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巨人默多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传媒巨人默多克-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 
1984年,计算机革命所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也变得十分明显了。第一

次工业革命曾经大大地增加了原材料的价值,德国鲁尔地区的煤炭和钢铁曾
经一度对欧洲力量的平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钢铁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
的象征。但在今天,类似的象征只是一个靠一台计算机工作着的人,是他能
够获得整个世界的数据库的能力。信息正在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商品。
次工业革命曾经大大地增加了原材料的价值,德国鲁尔地区的煤炭和钢铁曾
经一度对欧洲力量的平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钢铁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
的象征。但在今天,类似的象征只是一个靠一台计算机工作着的人,是他能
够获得整个世界的数据库的能力。信息正在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商品。
到 
80年代中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全新的国际金融市
场。计算机和卫星意味着现在的世界到处都在涌动着金钱的浪潮,路透社每
天 
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着经济信息。当然,银行业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些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其中包括纽约的花旗银行处于这种革命性变化的核
心。
80年代也是债务的 
10年。花旗银行为新闻公司的进军而保驾护航,它
们齐头并进。一个是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银行帝国,另一个是全球性的新闻
和娱乐帝国。花旗银行总裁弗里斯顿相信,80年代广泛成长起来的金融交易
市场,“不仅仅是量的变化,而是世界上的新事物。它已经在改变着世界”。”
今天,金融的长弓联系着卫星和计算机。”弗里斯顿和默多克,以及里根和
撒切尔夫人几乎都是狂热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徒。他们都认为,技术的
力量是最强大的。
在苏联,米哈依尔·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很快发现,在过去一些年里,苏
联没有从信息革命中得到多少好处,而这种革命恰恰是驱动西方进步的最主
要的动力。以往苏联领导人总是害怕通讯技术,并一直试图控制它。据说,
托洛斯基曾经向斯大林推荐过一种现代化的电话体系,但被斯大林拒绝了:
“我可以想象,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比这更大的反革命设备装置。”拥有
无数科学家的苏联,在科学技术进步的竞赛中被西方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简单的电话对于计算机化是关键性的。当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的电
话系统在工业发达国家中是最原始的。每 
100个公民中,平均只有 
10部电话,
远远低于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戈尔巴乔夫开始行动起来,他提出了一项计
划,到 
1990年使电话的数量翻一番。同时开始推广计算机,使下一代苏联人
懂得计算机文化。他理解这种政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失去对信息的控
制。但是,他也理解信息交换对现代社会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时候,在苏联,
除了大的机构外,当时还几乎没有计算机。
在戈尔巴乔夫忙于使苏联追赶信息革命的大潮时。新闻公司正在成为西
方世界最重要、最有意思的无国籍的国际公司之一。默多克现在拥有一个真
正的跨国传媒公司。1984年,新闻公司全球范围的收入估计能够达到 
21亿
美元,比《时代周刊》公司的 
28亿美元少不了多少,更何况它是最国际化的
传媒公司。它拥有约 
80份杂志和报纸,是西方世界最大的新闻纸消费者。该
公司完全是靠默多克本人的直觉和商业天才在发展着。但是,他也有一个隐
患,就是债务。到此为止,他还没有因为债务而苦恼过。对于默多克来说,
债务简直是友好的同义词,因为他的经营方式不能缺少债务。
