩子,快去给豆苗锄草吧,这么大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爱瞎胡闹。” 

      “爸爸,您看这肥皂泡,在阳光下花花绿绿的,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 

      “这又有什么稀奇的,肥皂泡原本就是这样的。” 

      “不,这是有道理的,这说明阳光不只是一种颜色。” 

      “肥皂泡跟太阳光有什么关系?谁不知道太阳光是白色的?别发神经病 

了,干活去,孩子。” 

      “问题不这么简单,我要认真研究一下。”这个自小便有股子“牛劲” 

的牛顿,一旦遇到了疑惑,不弄个水落石出,是不肯轻易放手的。那年,他 

刚好从剑桥大学毕业,弥漫于伦敦的一场大瘟疫,把他从首都赶回了故乡。 

     第二天,天空依然那么晴朗,阳光依然那么明媚。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 

当刺眼的阳光把牛顿从床上弄醒时,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弄清楚这白色阳光的 

秘密。于是,他一骨碌翻身下床,去收集一些必备的器具,开始了新的实验。 

     在他收集的实验器具中,数玻璃片最多了。因为牛顿认为:肥皂泡,只 

不过相当于一个个空心玻璃球而已,既然肥皂泡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呈现多种 

颜色,那么,受光照的玻璃片上,不也应该看到那些颜色么? 

     牛顿在窗前一边吹肥皂泡,一边拿着玻璃片到窗前细心观察起来,可是, 

他一连换了数块玻璃片,也没有看到上面出现五彩缤纷的颜色。而阳光下的 

肥皂泡,却仍然花花绿绿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牛顿不断地自问着。难道 

我的推断错了吗? 

     正当牛顿有些不耐烦的时候,手中无意地拿到了一块三棱形的玻璃,当 

把它对着阳光一晃动时,奇迹在眼前出现了。那块三棱形玻璃上,呈现出肥 

皂泡上类似的景观。比起肥皂泡在阳光下闪烁不定的色彩来,三棱形玻璃上 

的色彩更稳定,而且分层分条呈现。牛顿急忙数了起来:“啊!有红橙黄绿 

青蓝紫七种颜色呢。那么,就是说,阳光里包含着七种颜色。”牛顿为自己 

的新发现欢呼雀跃起来。可是,他马上又进一步想到,白光既然可以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