在金融界,默多克有着很好的声誉。编辑和记者们可能不信任他,但他
的经纪人和银行家们对他却很有信心,他们都信任他,因为他从来都遵守自
己的诺言。每个银行家对他都做出让步,给他优惠,他总是能够带着成功的
微笑离去。他的信用等级很高,往往是他握握手,交易就定下来了。即使是
他偶尔在数字上犯了一点错误,他也不反悔,更不会否认或抵赖。
默多克隔一段时间就出现在美国金融和新闻杂志的封面上,人们开始理
解默多克,知道他就如同拥有一块私人领地那样,拥有世界最大的传媒帝国

之一。这个帝国竟然跨越了三个大陆,这简直是太了不起了。人们不知道,
仅仅过了几年功夫,他的帝国覆盖的范围就又扩大了一倍。
到 
1984年时,默多克已经是美国一个主要的出版商了。除了圣·安东尼
奥的报纸外,他还有《纽约邮报》、波士顿《论坛报》、芝加哥《太阳时报》
和《星报》,有《乡村之声》和《纽约》这两份杂志。他还曾经试图收购巴
尔的摩的一家晚报《美国新闻》,他甚至考虑要把它改成早报,在华盛顿发
行。他还考虑买下洛杉矶的《调查者论坛》。遗憾的是,这两笔买卖都行不
通。他抱怨说,他已经没有更多的报纸“顶峰”可以攀登了。除了波士顿《论
坛报》以外,没有别的报纸能引起他的兴趣了:“我不打算在美国的小乡镇
到处买小报了。”像其他许多人一样,他也想买下《华盛顿邮报》,并改变
它的自由政策,但他付不起。更重要的是,“它是非卖品”。
美国的好事的评论家们开始拿他与普利策和赫尔斯特相比较了。《福布
斯》的封面故事是由一个叫托马斯·奥汉龙的人写的,他是最先报道默多克
的帝国雄心和商业天才的美国记者之一。“这个人想要什么?”标题问道。
答案是“命运”。奥汉龙赞扬他说:“当今天大多数的传媒公司是由一些没
有性格的、完全是根据数字做出判断的商人们经营着的时候,鲁珀特·默多
克,几乎只有他一个人,是将趣味性、感情以及敏锐的感觉与他的产品结合
在一起。”他认为,默多克既是一个会计师,一个赌徒,一个卓越的营销大
师,又是一个敏锐的记者。
《幸福》杂志:“默多克已建立了 
21世纪全球最大的产业,完成了通讯
帝国。”
安娜·默多克说道:“我不认为鲁珀特已经完成了。我不认为他下面有
任何的计划,但是我相信他仍然有想要完成的事情。我希望他会停止。我希
望他的步子慢下来,这样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了。但是我不认为会
这样。”
默多克 
1984年同意授权托马斯·凯南为他撰写一部正式的传记。凯南是
简·方达和亚瑟尔·阿拉法特的传记作者。凯南写了一个详细的提纲,这其
中他说,自赫尔斯特以来,默多克远比其他的媒体大亨都更有争议性。他一
直被称为“一股邪恶的力量”,“一个魔鬼的因素”,他影响了数以百万计
美国人的感情,而且毫不掩盖他想要改变美国文化,他有卓越的才能和品格,
等等。
默多克曾经同意凯南采访他,但他要求能够注意手稿的保密性。但他们
之间的合作破裂了,凯南没经默多克同意而出版的《公民默多克》一书,把
默多克勾画成了一个邪恶的怪物。
没有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怪物。默多克认为自己是一个报纸出版
商,一个对正统势力进行“圣战”的十字军战士,而不仅仅是一个商人。
当然,他对金钱感兴趣。在任何时候,他都需要收入,以便为他的扩张
融资,或是填补他的债务。确实,真正驱动着新闻公司的是经济学家,而不
是新闻记者。同样,新闻公司是靠机会而不是靠计划发展起来的。
按照澳大利亚元计算,新闻公司的年收入在 
1984年以前的两年里猛增了
41%,而股票价格在 
1983年年初到 
1984年年初之间,增长了 
5倍。债务和
资产比率比大多数大型出版公司都高出许多。新闻公司的金融控制人理查
德·萨拉森解释道,这是因为默多克一直让他的家庭公司——克鲁登投资公
司拥有新闻公司 
46%的股份,价值约为 
3。4亿澳元,而他仍然绝对拒绝减少

他们家的股份,为了解释这一点,萨拉森以凯思爵士为例子:默多克曾经看
到他的父亲为别人赚来了钱,而没有给他自己带来多少好处,而他决定不再
犯同样的错误。事实上,他的家庭在新闻公司的股份甚至可能多于由克鲁登
投资公司所拥有的 
46%。
许多公司很脆弱,这是因为股东的压力。股东们只是想看到短期的结果,
因而会牺牲公司长期战略。而这对于默多克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他能够借
钱,想借多少就借多少。他可以忽略短期问题,因为他的家庭控制着新闻集
团。他没有风险,他不用担心股东们不高兴,更无需担心公司内部里会有人
出卖他,从外面引来强盗。但他表示,无论如何他还是要精打细算:“如果
你没有节制,股东们也许不会把你扔出去,但银行家们会。”“无论发生什
么事情,都要服从市场的原则。这意味着你可以承担长期风险,像《泰晤上
报》那样。有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熬过一、两个坏年头。这样,就没有
任何人会离开你。”他的竞争对手可没有他这样“奢侈”。
在这个时候,默多克的政策是,试图使长期债务保持在一个低水平,至
多是等于或者是稍微低于股东的资金的水平。即便是如此,新闻公司的债务
和资产的比率仍然很高,平均每 
100美元的净资产,就有 
80美元的债务,这
一比率是大多数上市的出版公司的两倍。萨拉森曾经告诉英国《经济学家》
说,公司长期债务有时超过股东资金多达 
50%。而根据默多克的原则,这一
比率最高不能超过 
1:1。
他的银行家们却仍然是很乐观的。他们说,他们关心的焦点不是新闻公
司的债务和资产的比率,而是如果出现问题时它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的能
力。他的报纸表现优越,能够为新闻公司赚来大部分的收入,是最好的资金
来源,简直是生钱的机器。
随后,默多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两百多年以来,对于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来说,美国一直被视为一个新
世界,一个天堂。今天仍然如此,就如同 
19世纪一样。在人类历史上,还没
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到了 
20世纪末,世界处于从来没有过的变化之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
前,只有 
200万个国际旅行者。现在,每年有 
4亿人到海外旅行。在 
80年代
初期,世界上有 
100万难民。到 
90年代初期,世界上有 
1700多万的难民。
除难民外,世界上还有更多的移民,有非法的和合法的。对于数以百万计的
亚洲人、拉丁美洲人和前苏联的公民来说,美国是梦想中的目的地,其次是
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移民一直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一个人从自己的祖国移居到其他的国家,从来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和财
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默多克所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他也相信美国梦。但
是,他的动机又太简单,似乎太实际了。
故事发生在 
1985年 
8月 
4日,在曼哈顿的一个地区法院。在这里,一般
的移民,往往是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等在大厅或过道里。他们期待着那一
神圣的时刻,就像步入天堂一样。当他们进入法庭时,规规矩矩、恭恭敬敬
地递上自己的申请书。
鲁珀特·默多克和安娜带着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两个儿子拉克兰和詹
姆斯,分乘两辆汽车,直接驶入法院的地下停车场。他们从那里乘电梯直接
进入了法庭,避开了新闻记者们。他们被迎接人法庭,法官谢丽·克拉姆早
已等在那里,他宣读了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澳大利亚的报纸记载,1985年 
8月 
4日上午 
10点 
55分,鲁珀特·默
多克成为一名美国公民。他把他的手放在胸前,面对美利坚合众国的星条旗
以及在场众人宣誓,抛弃了澳大利亚联邦,他 
1931年出生之地。
仪式结束后,《纽约邮报》发表了当天默多克及其家人与克拉姆法官握
手的照片。默多克上了一辆车,而安娜和她的孩子们上了另外一辆车。安娜
和孩子们并没有改变国籍,他们仍然是澳大利亚公民。这一年,伊丽莎白 
17
岁,拉克兰 
14岁,詹姆斯 
12岁。
新闻记者们,特别是澳大利亚的记者们,像一群马蜂一样,紧紧地尾随
着默多克的汽车队。他们想知道的是,不再当澳大利亚人会是一个什么滋味?
默多克的车遇上了红灯时,一个澳大利亚电视记者凑到了默多克的车前。车
窗紧关着,默多克冲他微微一笑,车开走了。
安娜·默多克不那么粗鲁,她放下了车窗玻璃。一大把麦克风齐刷刷地
送到了她的面前。“您对您丈夫改换国籍是怎么想的?”记者们问。她回答
说:“我为他感到高兴。”
有一些人为此感到怒不可遏。《每日新闻》有一位名叫布里斯林的脾气
暴躁的专栏作家,把默多克描绘成一个小人。
在澳大利亚,对默多克改变国籍的反应主要是感情上的。默多克的母亲
向悉尼《新闻早报》承认,乍一听说这个消息多少有些难以接受,感到一种
苦涩。但默多克本人却坚持说:“我没有割断与澳大利亚的任何联系,对澳
大利亚的感情没有丝毫的改变。如果我必须变一下我的护照的颜色,那么就
让它变吧。”
安娜·默多克私下里说。她最初也被他丈夫的做法吓了一跳,放弃澳大
利亚国籍!“我吃了一惊。我从来没想过他会这么做。我那时才认识到他的
进取心是多么地强烈。”
她也有她的进取心,当她的丈夫改变了国籍时,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
小说,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她自己的想象》这本小说是关于女人勇敢地追
求男人的世界,情节非常动人。看得出她是充满了感情,很投入地撰写的。
在她的小说中,女人所拥有的是感情,而男人所拥有的只是野心和胆怯。
现在的安娜·默多克依然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性。她 
40岁,衣着得体,
谈吐犀利。显然,她很有个性,独立意识很强。当她出版自己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